“做人难”,“做人累”,生活中很多人都时常发出这样的感叹。社会是一个大交际场,我们每天都在与周围的人们打交道。而人的性格和心理千差万别,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待人方式和处世原则,这给我们的交际和工作带来了麻烦,让我们感动做人处世困难重重,难以把握自我,难以掌握人际关系。陈立之著的《这样做人太累了》从各个角度揭示了人们感到“做人累”的内在原因,结合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如何正确而聪明地与他人相处,把握待人处世的分寸和尺度,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长袖善舞、进退自如,有效地改善人际关系,建立畅通无阻、如鱼得水的局面,从而成就卓越人生。
为什么想请别人帮忙,总是开不了口?
为什么明明是好心好意,结果却让彼此的关系变得尴尬?
为什么有的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有的人却那么好意思打扰别人?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越是亲近的关系反而越容易出现互相伤害?
……
陈立之著的《这样做人太累了》用故事和说理的方式明确指出:做人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和眼中,如果总想着满足他人,最后累垮的还是自己。
做好你自己,比什么都重要。很多时候,不是你太另类,而是对方不懂;不是你不好,而是没有遇到对的那个人。
做人累,交往越深越难处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与某人的关系越亲密,越容易经常与其发生摩擦和矛盾,越感到与人相处很累,反倒不及与初次见面者交往容易、轻松。家庭成员、情侣之间常常相互埋怨,正是这种情况的表现。按理说,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处,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也越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原因何在?
这其实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刺猬法则(也叫心理距离效应)来解释。那么,什么是刺猬法则呢?
刺猬法则说的是这样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冷而拥抱在了一起,但是由于它们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起就会刺痛对方,所以无论如何都睡不舒服。因此,两只刺猬就分开了一段距离,可是这样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它们就又抱在了一起。折腾了好几次,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举不胜举。一个你原来非常敬佩或喜欢的人,与其亲密接触一段时间后,对方的缺点就日益显露出来,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对其原有的感情,甚至变得非常失望与讨厌他。夫妻、恋人、朋友以及师生之间都不例外。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大阅览室中,当里面仅有一位读者的时候,心理学家便进去坐在他身旁,来测试他的反应。结果,大部分人都快速、默默地远离心理学家到别的地方坐下,还有人非常干脆明确地说:“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一共测试了整整80个人,结果都相同:在一个仅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中,任何—个被测试者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
由此可见,人和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人人都需要一个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它犹如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划分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领域”被他人触犯时,人便会觉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开始恼怒。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经说过:“仆人眼里无英雄。”这也说明了人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相应的心理距离,香则伟大也会变得平凡。戴高乐是一个非常会运用心理距离效应的人,他的座右铭是: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他与自己的顾问、智囊以及参谋们的关系。在戴高乐担任总统的十多年岁月中,他的秘书处、办公厅与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及智囊机构中任何人的工作年限都不超过两年。他总是这样对刚上任的办公厅主任说:“我只能用你两年。就像人们无法把参谋部的工作当做自己的职业一样,你也不能把办公厅主任当做自己的职业。”这就是他的规定。
后来,戴高乐解释说,这样规定有两个原因。第一,他觉得调动很正常,而固定才不正常。这可能是受到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不存在一直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第二.他不想让这些人成为自己“离不开的人”。唯有调动,相互之间才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够确保顾问与参谋的思维、决断具有新鲜感并充满朝气,同时也能杜绝顾问与参谋们利用总统与政府的名义来徇私舞弊。
戴高乐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如果没有距离,别人就会随意侵入你的空间,干扰你的生活和工作,时间一长,会产生很多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相处,还是保持一定距离为好。P2-4
如何面对不完美的人际关系
“关系越亲密越难相处。”
“越是熟悉的朋友越容易出现不快。”
“我这么真心待人,却常常是好心得不到好报。”
“我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却那么好意思打扰。”
“我说的话别人总是不愿听。”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这么难处?”
“为什么想做点事却这么难?”
“……”
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抱怨人际关系复杂,人与人之间难相处。“做人实在太累了!”这并非是出现在哪一个人身上的情况,而是大多数人所遇到的交际困境。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类似的情况每天都在上演着。
面对社交,很多人产生畏惧和逃避心理,社交对于他们来说如同难解的谜题、不敢碰的禁区,他们在社交中表现得被动压抑、无所适从,人际关系麻烦不断、矛盾丛生。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交际工作中的纠纷,每天都在困扰着他们,甚至严重到了令他们寝食难安的程度。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没有谁能够脱离社会独自一人生活着。只要生活在社会中,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与人打交道,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办事,等等。畏惧和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它不能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反而会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糟糕。只有勇于走出内心的孤岛,正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积极寻求相应的解决之道,才是应有的人生态度。
人是各种各样的,每个人的性格千差万别,心理特征迥异,为人和处事方式各不相同,这就给我们的交际带来了难度,降低了我们对交际的期望值。交际中难免出现冲突和纠纷,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的不完美。
如何面对不完美的人际关系,如何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如何化解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如何走出人际关系中的困境,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难题。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顺利地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困境,我们就无法与人们正常地相处,无法开展自己的工作,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即使我们其他方面的能力再强,也无法顺利地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本书是一部专门为陷入交际困境的读者朋友而编写的人际关系学专著。全书立足于当下人们的交际现状,从自我、他人两个角度,运用交际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别开生面、生动有趣地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和困境,教读者面对和改善不完美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从本书中,读者可以明确如何把握人际交往的距离,如何拒绝他人的不当请求,如何化解交际中的棘手问题,如何修复人际关系中的裂痕,如何洞察他人心理、因势利导推进交往,如何把握好说话和处世分寸增强做事效果,如何修炼自我形象以影响他人、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最终建立起和谐、双赢的人际关系,在事业和生活中如鱼得水。
一本书,解决人际关系的所有烦恼。看完本书,你会豁然开朗:做人一点也不累,交际可以更轻松,人生可以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