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镇里的名门世家
历史的笔墨挥写在时空里,总是跌宕起伏。过往像极了大电影,是一串串精彩的故事,也是不可复制的传奇。生生世世印在人们的记忆里,或是给平凡的生活增添色彩,或是让自己在匆匆行走之余多一片思索。
遇见即是缘分,开卷皆有收获。所以,当你的目光落于此处,请随同我这文字匠人,打开时间的闸门,跟着大师的背影,去探访一段民国传奇。
故事的开篇,美丽而诗意,只因为那座灵秀的古城——凤凰。
它位于四川、湖南、贵州三省接壤的湘西境内,俗名镇筸。小城四周皆山,峰峦叠嶂,山上古木耸立,其间为各类鸟兽栖身之所。盛传山上有一只九头鸟,姿态优美,气度不凡,尤唱歌婉转,为人所动,小城遂被赋予凤凰之名。
沱江的水,带着历史里沧桑与哀愁的故事滚滚东流,经凤凰一路向北,倾泻而去,再往东北,汇入著名的武水。在沱江之上有一座大桥,两侧层叠着古色古韵的民居,小镇的石板路在一代又一代的匆忙脚印里,逐渐斑驳。
如画的风景孕育着独特的人文,小城最著名的是各个庙宇,庙会最热闹处,不知道受到多少善男信女的追捧,香火自然连续不断。而文化胜景,自然而然地吸引着人群,凤凰城里的常态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就连平日里庙宇高悬的铎铃丁当的响声,也会被淹没在人声鼎沸里。这幅浮世图里的人间烟火,为故事渲染了一个美丽的背景。
自古灵秀圣地总是名人辈出,凤凰的沈家便是这其中之一。在《清史稿》记载中,除了从湘西乡勇组成的筸军中走出来的田兴恕,官拜贵州提督,封为钦差大臣之外,最有名的便是沈从文之祖父沈宏富,这位沈家的先祖,英武神勇。从小小兵卒,一路攀升,成为湘军最高级将领。
只是,命运弄人,繁华早早地歇了声,沈宏富因病早逝,只留下一份名利富贵。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常态,可他所留下的一切,却无人传承,只因沈宏富没有子嗣。
一般遇见这种情况,照例要从近亲中过继一人给他为子,这个使命便由沈宏富的二弟受领。谁知,二弟在乡下之妻碰巧也没有生养,在紧要关头,沈宏富之妻做主给二弟在苗家寻了一女子,先后生下两个儿子,遂将老二沈宗嗣过继给沈宏富。这沈宗嗣便是沈从文的父亲。
沈宏富为后代留下了一个精神榜样,一个关于荣耀与富贵的将军梦。他的后代也的确承袭了他的瞩望。
在沈宗嗣很小的时候,沈老夫人便如数家珍地给他讲述了沈宏富的丰功伟绩。沈宗嗣追慕父亲生前死后的荣光,从小便梦想做一个威武的将军。他从小聪慧,习得一身好武艺,他体魄强健,性格豪放,已具备一个将军的素质。
1892年,他娶了当地贡生黄河清之女黄英为妻。黄英出生书香门第,读书颇多,还精于医学,而且年纪小时,便随年长的哥哥在军营里见过不少新鲜事,也同哥哥一样开明上进。
彼时正值世纪末端,新旧文化碰撞,许多新青年受了新思想的启蒙,开始接受西方的新思想、新文化。黄英的哥哥当时就是一个新锐人物,是第一个在凤凰开设邮政局和照相馆的人。作为崇拜哥哥的小妹妹,黄英也在这其间受到新思想的熏陶,成了凤凰第一个会照相的女孩子。而她的这种秉性,也传承给了自己的孩子。她的长子沈岳霖,便是凤凰第一个穿西服的,被本地人称作“土洋人”。
在黄英生下一儿一女后,沈老夫人就力主儿子沈宗嗣加入了清廷军队,在天津驻守大沽炮台。但多年打拼,沈宗嗣仍然只是驻守大沽炮台的提督罗荣光身边的一员裨将。
他无数次暗暗地期待命运的转机,然而,前方等待他的命运,究竟会怎样?时间,终究给了他一个答案,一个残酷的答案。
1900年,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运动兴起,八国联军趁机大举进攻中国,炮轰了大沽炮台。在敌人猛烈的攻势下,6月21日大沽口失守,守城的将领罗荣光自尽殉职。沈宗嗣趁乱在敌军中逃出,他虽然保全了性命,但是他的将军梦却就此破碎。他满怀悲愤地回了故乡,正是因为这一次的返乡,才有了后来沈从文的诞生。
动荡的时代,有着战争的残酷,也有着寻常人家的悲喜。在一片喧嚣声中,沈从文降生在了沈家宁静的庭院。只是,欢喜还未延续多久,沈从文的祖母就在他出生四个月后去世了。
还好,此后家里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岁月里都过得还算安稳,十余年未有亲人离去。
沈从文4岁时,母亲便教他识字。极聪慧的沈从文总是在得到外祖母手里的糖后,才会安安分分给母亲一个满意的答案。最初的启蒙教育几乎都是由母亲教授,待年岁稍大一点,沈从文便随两个姐姐一同到一个本家女老师那里读书,只是由于年龄较小,玩的时候居多。
在沈从文六岁时,他和弟弟同时出疹子,两人浑身高烧不退,像两只火炉子,加上喉咙里似有个怪物,夜夜不停息像要咳破冲出来一般,揪得心脏喘不过气来。当时又是六月,大人不得抱,一抱便更觉难受。
家里经过商量,决定用竹簟将两人卷起,竖立在屋里阴凉处。在当时医疗不发达的湘西,还没有更可靠的药物来抵抗这类疾病,被这类疾病夺去生命的小孩极为普遍。对于当时的沈从文来说,这是一场大劫难,家里人已含泪默默在院落里准备了两口小棺材。 经过和死神的一番搏斗,兄弟二人在黑暗的深渊里最终闯出一条生路,在大人心里煎熬着,就要处于绝望境地时,兄弟二人高烧慢慢退去,身体慢慢好转起来。
后来,小弟被请来的一位高大健硕的苗族妇人悉心照料,长得高大结实,而沈从文经这场病变后消瘦得只剩筋骨,再也没有复原。
这次生病也算沈从文人生的一次磨难,算是为他此后人生道路上的起起伏伏,埋下了一份毅力和勇气。
后来的故事,究竟如何?故事刚刚起笔,这笔墨滚动起历史的卷轴,用时光织就一个真实的答案。(P0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