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性德的《画堂春》说:“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性德这词里的故事,并不复杂,是带着我们重温了最古老的两出爱情悲剧。
李商隐的《嫦娥》写道:“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西晋张华的《博物志》里记录:“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上,年年八月见浮槎去来,不失期。多赍粮乘槎而往。十余日至一处,遥见宫中,多织妇,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其人还,至蜀问严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一个是嫦娥奔月,一个是牛郎织女。
这两个故事最令人黯然神伤的是别离。别离是因为理想与人生的背叛,是因为身份与地位的不匹配。
嫦娥忍受不了人间的平凡生活,舍弃了后羿。抛弃了伴侣,得到了不死之身,却后悔了。
织女动了凡心,来到人间,与清贫的牛郎苦恋,触犯天条,被罚回到天上,不能跟牛郎相见。鹊桥一年一见,相思太苦。
一个是主动选择,一个是被迫分开。但共同的结局都是分离和爱情的哀伤。
文学是有母题的,所有的故事结构和源泉都来自千年前的传统,我们只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一再想起,一再表达,一再叹息。
后世的我们,读到的时候,忍不住扪心自问:我们来人世间一回,所求为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唐代的“七绝圣手”王昌龄写道“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然后就笔头一转,“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原来,渴求丈夫飞黄腾达,只不过是虚荣心作祟。男女都一样,女人也渴望争荣夸耀,只不过在古代,男尊女卑,限制女人发展,于是乎女人竞相晒老公。自己苦守闺中,指望着男人为自己增光添彩。丈夫封侯了,自己就是公侯夫人。
人性有追逐虚名的一面,也有真情流露寂寞感伤的一面。大好春光,她化好了妆,而心爱的人不在身边。
嫦娥也一样,她以为自己得以长生不老,会开心快乐,但当她于广寒宫中冷清秋,无人陪伴,寂寞之际,才深感追悔莫及。
真心水落石出,虚荣自然就被打败了。闺中少妇后悔了。原来她真正想要的,是她的男人陪她一起,看陌头的杨柳青青,卿卿我我恩恩爱爱。
爱情的动人,恰恰在于经历再多的惊心动魄后,在尘世间迷途,被障眼法蒙骗,还是要还原到生活中,体察那些静默细微的真心。
纳兰性德写情之销魂,最终落脚在家常的语句,“相对忘贫”。
两个人在一起,忘掉贫贱夫妻百事哀,也好过各自为生。
我们的一生中,总希望有一个人来分担我们的欢喜和忧愁,悲伤和喜悦,一生一代一双人,即可。
P13-15
先懂人生,后懂诗词
我举几个例子,当杨过站在悬崖边找不到小龙女准备跳下去,你再念出“问世间情为何物”,就懂了什么叫生死相许。
看《金枝欲孽》中如妃对着宫墙念“花开花落自有时”,你就懂了什么是总赖东君主。
读懂了苏东坡半夜忽然想起死去的太太,你才能懂什么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诗词在故事情境里,在人物的脾气和性格里熠熠生辉。
有人给我留言说:“有一年春天在西安护城河公园看花,前面有个女孩子看到一样花,说一句相关的诗词,特别有生活情趣,一直觉得这个才是正确的应用方式。”
我觉得,这画面真的很美啊,这算是得了诗词真正的精髓。就像这个看一朵花,念出一句诗词的女生一样,做电视节目,完全可以选一群好看或者潇洒的人,到大自然中去,沿途走,随机看见什么风景,就让他说出一句诗词,那才是从内心感应而涌出的。
看见黄鹤楼,想起“江城五月落梅花”,看见西湖,想起“淡妆浓抹总相宜”。坐在小舟中,想起“满船清梦压星河”,摘荷花的时候,想起“低头弄莲子”。
或者拍点微型纪录片,讲讲每个人走心的故事,寂寥时、悲伤时、喜悦时、懒散惬意时,你想起的诗词句子,才是心领神会。
或者就找一些实力歌手,让他们任选古诗词,唱出来。诗词最开始,就是用来吟唱咏叹的。这也是形式之美,从外修炼,凭借音乐来抵达内心。
古往今来的诗词曲赋,都是别人的人生结晶。
我们唯有先懂人生,才谈得上真正读懂了诗词。
序:道破心境
第一章
荷叶生时春恨生
一生一代一双人
周邦彦的心
请看石上藤萝月
我来问道无馀说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今夜扁舟来诀汝
谁写中秋算第一——聊聊《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中秋》
大诗人的小童心
弹指三生断后缘
第二章
道破心境是李煜
陶渊明的房子
独上高楼
谁是千载赏花人
人生在世数蜉蝣
江南可采莲
且听雷声
红红翠翠,脉脉依依
对照记
海上生明月
当爱情白发苍苍
将船买酒白云边
第三章
莲花灯下莲花落
照镜子的人
幸有荼?与海棠
笔头风月过
司空曙的白头吟
尔从山中来
相思深不深
醉醺醺的欧阳修
愿我如星君如月
若有人知春去处
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四章
陆游的剪影
写诗的乐趣
中国人取名字
纸折扇
温故也知心
松花酒和春水茶是不朽的
待到山花插满头
第五章
才子之恨
此功名非彼功名
平淡是真
今人多不弹
枕上诗词闲处好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情之人
幸运的柳永
炎夏白雪
欲买桂花同载酒
蒋捷的三段论
后记:先懂人生,后懂诗词
道破心境
人生就是不断复习的过程。
中国文字千百年,你心中所有经历的,尽皆被写出来过。
于是你复习冠盖满京华,复习斯人独憔悴,复习花开花落两由之,复习西出阳关无故人,复习月落乌啼霜满天,复习碧云天黄叶地,复习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复习镜里形骸春共老,复习最是人间留不住。复习欣喜若狂,也复习悲从中来……
诗词应该是讲意境的。
我们小时候背诗词,是为了长大后有了体会感受,在心中重逢对照。有了年纪阅历之后,再读古人的那些诗词歌赋,常常一不小心就潸然泪下。当时只道是寻常,后来怕翻词与诗。
诗词有何用?只不过是帮我们道破心境罢了。
大部分人看了喜欢的句子感动的故事美丽的风景,想说出那份感动又表达不出来,心里憋得慌。诗词恰能准确说出来那些感受,所以我们尊其为才华。
有的人浮沉飘零一生,涓滴积累,到老方悟;有的人少年天分,刹那洞明。李贺只活了二十六岁,也说出了类似的话,“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读古诗词,你会发现那些最美好最厉害的句子,绝大部分是作者们二三十岁的时候写出来的。多少人虚度光阴年岁,活了一把年纪,也只知道照本宣科,不懂得其中的曲折心窍,又好比牛嚼牡丹,煮鹤焚琴。
所以,我愿以心证心,撇开那些俗套腔,分享一点点私人的新鲜感受,别样解读。
一首诗,一阕词,千世百世都传诵,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令我们心动,令我们顿悟。
沈嘉柯
二零一七年夏末
《人生是一场雅集》一书中,著名作家沈嘉柯别出心裁,自由心证,精心遴选出古代诗词经典佳作,逐一解读那些古诗词里的浩叹和哀愁,无限幽微的心事和美感。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册在手,不只是朗读,更带你读懂古诗词,得到受用一生的审美感知和文学顿悟。
沈嘉柯著的这本《人生是一场雅集》是世间最美古诗词,是旧词新说,是对古诗词的全新解析。
阅读此书,你会发现:
欧阳修嗜酒,李白、汪伦赠诗情,白居易爱照镜子,苏轼爱吃肉……一首歌,一阙词,道破历代风流文豪的小心事。藏在字里行间的小乐趣,每一处都是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