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笔者胡菊蓉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完成了《中国战区受降始末》一书。书中着重反映了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中国是抗击东方法西斯——日本帝国主义的中流砥柱。从抗日的时间来讲,中国坚持了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从中国战区受降的区域来看,整个中国国土都成了抗日的战场。
日本侵略者一方面侵占中国的领土,屠杀中国人民,强占中国的铁路、工厂、矿山,掠夺中国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组织傀儡政权,为其效忠卖命。
| 书名 | 中国战区受降始末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胡菊蓉 |
| 出版社 | 南京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笔者胡菊蓉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完成了《中国战区受降始末》一书。书中着重反映了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中国是抗击东方法西斯——日本帝国主义的中流砥柱。从抗日的时间来讲,中国坚持了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从中国战区受降的区域来看,整个中国国土都成了抗日的战场。 日本侵略者一方面侵占中国的领土,屠杀中国人民,强占中国的铁路、工厂、矿山,掠夺中国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组织傀儡政权,为其效忠卖命。 内容推荐 胡菊蓉著的《中国战区受降始末》翔实地记录了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在各个战区接受侵华日军受降的整个全过程,全面而系统地向广大读者介绍了这一激动人心、波澜壮阔的历史。全书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优秀读物。 目录 一 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前夕的中国战场 同盟国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天皇决定投降 同盟国接受日本投降 二 盟军划分受降区域 中国战区的成立 受降区域的由来及划定对日受降区域 三 同盟国总受降 马尼拉洽降 同盟国举行总受降仪式 四 日本在中国战区的投降兵力 侵华日军的演变简况 侵华日军总投降兵力 五 中国战区受降准备 日本降电到重庆 受降前的准备 六 芷江洽降 日本降使到芷江 何应钦部署各地区受降 七 南京举行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从芷江到南京 受降典礼环境布置 受降签字仪式经过 欢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八 各地区受降 北平天津地区 洛阳郑州开封新乡地区 郾城许昌商丘归德地区 武汉宜昌沙市地区 长沙衡阳地区 广州地区 南昌九江地区 山西地区 安庆徐州蚌埠海州地区 浙江地区 台湾地区 越南地区 潮汕地区 山东地区 热察绥地区 上海南京地区 九 遣俘遣侨 遣俘遣侨部署 日俘日侨的集中 日俘日侨的征用 十 对伪政权的处置 对伪政权的处置 对伪军的处置 对汉奸的处置 十一 国民党排挤中国共产党参加受降活动 敌后抗日战场简述 国民党排挤中国共产党参加受降 附录一 蒋介石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向国内外广播词 (1945年8月15日) 附录二 冈村宁次关于派人至玉山洽降致蒋介石电 (1945年8月17日) 附录三 蒋介石关于改用芷江机场为洽降地点致冈村宁次电 (1945年8月17日) 附录四 蒋介石关于日本洽降使节至芷江的注意事项致冈村宁次电 (1945年8月18日) 附录五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致冈村宁次第二号备忘录 (1945年8月22日) 附录六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致冈村宁次第三号备忘录 (1945年8月22日) 附录七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致冈村宁次第四号备忘录 (1945年8月22日) 附录八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致冈村宁次第五号备忘录 (1945年8月22日) 附录九 蒋介石关于空运部队至南京等地致何应钦函 (1945年8月23日) 附录十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致冈村宁次第六号备忘录 (1945年8月25日) 附录十一 联合国最高司令官对日本投降后第一号命令 (1945年9月2日) 附录十二 何应钦关于侵华日军投降签字时间地点致冈村宁次备忘录 (1945年9月5日) 附录十三 冈村宁次关于他将代表日本政府在中国战区投降书上签字 致何应钦函(1945年9月6日) 附录十四 冈村宁次复何应钦函 (1945年9月8日) 附录十五 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投降的降书 (1945年9月9日) 附录十六 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对日本投降后第一号命令 (1945年9月9日) 附录十七 盟军总部关于检举战争罪犯之手续 (1946年1月) 附表一 中国战区各区受降主官分配表 附表二 中国陆军各地区受降主官姓名、受降地点及日军代表投降部队 长官姓名与投降部队集中地点番号表 附表三 中国陆军各地区受降主官姓名及日本官兵地区善后联络部及 联络部长姓名表 附表四 中国战区日本陆军及海军陆战队缴械情形一览表 试读章节 日本投降前夕的中国战场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了。1942年至1943年,苏、美、英等同盟国在对德、意、日法西斯一系列的作战中,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和北非战场的胜利,掌握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同盟国在各个战场相继转入战略进攻和反攻。 1943年春,同盟国的军队(以下简称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开始转入全面反攻。同年底,盟军占领了西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大部分和新几内亚东部地区。美国海军在中太平洋攻下吉尔伯特群岛,1944年初占领了马绍尔群岛。 面对盟军日益猛烈的越岛进攻和中国解放区战场连续的胜利出击,日本军国主义者预感到,在太平洋强占的阵地不久将全部丧失,海上交通也更难维持。为了解脱困境,日本帝国主义决定把作战重点放在打通中国大陆的平汉、粤汉和湘桂铁路交通线,以加强日本本土同中国、印度支那及南洋三地区的联系,作最后的垂死挣扎。日本侵略者将这一行动定名为“一号作战”。 这次,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军事行动,就作战地域言:从黄河到信阳约有400公里,从岳阳到越南谅山约1400公里,从衡阳到广州为600公里。就作战兵力言,共动用50万日军、10万匹战马、1万多辆汽车、1500门大炮和350架匹柳: 1943年3月,中日军队在河南激战,日军结集10余万兵力强渡黄河,突破中国守军防线。4月19日,日军攻陷郑州,29日许昌沦陷。5月9日确山失陷,5月25日洛阳失守。仅38天的时间,日军就完成了“一号作战”第1阶段的任务。 从5月29日开始,日军又分3路进攻湖南长沙。中国守军司令官薛岳向蒋介石建议在长沙与日军进行决战,并拟定了作战计划。薛还要求蒋介石将第3战区第26军等调往湖南参战,但蒋介石不同意,结果长沙于6月19日沦陷。接着日军水陆兼程,急取衡阳,衡阳中国守军事先已构筑好防御公事,准备日军来犯。6月26日,日军开始攻打衡阳,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第68师团长和参谋长被击伤,攻击暂止。7月11日,日军第2次进攻衡阳,又被中国军队击退。7月29日,日军4个师团在空军的掩护下,第3次进攻衡阳。当时正逢酷暑,中国军队既无援兵,又被切断了供给线,伤亡惨重。孤军苦战42天后,8月8日衡阳沦陷。 日军占领衡阳后,进行了休整改编,建立了侵华第6方面军,冈村宁次兼任总司令。lO月27日,日军向桂林、柳州进攻,中国守军张发奎部败退。11月10日,日军攻占桂林、柳州,12月2日攻陷贵州独山。12月初,日军分两路由广州和越南向南宁进发,并于12月10日在绥渌与南宁南下的日军会合。至此,日军打通了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线。 正面战场的节节失败,对中国政府是一个很大的震动,蒋介石匆忙命令从缅甸等地调派军队加强中国西南的防守,并与日军争夺贵州独山。12月8日收复独山,使当时的中国西南大后方转危为安。 1944年3月至12月,日军击溃了约60万中国军队,强占了100余座大小城镇、7个空军基地和36个机场,这是中国正面战场自七七事变以来的第2次严重的失败。中国正面战场当时号称600万大军,为什么挡不住几十万日军的进攻呢?主要原因与蒋介石依赖盟军、保持实力、轻敌麻痹和企图以消极反攻取胜的战略思想有关。比如衡阳战役,中国军队拖住日军达一月有余,为中国战区统帅部调兵遣将,部署保卫桂林、解衡阳之围提供了足够的时间,然而他们未能抓住战机,导致损兵折将、失地千里的惨败局面。 9月,中国远征军和驻在印度的军队,为配合盟军作战,迅速打通中印公路,发动了滇西、缅北的战役。经过中国军队一番苦战,1945年1月27日,滇西、缅北两路抗日军队于芒西会师。至此,中印公路完全打通,基本上完成了美国为中国军队装备36个师的计划。 12月,为便于联系盟军对付日军转移攻势,中国战区在昆明成立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由何应钦兼任,负责西南各战区诸部队统一指挥及整训,辖有远征军卫立煌部,黔桂湘边区汤恩伯部,第4战区张发奎部,滇越边区卢汉部以及杜聿明、李玉堂两个集团军,共28个军、86个师。并将其所辖军队,分为4个方面军、昆明防守司令部、总部直辖部队等。而日军的战略方针是对华南、西南采取收缩政策,将华南、西南的兵力移到华中、华北集结,湘桂和粤汉铁路沿线的日军也实行战略收缩,准备进行“大陆决战”。为了防止中国军队的反攻,日军打击的目标是要摧毁豫西和湘西的中美空军基地。1945年3、4月问,日军发动了豫西、鄂北战役和湘西战役。3月21日,日军结集第39、69、115、110、114师团及骑兵第4旅团等部队,共计7万余人、战车百余辆和骑兵2000人,分4路向南阳、老河口、襄樊、西峡口进犯,中日军队互有胜负。4月9日,日军分3路进犯湘西的安江、洪江、芷江。中国第4方面军王耀武部在武岗、新化进行抵抗,阻敌于雪峰山;第10集团军王敬之部阻敌于宁乡、益阳一带;第3方面军汤恩伯部攻敌侧背,并与空军配合,将日军分别包围。6月2日,日军大部被歼,仅少数溃逃。湘西战役以日军失败而告终,标志着日军在华战役进攻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正面战场中日两军会战的结束。 P1-3 序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东北大片国土沦陷。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动了对中国全面侵略的卢沟桥事变,妄想“三个月亡华”。以军国主义分子杉山元为代表的扩大派猖狂嚎叫:只要日本“国内动员的声势,或者满载兵员的列车一通过山海关,中国方面就会屈服”,“充其量不过是进行一次保定会战,就万事大吉了”。 侵略者的倒行逆施,激发了中国各族人民团结抗敌御侮的决心。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中国人民与日军展开了长期而又空前的大血战,从而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野心,把百余万侵华日军钉在中国战场上,为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夺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东方战场,特别是中国战场的若干问题,需要深人进行研究与探讨。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笔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完成了《中国战区受降始末》一书。书中着重反映了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中国是抗击东方法西斯——日本帝国主义的中流砥柱。从抗日的时间来讲,中国坚持了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从中国战区受降的区域来看,整个中国国土都成了抗日的战场。 2.日本侵略者一方面侵占中国的领土,屠杀中国人民,强占中国的铁路、工厂、矿山,掠夺中国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组织傀儡政权,为其效忠卖命。 3.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之后,中国政府迅即参加了该组织,随后又参加了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为迫使东、西方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精神和条款,制定了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的各项具体计划和措施。 4.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作恶多端,犯下滔天罪行,但只要日本战犯放下屠刀,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便从人道主义出发,并根据国际法的规定,遣送了在中国战区内约200万的日俘、日侨返回日本。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在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在华日军的有生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接受日军的投降是理所当然的。但国民政府不顾历史事实,处处排挤中国共产党。 6.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到现在,80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重温这段历史,目的在于教育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不要忘记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人侵,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无穷灾难和痛苦。由于受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驱使,许多日军士兵在侵华战争中丧生,也同样给日本人民带来极大的不幸。所以,日本帝国主义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中日两国和世界各国人民要团结起来,反对军国主义的复活,反对侵略战争的重演,保卫人类世界的持久和平。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