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犁抗日作品选/孙犁读本
分类
作者 孙犁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孙犁读本》面向大众,首次将孙犁的作品分门别类地作了归纳,包括《孙犁抗日作品选》《孙犁诗歌剧本选》《孙犁评论选》《孙犁书信选》《孙犁作品·少年读本》《孙犁作品·老年读本》《孙犁晚作选》《孙犁论读书》《孙犁论孙犁》《孙犁名言录》,共十种。孙晓玲、李屏锦主编的《孙犁抗日作品选》是该套书之一。

内容推荐

收入孙晓玲、李屏锦主编的《孙犁抗日作品选》的作品分为两部分,一为写于抗战期间的,一为日后回忆抗战生活的。小说、散文均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这样更能见出当时的斗争环境和作者的思想脉络,也符合读者大众的阅读习惯。

目录

琴和箫

老胡的事

黄敏儿

第一个洞

杀楼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

村落战

麦收

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

嘱咐

新安游记

“藏”

浇园

蒿儿梁

吴召儿

山地回忆

采蒲台

小胜儿

看护——在天津中西女中讲的少年革命故事

芦苇

女人们

二月通信(并后记)——寄给一个没有到会的参议员

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山里的春天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塔记——蠡县抗战烈士塔碑记

采蒲台的苇

回忆沙可夫同志

关于《荷花淀》的写作

《善陶室纪年》摘抄

“古城会”

第一次当记者

编后记

试读章节

琴和箫

去年,我回到冀中区腹地的第三天,就托了一个可靠的人到河问青龙桥去打听那两个孩子的消息。过了一个星期,送信人回来说,她姐妹两个在今年春天就参加了分区的剧社,姐姐已经登台演奏过,妹妹也会跳舞。社长很喜欢她们。抚养她们的衰老的外祖父,也带给我一封用旧账篇写的信,谢过我的费心,好像很愉快。在信的末尾他又想起死去的姑爷,久不通音讯的女儿……泪痕还可以辨认。但是那总的感情,我看出来,老人是很振奋的。

这老人也是个音乐爱好者。直到今天他还领导着本村的音乐队。他钟爱自己独生的女儿,和钟爱他那笙笛胡琴一样。他竭力供给女儿上学,并且鼓励她要和一个音乐能手结婚,哪怕是一个穷光蛋,只要十个手指能够拨弄好丝弦,两片嘴唇能吹好竹管。这样我那朋友钱智修就人选了。

接到老人的信,我也长出一口气,这代表我自己,也代表我那死去的朋友。这样他可以瞑目了。而我也像那老人了却一件挂心事一样,甚至不想去看看她们。我想她们既是入了这个园地,就会有人浇灌培养,热情和关照不会比我差。人多,伙伴多。一定比我还要周到。算来,大的孩子已经十三岁,小的是十一岁了。

我同她们的父亲虽然是同乡,但是在抗战刚开始,家乡正在混乱的时候才搅熟了。那时候,我闷在家里得不到什么消息就常到他那里去,一去就谈上半天,不到天晚不回家。在那些时候,我要求几次,他才肯把挂在墙上的旧南胡,拉去布套,为我,在他也许是为他自己,奏几支曲子。在那些时候,女人总是把一个孩子交到我的怀里,从床头上拉出一支黑色的竹箫来吹。我的朋友望着他那双膝间的胡琴筒,女人却凝视着丈夫的脸,眼睛睁得很大,有神采随着音韵飘出来。她那脸虽然很严肃,但我详细观察了,总觉得在她的心里和在那个男人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女人的脸变化很多,但总叫微笑笼罩着。

他们之间,看来已经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女人与其和丈夫诉说什么,是宁可拉过箫来对丈夫吹一支曲子的。丈夫也能在这中国古老的乐器的音节里了解到爱人的要求和心情。这样把生活推演下去。但是,过去的二十八年里,他们的生活如同我的生活一样,是很少有任情奔放的时候。现在,生活才像拔去了水闸的河渠一样,开始激流了。所以,我的友人不愿意再去拉那只能引起旧日苦闷的回忆的胡琴。

不久,他就参加了那风起云涌一样的游击队。女人却留在家里一个时期,因为还有两个孩子,就是现在我说的大菱和二菱。那个女人比起我的朋友来,更沉默些,但关于她的孩子的事,是很爱谈论的。就在那些时候,我去拜访他们,也常从孩子的病说到奶的不够用,说到以后的日子。她很少和我谈音乐上的事,因为我虽然常自称很懂得音乐并且也非常爱音乐,她总不相信。她说一个人爱什么早就应该学习了,早就应该会唱会奏了,不会唱不会奏,那就是不爱。

有一次,我指着怀里的大孩子说:

“你说大菱爱好音乐么?”

“爱!”

“她也不会唱不会演奏啊。”

“好,这么大人和孩子比。”

我也觉得这孩子将来能够继承父母的爱好,也能吹唱。她虽然才八岁,当母亲吹箫的时候,她就很安静,眼里也有像她母亲那样的光辉放射出来了。

那母亲说的,爱好什么就该去做什么。不久,她就同丈夫一同到军队里去了。把孩子送到河间的年老的父亲那里去。大菱爱好音乐不久也证明了,那时已经丧失了南胡的演奏者,孩子们还不能即刻去射击,但也知道爱好复仇的战争了。

敌人进攻我们的县城,我的朋友同他的部队在离县城十五里地的沙滩迎击,受伤殒命。那时正是春天。孩子们的母亲赶回来,把他埋葬了。在我看来,这样一个丈夫对她是不能失去,失去就不能再有,甚至连她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主持,在心里失去了主张。她把孩子们接来,又到家里整理了一下我的朋友的遗物。她和我商议,把大菱交给我看管,她带着二菱去。因为孩子们要受教育了。临走,她把那个布满灰尘的南胡给我们留下,她和二菱带走了箫。我想箫对她或者有用。至于胡琴只是在第一个夜晚,大菱从梦里醒来,哭着叫妈的时候,我扯去布套,拉了几声,哄她上床去睡。

等到大菱和我熟惯了以后,一天夜晚,或者是什么中秋节日,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虽然说在教育心理学上,我不应该用这样的撕裂人的心肺的悲哀的故事,去刺那样稚小的孩子的心灵,但我终于讲完了。我努力看进她的眼睛,当看到从那小眼睛里逐渐升起了怨恨的火,我才抱起她到临街的窗前。

“珂叔叔,你把爹的南胡放到哪里了?”P1-3

序言

《孙犁读本》是孙犁作品的普及本。

孙犁是我国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是风格独具的文学大师。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只有一个孙犁!

孙犁对中国革命文学的贡献,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被广大作家和读者所敬爱。

孙犁的抗战小说写得最好最多,《荷花淀》誉满天下。

孙犁的《风云初记》和《铁木前传》被誉为共和国中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

孙犁一生不随波逐流,坚持讲真话,愈到晚年,思想愈臻成熟,行文尤其老辣,他的《耕堂文录十种》不同凡响,其思想之深邃与节操之坚贞,最终成就为作家良心的光辉形象。

孙犁饱览群书,博古通今,知识渊博,是学者型作家。他的文章、题跋、书衣文录等,给予读者智慧和力量;他广泛阅读新人新作,扶植他们健康地走上文坛,有口皆碑。

《孙犁读本》面向大众,首次将孙犁的作品分门别类地作了归纳,包括《孙犁抗日作品选》《孙犁诗歌剧本选》《孙犁评论选》《孙犁书信选》《孙犁作品·少年读本》《孙犁作品·老年读本》《孙犁晚作选》《孙犁论读书》《孙犁论孙犁》《孙犁名言录》,共十种。

《孙犁读本》涵盖了除中长篇小说以外孙犁的全部作品,各自独立,又共为一体,言简意赅,富有新意,免除读者翻检之劳。各册编者不约而同地看中了某些篇目,不可避免地会有少量的重复;倘若完全排除重复,必有遗珠之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两难之中,我们力求协调,不使偏失。

尚祈读者、方家不吝赐教!

本书编选过程中,阎纲先生热情指点,在此深表谢意。

编者谨识

2016年3月10日

后记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孙犁是一位众所周知的、风格独具的作家,而他以抗日战争为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更是誉满天下。著名作家魏巍说:“抗战小说,数孙犁同志写得最多,也写得最好。”

孙犁从1937年正式加入抗日队伍,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全过程。

八年中,他从河北到延安,从冀中平原到太行山区,参加过无数次水上游击、村野地道战,其间爬坡行军、山沟宿营更是家常便饭。这一段让他热血沸腾的岁月,牢牢地植根于他的心中。直到生命的晚年,他还在回忆说:“我非常怀念经历过的那一个时代,生活过的那些村庄……我非常怀念那时走过的路,踏过的石块,越过的小溪,记得那些风雪、泥泞、饥寒、惊扰和胜利的欢乐,同志们兄弟般的感情。”正因为如此,孙犁的文学之路与生活之路,形成了无间的融合,他称自己的抗日作品中“自传的成分多”。只要我们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不少散文中的人和事,就是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原型。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便是很自然的了。

收入本书的作品分为两部分,一为写于抗战期间的,一为日后回忆抗战生活的。小说、散文均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这样更能见出当时的斗争环境和作者的思想脉络,也符合读者大众的阅读习惯。

有不尽意处,还望读者、方家不吝赐教,不胜感激。

编选者

2016年3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