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二十四节气顺时养生法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王雷编著的《二十四节气顺时养生法》在传统养生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节气的实际情况,结合人体相应的变化和规律,总结和阐释出一些养生观点,希望能够告诉大家一些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功法等方式,达到强身益寿目的的养生诀窍。方法力求简便有效,讲解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朋友们在阅读之后既能体悟到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将小方法用在生活中,对健康有所帮助!

内容推荐

天人相应,顺其自然,这是从古至今历代养生家总结出的养生大道。王雷编著的《二十四节气顺时养生法》从二十四节气入手,结合当时当季的气候特点,将传统养生理念、养生精髓融入到节气变化、生活点滴之中,真正地让读者能够体会到养生也要“与时偕行”“应时而变”的健康理念。

全书根据二十四节气分别阐述了节气与人的关系,提出了合理的养生主旨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给大家包括养生膳食、养生功法、节气艾灸、节气防病等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从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细致入微地关照到读者对健康的不同要求。相信在阅读本书后,读者朋友们会在养生实践上有新的收获,对健康有新的体悟。

目录

第一篇·一声春雷万物生——春季养生

 1.立春——防寒护肝养阳气

春冻未泮寒犹重,益气涵阳寿而彰

春归大地“肝”戈起,补脾护肝化玉帛

早春梳头气血生,美发长寿青春驻

闭气搓手摩肾堂,肾亏为盈是良策

 2.雨水——防湿调脾除虚胖

冰雪消散湿气生,调养脾胃是关键

湿气缠身惹虚胖,补足脾气化水湿

天降雨水润万物,人补津液灭燥火

微笑摩腹练熊戏,健脾除湿春困解

 3.惊蛰——养肝明目勤春练

百鸟争鸣虫苏醒,应时而动要“生发”

菊花枸杞养肝茶,美目流盼总关情

疏通“风池”护城河,“贼”风来了也难留

春来养生嘘字诀,平肝解郁好帮手

 4.春分——春分兴阳防旧病

春分争日阴阳平,春夏之交防旧病

兴阳艾火熏命门,脾胃虚寒醋泡姜

春来多吃豆芽菜,清热利水不上火

敲玉枕,鸣天鼓,耳聪目明肾气足

 5.清明——平肝安胆瘦腰身

按压风府防风邪,条达肝火太冲穴

二月春韭炒螺蛳,清明除火好帮手

早起一杯桃花水,美丽瘦身俏佳人

常给孩子捋手指,除风热防传染病

 6.谷雨——避火除湿解春愁

“春愁”难遣谷雨季,理气开郁茉莉花

调脾养胃瘦小腹,玫瑰精油推天枢

风寒三叉神经痛,试试天麻炖猪脑

谷雨“春火”烧不尽,三焦嘻出热难停

第二篇·草深日长阳气盛——夏季养生

 7.立夏——培补阳气重养心

夏季起始说养阳,健脾益肾最重要

立夏养心正当时,饮食起居多在意

腹泻上火红眼病,立夏防病妙方多

扩胸转腰小功法,运动养阳有奇效

 8.小满——防风寒,清湿热

小满时节冷暖不定,阳宜常养防风防寒

小满不忘养心养阳,常吃苦菜做呵字功

小满除湿清内热,饮食调养有奇效

小满防病小功法,双手单掌举向天

 9.芒种——北防寒凉南防湿

梅雨之季当除湿,芒种调养重脾胃

天气看似开始热,千万谨记防寒凉

湿热天气防百毒,驱邪避病保安康

芒种时节病怏怏,功法疏气去疲劳

 10.夏至——培阴补阳强心肺

夏日骄阳顺正阳,培阴养阳护心神

什锦肉柳夏至面,长阳补虚巧度夏

夏至防暑出问题,有姜无须开药方

左右开弓似射雕,强心健肺病魔除

 11.小暑——去暑平心三伏天

藏阴于热小暑天,平心去火防暑湿

一豆二豆三豆汤,消暑除湿豆当家

夏夜漫漫总难眠,自制荷叶安神枕

无暇睡安子午觉,常练小暑静坐功

 12.大暑——中伏前后防中暑

刮痧保健补元阳,冬病夏治去顽疾

酷暑养心宜当先,一杯茶饮常在手

苦夏不苦有秘密,食肉也需做“专家”

盛夏勤练门框功,骨正筋柔气血流

第三篇·阳消阴长显秋韵——秋季养生

 13.立秋——立秋养收顺天地

立秋之日凉风至,益脾润肺要及时

大蒜泥加石榴饮,腹泻见了躲着走

花粉作祟找“迎香”,迎来花香不是梦

鹤翔凌空练鸟戏,此生不是“窝囊肺”

 14.处暑——秋当敛阳重收养

处暑渐凉需“秋冻”,除燥莫怕“秋老虎”

天地始肃重收敛,不让虚汗散元阳

秋风送爽凉意浓,仍爱出汗不大意

秋乏缠身精神差,双手托天理三焦

初秋去燥正当时,滋润肺阴用百合

 15.白露——白露季节防寒湿

金风玉露一相逢,防寒护阳需藏身

哮声难息喘难停,平喘养阴细思量

丹参白露神仙饮,活血护心显风采

秋来多做呬字功,润肺防病养生功

 16.秋分——阴平阳秘重养收

阴平阳秘秋分日,收养阳气适秋凉

少辛多酸敛肺气,润肺健脾巧饮食

多事之秋多烦恼,防病疗疾健康葆

攒拳怒目增力气,养血疏肝壮筋骨

 17.寒露——重阳时节说菊花

寒露燥寒正当令,润肺益胃做调养

清热去燥宜养生,九九重阳说菊花

寒露重阳佳节日,佩戴茱萸去病邪

双手攀足固肾腰,寒露勤练调阴阳

 18.霜降——温中散寒防冷湿

霜降防躁三汁饮,栗子美味补脾土

冷湿寒凉来侵袭,温中散热生姜鸡

湿寒冷燥咳嗽多,刮痧柿饼显奇效

霜降悲秋心气闷,转腰导引来疏散

第四篇·寒风冽冽天地藏——冬季养生

 19.立冬——收敛厚藏补肾精

立冬美食来补冬,羊肉牛肉最佳选

早睡晚起养元阳,凉头热脚重养生

立冬谨防高血压,按压穴位常调节

冬不藏阳春必温病,洗脸揉耳护田静坐

 20.小雪——小雪时节温肾阳

小雪迎得寒气涨,温阳补肾应天时

冬有“二参”长相依,俏面凌寒无所畏

活血通络茄秆茎,冻疮一去不复返

面壁蹲墙静练功,强肾减肥也从容

 21.大雪——呵护阳气避风寒

北风吹雁雪纷纷,呵护阳气避风寒

打通心肺护阳功,天寒地冻也温“心”

补气升阳黄芪粥,疏通肠道好“交警”

蘑菇花生回阳汤,找回真阳暖洋洋

 22.冬至——暖身迎冬不惧冷

阴盛阳虚冬至日,五脏安和宜补益

冬至做好耳保健,防病治病又益肾

人体体质分虚实,三九进补说误区

安身静体吹字功,吹寒吹热肾安宁

 23.小寒——冷在三九说御寒

小寒养生扶正气,助阳驱寒功至伟

阴盛阳微说中风,真阳虚损话食疗

冬季寒燥易染病,防治结合才可靠

顺天应时藏真阳,道法自然体自安

 24.大寒——调整身心迎新春

大寒时节寒之极,防风御寒须认真

冬春之季交接时,温补之道有细节

补肾壮阳为根本,潜藏阳气避伤害

调好心态迎新春,养胃功法助消化

附录 二十四节气艾灸保健法

试读章节

“春捂”得法最重要,下厚上薄暖两头

现在有些年轻人一到立春,马上脱掉冬装,换上薄薄的春装。俗话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这个时候最容易受寒了。此时人体阳气已经开始生发,皮肤肌理也逐渐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下降,寒邪就会乘虚而入。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最容易在这个季节发生。如果能够做到及时防范,“春捂”得法的话,是会减少发病机会的。

“春捂”得法,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暖“两头”,二是要捂下身。

“两头”指的就是我们的头和脚。老人,尤其是头发稀疏的,千万不要过早地摘下帽子和围巾。头颈部已经习惯了冬日捂着的温暖,如果在乍暖还寒的时候,突然远离帽子、围巾,就特别容易感受风寒,感冒、头痛、颈椎病、肩周炎都会随之而来。同样,脚上也不要过早地换上单鞋,否则寒气会自下而上、由表及里地侵入体内。

“春捂”重在捂下身。《老老恒言》明确指出“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就是主张在春冻未解的时候,要遵循“下厚上薄”的着衣原则。“泮”是“解、散”的意思。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这与现代“人体下部血液循环比上部差,更容易受到风寒侵袭”的说法是一致的。“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是“天人相应”。现在一些年轻的女士过早地换上单薄的紧身裤、短裤、短裙,这样很不好。寒风刺骨侵入下身,时间久了就有生病的隐患。而女性所患的诸多妇科病,大多也与感受寒冷有关。所以,在“风度”与“温度”之间,从健康角度来看,还是选择后者为好。

“夜卧早起”要适宜,“与日俱兴”方养阳

立春过后,阳气渐盛,白天的时间也渐渐拉长。夜为阴,昼为阳,我们要养阳,在起居上还应该做到“夜卧早起”。意思就是要晚点儿睡,早点儿起,这样可以更多地纳取一天当中的阳气。但这里有一个原则叫“与日俱兴”。晚点儿睡,但不能晚过夜里11点,否则易伤肝胆,眼干、眼涩、眼疲劳、精神倦怠等各种疾病都会找上门儿来。经常熬夜的人,没有一个精神状态是很好的。早点儿起,也不要凌晨三四点就起来。这时候还属于夜里,阴气尚未退去,对养阳没有什么好处。早上起床前最好看看太阳,什么时候有曙光了,这个时候就应该起床了。人体的阳气会随着太阳的升起,在体内慢慢升腾。这就是“与日俱兴”的意思。

但有一些中老年朋友,已经养成了三四点醒来后就再也睡不着的习惯,那该怎么办?建议这些朋友不要急着出门,可以在家里稍微做一点儿家务,比如准备早餐,或者在家里做一些室内活动,从而有一个预热的过程,这对身体是有益的。  等太阳出来后,就要走出去了,一定要运动运动,“动则升阳”嘛。但还是要注意一下场所的选择和天气状况。现在空气污染严重,生活在郊区、乡镇的朋友还好一些,但如果生活在大城市,就不要往车流量大的马路边上去了。中医认为,春天的阳气在树林、河流边尤其旺盛。所以在城市,应尽量去公园锻炼,那里的树啊、水啊更多一些,更有利于养阳。如果实在不方便,就在自家的小区里锻炼也比去大马路上强。如果赶上雾霾天,就不要出去了,这时的空气污染很重,应等云开雾散后再去运动。

此外,饮食上要尽量多吃一些具有生发性质的食物,如芽菜、春饼都是立春时节的好食物。但吃这些食物的时候尽量不要往里边加醋,醋具有收敛性,一边要生发,一边又在收敛,养阳效果肯定会受到影响。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如能在立春之际、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合理养生,对全年的健身防病都是十分有利的,甚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春归大地“肝”戈起,补脾护肝化玉帛

春归大地,万物萌生。对于与大自然密不可分的人来讲,体内的肝也开始变得活跃和敏感。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立春一过,看肝病的人明显多了起来。的确,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期大多在春天,很多慢性肝病患者在这个季节都有反应。比如,会为一点儿小事而吵架、发火,投诉事件也变得特别多。说到底,这都是肝火旺、肝气不舒在作怪。

肝火旺盛易伤身,补脾养肝是要意

传统养生观念认为,春应养肝。于是人们纷纷开始补肝,肝病患者补,健康人也补。什么东西能补,就紧着吃什么,其实这里存在一个误区。

肝病患者以及气血不足的人确实需要补一补,因为他们的肝很虚弱。但如果是健康人,肝并不虚,那就没必要补了,补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仔细观察一下,身边是不是有这样一些人?整个春天脾气暴躁,三句话不对就冲人发火,人际关系突然变得很糟糕,食欲也不怎么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春天物气调达,肝气旺盛,如果再接二连三地吃点儿补肝的东西,往这火苗儿上添加柴火,火气自然就更大了。肝克脾,肝火过旺了,必然会伤及脾胃,这也正是食欲减退的原因。不是有很多人一生气就吃不下东西了吗?所以,古人言“春不食肝”,就是怕肝火太盛了。

P3-5

序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次见到幼稚儿童,嘴里念念有词,心里却不甚了了地背诵着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我都会忍不住泛起笑意,一方面是为孩子的天真可爱感到欢喜,另一方面是由衷地被古代先哲的智慧所折服。

古人用干支纪年月、用节气断时令,这个方法称得上是天文历法史上最亮丽的风景。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用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又把每个节气分为三候,反映当时的物候变化,这就是七十二候。自然界气象、物候的变化在二十四节气中直接反映出来,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中国古代哲学讲求“天人合一”,中医理论也认为人与自然界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兴衰荣枯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人体生命周期,受自然界诸多因素的影响;人类机体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十二时辰、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同样紧密相连。可以说大自然的气候、气象,都会在人体生命的长河中,烙下深深的印记,这也便是我们提出的“人体气象学”的精华所在。

那么怎么样顺应二十四节气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来调节人体机能,防病健身,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我在传统养生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节气的实际情况,结合人体相应的变化和规律,总结和阐释出一些养生观点,希望能够告诉大家一些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功法等方式,达到强身益寿目的的养生诀窍。方法力求简便有效,讲解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朋友们在阅读之后既能体悟到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将小方法用在生活中,对健康有所帮助!

王雷

2015年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