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开,东北三省群情激愤,抗日浪潮空前高涨。为了响应中共满洲临时省委提出的“反五路”号召,哈尔滨成立了“学生维持路权联合会”,并于11月9日实行了全市大中小学生总罢课,全体出动,上街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女一中的校长孔繁书认为女学生不宜与男学生混杂上街,故竭力封锁消息,拒绝罢课,关闭校门,强行维持上课秩序。结果“学联会”组织的童子军翻墙进校,砸开了校门。
男生们冲进一间间教室,呼吁女生们行动起来。于是在高仰山和一些进步老师的带领下,女一中的400多名女学生冲破校方的重重阻力,迅速集中到操场上,加入游行这支生力军中,浩浩荡荡地走出了校门……
冰天雪地中,张廼莹自告奋勇地站出来,担任起宣传队员,大声地宣读起她刚刚得到的传单。
这时,游行队伍遭到了警察的疯狂堵截,他们有的荷枪实弹,有的手持高压水龙头,步步逼近学生游行队伍……
“学联会”的主席苏宏手持话筒大声宣传着:“诸位同学们!我们是不是有血性的中国人?我们愿不愿意丧失主权?我们怕不怕死?”
“不怕!”势如排山倒海的声浪回应着。
“我们要国家主权!”
“我们绝不当亡国奴!”
同学们喊着口号,迎着警察的枪口和高压水龙头,冲了上去……
枪声响了,十几名同学倒了下去……
这时,有几名女生慌了,慢慢地向后退缩着。张廼莹勇敢地冲到这几名女同学的前边,向警察喊道:“你们当警察的也是中国人,你们家里也有父母和妻小,你们应该将枪口对准侵略我国主权、杀害我们同胞的日本关东军,你们怎么忍心对自己同胞开枪?你们摸着自己的良心想一想!”
有的警察羞愧地把枪口垂了下去……
刚才后退的几名女生又重新鼓起了勇气……
警察长见事不妙,立即带头向学生队伍开枪,又有几名同学倒在血泊中……
在与警察的顽强斗争中,有一名男生闯入了张廼莹的眼帘,她发现这名男同学不仅长得高大英俊,而且不惧强暴,敢打敢冲,总是站在战斗的前列,因此,当她发现这名男同学也被子弹击伤倒了下去时,她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扶起了这名男生,然后她掀起了自己的外衣,“刺啦”一声把里边的白衬衫撕下一块衣襟,给他包扎伤口……
“你是女一的?”男生感激地看着张廼莹,问道。
张廼莹点了点头。
“叫什么名字?”
“我姓张,名廼莹,你呢?是哪个学校的?” “我叫陆哲舜,哈尔滨法政大学二年级学生。今天真谢谢你了!”
“不用谢,你真英勇!”张廼莹夸奖道。
“你不也一样嘛,认识你,我真高兴!”
“我也很很高兴!”
“咱们交个朋友吧!”陆哲舜激动地说着,把右手伸了出去。
“好呀!”张廼莹落落大方地回答,侧着头,有些腼腆地将手伸过去与陆哲舜相握……
为期三天的学生爱国运动最终被镇压下去了,那五条铁路还是修成了。但这次事件使张廼莹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军阀的卖国行为有了更具体而深刻的认识。从此,她封闭式的学生生活也被打破了,社会接触面扩大了,她与陆哲舜之间的来往也多了起来。他们常在一起探讨文学、哲学以及人生的诸多问题。他们发现,彼此之间竟有那么多共同语言,彼此都将对方视为知己。渐渐地越走越近,互相爱慕了。
1929年6月7日,张廼莹最亲爱的爷爷病故了。一封加急电报送到了她的手中。如晴天霹雳一般,张廼莹顿时感觉天旋地转,她趔趄了一下,支撑着没有倒下去,可控制不住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张廼莹含泪向校方请了假,立即登上去呼兰的夜车。一路上,张廼莹想起爷爷生前对她的疼爱,沉浸在童年时的回忆中……
原来,张廼莹原是出身名门,父亲张廷举乃地方开明士绅,在呼兰县教育局担任局长。可是,张廼莹9岁时,生母就不幸病逝了,父亲不久迎娶了继母。所以,张廼莹的童年主要是在爷爷的呵护下成长的。
爷爷很爱小廼莹,张廼莹就喜欢跟爷爷在一起。白天,爷爷常常带着张廼莹在后花园里玩耍。小廼莹一进园中就会乱蹦乱跳,一会儿追蝴蝶,一会儿扑蜜蜂。爷爷会带上锄头,在园中干些活儿。祖孙俩在后花园快活无比。(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