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桂金著的《国学中的家教》精心挑选了历代国学经典文本中的经典条目,从《论语》《老子》《庄子》到《弟子规》《菜根谭》,跨度广,眼界宽,取材精。并对其作了深入的剖析,全面的解读,通俗易懂,且佐以实例,借鉴西方成功家教,为家长全方位地指出了一条教育孩子的绝佳途径。相信家长读毕之后,定能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 书名 | 国学中的家教 |
| 分类 | |
| 作者 | 贺桂金 |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贺桂金著的《国学中的家教》精心挑选了历代国学经典文本中的经典条目,从《论语》《老子》《庄子》到《弟子规》《菜根谭》,跨度广,眼界宽,取材精。并对其作了深入的剖析,全面的解读,通俗易懂,且佐以实例,借鉴西方成功家教,为家长全方位地指出了一条教育孩子的绝佳途径。相信家长读毕之后,定能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内容推荐 贺桂金著的《国学中的家教》共八章,集纳了《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苟子》《墨子》《弟子规》《菜根谭》《增广贤文》几部经典著作中的精华。对这些国学经典中的智慧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且将其中的指挥运用到现实案例中,为广大父母如何以国学智慧养育儿女指明了方向。 目录 第一章 《增广贤文》 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人无干日好,花无百日红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第二章 《论语》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言必信,行必果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吾日三省吾身 人则孝,出则弟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第三章 《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俭,故能广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慈,故能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勤而行之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第四章 《庄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之乐 小人则以身殉利,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第五章 《孟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父子有亲,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人皆可以为尧舜 第六章 《荀子》 人无礼义则乱 先义而后利者荣 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 知之不若行之 虚壹而静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第七章 《墨子》 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志不强者智不达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誉不可巧而立也 第八章 《弟子规》《菜根谭》《周易》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次谨信,泛爱众 事虽小,勿擅为;荀擅为,子道亏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 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试读章节 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教育孩子做人要正直,不做亏心事 阅读提示:你可以侥幸地欺骗许多人,但绝对欺骗不了自己的良心。正如你眼见一圆却口说是方,你骗了别人,骗得了你的双眼和心中铭印下的那个圆吗?显然是欺骗不了的! 人们常说“扪心自问”,就是让自己对做某件事的动机、过程、结果向自己的良心作个交代。 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第八卷·崔待诏生死冤家》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绍兴年间有一个碾玉的崔宁,因为和郡府里的养娘秀秀私奔,去往远离郡府两千余里的地方做待诏,却不想遇着郡府排军郭立,夫妻二人害怕被郡王知晓,遂请郭立吃酒要他隐瞒二人之事,郭立满口应承。但是一回到郡府,郭立马上禀报给了郡王,郡王性烈,害了秀秀性命,但秀秀即便做了鬼,还是回来与崔宁相守。待崔宁得到御前赏识,重又开店,恰又遇郭立,这郭立却是做了亏心事,不敢与秀秀相见。回到郡府仍然说与郡王并立下军令状,不料秀秀没抓来,却让自己挨了五十背花棒。秀秀终于报得冤仇。 在故事里,郭立无颜见秀秀,可见良知是人与生俱来的,是在人的血脉里流淌的。或许别人不知他欺骗的事,但归根到底,他难逃自己良心的鞭挞。 在东方修持术中,有“眼观鼻,鼻观口,口关心”之说,这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它通过眼、鼻、口最终到心的反思过程,来观察自己的言谈行事是否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俗话说得好:“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假如一个人平时行事正直、光明磊落、心胸坦荡,肯定活得潇洒而坦然。但是一个做了亏心事的人,或许在人前百般掩饰,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内心却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一直逃避不了良心的谴责。曾经有一名背负重案的犯人为了躲避追捕,在外地躲了许多年,风声不像以前那么紧了,但是没有料到有一天他居然前来自首。后来公安机关问他为什么自首的时候,他说,他表面上过得和常人的生活没有两样,但是整日如惊弓之鸟,提心吊胆,以至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只要看见一切带“警”的标示和声音,以及一切警匪电视剧,就感觉自己马上要被捕了。直到自首之后,心理才安宁了些。在看守所的第一夜,是他睡得最安稳、最香甜的一夜,这是为何?因为他放下了心里的罪孽,不必整日再受良心的责备了。 有些罪犯在法庭接受审问时,为了能够掩饰自己的罪过,逃脱罪责,谎话连篇,瞒天过海,可是,他一旦静下来面对自己的良心时,便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与鞭挞,因为良心是公正的。平时我们说“你做了什么自己心里有数”,就是说做事要对得起良心,否则就会于心不安。人最欺骗不了的就是自己! 只要平时做事都对得住自己的良心,那么就能行得正走得端,也不会招致别人的忌恨,富豪慈善家霍英东先生曾说:“我不会怕别人报复我、绑架勒索我,因为我从来不对别人做亏心事。”这话是多么磊落与坦荡,何等的自信与豪迈。这世界上有许多富豪活得惴惴不安,生怕别人陷害自己,出门就有一帮保镖随行,其实看起来声势浩大,然而其内心仍是软弱的。只要平时不做亏心事,哪里还用担心有人陷害自己,哪里还要雇请一帮保镖呢?人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保护好自己的良心,不会坏了良心,那么就是保卫了自己的一切。良心是每个人的人性中都有的,并不会因为身份地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它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只要做了亏心事,始终逃脱不了良心在背后无休无止的追随,直到自己坦诚自己的错误,良心才会放过你。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口中说着仁义道德,说着什么“做人要讲良心”,自己却因为难以抵挡种种诱惑而不由自主地将手伸向了邪恶之地。财迷心窍、好慕名利、嫉妒他人、心胸狭窄、目中无人、斤斤计较等种种不安稳的恶劣习性将促使人做一些违背自己良心的坏事,坏事做完,又担心东窗事发而遭受各种报复,于是百般掩饰,然而越是掩饰,内心越是不安,总觉得别人的眼光能将自己看穿,然后又会坠入自责与不安的深渊。人往往会因为一念之差,而做出不安分之事,事后或许会感到某种快乐、满足,然而最终都难逃良心的审判。虽然每个人在身份地位、个人学识与修养上存在着差异,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做了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以后,都会无一例外地感到极度的恐惧、紧张、惴惴不安,这就是良心对他的谴责。 孟子说,不学而能为良能,不思而知为良知。也就是说,良心的选择是不必经过思考的,这是出于人的本性使然,天性中的良心会时刻督促着你做事要有规矩,千万不要越过雷池半步。 人们说:“做事要拍一拍自己的良心。”就是说,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不要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尤其是对孩子来说,更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正直观念。孩子就像一匹一尘不染的白布,“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极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事无巨细地关心孩子,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句话的含义,并且始终以这句话来要求自己。 P2-4 序言 国学,是中华文化中积淀下来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代文化精英思想的结晶。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它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国家的法律制度,到日常的礼仪规范,从治国方略,到个人修养,无所不包。它散发出的璀璨光芒令世界为之瞩目。新文化运动及其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学遭到了空前的挑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道德信仰的缺失,西方哲学的退色,国学文化再一次散发出夺目的光彩。人们发现,最终能够引领中国人走出精神困境的,仍旧是中国自己的哲学。所以,国人重新审视起了祖先们的智慧,再一次将国学从尘封的历史中取出,拭去上面的灰尘,发现了内在的精髓,于是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国学热”。 不可否认,国学并不都是精华,但它仍旧是一味济世良药。虽然国学中有些内容是封建社会腐朽的产物,但是当今的人们早就脱离了那个盲目信仰、愚昧无知的年代,懂得了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于是,从老子的“无为”中看到了“有为”,从庄子的“逍遥”中看到了天性的解放,从孔子的“礼乐教化”中看到了如何提升个人修养……提取圣人智慧中的精华部分,用以指导我们当今的生活,既省力,又见效,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是一个功利化的社会,这种浮躁的气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甚至影响到了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当他们还是幼苗的时候,本该清新嫩绿的叶面上却覆盖了一层肮脏与污浊。“痴心父母古来多”,家长们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想要解决而又无从下手,因此头痛不已,无奈之下,病急乱投医,四方请家教,却没见到什么成效。这种心态就好比要将一匹小马驹要训练成千里马一样,面对小马驹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劣行,不知道怎么改正,不知道怎么引导。打,只能增加它的叛逆心理;宠,又会让它丧失奔跑的能力。唯有找到正确的训练方法,才能最终培养出一匹千里马来。 国学中的智慧是清透的,能够拂去人心中的杂尘,全面提高个人修养,丰富人的心灵和头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讲的是谦虚好学的美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讲的是洞察世事的智慧,“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讲的是对光阴的积极利用,“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讲的是悲天悯人的爱心。国学智慧,从孩子的各个方面入手,以培养一个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着远大的理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孩子为目标。本书编者更是精心挑选了历代国学经典文本中的经典条目,从《论语》《老子》《庄子》到《弟子规》《菜根谭》,跨度广,眼界宽,取材精。并对其作了深入的剖析,全面的解读,通俗易懂,且佐以实例,借鉴西方成功家教,为家长全方位地指出了一条教育孩子的绝佳途径。相信家长读毕之后,定能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豁然开朗,受益匪浅。若能将这些正确的教育方法用在孩子身上,相信每一棵幼苗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