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数十年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的。在有关全球变暖以及环保政策的制定及其执行的国际讨论中,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任何排放,无论它来自何处,都在加剧全球变暖现象。因此,缺少中国和美国的任何后京都时代的协议,都不足以减少那些源于近年发展状况而带来的针对地球和人类的威胁。
《中国与德国的环境治理(比较的视角)》是由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托马斯·海贝勒教授和迪特·格鲁诺教授发起,并与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合作完成(尤其是得到俞可平教授、何增科教授和李惠斌教授的合作与支持)。
| 书名 | 中国与德国的环境治理(比较的视角)/当代中国治理研究书系/中央编译局文库 |
| 分类 | |
| 作者 | (德)托马斯·海贝勒//迪特·格鲁诺//李惠斌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过去数十年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的。在有关全球变暖以及环保政策的制定及其执行的国际讨论中,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任何排放,无论它来自何处,都在加剧全球变暖现象。因此,缺少中国和美国的任何后京都时代的协议,都不足以减少那些源于近年发展状况而带来的针对地球和人类的威胁。 《中国与德国的环境治理(比较的视角)》是由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托马斯·海贝勒教授和迪特·格鲁诺教授发起,并与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合作完成(尤其是得到俞可平教授、何增科教授和李惠斌教授的合作与支持)。 目录 中文版序言 环境问题对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塑造作用 第一部分 环保政策领域及其行政逻辑比较 沟通、激励和监控对地方行为的影响——中国地方环境政策的案例研究 水源短缺背景下塔里木盆地的水量分配:当地的决策结构与适应性措施 四川地震、水电建设与生态重建——论中国政治体制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 第二部分 中国的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功能与局限 作为环境风险管理的信息公开:在中国的发展 环境行政决策的司法审查:它改变了政府机构的行为吗? 生态权利与生态正义:组织结构与治理 中国企业周边居民环境维权行为的实证研究 中国乡村地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第三部分 德国生态治理及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环境政策领域 绿色新政:从污染控制的贯彻实施到消费模式与 生产模式的结构转变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