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先生称之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如果说士族享有政治特权是不合理的,作为一种贵族文化的土族文化必然有很多缺陷,这当然没错。然而换一个视角来看,正因为士族是一个对国家对皇权均少有依附性的特殊阶层,他们在历史上较早地体验了并以自己的方式应对了对人类而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个人尊严的价值,自由的必要,自由与尊严的代价,生命的虚无与美丽,等等。
刘义庆著,刘敬余主编的《世说新语(9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丛书》当然是一部内涵很丰富的书,全书各部分的价值取向也并不是严格统一的。但如果要求笔者以最简单的语言归纳其主要的精神价值所在,可以说它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对尊严、德行、智慧和美的理解与热爱。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全书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刘义庆著,刘敬余主编的《世说新语(9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丛书》根据学生的阅读程度、理解水平进行了精选,并采取文后注释和译文的形式,对作品里的生僻字词进行注音,对难解的字词进行解释,并且对作品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官职、相关传说、天文地理知识、文化知识等也进行了必要的说明,同时给出翻译,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魏晋时期的风流人物、时代精神以及各种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
言语第二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②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③,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⑨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注释】
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②李元礼:李膺,字元礼,东汉人。③司隶校尉:监察京师附近犯法者和百官的官员。④俊才清称:有才学、有名望的高雅之人。⑤仆:对自己的谦称。⑥陈韪(wei):曾任太中大夫。
【译文】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在洛阳很有名望,做司隶校尉。到他家登门拜访的,只有才子、社会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能得到通报。孔文举来到门前,对门吏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孔文举进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早先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做老师,这样我和您就是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对他无不称奇。太中大夫陈韪后到,别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十分聪明,长大了不一定出众。”文举回答说:“想来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陈韪听了,感到十分难为情。
孔融被收,中外①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②,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③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注释】
①中外:这里指朝廷内外。②琢钉戏:古时一种小孩儿玩的游戏。③徐:指行动从容不迫。【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惧。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仍旧在玩琢钉游戏,完全没有露出惊恐的神色。孔融对逮捕他的人说:“希望判罪只限于我自己,能否保全两个孩子呢?”孔融的儿子镇静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好的鸟蛋吗?”不久,两个儿子也被捕了。
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②。客有问元方③:“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④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⑤,尹吉甫放孝子伯奇⑥,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⑦。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P6-8)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去填充自由闲暇的时光。有人沉浸于全民狂欢的某种游戏,有人着迷于喧嚣热闹的综艺节目……一杯茶、一盏灯、一本书,此情此境里,还有多少人愿意做那个捧书人呢?有些人已经物化为机械电子装置的一部分,不再喜欢简简单单的读书活动。
正是因为这样,国家才提倡“全民阅读”,提倡阅读经典。因为娱乐只是一场过境不停的风暴,真正跨越时间长河的是经典带来的最初的感动和肃穆的仪式感。所以,我国近些年的语文教育特别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考查。现在的统编版教材更是提倡学生大量阅读世界文学经典,每个年级都列出了对应学生水平的阅读书目,提供阅读方法,为学生做出阅读规划,引领学生更轻松愉悦地阅读名著。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策划了这套“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丛书”,邀请了众多名师共同研究新教材,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秉持“读名著学语文”这一阅读理念,以名著常考考点为依据,为学生制定了阅读方案,通过各种栏目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名著、理解名著,以期让学生得到更丰厚的收获!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根据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最新教材选择书目
根据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最新语文教材中指定阅读和推荐阅读的名著为学生选择书目,并与课本教材规定的年级基本对应,让学生根据教材进行同步阅读,更有利于学生的阅读与学习。
二、邀请名师结合中考考点制定名师导读方案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更充分地备考,我们邀请名师结合中考名著常考考点特地为学生制定了一整套阅读方案,包括作家与作品、内容简介、主要人物、写作的艺术等。这套阅读方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而深刻地理解名著,把握常考考点,提高考试成绩,进而对名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三、精心讲解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
新版语文教材强调阅读方法,为此,我们邀请名师专门根据新教材阅读推荐的部分,结合具体阅读内容,为学生讲解、总结适合他们现阶段阅读水平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法、跳读法、做读书笔记、摘抄、写阅读心得等。
四、制作“名师微课”,视频讲解名著中的考点
邀请名师分析各地历年中考真题,总结分析名著常考考点、题型,并根据常考考点对常考名著进行归纳总结,制作成视频,扫二维码即可听课,有助于学生提高考试成绩。
除此之外,本套书还配合新教材的阅读理念为学生制定阅读记录卡,提出阅读建议,在文后提供优秀的读后感。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还提供了历年中考真题和阅读自我测试题,帮助学生把握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学生提供一套集鉴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经典名著阅读指导书,为学生阅读尽绵薄之力!
编者
读经典是“磨性子”,也是思想爬坡,虽然有些难和累,但每上一个高度,都能有所收获。
——统编版语文教材主编 温儒敏
读书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提升文化素养。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文字阅读的快乐是不能替代的。阅读需要想象力,书应该慢慢读,需要用心去感受。
——中国作协副主席 王安忆
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