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期执行
他本想打个盹儿,但却混混沌沌地睡了过去。班车在山间公路上跑得欢快,这是新开的旅游公路,早已不是十多年前那盘旋而上的“天路”,现在的路平坦得让他眼光发直,一会儿高架桥,一会儿隧道,以前回家坐的虽然是轿车,哪一次不是颠得肠子都要吐出来?现在的路居然修得这么好,看来政府为了搞土楼旅游开发,确实下了大本钱。路阔气了,车子平稳了,瞌睡虫就爬了上来,他实在太困了,这些天几乎就没合过眼,当眼皮耷拉着要合上时,那些陈年旧事就从脑子里跳出来,影影绰绰的有许多人上蹿下跳,好像有人支起木棍把他的眼皮撑开一样……
“哎,到啦,下车,下!”他被人拍着肩膀叫醒,睁开迷糊的双眼看着面前的女售票员。
“杨坑,往前走就是了。”女售票员往车窗外比画一下。他下意识地“哦”了一声,像是从梦里醒过来一样,连忙起身往下走。双脚刚在地上站稳,眼光还没有适应面前的一切,一个写着旅行社名字的提包“砰”地从车上扔在他脚边,这辆过路班车“噌”地又开走了,卷起一股烟尘。
这是他的行李包,他弯腰提了起来,迟疑地往前走去。这就是老家杨坑吗?原来熟悉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一切都变得如此陌生。脚下的水泥路反射着阳光,他感觉到一阵眩晕,身后突然响起尖厉的汽车喇叭声,嘀——嘀——嘀,把他吓了一跳,他慌忙躲到路边。一辆旅游大巴从他身旁开了过去,接着是几辆小车,它们都是来杨坑的。他想起许多年前他坐着一辆除了喇叭不响哪里都响的老吉普车回到杨坑,土楼里许多足不出户的老人都颤颤巍巍地过来看稀奇,那不知是多少杨坑人*次看到真的汽车……当然那至少也是30年前的事了,那时他刚刚从乡里调到县里,现在一条笔直的水泥公路就通往了杨坑,身旁又驶过了三四辆车。尽管这些年一直在高墙大院里,但他也是知道的,土楼成了世界文化遗产,杨坑也搞起了旅游。
前面一棵大榕树,这就是他再也熟悉不过的风水树了,它在村口已耸立数百年,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归来的游子,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大榕树左侧建了一个停车场,右边则是一排红砖瓦房,房间里走出两个穿保安制服的年轻人,其中一个脸上长满青春痘的像交警似的做了个停的手势,说:“买票,买票。”
他顿了一下,方才明白这是对他说话,便张嘴说:“我是,我来是……”他本想用客家话说,不知为什么,一开腔却是普通话,他感觉舌头硬邦邦的,声音被堵在喉咙里。
“这里是旅游景区,参观游览都要买门票,你有老人证吗?可以打五折。”那青春痘向他走了过来。
他佝偻着背一时说不出话,那房间门上钉着一块木牌,写着“售票处”三个字,下端还有一张图表,看不清上面的字,里面又走出来一个人,这是个长条脸的中年人,盯着他看了看,挥手对那两个年轻人说:“让他进去。”(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