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猎人笔记(精批版)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俄罗斯)屠格涅夫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全书共25篇。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

本书是精批版,由汤素兰主编。

内容推荐

屠格涅夫著的《猎人笔记》是一部以猎人的狩猎为线索,记叙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生活的随笔集。全书收录了25篇随笔,在描写俄国乡村风貌、社会风俗的同时,刻画了农民、地主、医生等众多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出农奴制背景下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图景,深刻地揭露了地主残暴凶狠的本性,展示了农民大众丰富的内心世界。

目录

霍尔和卡里内奇

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

莓泉

县城的医生

我的乡邻拉季洛夫

独院地主奥夫谢尼科夫

里果夫村

别任草地

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

总管

办事处

孤狼

两地主

列别江市

塔吉雅娜·鲍里索芙娜和她的侄儿

歌手

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耶夫

幽会

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

契尔托普哈诺夫和聂道漂斯金

契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

活骷髅

大车来了

树林与草原

考题索引:

 考点重点练1

 考点重点练2

 考点重点练3

 考点重点练4

 考点重点练5

 考点重点练6

参考答案

试读章节

在离我的村子几俄里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舒米欣村,那里有一座为圣科齐马和圣达米安建立的石头教堂。教堂对面,当初曾经有一座煊赫一时的宏伟地主宅第,宅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房屋棚合、作坊、马厩、地下室、车棚、澡堂、临时厨房、客人住的和管理人员住的厢房、温室、民众游艺场和其他一些用处大小不同的房合。住在这座宅第里的是一家大财主,他们的日子本来过得好好的,可是忽然有一天早晨,这一切财富付之一炬。财主一家迁到别处去了,这座宅第就荒废了。广大的废墟变成了菜园,有些地方留着一堆一堆的砖头、残缺的屋基。他们用幸免于火灾的圆木草草地钉成一间小屋,用十年前为了建造哥特式凉亭买来的船板作屋顶,就让园丁米特罗方带着他的妻子阿克西尼娅和七个小孩子住进去。他们派定米特罗方种植蔬菜,供应一百五十俄里之外的主人家食用,并分派阿克西尼娅看管一头的罗尔种的母牛,母牛是花大价钱在莫斯科买的,但是可惜丧失了生殖能力,因此买来以后就没有产过奶;她还照管一只烟色的凤头公鸭,这是唯一的一只“老爷家的”家禽。孩子们因为年纪还小,没有指派他们干什么,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变为十足的懒虫。我曾有两次在这个种菜园的汉子家过夜,路过时常常在他那儿买黄瓜,天晓得是什么原因,这些黄瓜在夏天就长得老大,味道又淡又差,皮又黄又厚。我就是在他那儿第一次看到斯焦布什卡的。除了米特罗方一家和寄住在独眼寡妇的小屋里的年老耳聋的教会长老盖拉西姆以外,就没有一个仆人留在舒米欣村了,因为我要介绍给读者的斯焦布什卡不能算人,尤其不能算仆人。

任何人在社会上都有一个地位,不论是什么样的地位;任何人在社会上都有交往,不论是什么样的交往。任何仆人,即使不领工钱,至少也要领所谓“口粮”,斯焦布什卡却从来没得到过任何补助,无亲无故,没有谁知道他的存在。这个人甚至也没有来历,没有人谈起他,人口普查也未必查得到他。有一种模模糊糊的传闻,说他当年做过某人的侍仆;然而,他是什么人,从哪儿来的,是谁的儿子,怎么成了舒米欣村的居民,怎样得到那件绵绸的、开天辟地以来他就穿在身上的长外衣,他住在哪儿,靠什么过日子,——关于这些,绝对没有谁知道一丁点儿;而且,说实话,也没有谁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特罗菲梅奇老人家熟悉所有仆人的家谱,能够追溯到上四代的,就连他也只是有一次说到,记得已故的老爷阿历克赛,罗马内奇旅长出征回来时用辎重车载回来一名土耳其女子,那女子是斯焦布什卡的亲戚。就是在节日里,这种按照俄罗斯古老风俗用荞麦馅饼和绿酒普遍赏赐和款待众人的时候,即使在这样的日子里,斯焦布什卡也不上餐桌,不走近酒桶,不行礼,不去吻老爷的手,不在老爷注视之下一口气喝干管家的胖手斟得满满的祝老爷健康的酒。除非有哪个好心肠的人从他身边走过,给这个可怜的人一块吃剩的馅饼。在复活节的日子里,大家也和他接吻,但是他不卷起油乎乎的衣袖,也不从后面的口袋里掏出自己的红鸡蛋。,不呼哧喘着,眨巴着眼睛,把红鸡蛋献给少爷,或者甚至献给太太。他夏天住在鸡埘。后面的储藏室里,冬天住在澡堂的更衣室里,天气太冷的时候,他就在干草棚里过夜。大家见惯了他,有时甚至踢他一脚,但是谁也不和他说话,他自己也好像生来就不曾开过口似的。在那场大火之后,这个没人过问的人就住到,或者如奥廖尔人说的,“躲到”看园子的米特罗方家里。米特罗方不睬他,不对他说“你住在我这儿吧”,但也不撵他。斯焦布什卡也不是住在米特罗方家里,他是生活、栖息在菜园里。他来来去去、一行一动都悄无声息;打喷嚏和咳嗽都免不了战战兢兢,用手捂着;他总是像蚂蚁一样忙活着,操劳着;一切都是为了糊口,仅仅为了糊口。确实,如果他不是从早到晚为吃饭操心的话,我的斯焦布什卡早就饿死了。早晨还不知道晚上有没有什么东西吃,实在是很痛苦的事!有时斯焦布什卡坐在墙脚下啃萝卜或者嚼胡萝卜,或者把一棵肮脏的卷心菜掰成一片一片的;有时哼哧哼哧地提着一桶水到什么地方去;有时在小砂锅底下生起火来,从怀里掏出几块黑乎乎的东西扔进锅里去;有时拿木头在自己的小棚屋里敲来敲去,钉钉子,做放面包的架子。他做这一切都是悄没声的,就像是背地里干的,只要有人看他,他就躲藏起来。有时他也外出三两天。当然,没有谁注意他是否在家……一转眼,他又出现了,又在墙脚下悄悄地架起砂锅生起火来。他的脸小小的,眼睛黄黄的,头发一直抵到眉毛,鼻子尖尖的,耳朵老大,而且透亮,像蝙蝠的耳朵,胡子好像是两个星期之前剃过的,永远这样,不再短也不再长。我在伊斯塔河边就是遇到这个斯焦布什卡和另外一个老头儿在一起。

P24-25

序言

旷野中的一曲赞歌

1846年底,青年屠格涅夫把一篇题名为《霍尔和卡里内奇》的随笔交给《现代人》杂志编辑部,当时他对这篇小小的散文并没有抱多大的期望,于是起程去了巴黎。在这之前,他写过一些抒情诗、四部长诗和几个中篇。虽然他的长诗《帕拉莎》和《地主》得到了别林斯基的赞扬和肯定,但并未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就当时文学的发展趋势来看,诗歌创作已不大景气,他对自己的创作才能也几乎失去信心,甚至想以这篇散文来和文学界告别。

1847年,《现代人》第一期上刊载了《霍尔和卡里内奇》(以下简称《霍尔》),编者还在题名下加上了“摘自《猎人笔记》”的副标题。这篇作品发表以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读者纷纷给《现代人》杂志编辑部写信,询问《猎人笔记》续篇何时刊出。这是屠格涅夫始料未及的。别林斯基读完这篇作品以后,立即写信给屠格涅夫,说:“根据《霍尔》来判断,您前途无量,这是您的形式,《霍尔》为您成为未来卓越的作家指明了方向。”《霍尔》的成功,给屠格涅夫以巨大的鼓舞,他又重新投入文学事业上来,继续为《现代人》撰写《猎人笔记》。从1847年到1852年,他陆续写了22篇,并由《现代人》杂志编辑部冠以“猎人笔记”的书名出版了单行本。二十年以后,屠格涅夫又继续写了三篇这样的“笔记”,分别是《契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1872)、《大车来了》(1874)和《活骷髅》(1874),并于1880年把这三篇新作收入《猎人笔记》。这样,这本由作家亲自编选的随笔故事集就作为定本一直保留至今。

《猎人笔记》以进步的思想内容、动人的艺术力量和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得到俄罗斯人民群众的强烈追棒。别林斯基、赫尔岑都著文赞扬《猎人笔记》,他们把《猎人笔记》的问世看作文学界的重大事件。据屠格涅夫回忆,有一次他在一个小火车站遇见两个青年农民,当他们得知他就是《猎人笔记》的作者时,便脱帽向他致敬,其中一个还说以“俄罗斯大众的名义”向他表示“敬意和感谢”。

但《猎人笔记》的出版也触怒了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沙皇政府的教育部部长秘密上书沙皇尼古拉一世,称“《猎人笔记》有侮辱地主的绝对倾向”。于是,1852年4月,屠格涅夫被捕,后又被遣送回原籍软禁一年,除了他违反禁令写了纪念果戈理的文章这个原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写了《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以反映农村生活的新角度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给文学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也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文学声誉。艺术上的成功促进了屠格涅夫创怍个性的发展,他找到并确定了与自己才能相适应的艺术形式,他对自己的文学前途充满了信心。

俄罗斯农民的赞歌

《猎人笔记》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它的思想价值。但在谈到这一点时,人们谈得更多的是《猎人笔记》是如何真实地反映出农奴制度下俄罗斯农民的悲惨命运。自然,《猎人笔记》确实是反映了这一点,这也的确是它的思想价值之一。不过,仅仅从这个角度去认识《猎人笔记》,得到的结果只是片面的,这样很难解释《猎人笔记》为什么会给当时的文坛带去一股新的气息,也很难解释别林斯基对屠格涅夫的赞语:“从以往任何人都没有这样接近过的角度接近了人民。”

须知,在屠格涅夫创作《猎人笔记》之前,已有不少作家涉及过农民悲惨的处境这一题材,如格利戈罗维奇的中篇小说《乡村》和《苦命人安东》:前者写一个孤儿的命运,后者描述的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农民的悲剧。别林斯基和屠格涅夫对这两部作品都做了充分的肯定。

《猎人笔记》的角度之所以新,就在于屠格涅夫没有仅从格利戈罗维奇这类作家的角度去反映农村的生活。他在描写农民的悲惨命运的同时,还着意表现了他们卓越的才干、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力量,赞美了他们纯洁、善良的天性。这种对俄罗斯农民的诗意的描绘,是以往或同时代的作家没有做过的,或者很少做过的。而且,这种诗意的描绘是与屠格涅夫创作个性相吻合的。

翻开《猎人笔记》,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霍尔与卡里内奇。这是两个农奴,他们住在森林的深处,过着较为独立的生活。这两个人性格不同,却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以各自美好的品质和才干吸引着我们。霍尔是一个秃头、矮个、壮实的老头儿,相貌“很像苏格拉底”,一举一动都表现出自信和自尊。他精明能干,讲究实际,善于营生;他住在树林的沼地里,可以避开地主老爷的耳目;他埋头苦干,靠自己的力量盖起了一幢木房子,生养了一群身强力壮的“小霍尔”,建立了一个大家庭,还积攒了一些钱财;他不但关心周围的事情,还关心政治和世界;他虽是一个农奴,但表现出惊人的独立性,能驾驭自己的全部生活。屠格涅夫借猎人的口说,在和霍尔谈话时,会想起彼得大帝,这话的含义很深。与霍尔不同,卡里内奇是另一种性格的人,用作者的话来说,他是一个理想家、浪漫主义者。他身子很瘦,不像霍尔那样壮实;他没有家小和家业,无牵无挂,日子过得马虎但满意;他热爱大自然,性情也像大自然一样纯朴和充满诗意,常常采些鲜花送给好朋友霍尔;他拥有多方面的才能,会唱歌,会弹琴,会读,会写,会念止血咒,会治病,精通一般人很难学会的养蜂技术……他虽是一个农奴,但在主人面前毫无半点卑躬屈膝之态。

在残酷的、压抑人性的农奴制度之下,俄罗斯农民中竟然会有霍尔与卡里内奇这样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并不相同,但又互相补充,体现出俄罗斯农民卓越的创造才能和美好的精神境界。这不仅是生活的真实,也是由屠格涅夫进步的思想立场和敏锐的艺术眼光所铸就的。屠格涅夫就是怀着这样对农奴制的愤懑和对农民的同情,在一篇篇“笔记”中唱出了一曲曲俄罗斯农民的赞歌。作为《猎人笔记》的首篇,也是最出色的一篇的《霍尔和卡里内奇》,则为这一曲曲旋律定下了基调。

俄罗斯地主的讽刺画

《猎人笔记》描写了各种类型的地主。

如果说充满诗意的农民形象是屠格涅夫从前人未有的或少有的角度给俄罗斯文学带来的新的创造,那么他笔下各种各样的地主的肖像画却是以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作家所创造的画卷的延续。

这些地主有的凶残暴戾,有的贪婪狡诈,有的无耻放荡,有的伪善阴险。尽管他们声势显赫,但无一不愚蠢、卑劣和空虚。可是这些腐朽、残暴的人物却占据着高位,奴役欺压着那些无论是在才干方面还是在道德方面都要比他们高得多的农民。屠格涅夫把这些地主与农民对照起来加以描写,其中分明含有极大的讽刺性。

《两地主》中的斯捷古诺夫是_个“照老例行事”的地主,他把守旧和保持古风奉为美德:房子是按照旧式建造的,仆人都穿着老式的服装,屏风上贴着古画。他的哲学是:“老爷总归是老爷,庄稼人总归是庄稼人。”他贪婪无比,肆意侵吞农民的财,枷,甚至连一只鸡也不放过;他冷酷残忍,把鞭打农民视为乐事。作者通过猎人的眼睛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斯捷古诺夫一面喝着茶,一面配合鞭打农民的鞭子声打着节拍,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一样。仅此一幕,其残酷面目便暴露无遗。

可书里也有“文明”的地主,在有名的《总管》中,屠格涅夫写了一个青年地主、退职近卫军军官宾诺奇金,他受过“良好”的教育,风度翩翩,说话柔声细语,在家也十分讲究礼节,甚至称家奴为“伙计”。可就是这样一个处处模仿西欧自由主义者的“文质彬彬的地主”,本质却非常残忍、冷酷。一次,仅仅因为红酒不是温热的,他就毒打家奴。别林斯基在听完屠格涅夫亲自朗读完《总管》后,愤慨地说:“多么刁钻的恶棍!”后来就撰文痛斥这类“优雅”的恶棍。

除上述地主外,屠格涅夫还以讽刺的笔调描画出其他类型的地主,如旧式地主——穷奢极欲、荒淫无度的伯爵彼得·伊里奇(《莓泉》);新式地主——狡诈的草原马市主人阿纳斯塔赛·伊凡内奇(《列别江市》);还有惨无人道的女地主兹维尔科夫太太(《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等等。这些地主的肖像画构成一幅长长的画卷,大大地丰富了果戈理所开创的俄罗斯地主的画廊。描写大自然的圣手

翻开《猎人笔记》,俄罗斯中部地区的大自然便会带着绚丽的色彩和扑鼻的芳香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儿有璀璨的朝霞、晶莹的露珠、轻纱般的薄雾、跳动着的篝火;这儿有鲜红的花朵、翠绿的草原、洁白的浮云、蔚蓝的湖水;这儿有云雀的叫声、夜莺的歌唱、知更鸟的啼叫、鹌鹑的鸣啭。屠格涅夫笔下的大自然,真是色声香俱全。难怪列夫·托尔斯泰这样盛赞屠格涅夫的风景描写:“这是他的拿手。他以后的作家不敢在这方面动手,……只要他写上两三笔,自然景物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在《猎人笔记》中,自然风景不是一个摆设,从总体上看,俄罗斯中部地区的山川风物为作家展现农民和地主的生活提供了一个背景;从个体上说,大自然又为作品中的—人物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但无论是作为背景还是作为具体场所,大自然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是一个鲜活的存在,只是不时地加入到人的活动之中,成为整个《猎人笔记》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从《猎人笔记》中抽掉大自然,那么《猎人笔记》的光彩和魅力即使不是消失殆尽,也会大打折扣。

但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主要是与农民美好的精神世界相联系的。《猎人笔记》中精彩的风景描写几乎都围绕着农民或与农民相关的事物展开,而腐朽、贪婪、庸俗的地主则几乎与大自然无缘。

《猎人笔记》中的自然景色描写充分显示出屠格涅夫卓越的艺术才能。屠格涅夫描绘大自然时,会注意表现色彩、声音和气息,讲究层次,有时突出一个方面,有时兼顾多方,但不管是哪个画面,都表现出他身为作家的敏锐的观察力、听力和细腻的感受力。《树林与草原》中的画面色彩斑斓,层次分明;《霍尔和卡里内奇》中农家之夜的种种声音,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猎人笔记》中许多地方都写到各种乌儿的叫声,就他对这种种叫声的捕捉之敏锐、感受之细致、描述之准确而言,的确非一般作家所能为之,难怪一向十分自信的托尔斯泰也断言,在自然风景描写上,屠格涅夫以后的作家是无人敢动笔了。

《猎人笔记》在屠格涅夫的全部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他的成名之作,它的问世也标志着屠格涅夫的创作个性的形成和他的现实主义道路的开端。《猎人笔记》的成功促使屠格涅夫最后和浪漫主义分手(需要说明的是,屠格涅夫创作中的浪漫主义因素是另外一个问题),从此他把自己的笔触深深地扎入现实的土壤之中,创作出一部部被誉为“社会编年史”的长篇小说,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获得比《猎人笔记》更为巨大的成功。

朱宪生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3: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