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世,必结尘缘。尘缘是人间烟火,是血脉相连,是相知相伴。凡夫俗子,少不得尘缘,形同盛夏少不得阴凉,寒冬少不得温暖。
《尘缘》便是许久东对世间亲人、朋友情感间的点滴感悟,全是真人真事,无虚构,无美化,亦无丑化。有一多半是当年在专栏里发表过的,此次结集出版又进行了润色修改。除了《我的父亲与伟大无缘》写于2011年,其余如《我的毕业证上有你的大名》《河北办报第一人》《我弄丢了你的手稿》等十来篇文字,都是作者今年新写的。
| 书名 | 尘缘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许久东 |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生于世,必结尘缘。尘缘是人间烟火,是血脉相连,是相知相伴。凡夫俗子,少不得尘缘,形同盛夏少不得阴凉,寒冬少不得温暖。 《尘缘》便是许久东对世间亲人、朋友情感间的点滴感悟,全是真人真事,无虚构,无美化,亦无丑化。有一多半是当年在专栏里发表过的,此次结集出版又进行了润色修改。除了《我的父亲与伟大无缘》写于2011年,其余如《我的毕业证上有你的大名》《河北办报第一人》《我弄丢了你的手稿》等十来篇文字,都是作者今年新写的。 内容推荐 《尘缘》是一部随笔集。记录作者许久东近年来创作的与亲朋好友交往的点滴感人故事。所写故事饱含真情,凝聚哲理思考;所写的人物,都各具性灵。作品真切折射时代变迁和社会生活发展的现实轨迹,体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和炽热的理想情怀。作者善于雕刻细节,描摹人物独具神采,文字精炼生动,构思巧妙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目录 第一辑 良师益友 铁凝大姐 我的毕业证上有你的大名 河北办报第一人 恩师山壁 侠骨雄风 师逢雨时当庆幸 亦师亦友张东焱 好人为官 市长大哥 第二辑 君子之交 我弄丢了你的手稿 真诗人大解 大智松霖 解主席 酒星 柔软的坚硬 高人向东 能人继胜 二哥 瘦竹 仁义明君 不枉此生 记忆的村庄 那一张老照片令我热泪盈眶 第三辑 同窗寄情 将军诗人 觉悟者 温润如玉 雪静 刘晓滨的两面性 大侠 活明白,则自在 切莫说他“不着调” 肖波逸事 第四辑 血浓于水 忍者无敌 打开命运之窗 小叔许兆海 老叔的“老来福” 守卫尊严 真善无愧 第五辑 先人往事 祖母与“二奶奶” 祖父之死 三爷 苦难无声 一代宗师洪影奶奶 薄命红颜 老姨,我要对您说 二大爷 我的父亲与伟大无缘 后记 试读章节 铁凝大姐 说老实话,该不该写此文,几曾令我迟疑再三。因由之一,恐有“借势”之嫌;因由之二,铁凝向来不轻易写人物印象,认为“当你以为特别了解他的时刻恰好是你特别不了解他的时刻,这不了解就导致了你印象的不准确”。以铁凝的超凡心智与美妙文字,写人尚且如此慎重,而以我之浅陋,擅写铁凝岂不唐突?……可又一想,许多年来,在内心里确乎早已将铁凝大姐划人我的亲朋好友之列,刻意回避不写,反显矫情露怯,似也大可不必。写好写赖亦是无妨,若比铁凝为繁盛花树,我要写的所见所感充其量不过是其中的一小片绿叶。而正是这一小片绿叶,让我感知了花树的鲜活与真实。 于是,就写了。 1980年,与我同在青龙县文化馆创作组工作的解俊山参加了为期半年的河北青年作家读书班,同学中即有铁凝。尽管其时铁凝尚未出名,心高气傲的解俊山每每说起她时,神色言语间却是掩饰不住的赞赏有加。时隔不久,我读到了铁凝的短篇小说《灶火的故事》,大受震撼,连呼“了得”!又隔不久,短篇小说《哦,香雪》、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相继问世……彼时的铁凝已经成为实力派作家,迅即名扬海内外。 1984年,我考入廊坊师专作家班,期间铁凝曾和另两位作家联袂来为我们讲课,首度得见铁凝真人——虽然台上台下距离相隔,我等提问要靠“递条子”。1990年,我被借调到河北省文联作家协会工作,铁凝时任省文联副主席,但不坐班,偶尔在院子里或食堂碰面,也是点个头一笑而过。 直到某日上午,在《河北文学》做编辑的女作家何玉茹(与我作家班同学)找到我说,铁凝搬家,能否一起去帮忙往楼上抬一下钢琴?我自然很高兴地跟着去了。玉茹向铁凝介绍我,铁凝打量着我微笑地说,嗯,不错,挺像咱们人的!我只憨憨一笑。回来的路上,我则还在想,所谓“响们人”大概即指写作圈里人吧?如同人们时下常说的电影人、电视人云云……如是,也算“见面有礼”,似乎不经意问夸了我半句。 实话实说,此后的日子里,与铁凝除了大小会议时而相见,亦从不曾有过私人交往。然而但逢与我相关的重要事情,她全都慨然为我说了好话。 1993年。我申报副高职称(二级作家),正当要评审时,接家父电报说祖母病重,我便连夜赶回了青龙老家。人家外地市的申报者们大都要提前住到省城来“活动”,而我本属近水楼台,却跟评委们连个招呼也没打,大咧咧傻乎乎地就走了。结果投票时我差了一票。事后听说,担任评委的铁凝是率先为我呼吁,投了赞成票的。我天生的犟脾气,此后再未申报过职称。 1994年。我要签约河北省文学院合同制专业作家,而那些年四处奔波,疏于创作,“硬件”不够硬,身兼文学院长的铁凝最终圈定,使我得以如愿以偿。 1995年。专业作家无须上班,不耐寂寞的我便在秦皇岛市区开了一家酒店。暑期,全国长篇小说创作会在北戴河召开。我颇敬重的徐光耀、铁凝、尧山壁并文学院领导陈映实、老城等全都到会了,并兼有着东道主的身份职责。我张罗了宴请全体与会人员,近40人,都是活跃文坛的名流大腕。我不禁有些紧张,汗流如雨。我特意为铁凝准备了当时还少见的桶装鲜黑啤。开席伊始,铁凝便吃喝得认真、投入、从容而欢快,其表现于不动声色间带动了周围,带动了整个场面。从那投入与欢快,我分明感受到了某种精细的亲善和温暖。就是在那一刻,我在内心里执意地把铁凝定位为铁凝大姐了。后来有人质疑我身为专业作家开酒店的做法,又是铁凝给予肯定,不止一次在讲话中说,专业作家也未必整天坐在电脑桌前……譬如久东开酒店,我看就开得挺好的,也是一种很好的深入生活的方式。 1996年,河北省作协从文联中分离出来,升格为正厅级单位,铁凝当选为首任作协主席。此时我的岗位在省文联,但我希望能分到省作协这边来工作,铁凝也是为我说了话的。 ……说来惭愧,如此多得铁凝大姐关照泽惠,却从未对其表示过些许谢意,连一年一度节日的问候也没有过。我从来就不是一个能把心里的感激说出来的人,说不出口。 反倒是铁凝大姐,先向我说了感谢。 1997年,因了是否继续签约文学院的事与其通电话。说完了正题,她突然说道:对了,久东,我要谢谢你——你在背后说我好话,维护我……我要告诉你,我很看重这背后的好话。我口中“哦哦”地应着,大脑却是一片空白。多年来,在背后维护铁凝大姐,于我已是自然而然。不论是谁,凭了不了解而对铁凝加以猜测,我都会从作品与人品、襟怀与智慧等诸方面予以认真而有理有据的驳斥。可这个……她怎么会知晓?铁凝大姐没说,我也没问。 之后我的事业和生活遭遇了一些波折。工作也调离了河北省文联。转眼过去了10年,未曾与铁凝大姐联系过。唯有一事时而懊悔:在文学院近5年时间,没有沉下心写出一两部像样的作品,辜负了铁凝大姐等师友的期许。 2006年,铁凝大姐继茅盾、巴金之后,成为第三位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我内心为之欢呼喜悦——依然仅于内心而已。 2008年11月 我的毕业证上有你的大名 本人最高学历为大专,毕业于廊坊师专中文系作家班。因了高中毕业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高校招生没有高考只有推荐(谓之为工农兵学员),这对于我等被纳人“剥削阶级子女’’者,上大学是做梦也不敢去想的。故而我很看重这个大专的经历与学历。记得领取毕业证时,我的双手都在微微颤抖,眼泪差点儿就流下来了。回到宿舍,手捧着毕业证一遍又一遍地端详抚摸。那上面有我的照片和姓名……而在“校长”一格,则端端印着“汤吉夫”三个大字,字态亦如其人一般挺拔俊逸,分明感觉为这毕业证平添了些许分量与光彩。 如今毕业已三十余载。时或会找出毕业证打开看看,心里总会暖暖的。 我们这个作家班起于1984年,乃全国首例。由省委领导特批,政府拨款兴办。之所以花落廊坊师专,盖因当时该校校长:汤吉夫。 …… P3-6 序言 闻 章 久东乃我大学同学,他出书,让我写序,我拒绝了他。我说:你书中也写了我,我即成局中人。局中人看局,非全局也。非不能写,实为不妥。他说:也是。 几天之后,突然想,这序我写也对。既是局中人,即知局中事。不说全局,只说自己,根据一即一切之理,不也搔一处而解全体痒? 久东激情豪纵,身在江湖,心在诗国,总喜欢恢宏。他经历很多,命运也让他错落,一会儿高山,一会儿平地。他却因错落而有致,处处在成长他。 经历多,即遇人众,好多人好多事,耳目昕及,心意所感,其手又痒,于是就写成文章,在报纸上开了专栏,一篇一篇发表。由于相信自己耳目之真,尤其相信自己发心之善,所以他竟也不经被写者审看。如果说久东有欠妥处,即此。比如他写我,说我是“觉悟者”,他在夸我,我也相信他在夸我,但我知道我不是觉悟者。不是觉悟者,被说成是觉悟者,而且还默许,让别人看来,此人可真会装。这无疑跟骂我无异。以夸人的形式骂人,这是久东吗?显然不是。不是他,可恰是他。他真是先害人后害己。而且,他从来尊我为兄,对别人.则不敢说全像对我。我尚有微词,何况别人! 久东,何苦来哉! 我虽没觉悟,但也在进步,换个角度,再看久东,愈发觉得还是他可爱。久东憨,他看别人,全是好。即便毛病,他也不觉得是不好。所以他写起来,全无障碍。由于角度和诸多原因,看到的未必真,听到的未必实,想到的未必对,但久东才没这复杂,他把复杂留给别人,自己只守着单纯。你以为我写了你的好,固好;你以为我写的不是你的好,但我以为还是写的你的好。这大概便是久东。 能把别人的好当好,乃青眼人会;不把别人的不好当不好,惟襟宽者能。于是我明白,他以为好的,我没做到,那么,把他说的当方向,努力即是;他所涉及的,我以为不该,改了即是。即使与事实有误,也有成语在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一来,则一切大吉矣。 还是那句话好:“不见他人过,只改自己错。”天底下的人,若都改了自己的错,哪里还有事? 不像序,不是序,子日:“觚不觚,觚哉觚哉?”哪里那么多“觚”,久东,拿葫芦来,倒酒! 2017年12月13日 后记 人生于世,必结尘缘。尘缘是人间烟火,是血脉相连,是相知相伴。凡夫俗子,少不得尘缘,形同盛夏少不得阴凉,寒冬少不得温暖。即便神灵,即便妖精,也难免间或动了凡心,贪恋凡尘,遂成为千古美谈,譬如《天仙配》,譬如《白蛇传》。 如是,在2008年底与某报纸相约开个专栏时,我几乎不假思索就拟定了栏题——《我的亲朋好友》。收入本书的文章,有一多半是当年在专栏里发表过的,此次结集出版又进行了润色修改。之后写的篇章,除了《我的父亲与伟大无缘》写于2011年,其余如《我的毕业证上有你的大名》《河北办报第一人》《我弄丢了你的手稿》等十来篇文字,都是今年新写的。然与8年前的旧作组合成一体,倒也未显出几许差异。由此看来,人的文化水准,确是未必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 言归正传。 其一,本书所写,全是真人真事,无虚构,无美化,亦无丑化。且文章发表或出版之前,从未呈送哪位被写者审阅过。不是没时间,不是嫌麻烦,是恐有哪位要求修改,而改变了原文味道,故而,假使某篇文中或有某处令哪位亲友心生不快,还望大度海涵。 其二,我的亲朋好友很多,此番隆重推出不过十之一二。至于写谁,则全无关乎血缘远近或情缘深浅。若寻共性,唯其所写人物或有阅历有故事,或有性情有趣味,抑或二者兼而有之,仅此而已。这般选择取向的益处是:好写。因为人物自身已足够鲜活,当可在某种程度上有效掩饰笔者的笔力不逮。 其三,本人青少年时生长于农工群落,生性匮乏高雅,惯于俚戏,行文亦是乐得调侃。尤其是对朋友和同学,比如调侃王毓民老夫少妻,调侃肖波笨拙的舞步;甚而连师长也不能幸免,比如调侃汤吉夫先生身为大学校长抢小孩的冰棍儿吃,调侃苗雨时先生讲课不看学生看屋顶天花板等等,有的调侃还可能一不留神揭示了当事人的零星老底。故须在此特别申明:诸文中所有调侃均无些许歹意,对于本书中写到的和尚未及写的亲朋好友,我的内心永远惟有且日渐深刻着的两个字:真爱。 世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亲友圈。倘若本书中的文章能使读者诸君读出些须意会与共鸣、亲切与感悟,本人定将不胜快慰。 说了归齐,乃要衷心感谢花山文艺出版社,以点石成金之态度,令本书得以出版问世。不仅是圆了我的一个心愿,也是对我今后继续写作一个很好的激励。 随心所想,拉杂道来,是为后记。 作 者 于2017年冬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