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清官廉吏于成龙)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央党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闫卫星编著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清官廉吏于成龙》的出版,对吕梁市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是很好的尝试,它集思想性、史料性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概括起来有两个特点:一是接地气。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党员干部如何为人、如何从政。二是针对性强。于成龙尽管作为封建官吏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他的从政故事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犹如一面面镜子,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增强用权为公、勤政为民的意识,自觉树立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内容推荐

于成龙出生在山西吕梁,勤政清廉、勇于作为、政绩突出,被誉为“天下第一廉吏”。闫卫星编著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清官廉吏于成龙)》收集现有的资料文献,全面系统地总结于成龙做人、做事、做官的真实历史,探讨于成龙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可供广大党员干部参考学习。

目录

序言

引言

生于忧患

明季风云

清朝之兴

寒儒励志

修齐岁月

巧对方丈

智斗窑主

谒选出山

得力罗城

朋友劝阻

典田卖屋

天理良心

大病打击

荒草遍地

不死即逃

立意修善

械斗杀人

胥吏害民

豪家私刑

寡妇受欺

婉姑婚姻

青选代婚

月饼纠纷

粪污新衣

初举“卓异”

合州新生

知州职责

祭祀事务

规划铜梁

查采楠木

清廉风范

黄州佳话

同知职责

盗匪册子

微服私访

罪犯互保

化盗为民

保甲治盗

活埋巨盗

杨二胡子

为“鬼”伸冤

以诚求之

克己赈灾

“糠粥”佳话

“半鸭”故事

铁面情面

崇贤兴教

二举“卓异”

署理武昌

能吏风范

造桥失职

东山叛乱

定计招抚

劝谕百姓

单骑招抚

叛乱初平

训练乡勇

平白受气

全力进剿

轻松取胜

大功告成

军需烦恼

大乱再起

临危定计

战前动员

一场苦战

肃清残敌

战争评价

战后招抚

江防道台

下江防道

江夏盗案

萝卜压船

闽省两司

臬司职责

福建战乱

平反冤狱

简讼省刑

整顿官场

提高效率

解救奴婢

三举“卓异”

藩司职责

求罢莝夫

巧抑米价

闽疆事宜

清廉节俭

直隶新政

直隶巡抚

请求陛见

直隶新政

请禁讦告

破格赈灾

人宫陛见

隆重赏赐

雄县陛见

蒙冤得官

惠洽两江

单骑赴任

制伏大盗

举荐人才

两个于成龙

保护镇江知府高龙光

举荐江苏藩司丁思孔

两江大治

清廉风范

大官挨整

梧桐树下

端坐而逝

万民追悼

魂归吕梁

历仕甘棠

各地纪念

名人评价

近现代影响

辑录

以一代廉吏于成龙为镜鉴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干部健康成长的决定因素

学习廉吏精神传承廉政基因

于成龙“诚廉”与“不想贪”主观自律的育成

永留清白在人间

附录

附录一:于成龙简要年表

附录二:于氏族规家训摘编

附录三:《清史稿·于成龙传》

附录四:《于清端公事略》

附录五:于成龙子孙情况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天子盛赞百姓颂,一代廉吏于成龙。”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以廉洁著称的官员,首推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

于成龙前半生躬耕田园、青灯苦读、历尽艰辛,后半生人仕清廷做官,位极人臣,是清朝早期著名的廉吏和能臣。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于成龙生于永宁州来堡(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时年45岁的他进入仕途,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巡抚、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职。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68岁的于成龙积劳成疾卒于两江总督任上,归葬今方山县峪口镇横泉村。他在23年的为官生涯中被三举“卓异”(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即卓越优异的意思)。去世后谥号“清端”(清廉正直之最),康熙皇帝为于成龙亲自撰写碑文,并御书“高行清粹”(高尚品行,清正纯粹)匾额给予褒奖,称其品德“朴真”,做官做事“忠勤”,最大优点“廉洁”。

先后有武英阁大学士熊赐履,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裁官陈廷敬等26位名人为其写传,可以说,于成龙是历史上传记版本最多的“大清官”。

于成龙少有大志,熟读儒家经史,遍览佛典道藏,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45岁之前,在方山县多处地方留下了求学生活的足迹,并形成了系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史料中记载,他平反叛乱冲锋陷阵和缉盗伪装化名为“杨二胡子”表现出臂力过人的特殊能力,就得益于他年少时曾在紧邻来堡村的北武当山修道习武数年,练就的一身文武双全的本领;还有方山当地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俗语“贵人遭磨难,于成龙砍过碳”,说的是于成龙年少时,曾在离来堡不远处的方山县峪口镇韩家山一带的煤矿下过煤窑,从事过苦力劳动,白天干活晚上就栖居在煤矿边上的张家塔民居里挑灯夜读;史书还记载于成龙赴太原参加会试不如意,返乡后曾教过书、卖过酒,其教学的地点就在今方山县大武镇的木楼旁边。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方山这方钟灵毓秀的厚土孕育出了于成龙这个旷世奇才,他总结出独特的具有他个人人格魅力和为官做事特色的“天理良心”格言,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20多年的宦海生涯中,无论是荒无人烟的广西罗城、四川合州,还是兵荒马乱的湖北黄州、武昌,或在富足天下的直隶、江南江西,于成龙一直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于青菜”。康熙皇帝对参加翰林院考试的进士们说:“你们做《理学论》,哪知江南总督于成龙就是个真理学……理学原是躬行实践……”,“真理学”遂成为其一个重要荣誉,于成龙平生说空话少、唱高调少、善于低头实干苦干,这是他与历史上其他清官的最大区别。

于成龙以“廉”为官德之首,在20多年的仕途生涯中,始终过着一种类似出家修行的清苦生活。布衣蔬食,淡薄自甘,除了领取朝廷发放的微薄俸禄,于成龙从不贪取不义之财,反而经常捐出俸银用于扶弱济贫。每当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之时,他不是典当衣物,就是以糠粥、青菜勉强度日。在罗城连任县令六年多,离任时穷得竞连路费也没有。黄州八年,他赴福建任职时仅有被褥一床,朝衣一袭,沿途以萝卜为干粮。就是做了富甲天下的江南封疆大吏时,也仍是布衣蔬食,“半茹糠秕”,江南民众因此称他“于青菜”。他仕宦各地,不带家眷,与结发妻子20年才得见面。暮年,不贪恋功名,接连三次上疏康熙,请求“休致”。病逝后,人们在他的居室看到的只是“敝衣破靴,外无长物”。

于成龙在惩治贪官、治理衙蠹方面奉行“发现一个、清除一个,平时严格管理,不要让他们酿成大错,落到犯罪砍头的地步”。在“严禁赌博”“驱逐流娼”“严禁馈送”“严禁滥差”等多方面提出制度规章,特别是主张“兴复驿站”,检查过往信使及官吏们的“火牌、勘合”等证件及相关公文,有合法手续的就提供服务,手续不全的就拒绝服务。同时明确要求“禁止奢靡佚游”,指出“奢侈浪费行为,是社会不良风气,官员追求奢华,免不了要贪污纳贿,平民追求奢华,免不了有倾家荡产之虞”,由于他极力反奢倡俭,使“官吏望风改操”,世风大为改观。

于成龙始终深信“国家之安危由于人心之得失”,时刻把民生疾苦、地方利弊放在心上,“期以兴利除弊”,倾力安民惠民、消弭内忧外患,主政一地,造福一方。他在词讼、断狱方面被看作是包公式的人物,被百姓呼为“于青天”,民间还流传“鬼有冤枉也来伸”的歌谣,蒲松龄《聊斋·于成龙》就收集了他断案的故事。于成龙以文吏而擅武略,能文能武,令人称奇。后人整理他的判牍奏章编辑的《于清端公政书》被纪晓岚全文收入《四库全书》。于成龙对教育非常重视,他创办的直隶“漳南书院”和江南“虹桥书院”,是清代著名的学府。康熙称赞于成龙“素有才能,足以办事”。于公每次到异地履新,百姓都遮道相送,依依惜别。于成龙辞世之日,百姓“巷哭罢市,番僧、色目(即少数民族群众)也哭,家家绘像以祀之”。康熙皇帝闻讯悲痛万分,亲自为其撰写碑文:“朕读《周官》,六计弊吏: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辩。吏道厥惟廉重哉!朕用是审观臣僚,有真能廉者,则委以重寄,锡以殊恩,所以示人臣之标准也。尔于成龙秉心朴直,莅事忠勤,而考其生平,廉为尤著。”于成龙去世后康熙皇帝不仅赐祭两坛,20年后还又给他撰写了对联,称他“实天下廉吏第一”。并赐谥号为“清端”。意思是清廉的首端。乾隆皇帝也给他题字“清风是式”,赞扬于成龙的清正廉洁之行是为官的楷模。P2-5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工作时特别强调,山西廉政文化资源丰富,要重视做好包括于成龙、裴氏家族等在内的廉政文化资源挖掘弘扬工作,用以涵养党内政治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中华民族历来尊崇清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彪炳青史的清官廉吏,他们淡泊名利,廉洁自律,清心直道,关心民瘼,体恤民疾,公平正派,励精图治,深受百姓的拥戴和推崇。明末清初时期出生在吕梁市方山县来堡村的于成龙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于成龙是中国历史上廉政方面最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廉洁,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史界评论:如果以周官六计衡量的话,于成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唯一符合六廉标准的官吏,千古一帝康熙也称赞他是:“古今廉吏第一”“天下廉吏第一”,这些评价从某一角度,概括了于成龙的作用和影响。于成龙作为封建官吏中清官能吏的典型代表,尽管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清廉为民、务实担当的精神,在当今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的中心工作,以促进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和形成崇廉尚廉的社会风气为目标,坚决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挖掘弘扬和传承利用等工作,固本培元、厚植土壤,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持久的风清气正,初步形成了反腐倡廉的“大宣传”格局。组织专人深入挖掘于成龙廉政文化,先后对于成龙故居、墓园、廉政文化园进行了恢复修缮,对于成龙读书地离石区交口镇安国寺进行了维护。收集整理于成龙家规族训,录制专题片并在中纪委网站相关栏目推出。移植创排晋剧《廉吏于成龙》在全市巡演500多场,组织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排演的晋剧《布衣于成龙》在吕梁市直单位、离石、方山、柳林、临县巡演。新编制作广播剧《大清廉吏于成龙》,荣获山西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配合省里录制的40集电视连续剧《于成龙》,于2017年1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首播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掀起了新一轮的“于成龙热”。同时,坚持用廉政文化涵养党内政治文化。认真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建设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指示和省委以廉政文化涵养党内政治文化的要求,把廉政文化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责任清单,在各级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中作为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廉政文化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经常性地开展干部警示教育,特别是选取吕梁市查处的典型案例制作和拍摄了警示片《违纪警示录》,以身边人的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给广大干部更为强烈的心灵震撼和灵魂震动,进一步坚定全市党员干部走好新征程、探出新路子、创造新业绩的信念和信心。

吕梁作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出生地和成长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廉政文化资源,不断挖掘和整理于成龙廉政文化资源,全面系统地总结于成龙做人、做事、做官的真实历史和可复制借鉴的品行操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于剧”在央视的连续热播,“于成龙”已经成为我们吕梁的品牌,成为吕梁昨天和今天的骄傲。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能看到一个更加丰满的“于成龙”,我们专门成立编委会,组织专人整理资料编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清官廉吏于成龙》一书,期望通过这本书的讲述,让读者了解感受一个真实全面的于成龙。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版,对吕梁市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是很好的尝试,它集思想性、史料性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概括起来有两个特点:一是接地气。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党员干部如何为人、如何从政。二是针对性强。于成龙尽管作为封建官吏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他的从政故事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犹如一面面镜子,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增强用权为公、勤政为民的意识,自觉树立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在吕梁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一支干事创业、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因此,期盼通过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更加深刻地认识加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意义,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强化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带头践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处处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来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约束自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谋发展,光明磊落创新业,为吕梁脱贫攻坚、转型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后记

大浪淘沙,穿越300多年的历史烟尘,出生在吕梁方山来堡“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为民担当精神和清正廉能故事在今天仍然富有启迪意义。他身上所具有的勇于担当、清廉简朴、忠诚为民的好作风,正是当下廉洁文化建设所需要的正能量。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有理想信念担当,忠诚干净的党员干部,需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

清官廉吏于成龙心中常常想着老百姓,为了百姓,几度不惜丢官帽甚至丢性命,也义无反顾,在所不辞。作为一个封建官吏,于成龙都能替百姓着想,那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的党员干部,完全有理由而且应该比于成龙做得更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清官廉吏于成龙》干部教育读本即将付印,作为编者,我们在喜悦之余更多的是感恩,因为本书是建构在21世纪初10多年来于成龙文化研究学者的艰辛付出之上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他们的成果,也就没有本书的出版。

在本书编写出版过程中,受到吕梁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我们多次组织专家学者专门研讨,于成龙资深研究学者、《于成龙传》作者王振川先生密切跟进本书的编写过程,提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于成龙文化资深研究专家王毅鸣老师反复推敲撰写了大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周慧老师对书稿梳理润色并调整完善了全书框架,闫建新、员荣亮、赵桂溟、解玉峰、高林清、陈雷、武有平、肖继盛、康亚军、闫斌等于成龙研究专家或研究爱好者也给予了多种指导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编著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2: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