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蟹/童话山海经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萧袤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萧袤著的《大蟹》一书,书中这些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童话故事,因为其内核的丰富性,同样滋养着当代儿童的精神世界。

这些从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融入了现代童话的创作理念后,对当代的孩子更是拥有不可抵挡的吸引力。

汪洋恣肆的想象、幽默俏皮的语言、古香古色的诗意,在这些童话中都能寻找到。

内容推荐

《大蟹》收入了萧袤创作的《大蟹》《何罗鱼》《扶桑》等短篇童话,以当代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故事的酵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名著《山海经》中那些具有传承价值的、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魂魄的元素,以现代童话的创作手法和创作理念,把当代中国儿童的现实生活,巧妙地融入童话的幻想之中,把当下与传统、古典与现代、现实与虚构融为一体,写出一个个新故事。

目录

倏忽

大蟹

何罗鱼

巧倕

扶桑

聚肉牛

试读章节

直到现在,倏忽的意思还是:一眨眼间、很快地、忽然等。

至于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嗯,我也不太清楚。有人猜测,他们的交通工具很发达,比如龙啊,腾云驾雾的云啊雾啊——类似于后世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筋斗云什么的,这种说法完全没有依据。也有人猜测,他们既然是天帝,多少掌握一些“特异功能”什么的,会飞啊,会隐身啊,会缩地法什么的,这也是不可相信的。说是天帝,其实他们也很平常,跟普通人差不多。出巡的时候就一个人,也没有山呼万岁、鸣锣开道什么的,连个小跟班也没有。奇怪的是,他们就是快。非常快。倏~忽,到了。没有理由。

现在我才知道,他们能这么快地到达彼此的居处,还是有理由的。

这个理由——嘘,暂时保密。

倏赶到忽那里,忽说:

“来了?”

倏点点头:

“来了。”

然后就没什么话好说了,两人都沉默着。

忽赶到倏那里,倏说:

“到了?”

忽点点头:

“嗯哪。”

然后……

两人频繁见面,见面太容易,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不好玩。两个大男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时间在流逝……有什么好玩的呢?没有。

一般情况下,两人匆匆见面,随即匆匆分手。

正如俗话说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一开始当然不是这样子,一开始他们对对方也很好奇,探索、沟通、猜疑、和解,有许多事情可做:下棋啊,K歌啊,打高尔夫球啊……交往的时间长了,能做的事情都做过了。我们已知的和猜测的事情,他们做了不知多少遍;我们不知道的,连猜测也无法猜测、想象也无法想象的事情,他们都懒得做了。

太古的时间实在漫长,不是我们可以理解的。

我们已知宇宙的年龄是一百三十八亿年,如果把这个年龄比成一粒芝麻,那太古的时间就是一只西瓜。倏和忽就生活在这个巨大的“西瓜”之中。

前面已经说过,那时候,可干的事情不多,而倏和忽互访的速度又极快,有大量的时间可以任由他们“挥霍”。如果你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其中有一些矛盾、一些困惑、一些无奈。总之一句话,倏和忽简直不知道干什么才好。

“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

换一种说法就是:有点无聊。无聊是很可怕的,它会吞噬掉大量的时间,像个怪物。倏和忽不想被怪物打败,但又确实找不到事情可做。  就在这时,他们同时听说了一个人,他是中央的天帝,名字叫混沌。他们像守财奴发现黄金一样兴奋,二话不说,迅速赶到混沌那里。

混沌也蛮有意思。不光是名字,长得也很另类,很讨人喜欢。

他们仨成了好朋友。

混沌居住在南海和北海的中间地带,所以,每次相聚,倏和忽差不多是同时到达。一到了那里,倏和忽就感觉很自在,一点也不无聊。

他们坐在那里,看混沌跑出跑进,忙这忙那,觉得很开心。

混沌有一个绝活:做好吃的!

他总是变着花样做出各种精美的吃食,招待两位远道而来的朋友。至于混沌是怎么做出各种美食来的,我也不太清楚。

还有酒。酒也很香。

至少可以这么判断,混沌做出美食,酿出美酒,招待两位朋友,他自己也是蛮开心的。吃吃喝喝,呼儿嗨儿……混沌坐在一边,内心的欢喜像微风吹过池塘漾起的波纹,一闪一闪地掠过脸庞。

混沌自己不吃也不喝,因为他没有嘴巴。

P4-7

序言

萧袤老师是一位我很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曾经送给我一些他的作品,我都在微博专栏“童书过眼录”上推荐过,如《小时候的相册》《白天是什么样子》《驿马》等。萧袤在送给我的每一本书上都为我写了一句特别的题签,如“儿童阅读是一切阅读的基础”“人人都是驿马,追寻爱与梦想”“读有趣的书,做好玩的人”等等。他对文学创作与阅读的思考也随之表露无遗。

前不久,明天出版社的编辑告诉我,萧袤老师又有新书要出版了,他希望我能够写点推荐的文字。尽管我非常忙,但听到“童话山海经”系列这个特别的书名,我还是答应了下来。

《山海经》是一本中国先秦古籍,也是一部奇书,它记述了古代的神话、地理、历史、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中既有“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也有我们不太知道的壮美山川与神奇生物。

《山海经》是一座富矿,不仅为研究古代历史、地理、物产提供了大量素材,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元素,特别是书中那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和瑰丽奇特的神话传说,更是为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内有一些文学作品就是以《山海经》中的地名、植物、怪兽等有代表性的元素为背景,进行了文学的再创作。前不久,两部火爆的国产电影《大圣归来》和《捉妖记》,也都是不约而同地从《山海经》中获取的创作灵感。

有人说,萧袤的童话都“很萧袤”,“童话山海经”系列依然有着他鲜明的特色。

听说萧袤是个《山海经》迷,他收集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山海经》,其中的文字和插图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让他走上了创作之路。在萧袤心中,《山海经》是一团传统文化的酵母,在他的反复搓揉下,发酵之后,就做成了馒头、包子或者花卷。所以,我们欣慰地看到,经由作者的讲述,当代中国儿童的现实生活,巧妙地融入了《山海经》的故事幻想之中,现实与虚构、当下与传统、古典与现代融为一体,酝酿出一个个新的童话故事。

比如,根据《山海经》中“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这十个字,萧袤就写出了一个三条巴蛇的故事:小巴蛇逶逶与迤迤结婚后,一起照顾不吃不喝几乎不能动弹的老巴蛇。老巴蛇去世前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千万不要吃大象。结果,不听劝告的小巴蛇还是吞食了大象。这个简短的童话故事,除了表层有趣生动的故事情节外,内核包含着无限的哲思和深长的寓意。

值得一提的是,“童话山海经”系列不仅为孩子讲述故事,同时注重通过故事给孩子传递核心价值观,把真善美的理念融入感人的童话故事之中。例如《吐火者》中的“爸爸”提到,吐火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归自然:“你不能穿衣服,也不能穿袜子、鞋子,必须赤身裸体,没有任何工具,不带任何干粮,与草木为友,与野兽为伍(如果有野兽的话)。”萧袤所期待的就是孩子要学会拥抱大自然,不能患上“自然缺失症”。再如在《互人》中,萧袤借用奶奶的话告诉读者,“幻想、善良、正义、创造、时间……还有就是,晨曦初现时的露水,午夜时分的梦境,墙角处的花香……”都已经成为人间不受重视的东西,让人扼腕叹息,值得警醒深思。

如何激发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如何对中国古代经典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和创新性的发展?萧袤做了有益的尝试。“童话山海经”系列中的童话是在继承古代中国人瑰丽想象基础上的再创造,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之作,体现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努力。这样从中华本土开辟题材的路子,应是当下儿童文学创作所需要的。

书评(媒体评论)

如何激发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如何对中国古代经典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和创新性的发展?萧袤做了有益的尝试。“童话山海经”中的童话是在继承古代中国人瑰丽想象基础上的再创造,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之作,体现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努力。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苏州大学教授 朱永新

“童话山海经”中的那些从中华民族渊深的根部得来的联想和想象,是我们当今的中国特别需要的,起码,这样从中华本土开辟题材的路子,是今天的众望所归。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翻译家、诗人 韦苇

“童话山海经”把经典变成一部可以亲近的书,是童话,也是经典。这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进作者的内心,历经风雨长出的一棵树。这棵树可以带给小读者快乐,也能带来花与果。相信这些故事能够把文化的基因种进小读者的记忆,又会长成一片片的树。

——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一校区)执行校长、特级教师 李怀源

“童话山海经”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将中国古代这部奇书中的一部分零星或者难解的内容,丰盈成一个个儿童可以理解的鲜活故事,幽默的语言显现出作者的睿智与再创造的才能。

——儿童阅读推广人、特级教师 丁筱青

“童话山海经”灵活运用了儿童的思维、视角和语言,在内容上实现了古与今的完美对接,借用传统文学形象抵达对现实的关怀。“童话山海经”系列指示了一种新的儿童文学创作路径,对当下“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的探讨有重要启示。

——儿童文学博士、评论家 张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9: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