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蒂·勃朗特著的《简·爱》一书,作者借一个出身寒微的年轻女子奋斗的经历,抒发了自己胸中的积愫,深深打动了当时的读者。
小说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真实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还在于小说塑造了一个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
书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的那火一样的热情和赤诚的心灵,强烈地透露出她的爱情观。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蠢,显示出自强自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大胆地爱自己所爱,然而当她发现自己所爱之人还有妻子的时候,又毅然离开她所留恋的人和地方。
《简·爱》要表达的,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至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这在当时,对英国文坛是一大震动。
夏洛蒂·勃朗特著的《简·爱》讲述的是出身贫寒的简·爱在做家庭教师时,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就在两人的婚礼上,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家的阁楼上藏着一个疯女人,而她竟是罗切斯特的结发妻子。简·爱愤而离开。不久,疯女人火烧庄园,罗切斯特双目失明,并陷于贫困。就在他对生活感觉绝望之际,简·爱回到了他的身边……
第五章
1月19日早上,钟刚敲五点,白茜就拿着蜡烛来到我的小屋子里,看见我已经起床,衣服都差不多快穿好了。她进来以前半小时,我就起来,洗好了脸。半个月亮正在沉下去,月光从我小床边的窄窗户里泻进来,我已经借着月光穿上了衣服。我要在那一天乘马车离开盖兹海德,马车将在早上六点钟经过住宅大门口。只有白茜一个人已经起身;她在婴儿室里生好了火,现在正在给我做早饭。在想到要出去旅行,心情激动的时候,很少有孩子吃得下东西;我也吃不下。白茜劝我吃几匙她给我准备的热牛奶和面包,劝也是白劝,她只得用纸包几块饼干,放在我的袋子里;随后帮我穿上大衣,戴上帽子,她自己也裹上了大披巾,同我一起离开了婴儿室。我们经过里德太太的卧室的时候,她说,“你要去跟太太告别吗?”
“不要,白茜;昨天夜里你下去吃晚饭的时候,她到我床跟前来,说我早上不必去惊吵她,也不必晾吵我的表兄表姐;她叫我记住,她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要我这么对人家说,还要感激她。”
“你怎么说呢,小姐?”
“什么也没说;我用被子盖着脸,转过身去朝着墙,不理她。”
“你做得不对,简小姐。”
“做得完全对,白茜;你的太太不是我的朋友:她是我的仇人。”
“哦,简小姐!别这么说!”
“再见了,盖兹海德!”我们穿过过道,从前门出去的时候,我叫道。
月亮已经落下去,天很黑;白茜提着一盏灯。雪刚融化,台阶和砾石路都是湿漉漉的,闪闪烁烁地映出了灯光。冬日的清晨,又湿又冷;我匆匆地在车道上走着,牙齿直打抖。看门人的小屋里点着灯;我们走到那儿,看见看门人的老婆正在生火;我的箱子前一天晚上已经送下来,用绳子捆绑着放在门口。离六点钟只有几分钟了。六点敲过不久,远龇传来车轮声,通报马车来了。我走到门口,看着马车的灯在黑暗中飞快地过来。
“她一个人走吗?”看门人的老婆问。
“是的。”
“有多远?”
“五十英里。”
“多远的路啊!我奇怪,里德太太怎么敢让她一个人走这么远的路。”
马车到了;套着四匹马,车顶上坐满了旅客,停在门口;管车人和马车夫大声催促,我的箱子给托了上去;我搂着白茜的脖子连连吻她,也被人拉开了。
“千万要好好照应她啊,”管车人把我抱上车的时候,她大声叮嘱他。
“行,行!”这就是回答;车门砰的一声关上,一个声音叫了声“好啦”,我们出发了。我就从白茜那儿、从盖兹海德给带走了,就这样驶向陌生的、在我当时看来还是遥远的、神秘的地方。
一路上的情形,我只记得一点儿;我只知道那一天在我看来长得出奇,只知道我似乎赶了好几百英里路。我们穿过好几个城市,马车在一座城市,一座很大的城市里停下来;马给卸了下来,旅客们下去吃饭。我给带到一家客店里,管车人要我在那儿吃点东西;可是我不想吃,他便把我留在一间大屋子里。屋子的两头各有一个壁炉,天花板上挂下一个枝形吊灯,墙上高高钉着一个红色的小陈列架,上面摆满了乐器。我在那儿走来走去走了很久,觉得很不自在,还害怕得要命,只怕有谁进来把我拐走;我相信有拐子,白茜在炉边讲的那些故事中常常讲到他们干的坏事。管车人终于回来了;我又一次被放上马车,我的保护人爬上了他自己的座位,吹起号角,我们就在勒一城的“石子街”上辚辚驶走了。
下午潮湿,有点儿雾。天黑下来,我开始觉得我们真的离盖兹海德很远了。我们不再穿过城镇;野外的景色变了;一座座灰蒙蒙的大山突出在地平线上。暮色渐浓,我们来到一个山谷,那儿有黑压压的一片树林。黑夜挡住了周围的景色很久以后,我听到一阵狂风在树丛间狂烈地吹刮着。
这声音像催眠曲,我终于沉沉入睡了。睡了不久,车子突然停下,把我惊醒过来,车门打开,一个像仆人似的女人站在门口;我借着灯光看出她的脸和衣服。
“这儿有个叫简‘爱的小姑娘吗?”她问。我应了声“有”,就给抱下马车;我的箱子也给卸了下来,马车立刻又驶走了。
坐了那么久,四肢都僵了,又给马车的声音和颠动弄得迷迷糊糊;等到恢复正常以后,我向四下里看了看。空中充满了风、雨和黑暗;然而,我隐隐约约地看出面前有一堵墙,墙上还有一扇门。我跟着我的新向导穿过这扇门;她随手把门关上,上了锁。在那儿可以看见一所房子或者说几所房子——因为建筑物一直铺展到很远——有许多窗户,有几扇窗户里有灯光。我们走上一条宽阔的石子路,溅着水往前走,从一个门里走了进去;随后,那仆人带我穿过一个过道,来到一间生着火的屋子,她就让我一个人待在那儿。
P45-47
一
1847年10月,英国出版了一本署名为柯勒·贝尔写的长篇小说:《简·爱》。作品的出现引起了轰动。当时已经驰名文坛的萨克雷在写给出版这本书的出版公司编辑的信上说:“《简·爱》使我非常感动,非常喜爱。请代我向作者致意和道谢,她的小说是我能花好多天来读的第一本英国小说。”《西敏寺评论》评介本书说:“肯定是这一季度的最佳小说……值得仔仔细细地读第二遍。”同时也有些评论文章攻击这部作品,例如《每季评论》就说它“趣味低劣”,还指出“正是在滋养了宪章运动的那种思想情绪的推动下才写出了《简.爱》这样的书”。
但是赞叹也好,反对也好,谁也不知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柯勒.见尔是什么人。一时议论纷纷,柯勒·贝尔是男是女?大部分评论家说,这是一部女人写的作品,因为这样的小说只有女人才写得出来。可是有人说写得太坦率,不可能出自女人的手笔。萨克雷在上面提到的那封信上说:“它是一个女人写的,但是她是谁呢?”
这个谜一直到第二年夏天作者和她的妹妹安妮到了伦敦,才给解开。这位柯勒’贝尔原来是一个个儿矮小、其貌不扬的乡下姑娘。
这个乡下姑娘的真实姓名是夏洛蒂·勃朗特。
勃朗特一家出了三位女作家,夏洛蒂和她的两个妹妹艾米莉和安妮,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夏洛蒂的父亲是英国北部约克郡哈沃斯的一个圣公会穷牧师,这位穷牧师是剑桥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学识渊博,他亲自教子女读书,给他们讲故事,指导他们看书报杂志,这些都给孩子们以很大的影响。
夏洛蒂十五岁的时候进伍勒小姐在鹿头办的学校读书,几年以后,她为了挣点钱给她的弟弟妹妹上学,又到了这个学校当教师。伍勒小姐成了夏洛蒂终生的好友。
夏洛蒂一面教书,一面仍积极地写作。1836年12月,她把自己写的几首诗寄给当时著名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不料却碰了个大钉子。这个大诗人在给她的回信中竟说: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在英国没有女作家的地位,又说她没有特出的才能。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他认为没有特出才能的夏洛蒂·勃朗特十年以后会成为轰动英国文坛的作家。
夏洛蒂离开伍勒小姐的学校以后,在1839年和1841年两次到有钱人家当家庭教师。家庭教师在当时是受歧视的职业,夏洛蒂感到屈辱,孤独,曾在一封给艾米莉的信上写道:“私人教师除了在她该干的劳累的活儿这一方面以外,是没有存在意义的,根本不被当作活的、有理性的人看待。”她痛恨和憎恶家庭教师这个行当,两次都只工作了几个月就离开了。但是这段经历给《简·爱》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素材。
家境不好,她们又不愿离开家去谋出路,就想到自己办一所学校,这样大家就能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了。她们的母亲去世后,姨妈来她们家照料家务,她手头有一点积蓄,就帮助夏洛蒂和艾米莉到布鲁塞尔学法语,好让她们在计划中的学校里担任法语教师。
她们在布鲁塞尔进了贡斯当丹·埃热夫妇办的学校。埃热先生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他让她们阅读了大量法国文学名著,帮助她们分析作品的优缺点,并让她们比较各个作家对同一类人物的描述。这对她们后来的写作也有很大影响。可是姨妈病危,两姐妹不得不赶回英国。后来夏洛蒂又回到这所学校做了一个时期的教师。夏洛蒂对埃热产生了微妙的感情。埃热先生聪明,富有才智,但容易激动,在《简·爱》中的罗切斯特身上可以看见他的影子。这种绝望的爱情给夏洛蒂带来很大的痛苦。以后她不但在《简·爱》中生动地反映了她的这种感情,而且在1853年出版的《维莱特》里,也描述了这段经历。
生活对于夏洛蒂一家仍旧是十分严峻的。惟一的一个弟弟由于环境的刺激,养成酗酒的恶习,失去了工作,成了家庭的负担。夏洛蒂想和妹妹们办学校,可是印了招生广告,却没有人来报名。她想到写作也许是一条出路。1845年秋季,有一天,她偶然看到艾米莉写的一本诗集,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她打算和两个妹妹合出一本诗集。她们动用了死去的姨妈给她们的遗产做印刷费用。书在:1846年印出来了,用了三个假名字:柯勒·贝尔,埃利斯·贝尔,阿克顿·贝尔。尽管诗写得很美,却没有引起注意,只卖掉了两本。这时夏洛蒂已经三十岁了。
可是,这本诗集的出版却鼓舞了她们创作的情绪,书印出来了,总是一件大事。于是三姐妹都埋头写起小说来。就在那一年,安妮写成了(《艾格妮丝·格雷》,艾米莉写成了《呼啸山庄》,夏洛蒂写成了《教师》。前两部都被出版商接受了,《教师》却给退回。夏洛蒂没有灰心,她开始写《简·爱》。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很多都是她早已经从生活中经历过或者是熟悉的。甚至发疯的妻子这一段故事也是她在伍勒小姐的学校里听说过的。这样,夏洛蒂花了一年时间以相当快的进度写好了《简·爱》,出版商怀着惊喜的心情接受了这部小说,审稿人通宵不眠审读稿件。两个月以后,书就出版了;而《艾格妮丝·格雷》和《呼啸山庄》直到《简·爱》出版后方才出版。
这三部小说为三姐妹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三姐妹几乎同时出版了三部著名的小说,这在世界文坛上也是少有的事。
……
三
夏洛蒂在写《简·爱》的时候,对她的两个妹妹说:“我要写一个女主角给你们看,她和我是同样地貌不惊人和身材矮小,然而她却要和你们所写的任何一个女主角同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简·爱长相平常,一无所有,她之所以光彩夺目,就因为她的不同寻常的气质,她的丰富的感情世界。像简-爱这样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出路在哪里的问题,夏洛蒂以前的一些英国作家也曾经做过他们的小说的题材,但是他们没有写出过一个像简·爱这样的人物。简·爱是以一个新型的女性的姿态出现在读者眼前的。
自然,简·爱走的是一条个人奋斗的道路,她想到的只是自己怎样在社会上获得一个平等的地位,她并没有考虑到妇女解放这样的大事,当然她更没有做到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一起奋斗。而且我们也不必对简·爱提出这样不切实际的要求。但是如果说简·爱完全是一个只顾自己的个人主义者,也是不公正的。她不是这样说过吗:“说人们应该对平静感到满足,这是徒然的;人们总得有行动;即使找不到行动,也得创造行动。千百万人被注定了要处在比我的更加死气沉沉的困境中,千百万人在默默地反抗自己的命运。谁也不知道,在充斥世界的芸芸众生中,除了政治反叛以外,还掀起了多少其他的反叛。女人—般被认为是极其安静的,可是女人也和男人有一样的感觉;她们像她们的兄弟一样,需要运用她们的才能,需要有一个努力的场地;她们受到过于严峻的束缚、过于绝对的停滞,会感到痛苦,……”(126页)夏洛蒂不会没有想到在英国还有许多妇女在受苦,处于悲惨的地位。夏洛蒂虽然住在远离伦敦的乡间,但对当时英国社会并非毫无认识。她在《简·爱》中提出了妇女地位的问题并不是偶然的,正是这点,使她成为十九世纪英国出色的小说家。
但是,夏洛蒂没有能力来解决男女平等以及妇女解放等等问题,她能做的就是为简·爱的命运布置了一个突然的转变,用这个转变来使简·爱达到了她所苦心追求的那个目的。
作为读者,当然都希望简·爱有—个美满的结局,希望她能和罗切斯特结婚,但是读者可能都不会预料到简·爱会飞来横财,财主叔叔死了,给她留下两万镑的遗产,这不但让她还了圣约翰兄妹的人隋债,而且让她在经济上扬眉吐气,成了财主小姐,于是她得意洋洋地回到桑菲尔德去。夏洛蒂嫌这样的安排还不够痛快,又造出疯女人火烧桑菲尔德,坠楼身亡,罗切斯特烧伤,双目失明,庄园毁了,罗切斯特也穷了等等情节。最后,简·爱和罗切斯特终于成了夫妇。这样,现在的简-爱不是当初凭精神力量吸引了罗切斯特,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的那个简·爱了。只有财主小姐才能和罗切斯特结婚,偏偏这个罗切斯特也不是当年那个威风十足、家产百万的罗切斯特了。罗切斯特处于下风,反过来简‘爱成了他感情上和物质上的恩人。简.爱进入了她本来敌视的贵族资产阶级的行列,和压迫她的社会秩序作了妥协。简.爱苦尽甘来,有情人终成眷属,读者心理上可能多少得到一点儿安慰,但是全书的现实主义的力量却削弱了。这个结尾不能不说是蛇足。
译者
198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