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陶行知家书(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是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战士。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人民大众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历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理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家书编撰委员会编的《陶行知家书(精)》收集了陶行知先生1915年到1946年所写的240封家书,他用“灵魂的谈心”,感悟对方,教化世人,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伟大的一生,让我们见到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陶行知。

内容推荐

陶行知家书编撰委员会编的《陶行知家书(精)》辑录了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个致力于拓展人民心智和文化建设的近代文化学者,从1915年至1946年间所亲手书写的240封家书,从一个侧面准确而翔实地展现了他日常生活、行为、理念和为人处事的高风亮节,凸显了他伟大人格的点滴细节,有助于后世从中借鉴,见贤思齐。

目录

◎一九一五年

 劝母游山健身一致母亲

◎一九二二年

 以穷人之礼治丧——致文澄弟媳

◎一九二三年

 杭州过中秋——家信

 我脚迹所到的地方——致文渼

 连环教学法之发现——致桃红、小桃

 劝慈母读《千字课》——家信

 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致文渼

◎一九二四年

 关外的人很爱国——致母亲

 南下——致母亲

 教小桃写信——致小桃

 四个小孩两人分——家信

 我的生活——家信

 心里大乐——家信

 用小桃的笔法写信——致桃红、小桃

◎一九二五年

 孟禄夫人送玩具——致桃红、小桃

 三花脸的白话诗——致桃红、小桃

◎一九二六年

 寿六旬慈母——致文浃妹

◎一九二七年

 送给国家的寿面——致母亲

 过年信——致纯妻、渼妹

 下乡拜年——和牛大哥同铺——家信

 十三位门徒——家信

 晓庄开学勉励桃红——致桃红

 叫小桃不要做书呆子——致小桃

 红十字会救护队之组织——家信

 妇孺收容所——家信

 晓庄生活——家信

 第一次下乡的女学生——家信

 平等与自由——致渼妹

 第一个乡村幼稚园成立——致母亲

 晓庄并不苦——致文渼

 幼稚园艺友——致纯宜

◎一九三一年

 科学的孩子——致陶宏、陶晓光

◎一九三六年

 赴美考察两个卜致吴树琴

 奉上支票两人签名——致吴树琴

◎一九三七年

 将用一年时间考察欧美和苏联——致吴树琴

 写信是灵魂谈心——家信

 在美国将再住六个月——致吴树琴

 在美国九个月的计划——致吴树琴

 介绍信写成三封——致吴树琴

 投入大的社会里去——致陶晓光

 在互信中得到安慰——致吴树琴

 风景片将选寄给你——致吴树琴

 最好寄首诗给我——致陶宏等

 望详告实习情况——致吴树琴

 人生遇着逆境得把忧愁忘掉——致吴树琴

 诗一首请教正——致吴树琴

 在墨西哥要留到九月底——致吴树琴

 你已回老家了——致吴树琴

 愿你和你的母亲生活愉快——致吴树琴

 短短信,常常寄——致吴树琴

 中国万岁!——致吴树琴

 持久抗战,日本帝国主义必败——致吴树琴

 小孩子要知道三件事一一致陶城

 把自己的信念树立起来——致陶晓光

 母爱是纯洁的——致吴树琴

 到最信仰民为贵的地方去——致陶晓光、陶城.

 望您得便来一信——致吴树琴

 知道老百姓逃难的痛苦——致陶晓光、陶城

◎一九三八年

 十二个字的理论——致吴树琴

 可以做鞋匠的师傅了——致吴树琴

 荷兰是个水国——致吴树琴

 过罗矶山见三姐妹峰——致吴树琴

 即将回国的计划——致陶晓光、陶城

 外交官树立新榜样——致陶晓光等

 希望您八月底来香港——致吴树琴

 现有一信,乞代转交——致吴树琴

 你毕业后找事我没有忘记——致吴树琴

 从意大利到捷克——致吴树琴

 请写信找吴涵真先生帮忙——致吴树琴

 送给冰冰的诗——致吴树琴

 你一定有困难我是要原谅的——致吴树琴

 恭喜就职——致吴树琴

 我所最喜欢的一幅图画——致吴树琴

 让蜜桃进职业学校——致陶晓光

 望你一有空闲就来一信——致吴树琴

 请前去香港——致吴树琴

 不要瞎听谣言——致吴树琴

 二十八封来信已经编号保存——致吴树琴

◎一九三九年

 敬聘您为药物研究助理——致吴树琴

 我数着钟点等候你——致吴树琴

 这地位是为琴一人留着的——致吴树琴

 深望您能屈就新职——致吴树琴

 新年中最好的福音——致吴树琴

 一定有人来接你们——致吴树琴

 把字写好不是小事——致陶晓光

 争取老人同意婚事——致陈淑文

 青年至少要学好一种外国语——致陶晓光、陶城

◎一九四○年

 希望你做育才的兼职教员——致陶晓光

 有健全的身体才能完成事业——致吴树琴

 购买制药片机器——致吴树琴

 要提防敌机轰炸——致吴树琴等

 校务会开完才能回家——致吴树琴

 重庆大轰炸——致吴树琴等

 学习费用有我负责——致陶晓光

 成都轰炸至为关怀——致陶晓光等

 多事相告——致陶晓光

 希望你到重庆来看看——致吴树琴

 研究所筹得一笔经费——致陶晓光

 取钱取箱都得签字——致陶晓光

◎一九四一年

 追求真理做真人——致陶晓光

 我是欢迎困难的一个人——致陶晓光

 生活苦一点,精神饱得很——致陶晓光

 在集体创造上学习创造——致陶晓光

 用全副力量帮助你建立事业和学问——致吴树琴

 抄寄祝寿诗——致吴树琴

 你在进步可喜之至——致吴树琴

◎一九四二年

 动员一切朋友解决南洋接济断绝的困难——致陶晓光

 友穷迎难创造——致陶晓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致陶宏

 公朴先生筹了五千元——致吴树琴

 逸少斋成了植物陈列馆——致吴树琴

 关于银行汇款事——致吴树琴

 寄书费已由我付还学校——致吴树琴

 为购书寄书事——致吴树琴

 发烧两天 自医而愈——致吴树琴

 病未愈工作不可太紧张——致吴树琴

 学校困难已达最高峰——致吴树琴

 菜包红苕作早餐——致吴树琴

 黄克强夫人念佛——致吴树琴

 得了四位新朋友——致吴树琴

 育才扩充实验计划已通过——致陶宏

 时离时合的生活是有意思的——致吴树琴

 昨天到碚以后——致吴树琴

 已筹得一月之款——致吴树琴

 如何把青春留住——致吴树琴

 介绍武训——致吴树琴

 祝贺少年科学家——致陶宏

◎一九四三年

 小孩子展览会办得很好——致吴树琴

 请了客人来看画——致吴树琴

 音乐组开始招新生——致吴树琴

 王长喜也有武训精神——致吴树琴

 “博中求约”和“自约返博”——致陶晓光

 美术馆的小朋友着实努力——致吴树琴

 看《安魂曲》深受感动——致昊树琴

 牺牲自己为大家——致吴树琴

 人生最大目的还是博爱——致陶宏

 一位很好的瑞典老人——致吴树琴

 陈贻鑫得到良医圣药——致吴树琴

 两月后陈贻鑫将满头乌发——致吴树琴

 朋友成夫妻,夫妻亦朋友——致吴树琴

 火酒有用也有危险——致吴树琴

 要在空袭警报中争取胜利——致吴树琴

 预展卖画卅七张——致吴树琴

 学会治事——致陶宏、陶晓光

 令弟以找文采为是——致吴树琴

 艺术合作的结晶品——致陶宏、陶晓光

 你们完全胜利了——致陶宏、陶晓光

 四月初举行音乐会——致吴树琴

 合川风景至佳——致吴树琴

 有译稿即寄来——致吴树琴

 望你写篇比较生动的《莫扎特传》——致陶宏

 改稿于我有益——致吴树琴

 凡事要机警——致吴树琴

 译稿正需要——致陶宏

 拟送沈广鑫去歌乐山——致吴树琴

 在废墟上创造出更好的儿童美术馆——致吴树琴

 趁火打劫的手续费——致吴树琴

 节约办校庆——致陶晓光

 恋而不恋,不恋而恋——致吴树琴

 每天译一首诗教小孩们——致吴树琴

 郑板桥的《岩竹桥》译好——致吴树琴

 借集体力量战胜易发脾气——致吴树琴

 演讲破纪录——致吴树琴

 译诗万首献给朋友当点心——致吴树琴

 为育才开一新的发展途径——致吴树琴

 一天之中推销入场券十分之九——致吴树琴

 《孤星泪》吸引我——致吴树琴

 创造使人乐而忘忧——致吴树琴

 育才创造之神回来了——致陶宏

 今天时间配得很巧——致吴树琴

 戴爱莲将拜望你——致吴树琴

 已托肖生接三桃回校——致吴树琴

 武训诞辰将举办盛大音乐会——致吴树琴

 刚才得空报平安——致吴树琴

◎一九四四年

 送了三本书——致吴树琴

 创造民主社会,争取妇女解放——致吴树琴

 我现在是一只狮子——致吴树琴

 画展和音乐会——致吴树琴

 读《堪底达》——致吴树琴

 康蒂妲还是一种教育——致吴树琴

 参加一个追思会——致吴树琴

 育才经济的进展——致陶宏

 一位大脚女子做的诗——致吴树琴

 我想多找几位育才之友——致吴树琴

 我们的生力军——致吴树琴

 今早理了三小时的账——致吴树琴

 敌人在衡阳已无踪迹——致吴树琴

 育才五周年纪念之新法——致吴树琴

 大水不宜出门——致吴树琴

 《希德》实在好——致吴树琴

 到风平浪静才过江——致吴树琴

 晓光飞往印度了——致吴树琴

 谢仲谋国画展将开幕——致吴树琴

 送你一本《英文观止》——致吴树琴

 车与船几乎同时到——致吴树琴

 望回来养病——致陶晓光

 坐船须学会游泳——致吴树琴

 收据务须慎重保存——致吴树琴

 两年后携手环游世界——致吴树琴

 送给你精神的勋章——致陶晓光

 布与棉花总算解决了——致吴树琴

 珍惜诸友爱护努力奋起创造——致陶晓光

 我有好的计划——致吴树琴

 在难童中选拔科学幼苗——致陶晓光

 所说的事情,我不必参加——致吴树琴

◎一九四五午

 寄奉墨西哥摄影木刻——致吴树琴

 江津米花糖分一些给你——致吴树琴

 为马思聪先生演奏会忙着——致陶晓光

 号召为乡下儿童送礼相当成功——致吴树琴

 和米价赛跑——致陶晓光

 侨胞捐款难关渡过——致陶晓光

 肥皂托陈先生带上——致吴树琴

 溪头来电及时处理——致吴树琴

 联合国英文宪章望你对照看——致吴树琴

 什么事情都要训练——致吴树琴

 健康尚佳,精神亦好——致吴树琴

 我们开始吃豆浆——致吴树琴

 好学、有礼、站岗位——致吴树琴

 日本投降后出外同游可望做到——致吴树琴

 廿三日来泉——致吴树琴

 送上大公晚报——致吴树琴

 助我办普及教育亦佳——致吴树琴

 恒智要进城来渝可见面——致吴树琴

 选书以值得翻译者为度——致陶宏

 望代为打印——致陶宏

 视死如归——致吴树琴

 预备死而不死——致吴树琴

 来过圣诞节——致吴树琴

 你是一位最负责的工作者——致吴树琴

◎一九四六年

 社会大学已创办——致陶晓光

 你的热忱激励了我们的热忱——致陶晓光

 我们不但被打,还变成被告——致陶晓光

 登报致谢事——致陶晓光

 以我的名义在印度登报鸣谢捐款——致陶晓光

 人生志在创业——致陶宏

 筹建生活教育社成都分社——致陶宏

 但愿不知老将至——致陶晓光

 我已飞抵南京——致陶宏

 重返沪宁——致陶宏

 告诉他“我父亲要我自立”——致陶晓光

附录 陶行知简谱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九二六年

寿六旬慈母

——致文渼妹文漠吾妹:

九月二十三夜的信收到了,读着令人乐而忘忧。关于母亲寿辰一层,你所陈述意见,十分圆满,我完全赞成。你说寿辰是自家亲人的大志喜,这句话初看很平常,骨子里最有精彩。我反复涵咏,而后领会此中意味之深厚。志喜之法,您说是要做母亲喜欢的事情。这是喜上加喜,我们能照这样做去,才算是真的做寿。今人做寿又只限于一两日之热闹,您却要时时常常的为母亲做寿,所以说:“总期母亲今后时时时刻刻多得新快乐。”这三层意思可当做寿的金科玉律看,请大家就照这话进行,我当然是遵办的。我为事业所拘,不能常侍膝下,母亲一切起居、饮食、娱乐只得付托吾妹、纯妻、四个蟠桃①好好侍奉,我虽在千里之外而无内顾之忧,已立志要乘母亲六秩荣庆之年,为国家教育创一不可磨灭之事业,以作吾母寿之寿世之纪念。

秋节后两天,收到母亲饲蜜桃绿豆图,看着不愿放手,真是好一幅天伦大乐图啊!我要把母亲爱蜜桃的心,本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推而远之,使凡如蜜桃的都能得蜜桃之爱护,享蜜桃之幸福。小孩子从能走路、能说话的时候起到进小学止是最可爱、最要教导的时期。爱护幼儿的人创设幼稚园,就是要培养四五岁的小孩子,使他们的生活可以丰富。但是国内一般幼稚园有几种流弊:第一,他们仿效外国,不合国情,第二,他们灌输宗教,制造成见;第三,他们费用太多,非有钱的地方不能办;第四,他们学费太贵,非富贵的子弟不能进。有了这几种流弊,所以不易推行。吾国以农立国,人民百人中有八十多个住在乡村里。要想把幼稚教育推广,必须把这些流弊除得干干净净,使他们可以下乡,然后才能收普遍的效果。照现在情形,幼稚园下乡好比是骆驼穿针眼。所以我想打破外国的、成见的、费钱的、富贵的幼稚园,而要创造一个省钱的、合理的、平民的、适于国情的幼稚园,使它可以下乡去为农民子弟谋幸福。此事已经筹有头绪。开办费由江苏省长陈陶遗先生拨。经常费由改进社①及明陵小学②担任。地点已外定燕子矶。主事已请定陆慎如女士。现在就要兴工建筑,明春即可开办。奉上宣言书一纸,原理办法都可一目了然,我深信,此举可为幼儿教育开一新纪元。且等于建筑完工,筹备就绪,办法有了把握,就要进一步谋普遍推广之法。那时已有具体成绩供人观摩,自能得到相当信用。预备借重吾母寿期,为全国幼儿教育募集百年基金。平日与我发生关系的当在万人以上,拟与诸同志共成盛举。

母亲前不以公开做寿为然,为子女者应当体贴她的意思。一、父亲已经去世,单独做寿要引起无限悲感。二、亲友应酬,杀生必多,母亲不愿为其生日杀生,宅心至仁厚。这两层意思,都是我们亲自晓得的,断不能违背。但为全国幼儿园教育募集百年基金,使一切寿礼尽归训练幼儿师资及开设模范乡村幼稚园之用,事为善举,似属可行,尚望代为委婉请示。我拟于寿前四五日进京。近来身体精神都好,请全家放心。母亲、纯妻、大桃、小桃、三桃、蜜桃请代报平安。

敬祝康乐。

知行

1926.10.5

◎一九二七年

送给国家的寿面

——致母亲母亲:

家中从前寄来的信,如今都收到了,并未遗失,只是来得慢些。

儿从母亲寿辰立志,决定要在这一年当中,于中国教育上做一件不可磨灭的事业,为吾母庆祝,并慰父亲在天之灵。儿起初只想创办一个乡村幼稚园,现在越想越多,把中国全国乡村教育运动一齐都要立他一个基础。儿现在全副的心力都用在乡村教育上,要叫祖宗及母亲传给儿的精神,都在这件事上放出伟大的光来。儿自立此志以后,一年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日,一日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时;要叫这一年的生活,完全的献给国家,作为我父母送给国家的寿面,使国家与我父母都是一样的长生不老。

试验乡村师范开办费要一万五千元,经常费要一万二千元,朋友们都已答应捐助,只要款项领到,就可开办。阴历原想回家过年,无奈一切筹备事宜必须儿亲自支配,不能抽身。倘使款项早日领到,或可来京两星期。如果到了腊月廿七还没有领得完全,那年内就不能来了。好在家中大小平安,儿亦平安康健,彼此都可放心。

昨天会见冬弟①知道金弟②在西安尚好,可以告慰。冬弟亦较前强壮。 桃红、小桃、三桃、蜜桃给我的拜年片子都是很有意思,很有价值,儿已经好好的保存了。

敬祝康乐。

知行

1927.1.20 P19-23

序言

家书是传递信息、维系人间亲情、引导家庭教育、维系良好家风的重要方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其人格魅力、学识风范影响深远,他的精神内涵不仅体现在生平作品中,亦散见于他与家人之间的诸多家书之中。

本书收集了陶行知先生1915年到1946年所写的240封家书,他用“灵魂的谈心”,感悟对方,教化世人,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伟大的一生,让我们见到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陶行知。

他对母亲敬重孝顺,爱戴有加。由于常年奔波在外,无法在母亲身边陪伴,陶行知经常给母亲写信,嘘寒问暖。如劝母亲游山健身,“常游必壮”;劝母亲读《千字课》,当作“娱老之法”。同时也不忘表明心志,他在1927年1月20日致母亲的信中写道:“儿从母亲寿辰立志,决定要在这一年当中,于中国教育上做一件不可磨灭的事业,为吾母庆祝,并慰父亲在天之灵。”“儿自立此志以后,一年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日,一日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时;要叫这一年的生活,完全的献给国家,作为我父母送给国家的寿面,使国家与我父母都是一样的长生不老。”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对妻子,陶行知则饱含深情、情意绵绵。在家书中,他写道:“没有功夫写,画几个圈儿替,免人苦相忆。”“短短信,常常寄。”遇到困难时,写信嘱托妻子吴树琴“人生遇着逆境得把忧愁忘掉”。虽然信中大多是述及生活琐事,但陶行知感情细腻的特点跃然纸上,让我们见到一个生动活泼的灵魂。

对子女,陶行知的父爱深沉而长远。他在给儿子陶宏、陶晓光等的书信中,告诫他们要“追求真理做真人”,时刻牢记这七个字,将终身受用无穷。教育孩子们要诚实守信,“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要“把自己的信念树立起来”“到最信仰民为贵的地方去”。叮嘱要知道三件事:“第一,做人的大道理要看得明白。第二,遇患难要帮助人,肚子饿让人先吃,没饭吃时,要想法子找出饭来大家吃。第三,勇敢。”同时还关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琐碎小事,比如《把字写好不是小事》,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娓娓道来,没有半点说教的痕迹。

除了亲情外,陶行知的家书中还体现出他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蕴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对于抗战,陶行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有三件事可以决定日本帝国主义必败:(一)中国的联合和持久抗战;(二)日本国内民主力量的兴起;(三)全世界各国对日的道义上的谴责和经济封锁。我将尽最大的努力来唤醒西方国家的朋友。”鼓励儿子陶晓光、陶城到最需要的地方“把生命的火药装在大炮里,对准着日本帝国主义轰炸。”对平民教育,陶行知充满了极大的热情:“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把歙县试馆所有收入全用在歙县的平民教育上。”“预备借重吾母寿期,为全国幼儿教育募集百年基金。”“使一切寿礼尽归训练幼儿师资及开设模范乡村幼稚园之用。”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言传身教的人格魅力。

“天下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而家书正是体现家风的重要载体。品读陶行知家书,追溯信笺背后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走进陶行知先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如同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重要软实力,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璀璨不绝的基因。细细阅读和领会《陶行知家书》中这些饱含深情又通俗易懂的文字,用陶行知先生的精神来烛照自己,教育家人及子女,对于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树立良好家风、永葆清廉本色将大有裨益。耕读传家,唯勤与俭,仁孝清廉,良好的家风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是为序。

后记

编辑出版《陶行知家书》,源于中央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重视,从中得到启示,觉得编辑出版一册《陶行知家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有关陶行知教育方面的书籍很多,如陶行知年谱、陶行知诗歌、陶行知传记等等,各个出版社、各种版本都有,仅《陶行知全集》先后就有四五家出版社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版本出版发行,出版《陶行知家书》也是在弥补一项缺憾。1996年辽宁古籍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名人家书,其中第八册就是《陶行知家书》,书中只收录陶行知家书中的一部分,共120余封。今天与各位读者见面的,是由中共歙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联合辑录的《陶行知家书》,书中共收录家书240封,其中有几封信还是首次公开发表,且对书信的标题做了大幅度的调整,使信件的主题更加凸显,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编辑成书,便于读者循序渐进了解陶行知的家风家教。此次公开出版,俾能在更大范围内学习陶行知、宣传陶行知。

在编辑过程中,非常感谢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力量同志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写序;感谢陶行知之孙陶育民夫妇,专程从上海回到歙县家乡,与编委会成员进行座谈,对编辑出版此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感谢陶行知的孙女陶鹤、陶铮,曾孙陶侃等的热情参与和鼎力支持;感谢吴树琴的女儿卢爱萍无私提供了部分电子文档资料;最后要感谢原县委宣传部姚存山、县党史地志办邵宝振的仔细点校。

本书的编辑虽然付出了一定努力,但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粗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3: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