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消失的爱人,失踪的爸爸
一大早坐地铁,听到两个女人在聊天:
“昨晚孩子哭闹,想叫老公起来,怎么都推不动叫不醒,睡得跟猪一样,哎,只能自己爬起来照顾孩子。”
“可不是嘛,孩子爸根本就是个摆设!”
“我也要上班,为啥当爹的就可以这么潇洒?”
“真的,我们家也一样。前天下午家长会,孩子爸又要我去开,请假的时候,老板的脸这个难看啊。我是事业没指望了,不把我开除就不错了。孩子爸倒好,自从娃生下来,他该干吗干吗,升职加薪一点也没落下。”
“你老公还算好的,还在忙正事,至少钱还往家拿。我家老公下班不是健身就是去应酬,一周能回来吃一顿饭就不错了。还指望男人带孩子?别做梦了。”
早高峰的地铁格外拥挤,这两个妈妈穿着还算得体的职业装,衬衣有点皱,没有熨过,脸上化了妆,还是遮不住黑眼圈,皮肤有点发青,一说话就出现了小皱纹。
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一个男的吹嘘:“我老婆能洗衣、做饭、带娃、逛街,还能自己赚钱!”
网友忍无可忍,回道:“像你老婆那样的,我们这里叫寡妇。”
小区花园里抱孩子遛弯的、陪孩子骑车的,幼儿园门前接送孩子的、叮嘱喝水和加衣的,学校里参加家委会的、报名运动会的,医院里带孩子看病的……不是妈妈,就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有几个是爸爸?
据调查,我国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13.1%~l6.3%,而产后抑郁的罪魁祸首,多是一个不负责、不靠谱的老公,抑郁的妈妈们承受的是丧偶式育儿的苦果。
爸爸都去哪儿了?都去上班了?但是那些妈妈也不都是全职妈妈啊,她们也要上班啊。
在原始社会,男人负责出去打猎,女人负责在家筑巢。到了现代社会,这个分工变成男人出去打猎,女人也要出去打猎,加上继续在家筑巢。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女人进化到了需要两者兼顾,男人还是没有变化。
前几年有部电视剧叫作《婚姻保卫战》,里面有个模范丈夫就说:男人负责打猎,女人负责垒窝,打天下的任务就得男人担着,不能给老婆增加精神负担。
这是个很站得住脚的理由,所以,男人就失踪了。
没有了孩子时,爱人失踪,大不了回到单身,一个人最多孤独点,但也还算轻松,没事干还可以致力于经营事业。如果有了孩子,那就不一样了,制造孩子需要两个人,这是老天设计好的,也要两个人去抚养。如果变成一个人抚养,事业和家庭别说平衡了,顾一头都够呛。
被关在车里的2岁半女孩
2017年5月,杭州一个交警队的协警华生祥在执勤时,发现一辆白色轿车违停在路边,他到车边,正准备贴“不按规定停放提醒单”,突然,车内传来沉闷的哭声……车里居然有个两三岁大的小女孩站在后座哭。
虽然车窗留了几厘米宽的缝,但是杭州的5月,天气已经蛮热的,孩子穿着长袖,满脸通红,满身是汗。他赶紧安慰孩子,然后去拉车门,车子反锁了!
他马上向中队报告,通过车牌找父母。
交警队同事通过车牌联系上了这辆车的车主,是孩子爸爸,正在富阳,说车子是孩子妈妈早上开出来的。
他们用电话联系孩子妈妈,连打了五六次,都无人接听。
小女孩说,上午妈妈开车带她出来,妈妈停好车说去上班了,马上就下来,她等了一会儿妈妈还没来,就难过了……
中午11点,天越来越热,交警们等了一个小时家长还没来,于是决定先把孩子救出来。
他们把小女孩带回到中队,让一个同事在原地等女孩家长,不能让她着急。
中午11点半,女孩妈妈跟着原地等候的同事赶到中队。看到妈妈,女孩马上笑了,但妈妈哭了……
女孩妈妈对华生祥说,她跟老公都是外地的,最近在杭州买了房子,安家落户,要还房贷,也要养孩子,所以她想尽快找到工作,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把孩子一个人放在车里也是无奈之举,但这样的事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了。
华生祥说,家长把孩子独自留在车里,特别是夏季,真的很危险!
但我个人对这个妈妈的情况也表示理解。其实妈妈们都一样,工作压力大,又要管小孩子,如果没有家里的丈夫和老人帮忙,真的很辛苦很辛苦的!(P37-40)
我的确看到很多职场人士,特别是女性会为了平衡求业和家庭而纠结。安柏提出了很好的新观点,认为当下的选择比静态的平衡更重要,而每个选择中,都会有挑战和困难,你迎接挑战的过程,就是你充分释放潜能的过程。安柏有北大管理学专业背景和GE工作的领导力实践,还创造性地把企业管理理论延伸到个人生活和家庭中,给出了时间管理和人生整理的实用操作建议,很有价值。我祝愿,每一位看到这本书的读者,都能活出精彩,做最好的自己。
——陈治 通用电气(GE)前全球副总裁,GE医疗前大中华区总裁
作为职业女性,我从来不认同“事业家庭两不误”,追求家庭与事业平衡是现代女性焦虑的一大根源。安柏在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平衡”是“危险的把戏”,是令女性不快乐的陷阱。真正的“平衡”是在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后自然产生的“一种状态”,说到底是一种“舒适感”。只要感到“舒适”,就是找到“平衡”点了。
——吴浣苓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公益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骑自行车的时候,如果让两个蹬子持平,只能随着惯性和坡度而前进或者倒退,自己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只有一脚一脚地轮流蹬,车子才能前行。事业和家庭也是如此,何时偏重促进事业,何时偏重照顾家庭,把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听听安柏送给女性的人生智慧。
——Connie Zhang 哈佛商学院MBA,瑞利溪咨询CEO,领英洞察专栏作者,niwo女性成长学院课程讲师
我的主妇梦
说来可笑,我小时候的理想是不上班,早早嫁人做个家庭主妇——种种花,养养猫,做做好吃的,看点书,听点音乐,随手写点东西,闲暇时出去旅行。
我比较懒惰,承受不了太辛苦的工作和太大的工作压力。唯一可以称得上勤快的,是比较爱学习。在我的主妇梦里,也考虑到全然闲下来也很无趣,最好是去海外游学。
20多岁,有一次去英国,到剑桥大学逛了逛,被宫殿般古典的学院建筑、绿色的大草坪,以及波光粼粼的康河迷住了,我产生了一个愿望——能够一直读书读下去,最好一边当主妇,一边修英国文学、哲学、艺术史之类的课程。
但是,我的梦想一直没有实现。
第一,我不是富二代。
我勉强算得上是一个富四代富五代。从小带我长大的外婆,她的爷爷,是松江出名的绅士,慈善机构负责人,松江醉白池(原为育婴堂)是其办公用地,不对外开放。我外婆的父亲,我的曾外祖父,在上海开公司,家境富裕,有佣人有汽车,后投资股票失败,家境败落。回到松江后,加入国民党,曾任四川自贡盐务局局长。即使破产以后,我外婆家也在松江拥有整一条街的地产。
我还是个学二代和学三代。我的父亲和母亲是名牌大学学生,就是现在说的学霸。外婆是中学数学老师。外公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共地下党,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后,研究出了很多用于全国各地数个化工厂的新技术、新方法,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贡献。
那时候,我经常看见外公在家伏案写东西,他在几次午睡时连梦话都是英文的。外公工资高,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400元一个月。但是当时中国经济还比较落后,物资紧缺,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所以虽然吃喝不愁,零用钱也不少,但也未有感觉家境超过其他人。
第二,我没有嫁给有钱人。
我第一次婚姻,结婚很早,我的前夫是我大学的师哥,虽然20世纪90年代初有很多机会可以致富,他也很有才华,但是他本质上不是商人,更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文艺青年,也不是把钱看得很重。
我身边也有同学和朋友,嫁给有钱人,当了主妇。但是主妇的工作,并不如我想象中那么悠闲,天天吃喝玩乐、逛逛画廊搞搞园艺什么的。她们带孩子、管理财务、负责孩子教育、打理各种家庭事务,甚至要帮老公维护亲戚朋友关系,很辛苦。就像亦舒说的,当家庭主妇,大抵也是需要管理才能的。
不管做主妇还是冲事业,都无法不劳而获,都有各自的艰辛和代价。
因此,我只能自力更生,靠自己双手奋斗。作为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我进入了一家央企,收入也很不错,在工作期间攻读了北大MBA。在工商管理课程中,很多经典案例都涉及GE(通用电气),那时,我的理想就变成了加入GE公司亲身学习和体会管理经验。通过4次面试和几个月的等待,我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GE医疗集团。当时只要进GE就很高兴,完全不在乎是从底层做起,也不在乎一开始的工资远远不如我在央企的待遇,因为我在央企毕竟已经做到了部门经理。
我原本想当家庭主妇,却成了别人眼中的职场精英,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人的命运是由际遇推动的。虽然对我来说,工作似乎是个被动的选择,但在那个时候,我接收到了一个概念——女性工作和生活平衡,这在当时还是很时髦的理念,是鼓舞我们整个职场女性士气的,我自己也很买账,毕竟在我心里还是向往生活和家庭。平衡,听起来多么美好,兼顾事业和家庭,简直是一个优秀女性的标配。
但是,后来我发现,当我每次碰到生活和工作有冲突时,碰到家庭和事业有冲突时,我试着去平衡,却都失败了。因为心中的砝码根本不是两边一样重,即使我做出了为工作牺牲生活的假动作,我的优先权还是落在了个人生活和家庭上面。
所以,我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职场精英,虽然我也付出了辛苦,做到了中层经理,被评为全公司先进职工,也拿过管理层奖励,但是我不能为了事业牺牲我的个人生活,一直以来表面上的平衡,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种左支右绌的把戏,让我身心疲倦。同时,我也不能像我共事过的几个优秀女领导、女同事那样,真正把重心放在工作上,可以在事业上有更大的突破。
直到去年,因为家庭原因,我彻底退出了职场,才感觉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真正得到了解放。为这,我还要感谢我现在的先生,他支持我回家,也支持我在回家后开始写作。
当主妇的最初3个月,我过上了小时候梦想的主妇生活:做饭种花,陪陪孩子,看书听音乐,天气好的时候去西湖边逛逛,或是会会朋友。但是,很快,我发现,虽然这种生活很舒服也很自由,但是稍显空洞,缺乏了一点内容——或者说是意义。
我渐渐领悟到,我在骨子里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家庭主妇,我只是想按着自己的节奏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通过阅读去学习,通过生活去学习,通过与人交往去学习,然后把我的感受和领悟通过写作记录下来,尽量做到有用有趣,如果再能帮助到别人,那就太好了。
一开始,我只是做了一个原创公众号,在将近10个月的时间里,粉丝一直只有几百人,还是比较轻松和自由的。后来,因为自己的一篇文章《无法平衡工作和生活,这就对了》(转载时用过《最鸡血的谎言,你可以兼顾事业和家庭》),开始被人所知,公众号粉丝开始增加,也受到各个平台约稿,并开始写书、做节目,我的压力骤然增加,同时工作量也大涨,做饭、接送孩子等家务又开始落回到我先生的肩上。
今年暑假,白天要照顾两个小孩,又要写书,又要做公众号,还要参与niwo女性精神成长平台的课程工作,于是,有一个礼拜,我都弄到12点以后才上床睡觉。我先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再这样下去,你的工作和生活又要不平衡了。”我听到他的话,才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稍微多了一点,影响到了家人,也不利于自己的健康。于是,我推掉了一些事情,把日常时间表调整得更为规律和宽松,有意识地不把自己搞得太忙。但是奇怪的是,这一次调整,我竟然没有再去纠结工作和生活平衡问题,我只是想让我的效率更高一些,生活更健康一点,同时,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家人,而实际上,做这些事情也是在帮助我更好地去进行写作。
因为,这是我自愿选择的工作,当被动变成了主动,当上班变成了创造,当苦闷变成了乐趣,工作,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阅读,我旅行,我陪伴家人,和朋友聚会,与陌生人聊天,都是为了我的工作——写作,同时,这也是我的生活。这让我愉悦和充实,也让我不断学习和不断成长。
再说回到“际遇”这个问题。一个人的命运,虽然在很大程度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但是,如果自己的意愿够强,积累够多,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中,命运的小舟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自己的核心价值轨道上。我意识到,选择工作,不仅仅是选择养家糊口的工具,如果你能够重视工作和心灵的契合,你会发现,工作和生活,本来也是可以融合的,这样,你就能跳出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陷阱,实现人生的突围。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也可以把家庭生活看成是另一种工作——关爱的工作。照料老人,抚养幼儿,实现关爱,让老人老有所养,让孩子健康成长,这种工作的价值,并不低于去职场赚钱的工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因为这涉及我们的归属和未来,也关系到我们社会的归属和未来。
我悠闲的主妇梦并没有实现,我依旧忙碌,但是,我领悟到,我真正的梦想,其实不是当主妇,而是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在做想做的事情的时候,还能帮助到别人。
主妇梦破灭了,但是,我的梦想成真了——你翻开的这本书,就是我梦想的第一页。没有什么平衡,只有选择。你要选择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去做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一开始,或许很难,很远,但是,就像登山一样,只要一步一步走,甚至是在绕圈也不怕——绕圈是我们在积累经历、能力和智慧,积蓄能量。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只要朝着目标往上走,你就会离峰顶越来越近。
但是,记住,你不能同时爬两个山峰。在越来越繁复的社会和越来越多的欲望面前,我身边,有很多为了平衡而抓狂甚至崩溃的女性。工作和生活,就像两座大山,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你要做的,是简化目标,保持简单和纯真,而不是什么都要,什么都想平衡。在人生的很多阶段,放弃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反而能到达心灵的平衡。在这个时代,简单和纯真,是一种很大的能量。
在劳碌和平庸的生活里,愿你也能找到自己的梦想,不管这个梦想是关乎工作,还是关乎个人生活或家庭生活,希望你能让梦想成真,让原来普通的人生闪闪发亮,就像山顶上明媚的阳光,照在皑皑的白雪上。
安柏著的《不完美更幸福(跳出家庭与事业平衡的陷阱)》分为六章,第一章首先否定了很多女性一直认为的工作和生活可以两不误的观点,揭示了隐藏在平衡表象下的真相。第二章通过真实的示例,展示那些刻意追求平衡带来的痛苦与羁绊,分析出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心理与社会原因。第三至五章从“主动选择”“时间管理”“人生整理”等方面入手,给读者提供解决方案,不仅有心灵上的激励,更有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第六章亮明作者的观点:要真正成功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方法就是遵从内心的喜好,找到自己的使命,学着去欣然接受工作与生活之间的不平衡。
安柏著的《不完美更幸福(跳出家庭与事业平衡的陷阱)》阐述了过度地鼓吹可以完美兼顾事业和家庭,这不是男女平等,也不是妇女解放,这是把女人从一个牢笼,推到一个陷阱。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玩着危险的平衡游戏的女人,就像用手抛球杂耍的小丑,一旦出现意外,生活没有按照自己计划进行(其实这是个大概率事件)。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这个问题,不在于你不能将两者分开,而在于你不能融合它们。其根源就在于,很少有人能够享受他们的工作。要真正成功平衡工作与生活,唯一的方法就是:遵从内心的喜好,找到自己的使命,学着去欣然接受工作与生活之间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