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母亲的故乡/世情逐云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伟山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这时,二爷爷早就弄好了汽灯,照得如同白昼,人们围成一圈,听队长卢六传达上级指示或关于四队日常生产的安排。卢六爱抽烟,开会时抽得更厉害,手卷的喇叭口纸烟一根接一根叼在嘴上,烟雾也就时时在他的眼前绕来绕去的。此时的他,半眯着眼,嘴巴微微张着,一颗黄龇牙就很自然地暴露在上唇边,样子有些滑稽。队里的小青年就说,队长,你抽烟时的样子真带劲呀。卢六两眼一瞪,说,我带劲?那天底下就没有不带劲的了,你个兔崽子连句奉承话也不会说。人堆里就“嗡”地发出一阵笑。卢六烧饼样的脸上一个眼大,一个眼小,平日里怎么瞅怎么别扭,抽烟时半眯了眼,俩眼一般大,倒真是带劲了。

那时的会真是多,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二爷爷住的屋里就没清闲过。每次队里开会,二爷爷一般不参加,因为他参加也白搭,开会的内容基本与他无关。他是个很严重的残疾人,地里的任何活儿他都干不了。他的工作只有一个,就是喂养好三头牛和一匹马。二爷爷是个罗锅子,他的腰身弯得像一只对虾,胸脯和地面基本保持了平行。二爷爷又矮又瘦,走路时要靠一条没膝高的木凳支撑,双手搬着木凳一点点向前挪,权当拐杖,累了就坐在上面。二爷爷的工作就是给牲口添料,几头牲口他也从没牵过,每次收工回来的人都给拴在槽头上,铡草、磨料,包括牲口饮水都有队里出人给弄好。队里显然照顾他,让他干最轻松的活儿,但二爷爷给牲口添完料,还是累得气喘吁吁。

所以,卢六忙着开会时,二爷爷就忙着喂牲IZl,卢六篚会开完了,二爷爷的牲口也喂好了。人们一窝蜂地散去后,他仍然开着门,把屋里的烟味和汗臭味一股脑地放干净,相进屋睡觉。我呢,要是兴致好,就夹在人堆里边玩边听卢六开会,或帮着二爷爷给牲口添料,如果兴致不好,就干脆趴到二爷爷的炕上睡觉。那段时光,我觉得很有意思,比在家里哄弟弟们玩强多了。

那个秋天过得很快,眨眼间秋种就结束了,接着牲IZl棚前的大枣树叶子也黄了,风一吹,叶子就簌簌往下掉。看来,人闲了,树也该歇下了。

有一天,太阳还老高,卢六就来找二爷爷。那阵儿,二爷爷正坐在木凳上看牛马吃料呢。牛和马很悠闲地吃着,二爷爷望着它们,眼神就像在端详自己的儿女,一脸的慈祥和温馨。卢六说:“贾二,晚上有大事,你早把保险灯弄亮了,我要让张春花来这里交代问题。”二爷爷听了,“嗯,了一声,脸上的表情立马变得严肃起来。

二爷爷姓贾,又排行第二,大伙都叫他贾二。爹说二爷爷有大名,但怎么叫也不好听,就像自己的名字,再好听也是“假(贾)的”。爹说这些时,很不忿,话里话外总嫌自己的贾姓不好。有时喝上二两小酒,也会在家里发牢骚,说二爷爷这辈子算是白活了,就那么个残疾身子给侄子挣不来钱财,却挣下了丢人现眼的话柄。

爹说归说,但我不信。二爷爷待我可好了,没事就给我拉呱听,还偷偷给我煮鸡蛋吃呢。

天刚擦黑,卢六就来了。推开门见桌子上亮着煤油灯,昏昏黄黄的,一下就火了。

他说:“贾二,不是让你早早点上保险灯吗?你耳朵聋了?你个不中用的家伙!”卢六显然喝酒了,身上有一股刺鼻的酒气,他咧着嘴,一大一小两只眼也越发吓人。

二爷爷赶忙说:“这就点,这就点,我觉得点早了费油呢。”

保险灯点上,二爷爷调好了灯芯,屋里顿时亮堂了不少。卢六点了一支烟,使劲抽了两口,又在屋里来来回回走了几圈。

他说:“这个张春花怎么还不来?贾二,要不你去喊一声。”

二爷爷迟疑了一下,没吭声。

卢六又说:“贾二,我看今天你的耳朵真有毛病了。要不,你明天卷铺盖回家吧!”

二爷爷慌忙答道:“我耳朵好着呢。我这就去喊她。”

二爷爷刚挪到门口,张春花就来了。

卢六朝我和二爷爷一挥手,说:“你俩都出去吧,贾二再把牲口喂一遍,大头就去大枣树那边玩吧。”

我从张春花身边走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雪花膏的香味。我喜欢这气味,忍不住抬头看了她几眼。张春花穿了什么衣裳我忘了,但我看清了她的脸,很白,眼睛也好看,还是双眼皮呢,头上梳着一对齐肩的辫子。那身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反正挺耐看的。张春花眉头微皱,嘴唇也紧紧抿着,竟然没有一丝高兴样。P2-4

后记

冯伟山的中篇小说《卢村往事》我是分几次读完的,不是小说写得不好,不足以引人入胜,而是……怎么说呢?用个成语来说就是不忍卒读!真的,尤其是小说的前半部分,卢六猫捉老鼠似的戏弄威逼张春花一家一步步就范的描述,读起来让人感到窒息。

20世纪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期间,我在农村住了近两年,见识了广阔天地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有这么一个大队支部书记,当时以“工作能力强”在全公社遐迩闻名,他到别的大队去办事,因为人家没有找酒量大的人陪他把酒喝尽兴,他竟然把所有的酒统统摔到了人家大队部的墙上后,骂骂咧咧地扬长而去。须知,这是在别人的地盘上,是跟和他平起平坐的村干部一起,他都会如此肆无忌惮,蛮横无理,若在他们村里,他能跋扈到什么地步,真是不敢想象!

《卢村往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段渐渐远去的岁月里的故事,卢六是那个年代里日子过得最滋润,活得最惬意的人,天高皇帝远,虽然只是一个小队之长,可气焰熏天,失控的权利不受任何监督,他可以任性胡为,独霸一方,俨然是一个生活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黄世仁,更确切点说就是一个戴了红帽子的恶霸!他手下的村民都是他砧板上的鱼肉,张春花一家是外地人,是弱者中的弱者,被欺辱似乎成了他们的宿命。《卢村往事》读起来之所以让人有种窒息感,就因为它的内在张力——张春花一家处于一个愚昧封闭的政治环境中,被一个已经泯灭了天良的无赖玩弄于股掌之间,故事的女主人公,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正值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却不幸被恶魔邪淫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她每天无时无刻不被恐怖的阴霾所笼罩,却无力反抗且在劫难逃!

为了达到邪恶的目的,卢六处心积虑地设置了一个拙劣的圈套,贼喊捉贼地制造了一起队里丢了麻的假案,借此为抓手把张春花一家硬往圈套里面推。厄运如同梦魇一般掌控了这个可怜的家庭,卢六死缠烂打.软哽兼施,一步步把像怯懦的羔羊一样的张家驱赶进了死胡同里,最终,卢六借张春花的哥哥张春山进城就业的契机,凭借手中的权力和在村里横行霸道的淫威,逼迫张家不得不将自己如花的女儿主动地送上了门去,成就了恶魔的盛宴。 纯洁无瑕的张春花从极力守贞到被逼失贞,可以说是一直在孤军奋战,痛苦地煎熬着,自从被卢六盯上后地每天都是在战战兢兢地过日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她扎上几条裤腰带,每条裤腰带都打成死结以防不测,在遭遇暴力侵害时她极力反抗,誓死不从!她在为男友也是为自己坚守着童贞。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花一样的女孩子,被一个丑陋的男人威逼着献身的过程中,她心里的屈辱与煎熬有多么深多么烈,她的心里定然在滴血;可是,这还不够,当她的亲哥哥张春山为了能进城工作,默默地跪在她脚下时,她的心里滴血的伤口上更是被重重地补了一刀;为了能让张春山进城,一直疼她护她的父母此刻也退到了一旁,对儿子的行为给予了默许,张春花的心顷刻之间碎了,死了!

如玉的童贞,被里应外合地推向了毁灭,一母同胞间的亲情,在既得利益面前被弃若敝屣,曾经的美好一瞬间轰然倒塌,张春花陷入了完全无助的境地.她除了眼睁睁地走向深渊别无选择。在为了哥哥的前程而去献身之前,临出门张春花特意照了照镜子,拢了拢头发.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细节的时候大惑不解,因为这毕竟不是要去谈恋爱会朋友,照镜子拢头发的修饰打扮符合那特定的情景吗?然而若往深里想想,会猛然醒悟,这一举动的潜台词是何等的悲凉,张春花这是在向自己的花季,向自己的纯真,向自己的童贞,向自己往日曾有的一切美好告别!

张春山无疑是穷怕了,苦怕了,如果不离开卢村,他的人生结局是显而易见的,而去供销社上班是他摆脱老死穷乡僻壤的唯一出路,他就像溺水的人看见了一根稻草,他不顾一切了,哪怕是妹妹的贞操和她滴血的心!让妹妹去被一个混蛋糟践和自己转瞬即逝的命运转折相比较,他在天平上为自己加了码。他走了,却从此毁掉了妹妹的一生。

很久没有读到《卢村往事》这样的作品了。这些年来,全社会都在向钱看,文化,包括文学被金钱绑架,自觉不自觉地匍匐在赵公元帅脚下充当了仆役。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血腥暴力的文字充斥在各种报纸杂志上,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喘息在社会最底层的草民的疾苦渐渐退出了文学的视野,有的刊物甚至在约稿时直接明确提出不收农村题材的作品,描写大众疾苦的文章几乎到了发表无门的地步。在文艺步入迷途,为迎合低俗几近走火入魔的大背景下,幸好,青州的文友中有人仍秉承着文学的原旨,把关注的目光执着地投向社会底层,自觉地担当起了反映社会现实的义务,创作出了不少描写平民百姓生存状态的好作品。《卢村往事》当是其中之佼佼者。

虽然小说的背景有点久远了,但那些年月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生产队的小队长就可以口含天宪,拉大旗作虎皮,随心所欲地把坏事干尽而无人过问,这种反人性反文明的恶人恶行理当公之于众,使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让它不再鱼肉乡民,祸害善良。尽管卢六被抓起来已经几十年了,但卢六的阴魂没有散,卢六现象也没有绝迹,散落在张村李村王村的卢六们仍在为非作歹,欺压良善!所以, 《卢村往事》以文学的形式还原了的那段令人心悸的历史,我们不能把它当成纯为闲聊讲古的往事看,它同时亦在映射着当今!

小说作者用细腻传神之笔把张春花在炼狱里挣扎的苦痛一点点展现给读者,这正应了我们熟知的那句话: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一点点撕碎给人看。悲剧或许是沉重的,但正因为沉重才让人印象深刻,才能引起人们的警醒,发人深思。人之初,性本善,尽管人有许多劣根性,某些个体的人会做出种种恶行,但从整体上看,人心还是向善的,还是本能地会同情弱者,因而,悲剧在把美好一点点撕碎给人看的同时,也把同情和爱心一点点累加给了不幸者。所以, 《卢村往事》除了会让读者对张春花的不幸遭遇深感痛心、深表同情外,同时会把这个鲜活的文学形象牢牢地铭记在心底。

两三千字的一篇小文用来品评一篇容量颇大的中篇小说.必定是挂一漏万,力不从心的。《卢村往事》的成功与精彩之处在此不一一细述了。最后如果要说一点煞风景的话,我个人觉得小说的尾巴有点长,卢六被抓后,作品内在的张力没有了,二爷爷的“戏份”有点多,涣散了作品的紧实程度。随便一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不足为训。

据文讯报道,冯伟山的文学创作再创佳绩,取得了累累硕果,祝贺他!在文学尚处于低谷,小说仍不为世所重的当下,守住自己心中的一方净土,爱我所爱,坚持耕耘,于物欲横流的喧嚣中追求一种精神的富有,是定力,也是境界。

沙长科

目录

卢村往事

母亲的故乡

救赎

爸爸的故事

火辣辣的乡村

一家亲

软较量

流年

民国初期的爱情

卢四玩水

打劫

画斋雪无痕

欲壑崇祯年

后记:把美好一点点撕碎给你看

序言

冯伟山是山东青州人,我是浙江绍兴人,我们相距近一千公里。我的意思是说,我从没见过冯伟山。当然,冯伟山也没见过我。我们的认识是因为小说,他是写小说的,我也是写小说的。有一种共同的爱好,也就有了相识的缘分。

去年十月底,冯伟山想请我给他的小说集《母亲的故乡》作序。当时,我就胆怯了。因为能出手给别人的书作序的人,一般都是在同行中棋高一着的名家大师。我等无名之辈写序,岂不要弄巧成拙,坏了别人出书的大事。可是,这个冯伟山竟然这么说:“你一直是我心中的名家。”听了这舒舒服服的话,结果就是,哥们,你别说了,你的这个序我愿意写了。

其实,对我来说,看稿写字越来越困难了。因为从去年三月份开始,我的视力已经大不如以前了,看人模糊,看字不清。在电脑上看稿打字,只能断断续续。如果作这个序,我必须通读这部18万字的小说集。另外,在我答应冯伟山去午年底前交稿后,突然觉得许多杂事也纷至沓来。特别是我在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开了一门《二十世纪拉丁美洲小说》的选修课,每周二晚上两节课,一共十周,风雨无阻。所以,到了年底,我食言了。

冯伟山是一个有涵养的老实人,他没有催我,也没有联系我。我明白,他的心里是焦急的。或许,他急得反复地想着,现在骗子太多,我不会也被这个谢方儿骗了吧。我上完选修课后,主动联系了冯伟山,说最近准备读《母亲的故乡》了。冯伟山客气地说,不急,书稿交出版社了,估计要年后才能印。他这么一说,我又有拖到年后的理由了。 ‘过年了,应该读一读《母亲的故乡》了。

当今读小说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概括起来大约有“三种人”还在读小说,一种是写小说的人,另一种是评论研究小说的人,还有一种就是喜欢读小说的人。我觉得,这种状态没有什么不好,或者说,用不着为小说悲伤,因为能读小说的人不是一般认识字的读者,他们是懂小说的人,他们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们是把小说当艺术来欣赏的人。因为每一个小说都是有生命的,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在读它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和生动。

《母亲的故乡》这部小说,多数写的都是现实中的小人物、小事件,人物丰满灵动,细节引人入胜,语言平实流畅。读冯伟山的这些小说,绝对不是在读现实,也就是说.他的小说不是在复制现实生活。懂小说的人都喜欢读一些内涵充盈、意境空灵、想象宽广的小说。好小说反映的是“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学的非现实感”。冯伟山这部小说集中的《卢村往事》《母亲的故乡》《救赎》《火辣辣的乡村》《卢四玩水》等小说,写的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故事贴近现实,人物有血有肉,像张春花、二爷爷、队长卢二、小娥、母亲、小姨、刘美丽、卢四等等这些小说人物。读过给人印象深刻,他们仿佛就在你的身边走动说话,他们争先恐后地告诉你他们的命运走向和结局,以及现实的残酷,生存的不易,内心的挣扎。这些在冯伟山的小说中,反映出来的似乎不再是清澈的现实和单纯的生活,而是给了读者一种文学的非现实感,也就是给读者留下了丰厚的想象空间。

读《母亲的故乡》这部小说集,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冯伟山作为一个小说家,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邪恶的冯伟山”。我这么说冯伟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套用了著名作家马原说奥康纳的话。马原是这样说的,我把奥康纳定义为“邪恶的奥康纳”,这个也不是我的发明。奥康纳的小说有一股邪气,一股邪恶之气。读过奥康纳小说的人都知道,她最有名的小说是《好人难寻》和《善良的乡下人》。《好人难寻》写了一个越狱的逃犯冷静地杀了一个饶舌、絮叨、讨人厌的老太婆一家五口。奥康纳在《善良的乡下人》中,让一个卖《圣经》的小伙子去惩罚一个聪明、自负,又有残疾的女孩子——欢姐。马原觉得这个奥康纳特别不能容忍哆唆、多话的女人。而她自己也是一个女人。

读过冯伟山小说的人可能不一定认同我的观点。因为他的小说写得朴实,或者说,写得老实,一点看不出他的邪恶之气。我说一个自己的理由吧,因为我依然觉得他的小说里有“邪恶的冯伟山”的影子。

《卢村往事》中的张春花,活得坎坷,活得小心翼翼,活得忍气吞声。可是,冯伟山没有给这个苦命的女人一点阳光,而是让她在“这么和美的日子里,谁也没有想到,张春花竟然死了,死在了爹娘和哥哥的坟上。” 《一家亲》中的彭小花和牛伟,他们错了吗?错的是他们的生活。可最后,冯伟山让他们双双客死他乡了。《流年》里的爷爷,是一个一生骄傲的老人,老人死了就死了,结果死了还要让他的耳朵被老鼠咬了。另外,还有《卢四玩水》,卢四这么一个玩水高手,冯伟山定要让他死在玩水里。所以,我不多说了,我在读冯伟山的小说时,也会像马原读奥康纳的小说一样,感叹冯伟山真是一个“邪恶的人”。

如果说写到像张春花、彭小花、牛伟、骄傲的爷爷、玩水的卢四等这些生活中的底层人物,或许我会表达出一种同情和温暖,或者说,显示出一种光亮的结局。但冯伟山没有这么写,也不愿意这么写。小说博大精深,冯伟山是一个有思想的小说家,他在他的小说中对自己的情感深藏不露,用心追求自己的文字能穿透生活的表层,直抵人的心灵深处。

最后,我想说的是,什么时候,我得见见这个“邪恶的冯伟山”,因为,他是我的朋友。

2017年春节于绍兴隔离斋

(谢方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内容推荐

冯伟山著的《母亲的故乡》是一部洋溢着乡土气息的中短篇小说集,大多数篇章以“卢村”为故事发生地,时间跨度数百年,或明清朝代,或近当代,客观地再现了那片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卢村往事》《母亲的故乡》《救赎》《火辣辣的乡村》《卢四玩水》等小说,写的都是的生活,故事贴近现实,人物有血有肉,像张春花、二爷爷、队长卢二、小娥、母亲、小姨、刘美丽、卢四等等这些小说人物,或善良或坚毅,读过给人印象深刻。每篇作品内容主要是对现当代社会生活的独特解析、客观评价、思考感悟。对读者以很好的引导、启发作用,一定程度地增加读者去阅读的兴趣。作品短小精悍,文字优美,有一定哲理性,适合大众阅读。

编辑推荐

冯伟山著的《母亲的故乡》的大多数篇章以“卢村”为故事发生地,时间跨度数百年,或明清朝代,或近当代,客观地再现了那片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刻画了一个个极富张力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如命运坎坷的张春花、欲壑难填的龚茂才、耿直善良的卢比邻等,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生存环境,都涓涓溶入到作者的笔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1: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