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现在所拥有的共同之处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人们愿意使用古老的通信技术,或说城里人愿意拥有体大多毛的钓鱼狗,这些观点均不合逻辑。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是不讲求逻辑的,他们的行为方式也不可以按线性模式进行预测。无处不在的智能手机和网络语音(voIP)并没有杀死像莫尔斯电码(Morse code)这样的模式;恰恰相反,互联网、数字化和卫星通信系统增强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体验,这种爱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流行过。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葡萄牙水狗和其他的工作犬,比如牧羊犬。为了帮助葡萄牙沿岸的渔民,这种水狗已经被饲养了几个世纪。现在,它们因忠诚、友爱,加之抗过敏的皮毛而受到重视。奥巴马在白宫时也有两条葡萄牙水狗。他当然不需要狗来帮他钓鱼.但是他的孩子们想要。
美国人每年花在宠物身上的钱将近6()0亿美元。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养宠物都是纯粹非功利的。狗不用来看家护院或放牧,猫也不用来捕捉老鼠,人们只是出于爱而养宠物并把它们当作家庭成员对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非理性的;但是,这是一种可预知的人类特性,与人类的原初历史交相呼应。人的这种特性,算法永远捕捉不到,机器人也永远无法模仿。
所以;不要绝望,那些能提升自己独有的人类特性并会以此赚钱的人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下面阐述的就是与未来经济最相关的特征。
基于种种原因,我在此关注的是人的素质或特征而不是具体的工作职责或技能。一个在20世纪50年代从事印刷行业工作的工人今天可能难以找到工作,因为这个行业已经被数字技术淘汰了。但是,这个工人可能已经培养了自己在未来经济中仍然有价值的跨界特质。同样,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办公室职员的打字速度跟今天没多大关系,不过他的组织与沟通能力却与今天有关。
下面所列的都是些宽泛的描述性特征。比如, “与电有关的”描述的就是一个在未来经济中非常有用的职业特征,但是它太宽泛:可以包括很多职业:电气工程师、电子技师、电工、自学成才的创客,甚至一些目前还不存在的工作职位。
主导性特质还要伴随支持性特质,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尽管所有的特质都有价值,但是有些特质不能独立存在。事实上,所有的特质只有与其他特质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力。比如,伊隆·马斯克(ElonMusk)同时是特斯拉(Tesla)、太阳城(Solar Citv)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三家公司的创始人。像他这种身份的企业家在职业上显然不可能是一维的。他很可能具有如下特点:数字化思维,有机械素质,有电力知识,做事有能力、条理清晰又有胆量,等等。正因为马斯克拥有如此之多的特点,他才能成为亿万富翁。你最初可能只发现一个与你相关的主导性特质和一个支持性特质。这就可以了!重要的是着手去做。P6-7
当大家都在热议机器人究竟是会帮助人类还是毁灭人类的时候,人工智能(AI)的浪潮正在悄然颠覆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我看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真的不只是会取代并淘汰掉一部分职业那么简单,身处一个时代变革的我们正在应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推荐系统等这些AI之力快速升级各行各业的传统领域。这一次变革与互联网时代的“连接”不同的是,AI使得供给侧效率迅速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力的问题。
除了AI对传统产业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之外,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基于大数据精准推荐算法和对话式语音用户界面的数据智能产品,就如同是冲在AI和机器人浪潮最前沿的浪花,直接拍打在用户皮肤上的体验。我们每个人都迫切期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贴身小秘书,在智能时代兴许会像今天智能手机一样成为标配,为自己充分打理好自己的信息流、服务流和事务流,未来每个人在家里都可以拥有一个同钢铁侠一样的贾维斯,随时随地无所不能。未来我们坐在行驶在大街上的自动驾驶汽车里,再也不必盯着导航地图了,驾驶员这个职业肯定会下岗,汽车不再是交通工具,更令人激动的是,在这样一个城市移动空间里即将催生出非常多新的产业和娱乐需求,这会比这个时代的房地产业更具想象空间。
我在第一时间就和我的团队一起精读了《机器人来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生存法则》这本书的小样,受益匪浅,受邀作序、倍感荣幸。相信此书的出版一定会帮助更多的消费者和企业决策者在这个正在悄然到来的智能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除了不被时代的更迭而淘汰,更有机会成为时代的新一批弄潮儿。就在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大多数行业从业者都激进地把人工智能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堪比甚至超过工业革命,很多人正担忧人工智能即将陆续取代一些职业并改造我们的社会化分工。我认为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智能时代,作为新生产工具的AI,除了在限定技术边界的垂直行业应用领域外,各行各业都有机会被AI之力收割low hanging fruits来迅速提升各类生产效率,将对人类文明和产业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回顾过去,机械设备的出现为人类带来了提升效能的工具,互联网的出现,将效能再次提升,而伴随着AI的出现,效能将进一步大规模提升。不可避免地说,智能时代,大量重复性工作的人力工种肯定不复存在,还有很多可以被结构化的知识经验性的工作会被机器智能所取代,甚至未来是创造性工作,但是更多的是通过为人赋能的方式,减轻社会劳动者和服务业的压力。未来社会将会重新进行一轮人类社会化分工,那么想象力或许是人类物种仅有的最宝贵的能力,机器智能时代更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过去60年人工智能经历了两次潮起潮落,现在我把这次AI的兴起,分为新AI时代的头十年和后十年,前十年是AI解决行业问题,比如医疗、教育、信贷和金融风控等,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迅速提升效率和准确率;新AI时代的后十年,机器智能将全面升级消费产品和用户生活场景,人工智能必将革新交互方式,进入计算机无处不在的时代,下一代人机交互革命就在眼前,这将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就好比百年前蒸汽机、汽车、飞机等伟大产品的发明一样,如今将会出现大量被重新定义的智能产品,无人驾驶车、智能家居、家用机器人、下一个时代的个人助理等,当马车被汽车替代的时候,人们是措手不及的,同样,AI时代的创新家们已经蓄势待发准备重新发明和改造今天陈旧的生活方式了。
无论是从云端到边缘在下一代硬件架构的变化,还是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单项上逐渐超过人类水平,AI的技术成熟度还在不断提升和进化过程,但是今天语音对话交互技术的发展尚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替代鼠标键盘和触摸屏。不过现阶段已经可以应用在一些特定场景下,比如用户双手使用不便的情况下的快速指令、智能电视或者智能音箱上的跳步检索某一首歌或者某一个电影关键词,又或是实时机器翻译。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无处不在的AI技术,必将带来交互的革命和颠覆的机会,这个机会也将属于那些极少数懂得技术边界,极具场景化思维,勇于革新的创新家们。
以我前面提到的AI的前十年后十年的说法来看,当下我们所处的弱AI结合强产品的时代,还是有机会通过产品矩阵来形成现象级产品的。而这时正是需要懂AI技术边界的设计师和产品人,来重新思考和设计使用场景。甚至都不是‘‘寻找’’应用场景了,而是要去“发明”应用场景的时代。创造出伟大的产品,在工程师把技术基础打造得差不多时.还是需要设计师、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去创造和拓展用户交互场景的疆界。
我们深知,这短短几年AI爆发的绚烂背后,是几十年来同行者在不同基础领域的不断积累,既然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不可避免的智能时代,人机交互的下一轮革命就在各位眼前。人机共生的灵性世界不是用机器人来取代人类,而是赋能予人,几十年前,记数员(computer)原本是一个职业岗位,当计算机(computer)出现后,最会利用计算机的程序员成为了这个时代强有力的价值创造者,类比信息时代,人类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结合人类智慧,在接下去的智能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已来万物有灵,我们选择all in。
约翰·普利亚诺著的《机器人来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生存法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生存指南,写得通俗易懂,即便我们对人工智能一窍不通,也看得懂这本书。
此外,这本书还详细地阐述了我们的工作为什么会存在被取代的危险,我们是怎么失去我们的工作的。
最为重要的是,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步骤,教我们如何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怎么做才能变得无可替代。
2017年亚马逊五星级畅销书!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无论你的职业、学位或者经验如何,都无法回避自动化的未来。
如何赢得即将到来的机器人大战,成为少数的能够掌控未来的人类。
约翰·普利亚诺著的《机器人来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生存法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生存指南,写得通俗易懂,即便我们对人工智能一窍不通,也看得懂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