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完成有效聊天
有次,阿楠抱怨他们公司的一个部门领导:40多岁的单身御姐。公司好不容易组织他们出去旅游,结果这个部门领导一路上都在搜集各种信息,处理各种邮件,编发下个月的排班表,还往他们的群里发各种工作方法的帖子。
你能体会那种徜徉在山水间的时候,突然收到《十种方法教你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领导的八句话,让你学习一辈子》这种帖子的心情吗?
我们能理解工作的压力,但是更希望大家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自由时间!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忙于自己的“公务”,交谈的内容都是工作的进展状况和职场交流。即便是交际,往往也和工作有关。因此,平时我们很难专心地进行一次长时间的闲聊。
30秒完成有效聊天
30秒完成的聊天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大缩短了你和别人进行日常交流的时间。如果只在周末或者假期里才和人聊天,只有那种大块时间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那么无论是想保持和朋友之间的联系,还是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都只是奢望。
所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该怎样在忙碌的工作日利用零散的时间实现放松的沟通?有时是在茶水间,有时是在卫生间,大家碰到了,就简单聊几句。这种闲聊通常不会持续很久,有可能只有30秒左右。
别小瞧这30秒,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简短的聊天,就会让生活变得不再枯燥。快节奏已经是日常生活的常态了,和同事或者朋友闲聊半分钟也就应该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也许很多人会想,只有几十秒的时间,能说点什么呢?其实,在你认为很短的这段时间里可以讲很多话。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打电话,下次你可以在挂电话之后看一下通话时间,可能你明明感觉这个电话打了很久,但是通话记录却显示只有几十秒或者一分钟。
假设一个场景:当你在公司的楼梯拐角或者拜访客户的路上见到了朋友,大可以聊几句。如果只是点头或问好,大概只需三五秒的时间,那么剩下的二十几秒该说些什么呢?
当然要有寒暄的环节,这个不能少,总归要说点“好久不见”之类的,你说完了,对方也会说类似的话。这样一来一去,又一个三五秒钟过去了。
接着要在第一时间找到一个可以聊的话题。比如,今天的天气如何,公司新来的前台很漂亮,大门口正在开花的广玉兰,今天的咖啡味道不对,或者一会儿午饭吃点啥、有没有推荐,等等。
可能当时有一部大片正在上映,你也可以随意提起:“听说那部戏很不错,是今年奥斯卡的大热门呢!你看了吗?”
对方回答:“听说了啊,但是没时间看呢,那部片子还没下线吗?”
你接着说:“嗯,据说因为票房太火,档期又延长了半个月。”
这对对方来说也许是个好消息,他可能会说:“那我还来得及去看,你看过了吗,要不我们一起啊?”
这段谈话的氛围一直很愉快,甚至还有了一个临时的约定。你要是想去当然可以说:“好啊,到时候再联系。等你电话哦。”一个简单的话题和聊天,差不多就是二三十秒。不要小看这30秒,它更考验对交流节奏的控制,所以也更需要有实践、有准备、有意识。
有实践、有准备、有意识
在遇到朋友或者同事的时候,只要没有需要马上去办的事情,那就停下来聊上几句。当然,这也需要察言观色,如果和你聊天的对象看起来很着急,那当然不能招人烦。时间长了,你就会熟练地找到话题,还能准确地控制聊天的时间,这叫有实践。
有准备,是指要存储一些聊天的话题。你可能会发现,和朋友偶遇的时候,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合适的话题。因此你要做的是细心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新鲜事。这样一来,在需要聊天的时候,你就可以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话题。你所存储的话题最好是普遍适用的,这样和谁都可以聊。
首选的话题就是最直观、最容易想到的,并且可以普遍适用的。比如,日常的活动或者在生活里遇到的新鲜事。你可以说起上班路上看到的某个新闻,可以分享一下八卦,还可以聊聊在路上看到的电影海报,这些都可以信手拈来。
其次是最近的热点事件。无论你平日里喜欢的是足球还是网剧,美妆还是股票,总有一个话题适合你。你要是不介意,还可以说一下自己最近的计划,比如打算进行一次放松的短途旅行,或者是去另一个城市看一场渴望已久的演唱会。有时不仅能够收到对方的祝福,也许还可以一起分享经历和成果——甚至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收获一个和你一同前往的旅伴。
可以选择的话题有很多,只要你肯留心观察生活并且热爱生活,就总会找到一些可说的。要把握好对话的节奏,那就记得“打招呼——开始对话——提出约定或告别——互相致意并离开”的顺序。可能起初不太容易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但是只要勤加练习,就会越来越熟练。
这些用时不多的简短聊天其实才是日常对话的主流,要让闲聊成为一种习惯,还得你在实际生活中摸索着来!P66-69
轻松愉快的交流和没有目的的说话,也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张扬果儿
主持人、演员
听大鹏老师独辟蹊径地跟你谈说话的艺术和聊天的趣味。
——潘涛
央视新闻主播
一个在闲聊上付出极大热情的人,真的很难不幸福。
——兆民
专栏作家、说话达人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交集;“陌生”是因为我们往往不知道要和对方聊些什么话题,更不用提话题的深浅度了。
例子一:
早上出门上班的时候,一进电梯,我就遇到了隔壁的邻居。我们互相热情地打了招呼,但是之后我不知道继续聊什么,特别是目光交会的刹那,感到十分尴尬。
例千二:
从地铁站出来,我又正好碰到了同事。只剩下几分钟路程,那就一起走吧,但是一路上不知道该跟他说些什么,因为我们在工作中没有交集,他看起来也不是那种健谈的类型。从地铁站到公司虽然只有几分钟,但是我却觉得这几分钟像领导的讲话一样漫长。
例子三:
到了公司,我还要准备另一场“战争”。因为我刚刚调到了新的部门,绝大部分同事都是我不认识的。领导向同事简单介绍了我之后就走了,然后我站在那儿傻笑一下就没下文了,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说什么!
你不一定像我这么惨,但是在生活中也难免遇到类似的情况。那时你可能也会觉得:原来聊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对啊,你平时不是挺会聊天吗?在QQ和微信里聊起来的时候才思泉涌,深为自己幽默又有见地的评论而自豪,甚至在聊完天后还沾沾自喜。
可是一旦出现我刚才说的那些情况,打完招呼你就不知道说什么了,或者你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懊悔,心想:我刚才要是能这么说就好了。
我常常说一句话:画得不满意可以再描两笔,照片拍得不够好就再来一次,但是,当时的话说得不好,恐怕就是永远地错过了。说话是一次性的,你再没有机会去弥补因为说话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聊天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之所以缺乏这种能力,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自己从来没有重视过“聊天”这件事,或者对聊天的认识存在误区。
“小刘,我觉得昨天销售部那个报告好像有点问题,这两个数据不太对啊。”
“我看看……没问题啊,今年绩效改革之后,我们就是按照新标准计算的。”
“可是,这样计算的话,销售额和实际工作量就不匹配了啊,人力资源那边肯定也搞不明白。”
“不会,现在他们不仅考核这个指标,还要同时看这个——你看……”
这种对话是聊天吗?不是,称作讨论或商议更合适。这些对话开始之前,双方——至少是发起对话一方——的目的明确。一旦达到了目的,对话就结束了。
但是,聊天在很多时候都是没有目的的,甚至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聊的内容也很随意,通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卜二卜友口:
你对同事说:“我家附近新开了一家火锅店。”
同事说:“是吗?怎么样?”
你说:“还不错,是一家重庆火锅店,挺正宗的。”
同事说:“真的啊?改天我也去尝尝。”
这样的对话中有什么专业信息吗?无非就是日常闲聊。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教大家掌握“闲聊的能力”。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闲聊为什么还要专门学习呢?学会了有什么用呢?
这个问题很好。我的回答是:虽然聊天的内容不一定有什么实质性信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毫无必要。或者说,正是因为聊天的随意性,才显出它的独特性。聊天不是要从对方嘴里获得什么,而是在两个人交流的过程中有太多的隐含信息。
如果你和别人谈合作,那么你们的谈话可以被分为两种:一种是谈合作内容、执行细节等,这些都是与合作有关的对话;另一种则是闲聊,比如,“老王,改天一起去爬山吧”,或者“我那里有一瓶82年的‘养乐多’,下次一起尝尝”。
当然,与合作有关的谈话非常重要,但是闲聊也不可或缺。美国现代演讲大师柏克说过:“演讲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说服,而是认同。认同,可以让你的合作事半功倍。”
聊天不一定能够传递所谓的信息价值,但是其中饱含着很多情感价值,可以缩短双方的距离,为正式的对话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比如我们学生时代的老师,是那些学识渊博、热衷于引经据典的学者型老师更惹人喜欢,还是在课堂上纵横畅谈、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更受欢迎呢?
没有意外的话,后者的人气会更高。我不相信有人会喜欢一个照本宣科的老师。在这种老师的课堂上,常常会有人默默掏出手机打开微信/QQ,或者干脆睡过去。
我不敢说聊天像空气一样是生存的必要条件,但它至少是润滑剂一样的存在。你平时如果不刻意去体会,很容易忽略它,但是没有它也不行。如果没有聊天,生活会变得非常枯燥。
很多书或文章告诫人们要提高生活效率,拒绝无效的社交。无效社交是可以忽略的,但是交流和聊天却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必要。聊天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够培养我们与人进行情感沟通的能力。
我想要传递一种概念:“超级聊天术”并不等同于“超级口才”“超级辩论术”,或者“超级语言技巧”。它不一定会帮助你成为演讲大师或者脱口秀明星,至少我们没有这样的目的,因为“口才”与“聊天”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好口才需要用脑,而聊好天需要用心。
《超级聊天术》将会告诉你怎样在聊天中用心,以及怎样用心地聊天。我们会设定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对话场景,根据不同的闲聊对象给出有针对性的聊天建议。同时还会特别指出,在特定场景中不能说哪些戳人心窝,甚至踩人雷区的话。
来吧,咱们一起聊聊“聊天”这件事。
如何用时间打破与陌生人的尴尬?
如何与熟悉的陌生人找到合适的话题?
如何聊得和谐融洽而不至于相互争执?
大鹏著的《超级聊天术(跟谁都能聊得来)》将会告诉你怎样在聊天中用心,以及怎样用心地聊天,将你从聊天的尴尬中拯救出来,让你与对方的关系更近一步!
主持人、演员张扬果儿,央视新闻主播潘涛,专栏作家、说话达人兆民倾情推荐
!
喜马拉雅付费节目《超级聊天术》主播。
喜马拉雅FM非常受欢迎的聊天沟通类节目《超级聊天术》主播,被誉为“聊人师”。
30秒完成有效聊天,49个聊天技巧,助你突破沟通困境,提高沟通技能!
大鹏著的《超级聊天术(跟谁都能聊得来)》将会告诉你怎样在聊天中用心,以及怎样用心地聊天,将你从聊天的尴尬中拯救出来,让你与对方的关系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