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六朝石刻/符号江苏口袋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薛巍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薛巍著的《六朝石刻/符号江苏口袋本》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越、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高,凸现江苏的人文底蕴,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全书以精炼简洁的文字配以精美别致的符号图片,言简意败地介绍每个江苏符号的起源、发展、现状及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兼具故事性与实用性,可读可查,让中外读者迅速掌握对江苏符号最基本而广泛的认知,并获取可进一步了解、考察各符号的信息渠道,些称精巧便携的图文版“江苏符号指南”。

内容推荐

薛巍著的《六朝石刻/符号江苏口袋本》主要介绍了江苏省境内、雕刻于六朝时期的陵墓神道石刻,包括石兽、石柱、石碑等。全书采用文史结合的方法,在搜集辨析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讲述了六朝石刻的历史与现状、所体现的时代风貌和艺术特征以及自清末民初以来对六朝石刻的研究与保护,语言清雅、图片丰赡,全面直观地展现了六朝石刻的前世今生。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烟雨山色话六朝

 第一节 潮生金陵邑

 第二节 人老建康城

第二章 江南陵阙草连空

 第一节 墓葬风俗的变迁

 第二节 被神话的石兽

 第三节 石柱及其他

 一、石柱

 二、石碑

 三、石阙

第三章 六朝石刻细说

 第一节 刘宋烟雨,寂寞陵阙

 一、刘裕与初宁陵石刻

 二、存疑:长宁陵石刻

 第二节 齐梁悲歌,帝王故里

 一、水经山下的南齐帝陵石刻

 二、三城巷的萧梁帝陵石刻

 三、以甘家巷为中心的萧梁王侯墓

 石刻

 四、其他可考的萧梁王候慕石刻

 五、失考和散佚的石刻

 第三节 陈朝天子,帝陵疑云

第四章 辉煌灿烂的六朝石刻艺术

 第一节 六朝石刻艺术的形成

 第二节 六朝石刻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六朝石刻与域外文明

第五章 六朝石刻的保护与传承

后记

试读章节

青溪发源于钟山,向南迂回流人秦淮河,是城东的天然屏障,两岸修栅,作为守备。孙权又开凿潮沟,将玄武湖和青溪相连。

遥想当年,建康城遍布宫殿宅第,生活着上百万人口,包括王室、贵族、平民和兵士。它超过同一时期北魏洛阳的人口规模,是东方最大的都会。

秦淮河两岸散布着住宅、寺庙和商业市场。当时的秦淮河,河宽约有100多米,其上架设浮桥。江涛上溯,深入秦淮河,时有毁坏浮桥、倾覆舟楫的记载。

为满足供应首都的粮食,在台城、石头城和城南等地建有大型的粮仓。粮食从三吴地区——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也就是今天苏南、浙北和浙东的一部分——通过破岗渎、上容渎等人工运河,源源不断地运送而来。

六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为传播,江南寺院林立。梁武帝萧衍就是一位狂热的佛教徒。他曾经四次脱下帝袍,披上僧衣出家。大臣们又出资亿万钱,赎买他还俗。

这样的游戏未免轻率,引起野心勃勃之人的觊觎。548年,军阀侯景发动叛乱。80多岁的萧衍被久困在台城,于第二年病故。侯景之乱,蹂躏首都建康和三吴地区达4年之久,曾经的繁华富庶之地,已是千里无人烟、白骨成山丘。

平定叛乱后,梁元帝萧绎以建康残破凋敝为由,迁都长江中游的江陵。

557年,萧梁灭亡。

此时,南朝在长江以北的国土几乎全部丢失。北朝军队的旗帜与烽火,在石头城上就能遥遥望见了。

589年,隋军灭陈,将建康的台城宫苑荡为平地。

六朝繁华,付与一梦。

在很多人看来,六朝是名副其实的“乱世”。

事实上,这仅仅是六朝历史的一面。而它的另一面,是对中华文明史的延续和再造。

当时,北方大地连年征战不息,中原人士纷纷举家南迁,华夏文明的中心转移到南方,不但逃脱了灭亡的危机,并得以发扬光大。

在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南方地区的荒土得以开垦,河湖水利得以兴修,长江流域的经济水平首次超过黄河流域。同时,无数商船从建康、广州(今广东省广州市)等东南沿海城市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出没波涛之间,驶向东亚、东南亚,远及波斯湾。

1965年,在南京象山东晋大墓中出土了一只精美的鹦鹉螺杯。象山是东晋豪门王氏的家族墓葬区,这只鹦鹉螺杯的主人王兴之,是宰相王导的侄子,与“书圣”王羲之同辈。鹦鹉螺主要分布于西南太平洋的热带海域,在当时的中国极为罕见,而用作饮食器皿,更为稀罕。  这样的进口限量版奢侈品,象征着六朝门第和惊人的财富。

六朝时期,佛教普及、玄学盛行,深刻地影响着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的行为,也推动了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的发展,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六朝文化。“书圣”王羲之、“画绝”顾恺之、开创田园诗派的陶渊明……在他们的笔下,呈现出壮丽的时代风貌。

中国思想家梁启超将六朝概括为“一个贵族时代”;中国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东晋南朝在文化上的成就是划时代的”;日本历史学家川本芳昭也说,六朝人普遍“关注自己的内心,追求精神和灵魂的救赎”。

P22-24

序言

江苏省会南京市的东郊,是连绵起伏的宁镇山脉,宛如长蛇盘旋,与北面的长江相伴而行。

狮子冲,正是这青山丛中一个不起眼的山坳。

山脚下,有两只神态俊美的石麒麟,守卫着一座神秘的陵墓。

麒麟是六朝帝陵前特有的石刻。也就是说,它们的出现,意味着这座陵墓必然是帝王规格的。

帝陵的主人是谁?

很长一段时间,这对麒麟被命名为“永宁陵石刻”。永宁陵,是陈文帝陈蓓的陵墓。他生于520年,死于566年。

时间到了2013年。在一次考古发掘中,奇迹发生了——

从狮子冲古墓中出土了两块用来记录年号的砖头,其中一块上面刻着“普通七年”,另一块上面刻着“中大通式年”。它们对应的公元纪年,分别是526年和530年。

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来记录时间的一种符号。

一个皇帝在位期间,至少有一个年号,多的有十几个。 “普通”和“中大通”都是六朝时期梁武帝萧衍的年号。

这两块记录着确切时间的砖头,在陈蓓还是孩童时就已烧制完成,并且安放在狮子冲的墓地里了。

显然,墓主另有其人。

考古学家认为,他就是萧衍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

昭明太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他热爱文学,主持编纂了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文选》。萧统死后,被迫尊为“昭明皇帝”。因此,他的墓地是按照帝陵级别来营建的。

墓前那对石麒麟,便是两名无言的“证人”。

通常来说,石刻是指在石头上雕刻文字和图像,以及直接用石材雕塑造像。

中国石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商代的都城遗址殷墟,就出土过最早的雕像石刻。到了秦和汉代,皇帝们往往驱使几万人,为自己建造高大如山的陵墓。所以,位高势重的皇帝死亡也被比喻为“山陵崩”——像山一样崩塌了。

在这样的陵墓前,修建着长长的神道,两旁竖立着高大的石刻,非常气派。以至于唐代人封演感慨地说: “那些秦汉的皇帝王侯,在自己的陵墓前竖立着神气的石麒麟和石辟邪;而大臣们的墓前,竖立的是规格小一些的石羊和石虎。它们就像仪仗队一样,忠心耿耿地守卫着墓中的主人。”

这股风气,也刮到了六朝。

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中国南方的孙吴、东晋和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先后建都于今天的南京,在历史上被称作“六朝”。

六朝时期,除了西晋短暂统一了中国之外,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南北分治的状态。相比于战乱频仍的北方,南方地区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宗教、艺术和科技均得到长足发展,造就了上承秦汉、下启唐宋的六朝文化,与同时期的古罗马文化交相辉映。

六朝石刻,主要是指雕刻于这一时期、竖立在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它们全部位于江苏省境内,其中年代最早的距今已有1500年。

虽然经过上千年时光的冲刷,承受着风雨雷电的击打,这些散落在江苏大地上的人间瑰宝,至今仍有着无穷的魅力,令人景仰赞叹、流连忘返。

后记

2007年的夏天,笔者与南京大学教师潘志强、萧明文,原《周末》同事周益,冒着暑热走访南京和丹阳的六朝石刻遗存,采写了《江南六朝石刻最新生存现状调查》。文章刊出后,引起一定的反响。

10年后,承蒙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的抬爱,执笔撰写《六朝石刻》。在此,谨向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锋、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社长葛庆文、本书责任编辑王林军致谢。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参阅了《资治通鉴》《南史》《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等相关史籍;参考了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袁英光主编《南朝五史辞典》、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朱剑心《金石学》、宿白《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王伊同《五朝门第》,以及张璜《梁代陵墓考》、朱希祖《六朝陵墓调查报告》、朱俣《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罗宗真《六朝考古》、梁白泉主编《南京的六朝石刻》、曾布川宽《六朝帝陵》、林树中《六朝艺术》、罗宗真和王志高《六朝文物》、徐湖平主编《南朝陵墓雕刻艺术》、胡阿祥《六朝政区》、薛冰《南京城市史》、卢海鸣《六朝都城》、陈刚《六朝建康历史地理及信息化研究》、邵磊《冶山存稿》、南京市博物馆《六朝风采》等专著和相关论文,限于篇幅和体例,未能在书中一一标明出处,特作说明并鸣谢。

南京出版社社长、史学博士卢海鸣等相关专家的热心指导,令笔者获益良多,在此谨致谢忱。

书中除有署名的资料图片外,多数图片由“主题南京”网站负责人邵世海友情提供,他和诸多同道对保护六朝石刻倾注的热情和心血,令笔者感动。

资深摄影师冯方宇补充了部分图片,为成书增色不少。另友人王勘、周益也提供了图片,未一一标注,特此感谢。

友人关卫东、左元、于峰、王迅、姜晓娟给予了笔者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历史纪年采用阿拉伯数字,用中文数字纪月(农历),特此说明。

由于笔者的学力和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薛巍

2017年8月26日写于峨嵋新村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3: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