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隐蔽战线春秋书系》分“传记卷”、“回忆录卷”和“史述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隐蔽战线的历史和无名英雄的精神。既是对老一辈隐蔽战线英雄的深切怀念和告慰,也可以作为新时代国安干警的教育读本,让一代新人了解历史,传承基因,所以是很有价值的。
姚蓝、邓群所著的这本《谢和赓传》是其中一册,记述了我党情报人员谢和赓一生的革命经历。
| 书名 | 谢和赓传/隐蔽战线春秋书系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姚蓝//邓群 |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套《隐蔽战线春秋书系》分“传记卷”、“回忆录卷”和“史述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隐蔽战线的历史和无名英雄的精神。既是对老一辈隐蔽战线英雄的深切怀念和告慰,也可以作为新时代国安干警的教育读本,让一代新人了解历史,传承基因,所以是很有价值的。 姚蓝、邓群所著的这本《谢和赓传》是其中一册,记述了我党情报人员谢和赓一生的革命经历。 内容推荐 《谢和赓传》是中共广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人员姚蓝、邓群所著,26万字。本书记述了我党情报人员谢和赓一生的革命经历。包括他的出身、打入桂系、在白崇禧身边担任秘书、支持国统区文化救亡运动、与王莹的婚恋、在新中国的经历等。该书之前曾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此次为修订再版。 目录 引言 一、书香之家 二、“谢八妹” 三、榜样与信仰 四、在西北军加人中国共产党 五、白崇禧发迹史 六、重大使命 七、打入桂系 八、宣侠父人桂 九、两广事变前后 十、被李宗仁点名申斥 十一、过了白崇禧的“金钱”试探关 十二、成为白崇禧秘书 十三、转达日本特务要刺杀白崇禧的信息 十四、不露锋芒 十五、推荐二刘进入桂系 十六、桂系的内部倾轧 十七、防“马弁意识” 十八、巧妙周旋 十九、攀升捷径 二十、因“万言书”获白崇禧、蒋介石升赏 二十一、谢和赓草拟、周恩来修改的白崇禧讲稿 二十二、反唱《三民主义歌》 二十三、洪深当月老 二十四、增进了解 二十五、初恋曲 二十六、周恩来、白崇禧同车会谈,奠定合作框架 二十七、在南岳游干班 二十八、支援桂林“八办”工作 二十九、蒋、桂新芥蒂 三十、桂系的核心与五大派系 三十一、“无论怎样,也要跟在白崇禧身边” 三十二、代表白崇禧到西北 三十三、伴侣同是党内人 三十四、两年分别鱼雁传书 三十五、救亡剧团的南洋“长征” 三十六、回国汇报 三十七、智闯鬼门关 三十八、特殊的考验 三十九、准备赴美留学 四十、与周恩来话别 四十一、冷清的离别 四十二、广交朋友 四十三、国际友谊之花 四十四、进白宫演出 四十五、朋友·战友 四十六、一篇精辟的军事战略论文 四十七、拒绝白崇禧 四十八、有情人终成眷属 四十九、曲折归国路 五十、又见亲人 五十一、遭劫 五十二、获救 五十三、周恩来点名王莹参加电影界聚会 五十四、祸起“文革” 五十五、“莹走了” 五十六、谢和赓出狱 五十七、青山不老水长流 昆声 后记 试读章节 1912年12月25日,谢和赓出生于“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临桂县(今桂林市)。四岁时,他父亲、叔叔与街坊邻里将他家隔壁的废庙,改建为桂林的第一所女子小学校,谢和赓被送往该校读书。当时,这间学校第一任校长是谢和赓的婶婶文景昭。文景昭办学几十年,“文革”期间才去世,终年94岁。谢和赓读一年级开蒙课所学的“人、手、足、刀、尺”等字是他婶婶教的。谢和赓的母亲刘学良出身书香世家,读过四书五经、诗词蒙书。这样,婶婶、母亲分别教他国文、算术、图画、唱歌、手工和上述的儿童读物。谢和赓进入父亲谢顺慈任教的省立第二师范附属小学读书时,班上学生都是七八岁大的,他仅有五岁。入学第一年他好玩误了功课,期末发榜,得了倒数第一名,他看榜以后,以为真的考了第一名!这个“第一名”的笑话,一直在家庭、邻居和亲友中传扬多年。到七八岁时,他才懂得害羞。此后,每当学习困难时,他常用这笑话来鞭策自己,促使自己发奋上进。 吃一堑,长一智。知耻使他发愤读书,领悟了母亲教读的格言:“失败是成功之母。” 谢和赓祖辈为明清历代的官僚书香人家。祖辈原籍江西新建县太平村。明清之间经历了十三四代人。因逢社会动乱,祖先的田园坟地被朱姓官吏霸占,其先辈愤而杀掉朱姓官吏,举家逃难到桂林。谢和赓的几位叔祖大多都是举人,二、三叔祖曾充任湖南县令,四叔祖是有名的翁同稣的学生,曾任福州知府,继被提升为陕西省的藩台。祖父考上秀才,即设私塾教书,练就一手好书法,祖父和父亲谢顺慈的书法,是桂林文人墨客中的佼佼者,很有名气。谢顺慈也考得秀才,戊戌变法时进广西大学堂,毕业后担任省立第二师范教员兼学监(训育主任),并以其书法专长鬻字为生。谢顺慈生育子女六人,依次为谢振民、谢铁民、谢振群(女)、谢和会、谢和赓、谢和谆,谢和赓上有三哥一姐,下有一弟。兄弟姐妹中,大哥毕业于广西政法专门学校,二哥毕业于广西工业学校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五哥(谢家兄弟是按大排行称呼的)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后在日本继续上大学,二姐在桂林第三高中毕业,弟弟在广州岭南大学肄业。二哥谢铁民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牺牲,大哥谢振民在“文革”中受迫害而死。谢和赓的大伯伯是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闾的同年举人,名叫谢宸慈,是浙江省杭州著名的词家,谭聘他为秘书,专办四六旧文的工作。谢家是杭州的书香名家,西湖的苏小妹墓,就是谢宸慈建的,碑文也是他写的,可惜“文革”时被毁掉了! 谢和赓生活于书香之家,有较一般人家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对他的思想修养和性情的陶冶,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和效果。 谢家坐落在桂林皇城东面东华门外东巷(亦称兰井巷),约二十亩大的大宅园(今称皇府花园),是一幢有三个天井和三进房屋的大宅,计有39个大房间和两个花园。园中有水池、花坛、盆景、盆花。谢家院宅与崇德女子小学校舍相通连,所以谢家小孩不出家门,也有相当广阔的活动天地,任其嬉戏和读书弈棋。花园中种有梧桐、桂花、玉兰、柚子树、香椿、夜来香、一丈红、黄菊、茉莉、胭脂树、鸡冠花等,是孩子们跳绳、踢毽子、荡秋千、打球和捉迷藏的好去处。疏密有致的树林周围点缀着四时花卉,引来蜂蝶翩跹起舞、鸟儿婉转和鸣。院宅楼檐下,燕子年年衔泥筑窝,生儿育女,占尽人间春色。还有一种俗名叫“铃铛鸟”的鸟儿则飞到小树丛中筑巢下蛋,每窝里有两只鸟蛋。孩子们年年好奇地搬板凳站高一些,以便伸手捡出那花色的鸟蛋来看个究竟,看得满足了又放回窝里。谢和赓每每在放学后,总要窥探鸟窝里是否已孵出雏鸟。等到那雏鸟出壳后,他便远远地察看鸟妈妈喂雏鸟的情景。这样年复一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小和赓的热爱生物之情。他与其他的兄弟姐妹们一样循规蹈矩,十分爱护天井和花园的奇花异草。厅堂的花瓶花枝,惯例由大人采摘,小孩只能在花圃花盆中拔草和采集花籽。 闲暇时,小和赓常听母亲讲述“二十四孝图”和历代名人少年勤奋学习的故事及富有人生哲理的典故。如“王冕学画”、“凿壁偷光”、“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卧冰求鲤”、“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和“勤有功,戏无益”、“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不听老人言,祸患在眼前”、“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等格言、谚语,这些都“润物细无声”地陶冶着他的思想和情操。稍微懂事一点后,其父又给他讲述孔圣人的传记,称孔子不仅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而且胸怀如海,孔子得知老子比自己的学问多,就去拜谒,虚心求教。谢顺慈教诲小和赓要以孔圣人为榜样,多读书,虚怀若谷,长大后做个不骄傲的学者。从那时起,小和赓便知道世界上有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学问。父亲的教诲,像是化学中的催化剂,激发了小和赓对读书的渴望。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尤其是少年时代,倘若没有父母、师长倾注了无微不至的关注和教育,就谈不上日后成人有什么高尚的思想精神世界和美好的情怀。 父母的教育,也养成了小和赓爱书的兴趣。过春节得到的压岁钱和生日得到的红包,都用来买书。没有多久,《东方文库》、《现代外国名人辞典》、《吴稚晖全集》、《苏曼殊全集》、《胡适文存》、《陈独秀文存》、《李石岑文集》、《人生观论战集》、《汪精卫文存》、《戴季陶文集》、《朱谦之文集》、《朱执信文集》,以及胡适的《读书的方法》、任鸿隽的自然科学分类的专著等,都出现在小和赓的书架上。他对哲学、思想方法论方面的书籍偏爱更多,所购买的大半是这方面的书。他对于文学和其他学科也并非毫无兴趣,这方面的书多是从一位朱姓的同学那里借来的。在文学书籍中,谢和赓更喜爱诗词。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羡慕父亲和兄长他们能诗善赋,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们一样的诗词爱好者。谢和赓的长兄谢振民也是一位诗人,他常邀一些雅兴诗友来家里,举行诗词会。他们把诗的题目写在纸上,贴到谢家院内风雨亭的大木板上,各自在房间里潜心构思,燃一炷香作计时之用。小和赓爱偷偷地观察诗友们的动静。待他们的诗作完成,琅琅吟诵之时,便问七问八,学到了许多关于诗词的基本知识。P2-4 序言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曾经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远见卓识,宏伟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久为世人所仰慕;他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足为世人楷模。一句话,他们的历史建树是鼓舞人们创新历史、走向未来的精神动力。 白崇禧身边的中共秘密党员谢和赓就是这许多杰出人物中的一员。谢和赓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懂得了为人之道。他受其二哥——共产党员谢铁民的影响,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投身于革命工作。1933年,21岁的谢和赓进入察(哈尔)绥(远)抗日同盟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将军的秘书。后受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派遣,打入桂系工作,成为蒋介石大本营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的机要秘书,并兼任国民党国防会议上校秘书。自打入桂系起,谢和赓巧妙地瞒过老练狡猾、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一直在我党领导人周恩来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党的指示对桂系进行上层统战工作,先后为我党提供了桂系以至国民党国防会议许多高层次的机密情报,做了大量的工作,保护了大批革命同志。在国民党政权日趋腐败没落的污浊环境中,他自觉地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员忠于共产主义理想,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的情操美德。与此同时,他还在周恩来等同志的帮助下,将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全面抗战、全民族抗战的主张和意图,不露形迹地糅进国民党的文件或通过国民党的领袖集团传达给各阶层军政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的情报保卫工作得到了更加深入广泛的发展。我情工人员深入到国民党机密决策指挥机关内,及时准确地供给了党中央和军委及各地区战略性和动向性的重要军政情报,为中央制定解放战争的战略方针提供了重要依据,使我军在解放战争中对敌人的主要情况了如指掌,始终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毛泽东评价这个时期“我们的情报工作是最成功的”。 艰苦卓绝的隐蔽战线斗争造就了一大批无名英雄。他们有的大智大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深入虎穴,与敌周旋,获取情报:有的舍生取义,面对严刑,视死如归:有的潜伏敌营,长期经营,率部起义:有的忠诚可靠,周密安排,确保党中央安全:有的巧妙应对,冲破封锁,保证交通线畅通。一代代无名英雄赤胆忠心,赴汤蹈火,用忠诚与信仰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无名丰碑:一个个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热血和生命锤炼出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他们在斗争中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高超灵活的对敌斗争艺术、艰苦奋斗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甘于无名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这些凝聚成了隐蔽战线精神特质: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受气不叫,有苦不说,舍己救人,冒险犯难,埋头苦干。 毛泽东曾经说过:今后革命胜利了应该给我们情报战线的无名英雄们发一个大大的奖章。很多无名英雄没能盼来这枚奖章就早早地离开了我们。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徐向前曾指出:“我们的党史、军史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对情报工作反映不够。”近年来,可以看到一些公开出版的反映隐蔽战线的史料、传记,但总的来说还不是很丰富,与隐蔽战线建立的功勋还不相称。这套《隐蔽战线春秋书系》分“传记卷”、“回忆录卷”和“史述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隐蔽战线的历史和无名英雄的精神。既是对老一辈隐蔽战线英雄的深切怀念和告慰,也可以作为新时代国安干警的教育读本,让一代新人了解历史,传承基因,所以是很有价值的。 后记 本书1998年11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到了2012年12月25日,恰逢谢和赓诞辰一百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李德生、张爱萍、陈慕华、杨成武、何鲁丽、史进前、孙毅等都题词和写序言,著名文化人士北京大学教授陈翰笙、梁漱溟、女作家谢冰心也题词,这是非常罕见的殊荣。这些领导人和文化人不约而同地赞扬谢和赓“一生爱国”和“清白”,给以崇高的评价。这充分地说明,谢和赓经受长期荣辱生死交替的严酷考验,一生按照党的教导,“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历史已经证明,封建王朝、北洋军阀、蒋介石等的家天下政治以及一切腐朽的政治,都遭到灭亡的命运,唯独中华民族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化永远不会亡,而且是拯救民族危亡的圣灵和法宝。无论过去和将来,爱国主义精神、文化,都是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旗帜和强大的推动力量。 再版补充了若干幅图片,其中有谢铁民就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遗照,弥足珍贵。本书的第二作者邓群,在2011年的不测风云几件事故的集中冲击下逝世,年仅56岁,令人无比痛惜。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