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希格斯玻色子在LHC上的发现
1.1 引言
1.2 ATLAS和CMs实验
1.2.1 ATLAS探测器
1.2.2 CIMS探测器
1.2.3 安装和调试
1.3 触发器、计算技术及早期运行
1.3.1 触发器和计算技术
1.3.2 标准模型测量以检验其正确性
1.4 标准模型中希格斯玻色子与LHC
1.4.1 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及其性质的测量
1.4.2 利用2011年全部数据与2012年部分数据的分析结果
1.4.3 来自2011年和2012年全部数据的结果
1.4.4 ATLAS和cMS合作组RUN I数据合并的结果
1.5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篇 重味强子物理的精确测量
2.1 引言
2.2 历史回顾
2.2.1 小林益川机制的起源
2.2.2 B物理的兴起
2.2.3 LHC时期
2.3 CKM矩阵
2.3.1 定义
2.3.2 标准参数化
2.3.3 Wolfenstein参数化
2.3.4 幺正三角形
2.3.5 CP破坏的唯象理论
2.3.6 幺正三角形的实验测定
2.4 LHc上的b物理回顾
2.4.1 cP对称性破坏
2.4.2 稀有电弱衰变
2.4.3 Bg→μ+μ-衰变的首次观测
2.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3篇 走近物质的极限:CERN超相对论性核碰撞
3.1 强相互作用物质
3.2 QCD物质研究:树立信心
3.3 CERN关于高温QCD物质的研究
3.3.1 CERN重核加速
3.3.2 CERN的SPS实验及其物理学
3.4 新千年的成就
3.4.1 火球能量密度
3.4.2 火球温度
3.4.3 T=(160土10)MeV时强子的形成:接近格点QCD预测
3.4.4 奇异重子和反重子产生增强
3.4.5 粲偶素(J/Ψ)压低解释了QCD等离子体的形成
3.4.6 QCD手征对称性恢复:强子在接近Tc时融化
3.4.7 火球物质显示集体动力学流
3.4.8 SPS总结及RHIC上的一些结果
3.5 LHC上的重离子物理学
3.5.1 强子形成
3.5.2 椭圆流
3.5.3 喷射淬火
3.5.4 夸克偶素压低
3.5.5 发现
3.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4篇 LEP轻中微子种类数目的测量
第5篇 在LEP上的精确实验
第6篇 W与Z粒子的发现
第7篇 弱中性流的发现
第8篇 CERN高能中微子实验的重要成果
第9篇 直接CP破坏的发现
第10篇 CPLEAR(PS195)上中性K介子离散对称性的测量
第11篇 ISR的一个发现:质子一质子截面升高
第12篇 SPS上μ子深度非弹性散射研究
第13篇 揭示强子中的部分子:从ISR到SPS对撞机
第14篇 反质子反氢原子的性质和奇特原子研究
第15篇 μ子反常磁矩和相对论检验
第16篇 CERN同步回旋加速器兀稀有衰变的发现
第17篇 ISOLDE上的重要成果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