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乾隆二十五年的春天说起。
这天,北京郊外,大地苍茫。阿里和卓带着他那珍贵的女儿含香公主,带着众多的回族武士、回兵、车队、马队、骆驼队、鼓乐队、美女队……浩浩荡荡地向北京城前进。一路上,队伍奏着回部民族音乐,唱着维吾尔族的歌,举着回部的旗帜,雄赳赳,气昂昂。
阿里和卓一马当先,后面是马队,再后面是旗队,再后面是乐队,再后面才是那辆金碧辉煌的马车。车上,含香穿着一身红色的维吾尔族衣衫,正襟危坐,红纱蒙着口鼻,面容肃穆而带着哀戚。她的身边,维吾尔族仆妇维娜和吉娜左右环侍。再后面是骆驼队,驮着大批礼物,再后面是数十名精挑细选的回族美女,然后是回族士兵压阵。
含香一任车子辘辘前进,她眼睛直视着前方,却视而不见,对于四周景致,漠不关心,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
维娜从水壶中倒了一杯水,递到含香面前。
“公主,喝点水吧!”
含香摇摇头,眼睛依然凝视着远方,动也不动,像一座美丽绝伦的石像。
维娜与吉娜交换了一个无奈的注视,用回语说了一些“怎么办”之类的话。
前面的阿里回头看了一眼,策马走来,对含香正色地说道:
“含香!你是为了我们回部,到北京去的!我们维吾尔族的女子,多么勇敢!你不要再别扭了,爹以你为荣啊!”
含香不语,美丽的大眼睛里,闪耀着忧伤,凝视着父亲,脸色凄然中带着壮烈。
阿里不愿再面对这样的眼光,就用力地拍了拍含香的坐车,掉头而去。
队伍行行重行行。
黄昏时分,队伍走进了一个山谷,两边岗峦起伏。
在山壁后面,蒙丹正屏息等待着。
蒙丹是个高大挺拔的年轻人,穿着一身白色劲装,骑在马上,用白巾蒙着嘴和鼻子,只露出一对晶亮黝黑的眸子,双眸炯炯地注视着整个队伍,再紧紧地看往含香的车子。他的呼吸急促,眼神专注。
眼看马队走进山谷,蒙丹蓦然一回头,对身后的四个白衣骑士一声大喝: “他们来了!我们上!”
蒙丹一面高呼着,一面就从山崖后面,飞踏出去,嘴里大声吼叫着,直冲车队。后面的白衣骑士也跟着冲进队伍。
音乐乍停,队伍大乱,车队停下。阿里大叫:
“保护公主!保护公主!”
蒙丹直奔含香的车前,手里挥舞着一把月牙弯刀,锐不可当。士兵一拥而上,全部被蒙丹逼退。
维娜、吉娜用回语惊恐地叽里呱啦喊叫。后面的美女更是惊叫连连。
转眼间,蒙丹就冲到含香面前,和含香四目相对。又是他!含香蓦然一震。蒙丹已经伸手,一把扣住她的手腕。
“跟我走!”
含香还没回过神来,说时迟,那时快,回族武士已经冲上前来,一个武士一剑劈向蒙丹的手臂,蒙丹被迫放开含香,回身应战。重重武士立即包抄过来,和蒙丹展开一场恶斗。
含香情不自禁,站起身来,睁大眼睛,紧紧地盯着蒙丹的身影,看得心惊胆战。
只见蒙丹势如拼命,力战源源不绝的武士。手里那把月牙弯刀,舞得密不透风,但是,他显然不愿伤人性命,有些顾此失彼。而回部武士,却个个要置他于死地。何况是以寡敌众,这场战斗一上来就摆明了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打斗,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阿里已经稳住了自己,勒马观望,站在外围,用回语督阵:
“不要让他接近公主!阿木沙!喀汗!你们包抄他!把他抓起来!留住活口!”两个武士便挥舞着大刀,杀了过去。
刺啦一声,蒙丹衣袖被划破,手臂上留下一道血痕,武器脱手飞去。
含香惊呼出声。
另一个武士立即持铁锤钩住马腿,马昂首长嘶,蒙丹落马。
含香又是一声惊呼。
只见蒙丹从地上一跃而起,抢下一把长剑,力战众武士。又是刺啦一声,他的衣服再度划破,血染衣襟。
含香面色惨白,用手捂住嘴,阻止自己的惊叫。
蒙丹负伤,却仍然奋力死战,拼命要奔回到含香的马车前。一连几个猛力冲刺之后,竟然逼近了马车,喀汗奋力掷出一支长矛,蒙丹听声回头,闪避不及,那支长矛直射向蒙丹的肩头,几乎把蒙丹钉在马车上。含香吓得失声尖叫。蒙丹已经握住矛柄,用力一拔,鲜血激射而出。阿木沙适时奔过来,嘴里大喊着,手持大刀,对蒙丹当头劈下。(P8-10)
终于,我写完了《还珠格格》第二部。
自从一九九七年年初,我开始写《还珠格格》第一部以来,将近两年的时间,我几乎都和《还珠格格》一起度过。眼睛睁开是《还珠格格》,到睡觉还是《还珠格格》,连夜里做梦,都是《还珠格格》。当初,我创造《还珠格格》这个故事里的人物时,实在没有想到,我会和他们“缠缠绵绵”这么久。
会继续写第二部,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根据第一部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大受欢迎,观众和读者的信件像雪片般飞来,要求知道故事的后续情节。二来,是因为第一部的故事,只发展到乾隆认紫薇,就戛然而止了,我自己也觉得意犹未尽。仔细思量,仍然有许多值得发展的地方。于是,我先开始写剧本,写完剧本,又写小说,让自己忙得天翻地覆,日夜不分。我没料到,这部书居然写了一百万字,如果加上第一部的五十万字,竟然有一百五十万字之多,是我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简直工程浩大。因为写得非常辛苦,在写作的过程中,曾经情绪低落过,曾经失去信心过,曾经怀疑,这种“电视小说”到底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几次三番,我都想要放弃了。当这部书终于写到“全书完”三个字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好像,我的一生,还不曾这么累过。
关于这部小说,我想特别提出来谈一谈的,是有关“香妃”的部分。
香妃,正史上说这个女子不存在。又说,香妃就是容妃。
传说中,香妃是回部首领霍占集的妃子,生来有异香。乾隆知道了,嘱咐兆惠将军访查。兆惠平定新疆,虏获香妃回宫。乾隆惊为天人,宠爱异常。可是,香妃抵死不从,身上暗藏匕首,保护自己的清白。有次,竟然刺伤了乾隆。太后知道后,趁乾隆不在宫中,把香妃赐死了。在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批文物,其中的《香妃戎装图》,一九一四年曾经在北平故宫展出,佐证着这个说法。但是,一九七九年容妃墓出土,史学家根据种种资料,推翻了有关香妃的各种传说,认为香妃就是容妃。这位容妃是跟着叔父来北京,乾隆二十五年进宫,非但没有被赐死,而且深得太后宠爱,活到五十八岁,老死在紫禁城。
我深深不解的是,容妃进宫时已经二十七岁。清朝那个时代,流行早婚,一般人都在十五六岁时就结婚了。这位颇有姿色、身带异香的奇女子,何以二十七岁还没婚嫁?二十七岁以前的容妃,到底是怎样的女子?为什么远离新疆?怎样的因缘,会进宫成为容妃?其中的谜,大概已经无解了。
更让我感到兴趣的,是北京陶然亭旁边的“香冢”。传说,这是香妃墓。墓碑上,有四十五字的碑文,年代作者都不可考。那四十五个字是: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月明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我是一个很会幻想的人。香冢、容妃、香妃……各种传说,加上历史学家的说法,使我迷惑在“香妃之谜”里。于是,我“大胆”地“假设”了另一个香妃的故事。我融合了香妃和容妃的情节,变成了本书所写的香妃。我既然用了“假设”两个字,说明这一段全是我虚构的,和正史没有关系。至于“是耶非耶,化为蝴蝶”八个字,我更延伸了一段情节。希望大家享受看“故事”的乐趣,不要被我的“创造”误导了。并且,原谅我天马行空的“模拟”!本来,《还珠格格》的人物情节,都是“无中生有”,就让我发挥想象力,再“无中生有”一次吧!
这部书里的其他人物,像是小燕子、紫薇、永琪、尔康、乾隆等人,都延续着第一部的发展,有更多经历和故事。至于箫剑认妹妹那一段,我保留了一些想象空间给读者。乾隆错认了“还珠格格”,箫剑会不会错认了妹妹?至于晴格格和箫剑,有没有可能发展一段感情,让箫剑那不共戴天的仇恨,更深一层地化解在某种缘分里?至于太后既然答应了晴儿,给她“选择婚姻”的权利,如果有一天,晴儿竞喜欢了一个身世成谜的江湖男子,她还能守诺言吗?小燕子虽然嫁了永琪,成为福晋,她的迷迷糊糊、咋咋呼呼,真能胜任这个婚姻吗?紫薇呢?婚姻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她和尔康,还会遭遇一些什么事呢?那个很有“女人缘”的尔康,逃过了塞娅,逃过了晴儿,逃过了金锁,生命里还有没有其他的女人会蹿出来呢?永琪,在正史上只活到二十五岁,在我们的故事里,我对这位皇子的“英年早逝”,轻描淡写地带了一笔。凡此种种,我都铺陈了一些蛛丝马迹,留给大家更多的想象空间。当然,在你们想象的时候,千万不要被正史限制住了。那么,你们就会发现,读完书之后,还是会有一些乐趣的。
我从来没有活在乾隆那个年代,实在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人,如何说话,如何动作,如何思考,如何恋爱。我想,所有的现代作者,写古代小说,都逃不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我写这部小说,也是这样。换言之,对自和思想,都是“琼瑶化”的。有的地方很现代,有的地方很理想化,有的地方,是明知故犯的“不写实”。例如,我没有让书的男女主角,都只有十五六岁。又例如,我也没有让本书中的信件都用文言文。至于“你是我的唯一”这种思想,在那个“妻妾成群”的时代,简直是“匪夷所思”的!我很怕一些读者,用“考据”和“正史”的眼光来看这部书,那么,这部书就根本不能成立了。其实,就算是历史学家写历史,也是根据资料来写,那些资料,是不是百分百可靠,都有问题。何况,我们一直会有很多新的考古发现,来推翻以前的历史。说不定哪一天,突然发现一个真正的“香妃墓”,又证明香妃确实存在,也是可能的。总之,写这种小说,是不可能做到“写实”的。
所以,亲爱的读者们,请抱着轻松的态度,接受这个有些荒唐、有些离奇、有些浪漫、有些游戏的故事。要知道,虽然故事无迹可寻,我却写得心力交瘁。虽然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杜撰,那份感情,我却感同身受。
书,或许写得不好,但是,我已经尽力了。我好想好想,带给读者一些快乐和享受,如果我没有做到,抱歉!如果我做到了,请告诉我,让我知道。我一直是个很虚荣的作者,好希望得到读者的共鸣。我会为了你们的喜爱,一次又一次,让自己陷在写作的“水深火热”里!
琼瑶
一九九九年三月八日写于台北可园
浴火重生的新全集
我生于战乱,长于忧患。我了解人事时,正是抗战尾期,我和两个弟弟,跟着父母,从湖南家乡,一路“逃难”到四川。六岁时,别的孩子可能正在捉迷藏,玩游戏。我却赤着伤痕累累的双脚,走在湘桂铁路上。眼见路边受伤的军人,被抛弃在那儿流血至死。也目睹难民争先恐后,要从挤满了人的难民火车外,从车窗爬进车内。车内的人,为了防止有人拥入,竟然拔刀砍在车窗外的难民手臂上。我们也曾遭遇日军,差点把母亲抢走。还曾骨肉分离,导致父母带着我投河自尽……这些惨痛的经历,有的我写在《我的故事》里,有的深藏在我的内心里。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我已经尝尽颠沛流离之苦,也看尽人性的善良面和丑陋面。这使我早熟而敏感,坚强也脆弱。
抗战胜利后,我又跟着父母,住过重庆、上海,最后因内战,又回到湖南衡阳,然后到广州,一九四九年,到了台湾。那年我十一岁,童年结束。父亲在师范大学教书,收入微薄。我和弟妹们,开始了另一段艰苦的生活。我也在这时,疯狂地吞咽着让我着迷的“文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这时看的。同时,也迷上了唐诗宋词,母亲在家务忙完后,会教我唐诗,我在抗战时期,就陆续跟着母亲学了唐诗,这时,成为十一二岁时的主要嗜好。
十四岁,我读初二时,又迷上了翻译小说。那年暑假,在父亲安排下,我整天待在师大图书馆,带着便当去,从早上图书馆开门,看到图书馆下班。看遍所有翻译小说,直到图书馆长对我说:“我没有书可以借给你看了!这些远远超过你年龄的书,你通通看完了!”
爱看书的我,爱文字的我,也很早就开始写作。早期的作品是幼稚的,模仿意味也很重。但是,我投稿的运气还不错,十四岁就陆续有作品在报章杂志上发表,成为家里唯一有“收入”的孩子。这鼓励了我,尤其,那小小稿费,对我有大大的用处,我买书,看书,还迷上了电影。电影和写作也是密不可分的,很早,我就知道,我这一生可能什么事业都没有,但是,我会成为一个“作者”!
这个愿望,在我的成长过程里,逐渐实现。我的成长,一直是坎坷的,我的心灵,经常是破碎的,我的遭遇,几乎都是戏剧化的。我的初恋,后来成为我第一部小说《窗外》。发表在当时的《皇冠杂志》,那时,我帮《皇冠杂志》已经写了两年的短篇和中篇小说,和发行人平鑫涛也通过两年信。我完全没有料到,我这部《窗外》会改变我一生的命运,我和这位出版人,也会结下不解的渊源。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里,陆续帮他写出六十五本书,而且和他结为夫妻。
这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本小说,或是好几本小说。我的人生也一样。帮皇冠写稿在一九六一年,《窗外》出版在一九六三年。也在那年,我第一次见到鑫涛,后来,他告诉我,他一生贫苦,立志要成功,所以工作得像一头牛,“牛”不知道什么诗情画意,更不知道人生里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直到他见到我,这头“牛”突然发现了他的“织女”,颠覆了他的生命。至于我这“织女”,从此也在他的安排下,用文字纺织出一部又一部的小说。
很少有人能在有生之年,写出六十五本书,十五部电影剧本,二十五部电视剧本(共有一千多集。每集剧本大概是一万三千字,虽有助理帮助,仍然大部分出自我手。算算我写了多少字?)。我却做到了!对我而言,写作从来不容易,只是我没有到处敲锣打鼓,告诉大家我写作时的痛苦和艰难。“投入”是我最重要的事,我早期的作品,因为受到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影响,大多是悲剧。写一部小说,我没有自我,工作的时候,只有小说里的人物。我化为女主角,化为男主角,化为各种配角。写到悲伤处,也把自己写得“春蚕到死丝方尽”。
写作,就没有时间见人,没有时间应酬和玩乐。我也不喜欢接受采访和宣传。于是,我发现大家对我的认识,是:“被平鑫涛呵护备至的,温室里的花朵。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我听了,笑笑而已。如何告诉别人,假若你不一直坐在书桌前写作,你就不可能写出那么多作品!当你日夜写作时,确实常常“不食人间烟火”,因为写到不能停,会忘了吃饭!我一直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是“书房里的痴人”!因为我坚信人间有爱,我为情而写,为爱而写,写尽各种人生悲欢,也写到“蜡炬成灰泪始干”。
当两岸交流之后,我才发现大陆早已有了我的小说,因为没有授权,出版得十分混乱。一九八九年,我开始整理我的“全集”,分别授权给大陆的出版社。台湾方面,仍然是鑫涛主导着我的全部作品。爱不需要签约,不需要授权,我和他之间也从没签约和授权。从那年开始,我的小说,分别有繁体字版(台湾)和简体字版(大陆)之分。因为大陆有十三亿人口,我的读者甚多,这更加鼓励了我的写作兴趣,我继续写作,继续做一个“文字的织女”。
时光匆匆,我从少女时期,一直写作到老年。鑫涛晚年多病,出版社也很早就移交给他的儿女。我照顾鑫涛,变成生活的重心,尽管如此,我也没有停止写作。我的书一部一部地增加,直到出版了六十五部书,还有许多散落在外的随笔和作品,不曾收入全集。当鑫涛失智失能又大中风后,我的心情跌落谷底。鑫涛靠插管延长生命之后,我几乎崩溃。然后,我又发现,我的六十五部繁体字版小说,早已不知何时开始,已经陆续绝版了!简体字版,也不尽如人意,盗版猖獗,网络上更是凌乱。
我的笔下,充满了青春、浪漫、离奇、真情……各种故事,这些故事曾经绞尽我的脑汁,费尽我的时间,写得我心力交瘁。我的六十五部书,每一部都有如我亲生的儿女,从孕育到生产到长大,是多少朝朝暮暮和岁岁年年!到了此时,我才恍然大悟,我可以为了爱,牺牲一切,受尽委屈,奉献所有,无须授权……却不能让我这些儿女,凭空消失!我必须振作起来,让这六十几部书获得重生!这是我的使命。
所以,在我已进入晚年的时候,我的全集,再度重新整理出版。在各大出版社争取之下,最后繁体版花落“城邦”,交由春光出版,简体版是“博集天卷”胜出。两家出版社所出的书,都非常精致和考究,深得我心。这套新的经典全集,非常浩大,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分批出版,第一批是“影剧精华版”,两家出版社选的书略有不同,都是被电影、电视剧一再拍摄,脍炙人口的作品。然后,我们会陆续把六十多本出全。看小说和戏剧不同,文字有文字的魅力,有读者的想象力。希望我的读者们,能够阅读、收藏、珍惜我这套好不容易“浴火重生”的书,它们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呕心沥血而生的精华!那样,我这一生,才没有遗憾!
琼瑶
写于可园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十日
琼瑶著的《还珠格格(第2部上中下)(精)》讲述的是阿里和卓将自己的女儿含香进献给乾隆,乾隆对含香一见钟情,并册封她为香妃。小燕子和紫薇为令妃打抱不平,却也无计可施。五阿哥与尔康奉命护送阿里和卓出京,蒙丹率心腹在中途伏击,无奈寡不敌众,重伤败走。五阿哥和尔康设计救下蒙丹,众人这才得知他与含香之间那段动人至深的感情。
感情是无法勉强的,小燕子、紫薇、五阿哥、尔康等人为了含香与蒙丹的幸福,策划了一个“大计划”,不想却错估了乾隆对含香的感情。在皇后与容嬷嬷的挑唆下,乾隆一怒之下决定要将小燕子与紫薇斩首示众,几个年轻人不得不携手浪迹天涯。
他们历经磨难,几番直面死亡,却依然携手并进,小燕子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萧剑。原以为这一生只能结伴天涯了,可上苍又给了他们一次选择的机会。
“人太渺小了,永远不知道上苍的安排是怎样的。”
“人太伟大了,有这么多的喜怒哀乐,来迎接上苍的安排!”
琼瑶著的《还珠格格(第2部上中下)(精)》是“还珠格格”系列作品经过全新整理,进行了全新编校,采用小开本、精装设计,融合经典与时尚,值得收藏。
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作家琼瑶现象级影视代表作“还珠格格”系列原著。几代人的永恒记忆,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
琼瑶作品之所以不会过时,是因为作品的主题永远是不会过时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