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相看(青少年版)/名家带你读笔记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陆春祥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笔记,大多信笔为之,叙事、抒情、议论杂糅,篇幅长短不一,以短小居多,内容几乎包罗万象。

历代笔记,虽数不胜数,但大致可分小说故事、历史琐闻、考辨考据三大类。历朝历代的社会风尚、典童制度、民众疾苦、诗文书画、历史事件、科技记录,都有十分详细的记录。各类人物,各种宗教,就连那些鬼神精怪的故事,也都有言外之意,为后世的小说和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陆春祥著的《相看(青少年版)》从立德立言、家风孝道等角度入手,选取和青少年切实相关的经典笔记材料,联系当下社会生活加以解读,使得青少年读者能通俗易懂得了解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内容推荐

《相看(青少年版)》是青少年传统文化普及读物,作者为鲁迅文学奖得主陆春祥。笔记是中国古代除诗赋以外的一种传统文体,内容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本书从立德立言、家风孝道、智慧典故、为学之道等角度入手,选取和青少年切实相关的经典笔记材料,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联系当下社会生活加以解读,能使青少年读者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下轻而易举地了解典故文化的由来,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目录

卷一 先吃三口淡饭

清廉的母亲 

筷子代表正直

记恶碑

母子父子心连心

陈姓大家庭

父睡婶睡

败家子戒

要好看 

上天给的养老钱

屋下面有宝

两义士

先吃三口淡饭

父母坟前树成荫

彭泽的父亲

于令仪善待小偷

卷二 睡觉时胡须放什么地方

裴县令妙计还牛

窦公的生意经

巧判兄弟分家

睡觉时胡须放什么地方 

睡眠方子

刀为什么会折断

馄饨方子

俩瞌睡虫

草鞋大王

背小虎渡水

长途运鱼苗

装鬼偷葡萄

要打官司明日来

审筐审小牛

秘方

卷三 省油灯

落苏和蜂糖

省油灯

九九谚

宋朝名牌

“坐鱼”三斤

宋代洒水车

吃的学问

“池鱼”不是鱼

冬舂米

“不借”

敲钟的数字

吃墨水

草青与九白

里程记数器

吹泡泡

者者居

为何称物为“东西” 

杭州地名雅对

卷四 有思想的少年

牛吞衫

为袍所累

头上有个包

有思想的少年

欹器(不倒翁)诫

长啸之法

感恩为相

不要小报告

天下第一乐

一事藏三十年

闲日子如何打发

投黑豆自警

少一个“圣”字还了得

性格官员吴献臣

誓俭革

卷五 文章立意如金钱

书换铜器也不能吃

爱读书的宋真宗

孙莘老读书

校对如扫尘

监狱中的阅读

文章立意如金钱

张九成读书

读雕版

错了敲你头

鼻端的墨迹

强记和连读

凿井和塑像

一刻千金

历书奇迹

我们来打个赌(代后记)

试读章节

上天给的养老钱

聂以道,主政治理江右。

有天早上,他辖区某村的某菜农外出卖菜,在路上捡到十五锭钱,高兴坏了,回家告诉母亲:大喜事,捡到大钱了!

母亲一听,非常愤怒:我不相信!这钱是不是偷来骗我的?即便有遗失,也不过三两张而已,怎么会有一捆钱?我们家虽然穷,但从没用过不明不白的钱!如果我们用了这些钱,祸害马上就会来的!你赶紧送去还人家,不要连累我!

母亲再三要儿子去还钱,儿子不听,就是不听!

母亲威胁儿子:你再不听我话,我就将你告到官府!

儿子非常不情愿:捡来的钱,怎么去还人?还给谁呢?

母亲说:你就站在捡到钱的地方等,一定会有失主前来的。

儿子只好带着钱,到捡钱的地方等失主。

过了没多少时间,果然有人来寻钞票。这菜农真是很纯朴,见人寻钱,也不问问他丢了多少钱,就赶紧将捡到的钱交给他。

路人看不下去了,要求丢钱的人,拿出一点来奖励菜农。

丢钱的人小气地说:我原来丢了三十锭钱,现在他才还我一半,怎么可以奖他呢!路人多是好事者,见此情景,越发盯住丢钱人,一定要他意思意思。

一群人于是吵吵闹闹,闹到了聂以道的公堂上。

聂是个有经验的官员了,审理这样的案子,需要多方证据。

他先问村民,是怎么一回事?

村民说,是这么一回事!

他又暗地里问了菜农的母亲,母亲一五一十,和盘托出!

聂长官又问丢钱者:你是丢了三十锭钱吗?

丢钱者:千真万确!大人!

聂长官再问捡钱菜农:你是捡了十五锭钱吗?

菜农:千真万确!大人!

好的,都写下来!都签上你们的大名!

最后,聂长官对着丢钱者判决:这钱不是你的,是上天赐给贤能母亲的养老钱!你丢的三十锭钱,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寻找!

十五锭钱,于是交给了菜农母子。

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非常开心!

聂长官这样的判决,完全是对守法和孝顺的嘉奖。

那个失三十锭钱的人,不知道在哪儿丢了钱,但一定是在这一条路上丢的,否则,他不会这么大胆冒领,冒领也是犯罪。他的简单推理是,反正有人捡到了钱,且这个捡钱人,如此爽快,将钱还给他,那么,这钱一定就是他的, 又且,钱确实没有明显的标记。

上天不可能赐钱,那十五锭钱也一定是有失主的。这个失主,就如偶尔买了张彩票,根本不指望它中奖,或者,他没等开奖就将彩票弄丢了,丢了就丢了,反正只有两块钱。没想到,偏偏中了大奖。自然,这个奖只能算弃奖了。

不过,那十五锭钱的失主,假如再寻上门来,听说了这样的故事,也一定会感动。如果他是个不缺钱的主,那么,极有可能按照聂长官的判法,赠给这对母子。

当然,我可以断定,只要有失主上门,菜农母亲,一定会将钱还他的!(出自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一《贤母辞拾遗钞》)

屋下面有宝  

东坡说,他家以前租住在眉山。有一天,两个婢女在熨帛巾,两只脚突然陷进地里,一看,深数尺,有个大瓮.上面用黑木板盖着。苏妈妈急忙让人用土填进,并整理平坦。

后来,苏家要搬房,有人想掘地挖出那个大瓮,崇德君说:假如您妈妈还健在,一定不会去挖的。苏一听,就不去挖瓮。

唐朝,浙西观察使李景逊,他母亲郑夫人早年守寡,家贫子幼,租住在洛阳城,因为古墙塌坏,发现了差不多有一船的铜钱。郑夫人焚香向天祝祷:我听说,没有功劳而获得财物,就是灾难,上天一定是嘉奖我的先夫而赐给我们这些钱的,我只希望两个孩子能学业有成,实现自己的志向,这些钱,我们不敢要。祷告完毕,郑夫人让人将那些钱又全部埋好,并修理好倒塌的墙面。

屋里有个洞,要不要继续挖?不挖,一定不是你的.挖了,就有可能是你的。但是,这些钱财确实不是你的.它们是房屋原主人留下的。甚至可能是更早的人留下的。

而且,苏妈妈对待别人的东西,看也不看,那黑木板下藏着的,十有八九是钱财,否则不会这么费心机。管他什么东西,不是咱的,坚决不要,看也不看。如果意志不坚定,说不定看了一眼后,就有可能转念。

苏妈妈和郑夫人,是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妇女代表,在她们的教育下,孩子都健康成长。

不义之财,很多人不会要,是因为,财里有义,钱财上附着隐性的道德。古人很多的财富观,都建立在义的基础上,为此,还延伸出许多的条条框框,试图对人约束。如报应说,如恒定的财富观,这些都和人的道德紧密相连。

那些背着各种精密仪器,整天想盗墓盗洞的,都是不劳而获的典型,吃夜草,发横财,一不小心,就掉进钱眼里.挤个半死。

(出自宋·周辉《清波杂志》卷十《东坡僦宅》)

P17-21

序言

序言 我们向千年笔记学什么?

先明确一下,什么是笔记。

笔记是中国古代除诗赋以外的一种传统文体,源于先秦两汉,兴于魏晋南北朝,唐宋时已经非常成熟,元明清时已臻极盛。笔记,大多信笔为之,叙事、抒情、议论杂糅,篇幅长短不一,以短小居多,内容几乎包罗万象。

历代笔记,虽数不胜数,但大致可分小说故事、历史琐闻、考辨考据三大类。历朝历代的社会风尚、典童制度、民众疾苦、诗文书画、历史事件、科技记录,都有十分详细的记录。各类人物,各种宗教,就连那些鬼神精怪的故事,也都有言外之意,为后世的小说和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比如宋代,宋代文化超前发达,笔记种类繁多。《宋史·艺文志》就记载,小说、传记、故事、杂类多达1126部,除去一些不属于笔记类的,宋人笔记就不下700部。宋代笔记,历史琐闻一类最发达,且好多都是记叙本朝的轶事和掌故,如洪迈的《容斋随笔》,周密的《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欧阳修的《归田录》等,内容都较为真实,都是正史的有益补充。宰相李防等人编的《太平广记》,就是国家组织的重点图书编撰工程。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些笔记作家,在用毕生的经历,告诫我们,谆谆教导。因此,历代笔记里,现实的影子。甚至我们自己的影子也无处不在。

笔记和我们的语文学习,至少在两点上,关系非常直接:

第一,迅速提高阅读素养。

历代笔记内容丰富,保存了许多可贵的材料,有文学价值(如数量丰富广为流传的唐传奇)、历史价值,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少可取作品。而且,笔记作者所用的文字,大多浅显明白,阅读没有太大的障碍,借助一些字词典,完全可以自主阅读。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

第二,写作借鉴,形成自己的风格。

笔记记叙随意,毫无拘束,所以常常写得活泼生动,亦庄亦谐,趣味横生,和一般经典板着脸决然不同,作者的学问、见识,也常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来。比如苏轼的笔记《东坡志林》,张岱的笔记《陶庵梦忆》等。有些笔记,本身就蕴含着极大的机巧,比如前几年根据唐代笔记作家裴铡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聂隐娘》,主要情节全搬。

笔记给了中国文人许多营养,林语堂主张闲适,他的散文就有笔记的风格,而鲁迅认为闲适还稍嫌不够,就有了他自己独特的杂文,周作人认为晚明的笔记小品和五四新文学运动很相似,汪曾祺的散文就直接得益于晚明的“直抒性灵、不拘格套”。

从营养学角度说,要想健康成长,必须杂食,吃更多的五谷杂粮,而中国历代千年笔记中,就有足够丰富的各种营养素。  去粗取精,让千年笔记的永恒之光,照耀在你前程似锦的书页上。

后记

我们来打个赌(代后记)

我们来打个赌,关于阅读方面的赌:

你如果能将一页《新华字典》上的字认全,任何一页,就算你赢,赌注你自己随便提。

哈哈,翻了一页,又一页,还翻一页,还是别翻了,都认不全,认输吧。

嗯,输了没关系,这个赌,没什么人会赢,除非专门去背诵,即便是编字典的,也不一定认得全。

我们大多数人要做的,就是多角度努力而持久地阅读,如此,才不会输得很惨。

在本书的序言里,我已经讲到阅读千年历代笔记会给我们带来的益处,这里再承接前面这个赌,说一下阅读方法。

清朝的康熙皇帝非常注重阅读。他认为,做人的首要任务就是读书和修养自身。他有很多的切身阅读体会,他认为记载书籍的文字乃是天下的宝贝:“朕自幼读书,间有一字未明,必加寻绎,方是得读书真味。”

“一字未明,必加寻绎”,只要一个字不明白,一定会从多角度去弄懂弄通。其实,这种阅读方法,也不是什么登天难事,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都可以做到。

汉语博大精深,一个字一个词组,可以有多种用法,而每一种用法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事寓字词中,普通人掌握的也就三五千字,那些所谓博学者的识字量,不会比你多几倍,他们之所以理解力强,只是掌握了良好的方法而已。打个比方,这些字就如同你的士兵,而你这个握有几千人部队的总司令,一定要熟悉自己每一个兵的习性,否则,你就会乱指挥。

阅读历代笔记,需要了解一些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尽管很多意思.现今已不太常用,但它们是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既然说字,就举这个“字”为例吧。

这是个会意字,本义是“人在屋内生孩子”。作名词的时候,可以指代好多意思,文字、名号、凭据、书法、书信、姓氏,这个一般人都理解;作动词的时候,就很少人关注了,因为它们大量出现的古文中,怀孕(字马,怀孕的马)、生育、抚养(字而幼孩)、教育、治理、嫁人(待字闺中),都可以用,你如果识得“字”的庐山真面目,阅读就会极其轻松,且有趣。

比如常用的“腊”。作名词,腊月,腊八,腊肉;作动词,腊祭,腊会。但我们很少关注另一个音:xi,腊人,古代的官名,掌干肉的,腊(la)肉是腊月里腌制的肉,腊(xi)肉是干肉、陈肉,不一样的。你就奇怪了吧,管理干肉也算个官?是的,在古代祭祀是件大事,一直都有专门的人管理,还分天官、地官。不仅有“腊人”,还有“酒人”“浆人”“笾人”“盐人”等。“笾人”,“笾”是古代筵席间必不可少的竹制餐具,“笾人”专门负责王室日常进餐或祭祀时笾中必须存放的食品。

再比如“武”“寺”“廉”,不一一细说,你自己去整理吧,几乎每一个字,都有极其复杂的来源和各种词性、用法。

“一字未明”,就一个一个地寻绎解决,积得多了,你就是文字富翁,你就有成为英明文字总司令的可能,无论作文或者说话,常会打出漂亮的胜仗。

呵,前面说的这个文字赌,你敢打吗?还是挺有趣的。

戊戌初春

杭州壹庐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8: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