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幸福从孝开始(亲子共读经典孝道故事)(精)/孝行大道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何勇编著的《幸福从孝开始(亲子共读经典孝道故事)(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精心挑选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有现实积极意义的30个人物及其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孝”的真谛和“孝”与“幸福”的密切联系。

本书由一流的工笔画画家精心创作插画,用精美生动的图画将这些经典的故事展现出来。

内容推荐

何勇编著的《幸福从孝开始(亲子共读经典孝道故事)(精)》精心挑选不同朝代有代表性的孝道人物故事,既有王公贵族,也有平民百姓。书中收录的30个经典的孝例,每个故事还配有画家创作的一幅生动的工笔画,很适合各类人群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联系现实问题阅读思考。如《伯瑜泣杖悲母衰》《孝媳除疫成大义》《为孝买父得好报》都是广为流传,深得人心。《孝媳除疫成大义》还被改编成戏曲广泛流传。

目录

一 文帝尝药表孝心

二 吴璋寻母行全孝

三 万里寻亲得福报

四 弱女救父惠天下

五 吉翂擂鼓求代刑

六 伯瑜泣杖悲母衰

七 浪子回头全孝义

八 毛公捧檄安母心

九 生死相依孝母情

十 恒心如铁行孝悌

十一 孝基苦心还家财

十二 官薪奉母行大孝

十三 孝媳除疫成大义

十四 董黯擒凶祭亡母

十五 事婢如亲释孝意

十六 舍生取义为尽孝

十七 高邮董糖缘于孝

十八 丹溪学医始救母

十九 重华天涯寻父归

二十 陇其教化不孝子

二十一 万里探父鉴孝心

二十二 舜江波平敬孝女

二十三 原平恭耕敬父母

二十四 无情钉板鸣冤屈

二十五 为孝买父得好报

二十六 公主行孝归本性

二十七 一门三孝传美名

二十八 包氏门风忠孝全

二十九 艰苦自立行孝路

三十 崔沔孝亲尊母意

出版说明

试读章节

汉文帝对母至孝,自有渊源。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原是魏王魏豹的姬妾,魏王兵败后,薄姬和魏王宫的宫女们成为俘虏,先是被送到汉宫的织室做了“织女”,后又被送入后宫。一次偶然的机会,薄姬被刘邦召幸,于汉高祖五年生下一子,得名刘恒。然而薄姬生下刘恒后,并没有得到刘邦的宠爱,只得以_种与世无争的心态,在后宫默默地抚养刘恒。

由于薄姬不受刘邦的宠幸,但又生了一个儿子,因此,薄姬在后宫的日子非常微妙,慢慢地她也就养成了谨小慎微、凡事忍让的处世态度。母亲的这种生活态度,必然影响到年幼的儿子。所以,刘恒性格谨慎、沉静,为人宽容平和,对母亲的依恋非常深,母子感情深厚。

汉高祖十一年,年仅七岁的刘恒被封为代国代王。代国在什么地方呢?在现今的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属寒冷地带,是防御匈奴进犯的要冲之地。即便是皇家子弟,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年幼的刘恒离开了母亲,去酷寒荒凉的代郡就国,做了代王。

临行前,刘恒流着泪说:“母亲,孩儿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母亲一面。”

..

薄姬双手抚着儿子的脸说道:“孩儿此去的地方是酷寒荒凉之地,是要吃苦了。但是,你作为一国之主,就要想到,代国的百姓更苦。你心里一定要装着代国百姓,才能做好这一国之主。”

年幼的刘恒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道:“我记住母亲的话了。”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驾崩。《史记·外戚世家》里记载:“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大权独揽的吕后对戚夫人等宠姬进行了残酷的报复,薄姬却意外地得到了吕后的特别优待:送往儿子刘恒的封地,不但让他们母子团圆,更给予薄姬“代王太后”的称号。这个特别优待当然是因为薄姬没有受到刘邦宠幸的原因,同时也是薄姬谨小慎微、凡事忍让的处世态度所带来的结果。

刘恒天性孝顺,母子团圆后,消弭了两地相念之苦,虽在酷寒荒凉的北地,却如同在天堂一般。然而,忧患并没有消除,外有来自夷狄边地胡寇的侵扰,内有来自朝廷的纷争,刘恒就是在这样的忧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光阴荏苒,汉高祖刘邦驾崩16年之后,临朝称制的吕后也去世了。朝廷诸臣商议由谁继承皇位。经过讨论,大家选中了有宽厚仁孝之名的代王刘恒。自此,代王刘恒成为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对母至孝,身为皇帝,也体恤百姓。汉文帝登基后的一道圣旨是“定振穷、养老”。圣旨规定:“对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九十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送达;其他由啬夫来送达。”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汉文帝刘恒可以说是首开先河。汉文帝以仁孝治天下,提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节俭敦朴、厚养薄葬,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P4-6

序言

拿到《幸福从孝开始》样书,眼前顿时一亮。翻开目录,就有一种想阅读的冲动。这种下意识的亲切直觉,是每个喜欢读书的人拿到一本好书都会有的。首先感到书名很好。幸福是每一个人的渴望和终生追求。每个人,因为价值观、人生观的差异,获取幸福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对于幸福的理解显然是不一样的。但说到底,也就是愿意付出与渴望得到的区别。孝心是美德,是渴望付出的高尚精神追求,是对于父亲母亲养育之恩乃至周围所有年长者爱心的感恩与回报的渴求,更是中华仁善文化理念的人格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孝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合力、生生不息的核心原动力之一。在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无论盛世还是战乱,从未中断的孝道人物故事就像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从尧舜时代到宋朝,数千年间筛选精录的《二十四孝》,可谓中华孝例经典。其流传之久,影响之深,故事之感人,文字之简约生动,可谓空前。历朝历代,各种版本,包括文字、绘本、木雕、砖雕、泥塑和壁画等,应有尽有,不计其数。口口相传,更是影响广泛深远。我在小的时候,就时常听爷爷讲述《二十四孝》,许多故事至今记得真切。比如郭巨埋儿、王祥卧冰、丁郎刻母、老莱子戏母等,至今耳熟能详。数千年来,不同身份的行孝楷模汇集起来,深刻地影响了历代中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其中一个贯穿始终的观念,就是“孝心福报,利家利国”。其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其中某些封建意识带来的负面效应。

捧读《幸福从孝开始》,不禁想到了“这是新版的《二十四孝》”这句评语。的确,把二十四孝扩充为更为翔实生动,具有一定时代意义和较强针对性的30个白话故事,形成更适合当今青少年和各个年龄段人们阅读的通俗读本,的确相当于新版《二十四孝》,且时间也延伸到了元明和清朝,足迹所及,感觉距离我们更为亲切。改革开放40年,我们在各个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但是精神文明建设与之不够同步,也是显而易见。特别是在市场大潮>中击下,某些领域物欲横溢,孝道为主体的家风和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从严治党的同时,力挽狂澜,正风正气,呼唤全社会践行优秀传统文化。这成为国民精神补钙的重要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幸福从孝开始》更是雪中送炭,应运而生。可谓及时好雨,必将润泽大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主张孝心伺老、孝心为民。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号召与自律,其中就包含着深厚纯真的孝心道义。大家也许都注意到了,习总书记办公室有两张照片:一张是他在福建担任省长时推着父亲习仲勋坐的轮椅,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出门看景,另一张也是同时期和母亲齐心携手散步。那面部的亲热表情和孝顺的姿态,令人感动不已。这与古代的孝道模范同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健康延续,也为全国人民做出了榜样。如何做到忠孝两全?习近平同志也堪称楷模。记得当年他的父亲八十华诞时,国管局按照当时规定为老人家祝寿,我作为延安老区的代表应邀参加。会上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因工作繁忙不能脱身,就连夜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祝贺信献给敬爱的父亲。当他的姐姐习桥桥宣读后,在场的人都为之感动落泪。

孝感天地,孝暖人心。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价值取向的多元和影响、形形色色思想的干扰侵蚀,人们敬老孝亲的中华传统观念普遍有所淡漠。对于广大青少年,长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引导,疏远了仁孝,也就缺失了自律担当。《幸福从孝开始》,绝非简单的说教灌输,而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用生动真实的历史范例形象生动地诠释“孝”的真谛和“孝”与“幸福”的密切联系,深得要领。唐徐寿千里寻母、宋包公先孝后忠、明冯瑮奉婢如亲、唐崔沔悬灯孝母志,等等,都形象而雄辩地回答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何而来,古老文明的人伦准则准心何在。孝道是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根基。“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古人深深懂得,以孝治天下,孝昌则国安,而以利治天下,利淫则国危。古今同理,铁律难移。在有文字可考的三千多年中华孝道文化发展历史中,各阶层涌现出许许多多堪称人伦表率的孝道践行者。他们的道德情操感染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本书精心挑选不同朝代有代表性的孝道人物故事,既有王公贵族,也有平民百姓。书中收录的30个经典的孝例,每个故事还配有画家创作的一幅生动的工笔画,很适合各类人群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联系现实问题阅读思考。如《伯瑜泣杖悲母衰》《孝媳除疫成大义》《为孝买父得好报》都是广为流传,深得人心。《孝媳除疫成大义》还被改编成戏曲广泛流传。

当然,历史不可能完美,孝道也需要发展。时代发展,与时并进。这些历史传说,难免带有时代烙印,移植夸张、附会演绎也是难免。相信读者的鉴别能力。“子欲养而亲不待”,到了我们这一把年纪的人,父母双亡,都有同感,悔之晚矣。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所选故事,均来自传统历史文化典籍,可谓个个有据可考,有案可稽,感谢编者的去芜存菁、精心筛选、译释评点,慧眼识珠。

遵命先读,是为序言。

忽培元

2018年1月10日于北京义耕堂

后记

《孝经》云:“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有行知,孝行重于孝知;孝亦有道,天地之大道。

大道承天,大道接地。九州方圆,泱泱华夏,纵观古今,非孝,不可以成大真;非孝,不可以成大善;非孝不可以成大美。

是故,“孝,行大道”。

老智

2017年9月25日于杭州

书评(媒体评论)

爱与尊重,让天下父母幸福。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张抗抗

传承中华经典,弘扬孝道文化。

——著名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谢冕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8: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