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心理学家向日葵爸爸的42堂私房育儿课0-3岁婴幼期)
分类
作者 胡慎之//曾路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我们张开双臂等待很久的小豆子终于来了,不由喜极而泣—不是我,是豆爸。豆妈不太激动,当豆爸眼泛泪光的时候,我正躺在床上睡得像头猪,“享受”着剖宫产麻药带来的后续效果。

待我清醒过来,外婆把裹得严严实实、睡得昏昏沉沉的豆子抱到我眼前:“看看,这是你的儿子。”我真想再度昏睡过去。这家伙真不好看:皮黑,毛多,眼角眉梢都长着绒毛,没有高鼻梁,没有瓜子脸,眼睛闭着,看不出大小,但绝对不是我想象中很有魅力的双眼皮。

失败啊,豆子显然偏向了豆爸的基因。古语说儿子通常像妈,女儿通常像爸。曾经,我以为自己生的儿子,肯定是很帅、很迷人的,因为他会像我。如果他像我,他就会浓眉大眼,眼眶有点凹,鼻头有点翘,嘴唇有点性感地撅起,哈哈,充分自恋一下。可是,我的梦想从此破灭了。当豆子醒来,欣欣然张开双眼,我的天,好小的眼睛……真的像豆子,而且是绿豆。

纵使豆子还很稚嫩,五官还没长开,还是有无数的参观者发出由衷的赞叹:真像爸爸啊!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俗称饼印。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豆爸接过豆子喜极而泣了,所谓血脉相承,多么有成就感!

好了,不说豆子的坏话了,他生出来时的确不好看,但我在以后可以证实:儿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说说豆妈,初为人母,对母亲的角色很陌生啊。我仔细地端详豆子,想确认这是我的儿子,想从他的脸上找出和我相关的信息。可是他瞧也不瞧我一眼,他一直睡,一直睡,睡得天昏地暗,眉头微皱,小手握拳。偶尔醒来,也只睁开一只眼,发现我在小推车旁打量他,就乜斜我一眼,有点漫不经心,又有点傲气的感觉,仿佛知道我从此就是他的“随从”。豆子本身就长得不太像我,又这么不待见我,加之我剖宫产前几天不能抱他,我很难产生传说中那种对他爱不释手的感觉。

尽管豆子不太理睬我,但他是非常需要我的,我也要尽一个母亲的责任,午夜也要给他喂奶的,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强烈地体会到自己当妈妈了。新生的小豆子软软的,小小的,依偎在我怀里,激起了母性天然地想呵护他的心情。因为伤口,我只能侧着喂他,我躺在他旁边,努力把乳头往他嘴里递,豆子小口小口但很卖力地嘬着,我们之间就这样连结在一起了。

这种感觉真的很神奇。我认为,婴儿是在用他的小嘴嘬妈妈心中那扇门的锁眼,他一边嘬一边在心里默念:“芝麻,开门。”门上的泉眼就渐渐地通了,哗哗,淌出一股温热的鲜奶。第一次给孩子喂奶我居然很不好意思,羞涩之余伴随一丝惊诧:这身体真神奇啊,要什么出什么,母乳这是怎么产生的呢?思考了一下,开窍—这是爱的力量啊!

搂着小豆子,有点柔情在我心里荡漾,还有点骄傲在心里滋生,这是我儿子。

当然,当妈的感觉没这么简单,不全然是骄傲和满足,还有一点害怕和恐惧。豆子出生的第三天,我有机会单独和小豆子共处一室时,我感到了一丝恐惧。

这一天,外婆外公出去用膳,豆爸还没来,留下我一个人在病房里陪着小豆子。他很安静地躺在小推车里,仍然闭着眼睛做他的梦。病房里也很安静,一丝恐惧爬上我心头,万一豆子这个时候醒了,我怎么办?我还不敢抱他,他那么软,我该怎么抱?他要是哭了我怎么收场?正在紧张的时候,外婆外公回来了,警报解除。不知道别人是否有过这种怕单独和儿子在一起的体验,但它留在了我的心底。

爱之初体验,很复杂,儿子来了,一切才开始。

P3-5

书评(媒体评论)

慎之是我初期重要的采访对象之一,我们是见证彼此成长的伙伴。他擅长将感觉和理论相融合,把故事讲得非常到位。在这套书中,他把心理学的理论和个人感受相结合,运用到他和儿子的关系中,这种创新非常吸引人。

——心理学家、《为何家会伤人》作者 武志红

慎之的新书告诉我们:好的教养从来都不是拼爹拼妈的,父母zui重要的作用不是给孩子丰富的物质享受,而是给孩子富足的爱,做到积极关注和回应。父母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孩子将会如何对待他人和世界。从这个角度说,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是孩子成长的大贵人,几乎能够决定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爸爸去哪儿》制片人 谢涤葵

本书是慎之在关系学理论基础上推出的重要著作,也是一个孩子一生中重要的七年的亲子关系成长指南,它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家长知道身处其境时,应该怎么做。家长在好好读这本书、指导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能体察和接纳自我,和孩子,一起重新成长一次。

——心理学家、《我们为什么被霸凌》作者 陈岚

父亲的缺席不能完全归责于男人,它是一个家庭亲密关系崩坏的结果,而非原因,因此本书的读者,不应该只有父亲,更应该是夫妻双方共同阅读。慎之兄没有给出“做爹速成攻略”,他只是温暖地告诉我们,一个好爸爸与银行账户无关、与名望地位无关。

——广东卫视总监、中山大学硕士生导师1994年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冠军、超级奶爸 王世军

目录

Part 1 第1个月襁褓中的豆子

 第1课 当我来到这个世界——分离,生命的初体验

 第2课 幸福的月子,安静的豆子——如何为宝宝建立最初的安全感

 第3课 香香的大乳房——母乳喂养,为了宝宝的心理健康

 第4课 抱,还是不抱——生命初期,请做宝宝的完美照料者

 第5课 宝宝第—次对我笑——给宝宝—面光洁美好的“镜子”

 第6课 吃饱喝足养小猪——自闭期,非诚勿扰

Part 2 2~5个月怀抱里的豆子

 第7课 好妈妈,坏妈妈——非好即坏,宝宝把世界分成两半看

 第8课 我要竖着抱——满足的不仅是好奇心

 第9课 羡慕啊,豆爸会说火星语——我们用什么和宝宝交流

 第10课 不要叫我胖胖——爱,让评价走开

 第11课 用嘴巴看世界——宝宝正在口欲期

 第12课 超级郁闷,—周摔了两次——如何处理成长中的小创伤

Part 3 6~10个月坐着玩的豆子

 第13课 认生了——开始分化

 第14课 高兴时叫“ba”,郁闷时叫“mm,ma”——宝宝需要稳定的照料

 第15课 断奶的日子——妈妈和宝宝都“失恋”了

 第16课 亲历智力评估——别让孩子满足父母的自恋

 第17课 走街街——我要和世界接触

 第18课 什么玩具也比不上妈妈——宝宝最需要与妈妈互动

 第19课 弟弟or妹妹——帮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认同

 第20课 爬呀,小豆子——宝宝爬行的心理意义

 第21课 宝宝哭了,怎么办——学会延迟满足

Part 4 10~15个月满地爬的豆子

 第22课 回头望望,妈妈在——安全依赖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初形式

 第23课 我要的,是你温暖的拥抱——爱的表达让宝宝更自信

 第24课 照镜子——发现自我,认识自我

 第25课 大花园里的例行早会——宝宝要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

 第26课 躲猫猫——你会陪宝宝玩游戏吗

 第27课 小豆子坐飞机——积累愉快的“第—次”体验

 第28课 豆爸,生日快乐——和谐的家,健康的爱

Part 5 16个月~2岁半到处跑的豆子

 第29课 家有Superman——保护宝宝的无所不能感

 第30课 对着干——控制与反控制游戏

 第31课 欠扁的小豆子——规则的建立

 第32课 自言自语的豆子——宝宝的内部对话

 第33课 玩具被抢之后——如何引导孩子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34课 你、我、他——没有“我”很糟糕

 第35课 拉粑粑的故事——让宝宝自我满足

Part 6 2岁半~3岁要独立的豆子

 第36课 就不睡觉——宝宝对付分离的小把戏

 第37课 谁动了我的枕头——陪伴孩子成长的过渡性客体

 第38课 不许打妈妈——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三角关系

 第39课 幼儿园焦虑——分离需要被接纳和被理解

 第40课 你的小鸡鸡呢——宝宝的性教育

 第41课 小鸡去世了——在照料中体会爱

 第42课 生命中的第—朵小红花——分享快乐,培养自信

序言

我一直认为做父母是再一次成长的机会,当然也有可能是又一个悲剧的开始。在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常遇到一些产后抑郁的个案。

产后抑郁其实很普遍,有人做过调查,产妇产后抑郁的概率超过20%,也就是在100个产妇中,做了新妈妈发生产后抑郁的有二十多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

所以说,做妈妈是一个人自我成长的开始,当然也隐匿着悲剧被激发的风险。养育孩子的过程包含了很多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压力因素,有来自亲子关系的困惑,也有来自家庭关系的困惑,自己幼年的创伤体验也有可能全部被激发出来。有些经验可能会转化成好的经验,但有些可能会带给我们无比糟糕的感受。所以太多的妈妈在育儿之路上充满了焦虑,这种焦虑已经越过正常的临界点。

因此,如何从一个焦虑妈妈转型为好妈妈,成了我研究的主题。

长大是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保护下,慢慢地成长起来。我们要尊重他成长的愿望,然而有些妈妈更多的是想按照自己心里孩子的模样刻画真实的孩子。

例如,有些妈妈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因为听话可以满足妈妈的掌控感。

掌控感给妈妈带来了什么呢?这种可控制的感觉可以帮妈妈抵消掉那些焦虑感、不安感,所以妈妈需要孩子帮她应对这个世界带给她的不可控的担心和害怕。因此,我常说,妈妈有时候是需要孩子来照顾的。这样的妈妈显然不是一个好妈妈,用一句话概括:这是用生命来影响生命。用自己的生命影响别人的生命,这个过程有时是被动的。例如,大家看某位作者的书,通过汲取书中思想指导自己的人生。

但妈妈却不能这样,她是主动的,因为在孩子的整个成长历程中,每一阶段需要的东西是不同的,妈妈给予孩子的东西也是不同的。孩子在哪个阶段需要什么,妈妈需要做什么,妈妈的功能是什么,是动态变化着的。

做一个好妈妈、一个有爱心的妈妈不是人的天性,她需要不断地觉察自己、不断地学习才能做到。社会在变化,妈妈们也在转型。

想做一个好妈妈一定要学习,你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要全新地审视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模式,需要承认内心中对孩子的期望,也要重新鼓起勇气面对内心中被隐藏或被否认的一些情绪情感。

爱的前提是真诚,所以在你说出爱的时候,对方一定能够感受到你的内心、身体和态度,那是一种自然流动的东西。

作为一个妈妈、有爱的妈妈、好妈妈,必须要通过学习,不断地觉察和接纳自己。

感受到爱的孩子情绪稳定,对世界充满好奇,敢于探索,懂得分享自己的感受,有成为自己的意愿,并能在人际关系中互动良好,合作共赢。  如果你的孩子在这几个方面都非常棒,那说明你和他的关系是良好的、健康的,恭喜你,你是一个好妈妈!

你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会照出你是一个怎么样的妈妈。

内容推荐

胡慎之、曾路著的《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心理学家向日葵爸爸的42堂私房育儿课0-3岁婴幼期)》从心理学家爸爸的角度入手,既具有专业理论指导,又关注新手父母们的疑难困惑,将成功的育儿经验以生动的场景、翔实的分析、风趣的解答、生动的插画等形式展现出来,和年轻父母们一起面对育儿路上的问题,建立健康、成熟、科学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长。本书适合年轻父母,以及对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编辑推荐

胡慎之、曾路著的《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心理学家向日葵爸爸的42堂私房育儿课0-3岁婴幼期)》以一位心理学专家爸爸的育儿经历为蓝本,细致入微地讲述了孩子从0~3岁心理发育的过程,并从心理专业角度,结合全新的心理学知识,就父母应如何满足孩子心理发育的需要、陪伴孩子成长提供了参考和建议,帮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重新认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和孩子共同成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1: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