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原著的《现代中国的主义与政治--以独立评论为中心的探讨/大有党史文丛》以《独立评论》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独立评论》的办刊宗旨、撰稿人、文章,分析这份刊物对20世纪30年代影响中国社会的三股主要力量——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侵略者的态度,对还原30年代中国社会的复杂形势,以及当时的学者对国共日三方的看法和态度有很大帮助。书稿共分四章:第一章是“概论”,阐述了《独立评论》的创办宗旨、社员和主要撰稿人;第二章阐述了《独立评论》对日本侵略的态度;第三章阐述了《独立评论》对国民党的态度;第四章阐述了《独立评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张太原著的《现代中国的主义与政治--以独立评论为中心的探讨/大有党史文丛》讲述了:五四时期,胡适曾明确地反对谈主义,并与李大钊进行了一场影响颇为深远的论争。然而,到20世纪30年代,他自己也大谈起主义,并把五四时期的自己也拉人了主义的阵营。在现代中国,思想以主义而分,政治为主义而干。任何个人与群体要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都要跻身其中。不谈主义,政治主张就没有听众和市场,而谈政治、干政治,则更离不开主义。在外患迫切、内乱纷争之中,主义在形塑着政治,政治则检验着主义。
导言
第一章 《独立评论》概论
一、《独立评论》的创办宗旨
二、《独立评论》的社员及其主要撰稿人
三、谁是《独立评论》的经理人
四、《独立评论》的社会影响——社会舆论的“中心”
第二章 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独立评论》对日本侵略的态度
一、知己知彼:《独立评论》对中日情势的认知
二、能和则和:《独立评论》的对日策略
三、当战则战:《独立评论》的抗日方针
四、反抗和建设:自由主义者眼中的民族主义
第三章 自由主义与三民主义:《独立评论》对国民党的态度
一、不打不相识:自由主义与三民主义的渊源关系
二、“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独立评论》对国民党的批判
三、“有政府胜于无政府”:《独立评论》对国民党政权的维护
四、“出山要比在山清”:自由主义者加入国民党政权
第四章 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独立评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一、我们与你们: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分野
二、世风与语境:30年代中国的学习目标和榜样
三、有主义的政党:《独立评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同情与赞许”
四、“绝对反对他们的武力手段”:《独立评论》对共产党的批评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