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火与废墟(基弗艺术札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贤治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

当历史依然酣睡,画家开始醒来。

2

如果去博物馆,经过画廊,徜徉于展览大厅,定然看见众多在亚麻布、石头和青铜中诞生的男女:王公、贵族、牧师、修女、小店主、浪荡子、娼妓、厨妇、舞者、浴女……神秘的肉体,光裸的肉体……王冠、长袍、礼服、曳地的裙子、镶边的花衬衫;鬈发、唇、颈脖、胸脯、乳房、臀、腿和膝,以及浑圆的脚踝……绽放着,滚动着,满溢着……明艳,茂密,健硕,盛大……然而你觉得,这一切是真实的存在吗?

他们生活的时代,唯是米开朗基罗的时代,提香和伦勃朗的时代,塞尚和高更的时代,奥斯维辛之后,再没有完整的人。这些为生命所充盈的肉身,已经化作轻烟和灰烬。幸存者也是灰烬的一部分。曾经庇荫的家宅、庭园、纷披的花枝,在岁月的那端,不复有温馨的气息缭绕。黑信封,空椅子,残破的风琴和书架;血污了台阶,泪水无声地侵蚀着月光、阳台、铁栏杆,有谁向窗口凝望?即使教堂一样站在原地,拱顶的战栗无人察觉;一样的唱诗,一样祈祷,如何可能恢复往昔的庄严与圣洁?坚定的砖石是虚假的,游移的车辆是虚假的,咕咕叫的鸽子是虚假的,翅膀是虚假的……上帝呢?上帝是不是那个悲悯的上帝?……

奥斯维辛之后,世界改变了。

没有人。没有人的创造物。也没有自在之物。

只有废墟。

废墟。废墟。废墟。

3

废墟不是时间的冲积物,不是自然灾变的残骸,它由国家——一头凶险的巨兽——咬噬而成,是极权主义制度本来的形象。开始就是废墟,今天不过是往日的延续或扩大而已。

一个民族,历经浩劫而不见废墟是可疑的。

看!看这里——

后极权主义的废墟之上,有太多的奴役和屠戮的痕迹。领袖死了,志愿行刑者死了,褐色和黑色的军人不见了踪迹,而罪证,仍然保留了下来。在死神降临之前,他们来不及销毁这些证物——为什么要销毁?杀人本来便是一种荣耀,正如党卫军头目希姆莱所说:“只有我们部队才能够面对成百上千的排列的尸体,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被书写过的光荣的一天。”于是,我们看见了一座座架满铁丝网的岗楼、营房、木架床、火墙,突如其来的铁轨;看见了毒气室、焚尸炉、木车、铁锹,做苦役的各种工具;看见了黄色六角星,墙上的手印、画、图案,未写完的信,日记和诗篇;还有,刻在砖墙和木板上的一个又一个名字,那是什么意思?他们在绝望中呼唤自己,还是呼唤同样陷于绝望的同类?  在奥斯维辛博物馆,陈列着那么多的照片和物件——其实,早在我们欢呼着向领袖行舞手礼的时候,一切都给准备好了!

纽伦堡。作为一个标志性地点,党在这里崛起,也在这里覆灭。国际法庭竖起高高的绞刑架,十二个——为最后的十二个头领敲响丧钟。没有墓地,没有骨坛,没有地方可以成为纳粹主义的圣殿。大幕沉沉。然而,正剧的结局,却无法改变悲剧的全部剧情。六百万犹太人死于虐杀,数千万欧洲人死于战争——此后,献上鲜花或点燃蜡烛,于逝去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

只要血来不及清洗,

只要记忆仍在,

只要秘密还蜷缩在档案室里,

只要公义还怯于说出,

世界就是废墟。

废墟是你,废墟是我,废墟是幸存下来的我们中的每一个人。

这废墟存留于我们体内,且绵亘成片,覆盖所有的心灵。麻痹,冷漠,空虚,阴郁,焦虑,终日悚悚危惧。我们失去了爱、善良、诚实、正直和尊严,失去了自由的梦想,失去了良知、信仰和勇敢。我们学会眯着眼睛看人,互相猜疑和仇视,甚至不信任自己。虚无主义的荒凉。P3-5

后记

认识安塞姆·基弗,缘于阅读时的一次偶遇。

已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事。一天中午,我站在书店里翻看一本西方美术史,看到一幅油画插图,十分惊异。画面是一片割倒的麦子,它们成排成排地摆放在田野上。成熟的麦子,金黄的麦子,敞露刀口的麦子,犹如一具具青春的胴体,使我立刻想起法西斯的集中营,灭绝营,毒气室,一系列大屠杀事件。作者的名字,一下子让我记住了,他就是基弗。这幅细小的插图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及后,又看到他的《玛格丽特》和《女祭司》,以及不多的几幅建筑画,都给我类似的震撼。

为人类的艺术是有力量的。我托请朋友在德国和法国买了厚厚的两本基弗画册,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国外购买画册。有一段时间,我把它们摆在靠近书桌的地方,不时地取出来翻阅。

我国美术界大抵知道基弗的声名,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国内唯见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薄薄的画册,其中极少文字,简直近于词条,美术史对他的介绍也都非常简略。为了购得湖南美术出版社一套小丛书中基弗的一种——其实不过是一篇不太长的论文,便足足等候了几年。

基弗的作品是诗的,也是思的,它们以巨大的体量,多样的形式,极富于创造性的技法,表现了德国,也是世界现时代的劫难:极权主义,战争,种族清洗,镇压异议者,一种可怕的历史记忆。人类的境遇具有相关性。基弗作品中的苦难质性,使我感同身受;那里面明确而隐晦的思想指向,一再引发我对史诗艺术的可靠性,以及艺术之外的历史悲剧的成因的追索。

过了若干年,在《清华美术》杂志工作的曾晓航女士向我组稿,知道我喜欢基弗,特地赠送了一本画册。她的热情使我无法推托,于是断续地整理了平日阅读基弗时的随想记录,连缀成文,最后题为《火与废墟》。写成后,曾女士离开了杂志社,便改由江苏人民出版社王翔宇先生作为小册子印出。

书出版后,似乎并不畅销,命运是寂寞的。想不到赵金女士见了,竟愿意推荐到她所在的出版社重印,这是很可感谢的。写作中,曾晓航女士和同事胡雅莉女士都曾翻译过不少有关基弗的资料供我参考,借此机会,一并致以深切的谢意。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天空和大地

 天空

 原野

 森林

 洪水,河流和海洋

 道路

第二章 博物志

 鹰

 蛇

 石头

 植物

 火与剑

第三章 建筑学

 法西斯建筑

 巴尔雅克,阶梯,廊柱,门

 广场与密室

 书

第四章 政治考古学

 流亡

 偶像:崇拜与破坏

 英雄

 遗忘或背叛

 两姐妹

第五章 艺术:介入与超越

 调色板

 材质及其集合

 精神置于一切之上

附录 基弗和他的作品

再版后记

内容推荐

《火与废墟(基弗艺术札记)》是林贤治唯一一部艺术札记,是作为一个历经磨难的中国诗人、学者对“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安塞姆·基弗的一次诗意的致敬。基弗忠实于历史记忆,通过独创的艺术形式,深刻地表现了希特勒及纳粹带给德国和全人类的浩劫。林贤治将艺术与历史相结合,阐述基弗的艺术所隐含的巨大冲击力,将艺术的探讨,上升到哲学、社会学、历史的层面。

编辑推荐

《火与废墟(基弗艺术札记)》是作者林贤治以德国画家安塞姆·基弗作品为思考对象的艺术札记。基弗被称为“德国罪行的考古学家”、“伟大的记忆者”、“第三帝国废墟上成长起来的画界诗人”。本书讲述他忠实于历史记忆,通过独创性的艺术形式,深刻地表现了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带给德国和全人类的浩劫。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