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宋词概说(精)/大家小书
分类
作者 吴世昌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宋人大曲演奏时的领队称为“竹竿子”,大概是从“竹枝”演变出来的。如果如此,则每旬前四字由竹枝唱,后三字由女儿接唱,而不是把“竹枝”和“女儿”当作衬字来合唱。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知道,唐人的七绝先被用作唱词,唱时有时还须循回重复,如王维的《渭城曲》。后来,歌唱者还嫌仅仅是重复在音调上变化不够大,就加些衬字进去。但只加衬字仍嫌太单调,不能适应新的乐调,有的是从外国传来的乐调,如《伊州》《凉州》《菩萨蛮》《苏幕遮》等,那就只好把唐人诗中整齐的五言或七言句子打破或参互配合,改为从二言到七言都有的长短旬,以适应乐调的结构和节奏。所以,词和别的诗体最主要、最显著的不同是:

(一)它的句子长短不齐,所以又称为“长短旬”。

(二)它是配合乐调的歌词,所以又称“乐章”或“乐府”。这两个特点使任何一首词必须属于某一个词调,每一个词调又有特定的格律:如全首词是用一个韵到底,还是用好些个韵参差互押,每一个调子有多少句,各句的长短,全首词共有多少字,都有严格的规定。尤其重要的是每一句中各个字的平声或仄声也有严格规定,不能乱用;用错了就配合不上乐谱,不能唱了。所以写这种诗体称为“填词”,即要挑选最合适的字填进某一词调的严格规定的谱中:不仅在意义方面它是最合适的,同时在读音方面它的声调也是符合这一词调的特定要求的。这样做诗,仿佛戴了脚镣手铐的舞蹈,但在高才的、熟练的词人作品中,读者丝毫不觉得他在做时受到任何这样的拘束。自宋以来词作数量之多,词调体裁之繁.即可证明这一点。 词调的数量是随时间而增加的。据康熙朝编的《钦定词谱》,共收八百二十六调,每调可能有几个不同的体裁,所以共有二千三百零六体。近人吴藕汀编的《词名索引》则有一千八百二十五调(调名)。这些不同的词调以字数的多少分为“慢词’’(即长调)、中调、小令三种。小令最短者为《十六~4-5)。只有四旬十六字,至多为五十八字。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超过九十字为长调。——最长的是吴文英的《莺啼序》,有四叠二百四十字,其次是柳永的《戚氏》共三叠二百十二字。但最为词人所爱填的是五十字以内的小令或八十字以内的中调。词调的数量之多是由于宋人的创调。宋代大作家如柳永、周邦彦、姜夔、史达祖等都是音乐家,他们不满足于现存的流传于民间的小调,便自制乐调,再按调填词。宋以前的词调不多。《花间集》虽然共收十八个作者五百首词,却只有八十七个词调,而且以小令、中调为主,百字以上的长调一首也没有。这五百首是文人仿歌女的酒令、民歌而作,欧阳炯序文所谓“诗客曲子词”。由于其题材大都是歌楼、酒肆、惜别或爱慕、相思之词,所以不宜太长。词之所以有长调,是由于宋代文人扩大了它的题材范围,把本来是谈情说爱或茶余酒后怡情悦性的民间小调,扩充为说理、写景、议政、讽世、评人、论史、发牢骚、掉书袋(用典故)的一种无所不包的文体,内容丰富复杂了,短短的小令乃至中调容纳不下这些文人的作品,就挤破了小令和中调的框儿,改变了原有形式。 词的作者,以宋一代而论,有名可指者凡一千四百八十五人(据《全宋词》)。词的数目无法统计,但可以用《全宋词》来估计:此书共三干九百二十页,每页平均五首至六首,约计在二万首以上。这些当然只是幸而流传下来的。平均每人只得十三四首。其实大作家如辛弃疾一人传下来的就有六百二十六首(据邓广铭统计),吴文英有三百三十八首,其他如晏几道、苏轼、周邦彦等每人也有二三百首。我们平常在一般词选中读到的真是沧海一粟了。

四、词的来源

上文已说到自唐以来的民间小调和贵族的酒令到后来发展成为词中的小令。前者是相思、闺怨、描写女性美貌之类的民歌。而《花间集》序文正有“唱《云谣》则金母词清”之语,也称词为“云谣”,可见二者的渊源关系。但敦煌曲子因为是未经文人加工的民间小调,所以口头俗语的气氛更重,字句的长短有时也不合规格,或用土音押韵,但内容却是真实的新鲜的。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这种现象。

抛毽乐

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姊分道:“莫把真心过与他。”子细思量着:淡薄知闻解≠磨(么)?这种朴质而真切的女子自白口吻,不是文人所能代表或模仿的,只有民歌中才有。P4-7

书评(媒体评论)

先生读词,不是从名家注释中囫囵吞来,而是自己一字字咀嚼,一句句体会,细微到标点的斟酌,并着重全词的把握,由此,得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新解。……

以广博的中国文化功底,借鉴西方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读原料书,大胆怀疑,用科学的方法求证,这便是世昌先生与前辈一些学者不同的治学之道,在词学研究上亦是如此。

——吴令华

目录

唐宋词概说

花间词简论

宋代词论略

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

柳永

晏殊

晏几道及其《小山词》

苏东坡和宋词

周邦彦和他被错解的词

辛弃疾

史达祖

论词的读法

诗词用譬喻释例

《罗音室诗词存稿》词跋

序言

袁行霈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内容推荐

《唐宋词概说(精)》是我国著名学者吴世昌的诗词学术著作,包括唐宋词概说、花间词简论、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论词的读法、诗词用譬喻释例、漫谈《小山词》用成句及其他、有关苏词的若干问题、周邦彦和他被错解的词、宋代词略论、辛弃疾略论等等。

编辑推荐

吴世昌他从不人云亦云。他主张独立思考。在原则问题上,他从不退让,永远保持着勇于追求真理的蓬勃朝气。“读书常不寐,嫉恶终难改”,这是他《七十自述》中的诗句,也是他诗书生涯的真实写照。

《唐宋词概说(精)》是词学大家吴世昌先生的词学论文集,涵盖了其重要的词学研究成果,涉及唐宋词、花间词、柳永、晏殊、晏几道、苏东坡、周邦彦、辛弃疾、史达祖、词的读法等,并提出了读词应“戒穿凿”“须有想象力”的独到见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1: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