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梦想,是对未来的一次展望
在硅谷,我们看到了美国梦想,因为这些梦想,使我们也希望在中国建立这样的梦想,我们希望在中国未来十年发展中也能创造出这样的公司。
——马云
这是一个革新的时代,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多少商业巨子一夜之间站在了财富之巅。面对互联网下的经济变化,更多的人纷纷投身于创业大潮中,追逐财富,向往成功,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往往摔得遍体鳞伤。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曾经说过:“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揭示出,真正的成功者往往是那些看得更远,更为执着的人。
马云的精彩故事
马云在2009年香港股东大会上演讲时,激情澎湃地说:“我在美国做了两场演讲,我说10年以前我跟蔡崇信先生两个人到了美国硅谷,想去要VC风险投资,那时候只要几百万美金,我们见了很多VC,他们觉得中国不可能发展互联网。但我们看到了美国硅谷的梦想,那时候美国硅谷每天晚上灯火通明,技术人员挑灯夜战,很多技术人员告诉我们,他们的技术冲击着世界。我们发现礼拜六、礼拜天很多大楼里面都是人,根本找不到停车位,在那里,我们看到的是硅谷的激情和梦想。我们看到了美国梦想,因为这些美国梦想,使我们回到中国的时候也希望在中国建立这样的美国梦想,我们希望在中国未来10年的发展中也能创造出这样的公司。但是10年以后我们回美国发现他们找不到梦想,他们想的是下个月怎么办。有一些非常有名的IT公司的工程师在讲产品的时候不是讲这个产品会影响多少人、帮助多少人,他会告诉你这个产品能赚多少钱。如果连一个公司的工程师都在告诉你赚多少钱的时候,你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看了以后我们更有信心,假如冬天的时候你失去信心、失去梦想、失去对未来的憧憬,这家公司就像死人一样。我们去美国看的几家公司,我可以告诉大家有几家公司一定不会在21世纪存在,即使存在也像行尸走肉一样,因为他们没有了对未来的展望。
“如果没有对未来的展望,一个人只有钱而没有理想和想法会怎么样?一家公司没有使命、没有对未来的展望,我觉得这家公司活着还不如死了呢。我想告诉大家,通过这十几天的考察,回来以后我们对中国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对未来的信心越来越大。当然,信心必须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如果有愿景、有使命,但是使命和愿景都是用来说给别人听的,而不是自己把组织人才落实到点点滴滴,那么就都是空话、都是不值钱的。所以,回来以后我们又做了大量的改造,今天阿里巴巴刚刚过了10年,今年9月10日是阿里巴巴10周年,这10年我们从18个人、用一个梦想,证明在中国能够有电子互联网存在,10年来我们证明了互联网在中国能够发展、电子商务在中国有市场,今天淘宝网有1.2亿用户,支付宝有1.79亿用户,这样的市场被我们证明了。”
商业的哲学智慧
孙正义曾经这样评价马云:“马云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别人都不敢想的梦。”而马云本人也曾说过:“因为我有梦,所以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做什么。”
宏大的展望辅以格局高远的行动便会成就非凡的人生,不仅马云如此,细数许多成功的企业家,无不如此。
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一个汗流浃背的小伙子正拎着两大盒领带,奔走在香港尖沙咀旅游区的一条服装街上。他已经跑了十几家店铺,却毫无所获。
当他拎着领带盒子走进一家高档洋服店时,老板像见到瘟神一样,恶狠狠地大声吼叫着把他赶了出去。看到自己像乞丐一样遭人呵斥,被人驱赶,百感交集的他不禁流出了眼泪,一阵阵酸楚涌上他的心头:“这么大的服装街一定有人需要我的领带。”想到这里,他擦去眼角的泪花和额头的汗水,鼓起勇气走进了另一家时装店。
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没有挡住他前进的步伐,锲而不舍的他终于成了海内外知名的领带大王。他就是香港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
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通常取决于他的目标有多高。
马云曾经在自己的一次“靠价值观打天下”的演讲中说过:“阿里巴巴的目标是走102年,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个目标必须非常明确,单纯一个口号没有实际意义,必须说清楚到底多少数字是你要的。我们公司诞生于1999年,在20世纪活了1年,这个世纪打算活100年,下世纪再活1年,横跨3个世纪。我们今天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让公司活102年。在企业里面我们从来不讲自己成功,因为我们还有90年要走,未来每一天都可能会死掉,每一天都有可能遇到大灾难。我们对自己既乐观,又很小心。”
正是确立了102年这个明确的目标,马云才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
商业的现实思考
马云说:“我们是坚持理想的人,所以能走到今天。我们没有放弃第一天的理想,我们还要走下去。”创业者有确信自己能够成功的自信心以及与之匹配的目标理想,并为之坚守,才能离成功更近一步。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