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嫉妒、悲伤、羞耻、恐惧……这些我们与生俱来的情绪,是人类个体表情达意的源动力,是我们生命最初的能量。有多少错误是因为“一时情绪冲动”犯下的?如果我们知道怎样控制情绪的话,这其中又有多少可以避免发生?怎样才能一直做情绪的主人?如何才能在保护自身情感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
弗朗索瓦·勒洛尔、克里斯托弗·安德烈编著的这本《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为大众读者生动阐释了各种重要情绪的起因、表现形式、作用、管理方法,并针对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情绪问题提供合理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人类情绪,从而学会将情绪转化成积极的力量,更加智慧地面对人生。
“情绪是限制、是负担……”
“不然!有情绪才有生活!”
“不是吧?它让人喘不过气来、心跳加快、手心出汗……”
“它使人感到喜悦、沐浴爱中……”
“它被愤怒捆绑、被羡慕吞没……”
“它使人热情焕发、温柔如水……”
“它还会让人焦虑、抑郁、消沉……”
“还会兴奋不已、精力充沛……”
“还会一蹶不振,丧失理智……”
“还会灵感迸发、思如泉涌……”
这样的争论可以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双方都不无道理。
我们无法否认情绪的力量,也无法否认它对我们的选择、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我们的健康所产生的影响。
因此,学习掌握并驾驭这种力量——便是弗朗索瓦·勒洛尔、克里斯托弗·安德烈编著的这本《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的用意所在。
如何与情绪共处
在电影《老大靠边闪》中,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纽约某黑帮家族的领袖,人人闻风丧胆。他胁迫比利?克里斯特尔饰演的精神科医生帮他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在某次治疗中,罗伯特?德尼罗告诉医生他快要被生意伙伴的愚蠢和可恶气疯了(后者刚刚尝试暗杀他)。看到病人因愤怒变得那么紧张,比利?克里斯特尔建议他冲着沙发靠垫发泄负面情绪。他告诉罗伯特:“我一生气就会拼命捅靠垫,捅完了我就会好很多。您也试试吧!去捅个靠垫!”一边说,他一边向罗伯特示意靠垫的位置。
在给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比利?克里斯特尔运用了心理学的传统原则:我们可以通过尽可能大声、大动作的敲打、叫喊和哭泣排解负面的情绪,借此达到立刻舒缓的目的。这一原则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诸多治疗方法中都得到了运用。那时,参与者们穿着袜子,有些人边大吼边猛击软垫,把积蓄许久的愤怒排解出去;有些人拼命地哭泣,平复儿时所受的伤害。参与者们在释放情绪时,现场有许多人在善意地注视着。
在电影里,听了医生的建议后,黑帮老大一个转身,迅速拔出自己的手枪,朝着沙发连射数枪。过后,他对着目瞪口呆的医生说,他感觉好多了,心理治疗真是个好东西。与此同时,漫天飞舞的羽毛慢慢落在了地毯上。
您可能无法隔三差五地毁掉一些家具,但您仍然可以明白,当我们怀有某种情绪,尤其是愤怒或悲伤的情绪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强烈的方式立刻把它表达出来。不过,由于我们所受的教育限制我们就地释放压力,更合理的方式便是参与以上所说的释放治疗。在治疗中,其他参与者会与您一起释放长久以来积蓄在心头的情绪,您可以和他们一起嘶吼,或一起号啕大哭。
然而,这一心理治疗原则——即完全不受限制地立即释放情绪、尽情发泄——似乎仍是个谜。
表达情绪:“情绪倒空”之谜
事实上,心理学家们已经对彻底释放情绪的效果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但研究结果令人甚为惊讶。
愤怒具有自我补给功能
当专家要求研究对象尽可能激烈地表达自己的愤怒时,他们却在发泄之后变得更加易怒,一遇到挫折便会更快地用愤怒进行回应。表达愤怒似乎非但没有让他们平静下来,反而使他们习惯于愤怒,发怒的频率比原先更高。
研究对象被要求带着愤怒讲述一起让人沮丧的事件时,他们在讲述结束后的血压和心率均比未被特别要求用愤怒讲述的人更高、更杂乱。
当专家要求他们再次回忆这起讲过的事件时,他们变得比实验前更为愤怒。
(这一切并不能说明20世纪70年代的“发泄疗法”毫无用处。这一疗法确实使某些参与者得到了帮助,但它产生的益处更多的是源于其他因素,包括在一个团体中的归属感、在友善的气氛下进行的自我彰显、心理治疗师身负的角色,等等。)
总之,若您在愤怒的时候在家猛击靠垫或摔坏东西(这些物品并不能为您的愤怒负责),若您在高速公路上猛按喇叭或出言侮辱其他司机(您客观上根本不可能与这些人解决冲突),您的行为将只会使您的愤怒更加严重,您的血压将会飙升而非下降,而且,更糟的是,您会形成习惯,越来越频繁地以愤怒回应眼前的沮丧情形。
眼泪只会让您更加悲伤
专家的研究结果同样不建议您过于放任自己的眼泪。哭泣会让悲伤的感觉进一步加深,也会使心率变快、血压上升。然而,每个人都曾经历过“号啕大哭之后”感觉变好的情况。事实上,专家指出,哭泣的释放作用是要当它吸引了另一个颇具善意的人前来表达同情和劝慰之后才发挥出来的。若非如此,一个人独自哭泣,或哭泣时面对几位显得尴尬或有敌意的人士,那么您就会在悲伤里越陷越深。
P407-411
“情绪是限制、是负担……”
“不然!有情绪才有生活!”
“不是吧?它让人喘不过气来、心跳加快、手心出汗……”
“它使人感到喜悦、沐浴爱中……”
“它被愤怒捆绑、被羡慕吞没……”
“它使人热情焕发、温柔如水……”
“它还会让人焦虑、抑郁、消沉……”
“还会兴奋不已、精力充沛……”
“还会一蹶不振,丧失理智……”
“还会灵感迸发、思如泉涌……”
这样的争论可以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双方都不无道理。
没有了情绪,幸福会是什么样子?人追求幸福,不正是在寻求达到某个情绪状态吗?同样地,所谓不幸,不正是那些阴暗的负面情绪在作怪,甚至把你击垮吗?
再者,“一时的情绪冲动”造成了多少错误!但与此同时,有许多错误又因我们对自己或别人情绪的关注而得以避免。
情绪使我们坠入痛苦的深渊或沉醉于狂喜之中,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我们的成功和失败。
我们无法否认情绪的力量,也无法否认它对我们的选择、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我们的健康所产生的影响。
因此,学习掌握并驾驭这种力量——这便是本书的用意所在。
第一章“情绪啊,情绪”列举了持不同观点的当今学者对情绪的定义,并提炼出了一些建议,以便使读者对情绪有更好的认知。
随后,本书的每一章都围绕一种基本情绪展开:愤怒、羡慕、喜悦、悲伤、羞耻、嫉妒、恐惧,还有爱。每章除了对某种基本情绪的剖析以外,还会阐释与此相近或相关的情绪状态,例如,在“喜悦”部分,书中将谈到快乐、满足,以及幸福。
针对每一种基本情绪,我们将:
展现它的各种形式,助您深入认知这一情绪;
解析它的效应,尤其是它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探究它将如何加强或削弱我们的判断力;
为您提出一系列建议,使您更好地认识它、使用它,与它和谐相处,优化您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爱”虽然并不属于基本情绪中的一种(具体原因将在后文详述),但我们仍然认为它值得用一整章的篇幅来讲述,因为它正是那些最为激烈的情绪永不枯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