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天]承载着古代思想家对天以及天人关系的认识和思考。在中国古代典籍的记述中,天有时是天空,有时是自然存在,有时是自然界,有时是万物的主宰,而天人关系总体表现为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两种。古代思想家所做的种种思考对古今中国人认知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皆有迹可循。贾冬梅、苏立昌编著的《从认识语言学角度解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正是要掀开语言现象这层面纱,揭示其背后的认知机制,并透过这些认知机制进一步了解古今中国人的认知模式的发展变化。本书能够为认知词汇语义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同时也为汉语与外语词汇教学提供思路。
贾冬梅、苏立昌编著的《从认识语言学角度解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是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项目。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天]记载着古代思想家对天、对天人关系的思考,对古今中国人认知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共分8章,对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天]的古代和现代汉语语料进行了认知语言学研究,揭示出古今中国人对[天]的认知机制总体而言一脉相承,古人对[天]、对世界的认知既符合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当时的知识发展程度,同时也受到古代思想家对天以及天人关系的思考这两个因素的制约;而现代中国人对世界、对宇宙的认知,既有对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又体现了由现代科学技术思想和现代社会体制塑造的新理念。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天]概念
2.2 相关语言学研究述评
2.3 小结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认知语言学的信条和假设
3.2 认知语义学的假设
3.3 原型理论与辐射型范畴(radial category)
3.4 理想认知模式(idealised cognitive models)
3.5 概念借代(conceptual metonymy)
3.6 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
3.7 借代-隐喻连续体(metaphor-metonymy continuum)
3.8 术语界定
3.9 小结
第四章 方法论
4.1 语料来源
4.2 语料的提取与分析方法
4.3 小结
第五章 古代汉语中的[天]
5.1 古代汉语中[天]的原型
5.2 古代汉语中[天]的概念借代
5.3 古代汉语中[天]的概念隐喻
5.4 小结
第六章 现代汉语中的[天]
6.1 现代汉语中[天]的原型
6.2 现代汉语中[天]的概念借代
6.3 现代汉语中[天]的概念隐喻
6.4 小结
第七章 讨论
7.1 [天]的语义拓展模式以及古今中国人对[天]的认知
7.2 本研究对认知语言学理论发展的意义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参考书目
附录(一):古代汉语语料分析表(部分)
附录(二):现代汉语语料分析表(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