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庄子素解/走心时代国学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陈永,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他对古圣先贤留给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瑰宝情有独钟,在工作实践中对阳明“心学”有所感悟,有独到的见解。走心时代国学丛书——《当量子理论遇上阳明心学》《传习录素解》《庄子素解》是陈永先生十年磨一剑的处女作,三本书共有150多万字,述说了王阳明“心学”的哲学思想核心要领,体现了阳明思想的终极关怀和基本宗旨。

陈永注解的《庄子素解》记录了黄帝、老子、孔子、列子、惠能、公孙龙、墨子和杨朱等古圣先贤的典故和故事。虽然是一家之言,但作者陈永认为,庄子之道是中华文明的道统所在,是龙的传人真正的血脉。

内容推荐

陈永注解的《庄子素解》为“走心时代国学丛书”之一。由“庄子素解内篇”“庄子素解外篇”和“庄子素解杂篇”三部分组成,对庄子所著的条目、词素、寓言等进行解答与分析,有其独特的参考价值。

本书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贯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目录

序言

庄子素解内篇

 第一章 逍遥游

1.北冥有鱼

2.天之苍苍

3.背负青天

4.二虫何知

5.小年大年

6.小大之辩

7.犹有未树

8.御风而行

9.至人无己

10.尧让天下

11.有神人居

12.无所用之

13.丧其天下

14.大葫芦

15.吾有大树

 第二章 齐物论

1.天籁之声

2.大知闲闲

3.有真君存

4.无有为有

5.夫言非吹

6.莫若以明

7.谓之道枢

8.天地一指

9.朝三暮四

10.圣人所图

11.有言于此

12.辩者不见

13.此谓葆光

14.十日并出

15.正居正色

16.至人神矣

17.孟浪之言

18.万物尽然

19.万世之后

20.和以天倪

21.振于无竞

22.罔两问景

23.庄周梦蝶

 第三章 养生主

1.有涯无涯

2.庖丁解牛

3.得养生焉

4.天之生是

5.十步一啄

6.帝之县解

7.薪火相传

 第四章 人世间

1.乱国就之

2.先存诸己

3.未达人心

4.以火救火

5.好名者也

6.用兵不止

7.日渐之德

8.犹师心者

9.非心斋也

10.听之以心

1 1.无翼飞者

12.若成若不成

13.天下大戒

14.无传溢言

15.莫若致命

16.形就心和

17.螳臂挡车

18.知晓虎性

19.爱马失马

20.不材之木

21.栎社见梦

22.以此不材

23.不材大祥

24.支离其德

25.孔子适楚

26.山木自寇

 第五章 德充符

1.兀者王骀

2.守其宗

3.丧足遗土

4.鉴于止水

5.尘垢不止

6.形骸之内

7.叔山无趾

8.解其桎梏

9.哀骀它

10.全德之人

11.何谓才全

12.何谓德不形

13.德友而已

14.忘其所忘

15.受食于天

16.无人之情

17.以坚白鸣

 第六章 大宗师

1.真人真知

2.登遐于道

3.其天机浅

4.忘而复之

5.心志于道

6.利害不通

7.以德为循

8.一和不一

9.死生命也

10.相忘江湖

11.藏舟于壑

12.可传不可受

13.黄帝得之

14.王母娘娘

15.不将不迎

16.闻道源头

17.莫逆之交

18.鉴于井水

19.古之悬解

20.天地大炉

21.莫逆之交

22.世俗之礼

23.天之小人

24.献笑不及

25.仁义是非

26.言其大略

27.回坐忘矣

28.至此命也

 第七章 应帝王

1.真人真知

2.正而后行

3.游心于淡

4.问道老子

5.列子心醉

6.示以地文

7.示以天壤

8.渊有九名

9.纷而封哉

10.用心若镜

11.浑沌之地

庄子素解外篇

 第一章 骈拇

1.仁义之行

2.天下至正

3.仁人多忧

4.天下嚣嚣

5.道德之间

6.大惑易性

7.以身为殉

8.俱亡其羊

9.伤性均也

10.天下尽殉

11.自性所属

12.自见而已

13.愧乎道德

 第二章 马蹄

1.马之真性

2.伯乐治马

3.陶工木匠

4.民有常性

5.万物群生

6.民性得矣

7.天下始疑

8.白玉不毁

9.道德不废

10.五色五声

11.圣人之过

12.马知已此

13.伯乐之罪

14.不知所为

15.不可止也

 第三章 胠箧

1.为大盗守

2.大盗窃国

3.四子之贤

4.盗亦有道

5.掊击圣人

6.偷窃仁义

7.窃钩者诛

8.绝圣弃知

9.音律文采

10.德始玄同

11.人含其明

12.熵乱天下

13.结绳用之

14.则至治已

15.好知之过

16.俗惑于辩

17.求所已知

18.哼哼乱天下

 第四章 在宥

1.不闻治天下

2.赏罚为事

3.安其性命

4.问道老聃

5.绝圣弃知

6.黄帝求道

7.广成子传道

8.得吾道者

9.云将问道

10.再见鸿蒙

11.乱天之经

12.知之离之

13.喜同恶异

14.独有之人

15.大人之教

16.不可不为

17.不明于道

18.天道人道

 第五章 天地

1.天地虽大

2.以道观言

3.万物一府

4.不考不鸣

5.寻找玄珠

6.治乱之率

7.非所养德

8.修德就闲

9.后世之乱

10.同于太初

11.忘己之人

12.自为危处

13.性之自为

14.机事机心

15.何暇治天下

16.风波之民

17.以告孔子

18.东之大壑

19.愿闻神人

20.乱而后治

21.行而无迹

22.知其惑者

23.至言不出

24.失性一也

25.自以为得

 第六章 天道

1.万物之本

2.人乐天乐

3.何为天乐

4.帝王之德

5.本在于上

6.大道之序

7.明大道者

8.有形有名

9.天地而已

10.孔子藏书

11.漠然不应

12.吾服恒服

13.于大无终

14.知者不言

15.桓公读书

 第七章 天运

1.顺之则治

2.问仁庄子

3.以道不渝

4.夫至乐者

5.不及己夫

6.天机不张

7.刍狗未陈

8.无方之传

9.不得罪人

10.东施效颦

11.孔子问道

12.名公器也

13.假道于仁

14.天门弗开

15.不日浴而白

16.老子犹龙

17.子贡问道

18.三皇五帝

19.道之难明

20.性不可易

21.孔子得道

 第八章 刻意

1.刻意尚行

2.不刻意而高

3.不为福先

4.一而不变

5.不杂则清

6.纯粹不杂

7.谓之真人

 第九章 缮性

1.求复其初

2.必失其性

3.阴阳和静

4.博学溺心

5.隐不自隐

6.所谓隐士

7.正己而已

8.倒置之民

 第十章 秋水

1.大方之家

2.自多于水

3.观于远近

4.大人无己

5.小大之家

6.大义之方

7.反要语极

8.返璞归真

9.为大胜者

10.通之有时

11.邯郸学步

12.楚有神龟

13.惠子相梁

14.安知鱼乐

 第十一章 至乐

1.为形亦愚

2.足以活人

3.至乐无乐

4.无为定是非

5.庄子妻死

6.生者假借

7.叩问骷髅

8.骷髅见梦

9.颜回之齐

10.名止于实

11.未尝生死

12.出入于机

 第十二章 达生

1.养形存生

2.形精不亏

3.何以相远

4.开天之天

5.疴偻承蜩

6.金注者殆

7.若牧羊然

8.内外兼修

9.无人而藏

10.为猪着想

11.桓公见鬼

12.呆若木鸡

13.观于吕梁

14.鬼斧神工

15.力竭必败

16.知忘是非

17.事君不遇世

18.若揭日月

19.非不惑是

20.开窍极小

 第十三章 山木

1.养形存生

2.杀不鸣者

3.道德之乡

4.皮为之灾

5.虚船无害

6.毫毛不挫

7. 燕子之道

8.以天属也

9.生不逢时

10.陈蔡之间

11.无受天损

12.无受人益

13.无始无终

14.天与人一

15.二类相召

16.入乡随俗

17.美者自美

 第十四章 田子方

1.人貌天虚

2.口钳不言

3.陋知人心

4.亦步亦趋

5.失之交臂

6.孰为之宗

7.身贵于隶

8.至言修心

9.鲁国一儒

10.不入于心

11.是真画者

12.文王托梦

13.不射之射

14.三为令尹

15.古之真人

16.凡亡者三

 第十五章 知北游

1.无思无虑

2.天下一气

3.黄帝知言

4.天地大美

5.新生之犊

6.道可得乎

7.澡雪精神

8.中国有人

9.道不可闻

10.道在屎尿

11.论道非道

12.不知之知

13.未能无无

14.不用之用

15.无古无今

16.至言去言

庄子素解杂篇

 第一章 庚桑楚

1.岁计有余

2.天道已行

3.千世之后

4.鸡性无南北

5.反汝性情

6.洗涤内心

7.卫生之经

8.无福无祸

9.行所不能行

10.诚己而发

11.心则使之

12.是谓天门

13.三者公族

14.果有名实

15.市人之足

16.达道之塞

17.所好笼之

18.敬之不喜

 第二章 徐无鬼

1.性命之情

2.天下之马

3.真人之言

4.登高不长

5.造兵之本

6.去其害马

7.终身不反

8.以阳召阳

9.无与言之

10.管仲病危

11.以贤下人

12.以色骄人

13.悲人自丧

14.不言之言

15.不道之道

16.为我相子

17.凡有怪征

18.民不难聚

19.仁义膻气

20.以心复心

21.风日守河

22.以为己宝

23.大一通之

24.不惑解惑

 第三章 则阳

1.无德有知

2.饮人以和

3.旧国旧都

4.除日无岁

5.求道而已

6.有国于蜗

7.其志无穷

8.深耕心地

9.立人所病

10.失为在己

11.莫见其门

12.灵公为灵

13.丘里之言

14.道者为公

15.万物何起

16.非言非默

 第四章 外物

1.众人焚和

2.斗升之水

3.沽名钓誉

4.口中有珠

5.万世之患

6.去善自善

7.无用之用

8.彼教不学

9.道不欲壅

10.静然补病

11.过而不问

12.得意忘言

 第五章 寓言

1.寓言十九

2.不言则齐

3.人乃心服

4.曾子心悲

5.不知生死

6.罔两问景

7.杨朱见老子

 第六章 让王

1.尧舜让天下

2.成国于岐山

3.越人弑君

4.韩魏争地

5.随候之珠

6.子列子穷

7.楚昭王失国

8.原宪居鲁

9.曾子居卫

10.颜回不仕

11.中山公子牟

12.乐非穷通

13.舜让天下

14.成汤伐桀

15.伯夷叔齐

 第七章 盗跖

1.柳下惠之弟

2.孔子不听

3.天下之愿

4.以利规劝

5.乱人之徒

6.修文武之道

7.利惑其真

8.世之贤士

9.世之忠臣

10.白驹过隙

11.无病自灸

12.抱其天乎

13.成者为首

14.亲疏贵贱

15.上世所传

16.富则人归

17.不免于患

18.富之于人

19.知者之为

20.平常为福

 第八章 说剑

1.好之不厌

2.请治剑服

3.天下无敌

4.后发制人

5.愿闻三剑

6.三月不出

 第九章 渔父

1.杏坛之上

2.以危其真

3.敢不虚心

4.不泰多事

5.八疵四患

6.处阴休影

7.晚闻大道

8.慎勿与之

9.道之所在

 第十章 列御寇

1.中道而返

2.摇而本性

3.不报其人

4.屠龙之技

5.所治愈下

6.内外刑罚

7.人心险峻

8.人有心眼

9.千金之珠

10.祭祀的牛

11.庄子将死

12.其平不平

 第十一章 天下

1.天下方术

2.以道为门

3.为天下裂

4.墨子之道

5.不足谓墨

6.后世墨者

7.以此白心

8.不忘天下

9.有所不可

10.块不失道

11.未曾知道

12.老子之道

13.庄子之道

14.惠施之道

15.飞鸟之影

16.不服人心

17.善辩为名

后记

试读章节

3.有真君存

【原文】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呋,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注释】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前面庄子点出了要探求这一切发生的根本原因,这里庄子继续指点我们去探求。并非彼万物之中无有我,也并非我完全可以脱离开万物而存在的,实则我和万物为一体的。苏东坡有一首诗讲到,如果说琴上有琴声,为什么把琴放在匣子里却不自鸣呢?如果说手指上有琴声,为什么不在手指上听呢?手指代表我,代表心,而琴代表万物的实相,琴声代表着万物。注意这一点,琴声代表万物,而不是琴代表万物。如果离开了手指,琴也无法有琴声;如果离开了琴的实相,也无法有琴声的。前面讲的大树的例子,并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大树的孔窍在动,而是我们的心在动。

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如果能够这么理解呢,也几乎近于真理,近于道了。可是我们还是不知道是什么主使,是什么主宰着我们。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联。如果果真有什么外在的主宰,而似乎我们又丝毫看不到其端倪的。百丈禅师曾经说过:如虫御木,偶尔成文。木头里面有蛀虫,我们切开来看看,看到虫子蛀木头留下的痕迹似乎像什么文字一样,似乎虫子会写字一样。我们看到这个宇宙这么精巧,如同鬼斧神工,似乎留下了神斧凿的痕迹。有无什么外在的主宰呢?庄子说似乎又发现不了什么端倪。

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虽然看不见什么端倪,可是自己却是可以去修行,可以去验证。虽然可以验证,可是还是不能见具体的形象。世人是有情众生,可是大道却是无形无相的。要验证宇宙和人生的实相,这个是可以通过修行自己去验证的,可是这是无形的,即使自己验证了,告诉别人也未必相信,所以庄子要通过许多的寓言故事来告诉我们。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我们的身体有许多的骨头;有九窍;有五脏六腑,这些都很齐备地存在的,而组成了活生生的人。我跟这些东西谁最亲近呢?什么是我呢?难道说某个部分就是我吗?这些东西不也是物吗?什么是我呢?

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你对身体每一部分都喜悦吗?有无偏私呢?有无特别偏心的呢?喜欢嘴巴多一点还是耳朵多一点呢?我们说要正心,心为君主之官,如果偏心于嘴巴,这个心就跟着嘴巴走了,就是吃货了。如此分析了一遍,找不到这些有形的东西能够作为真的主宰。难道这些东西都作为臣妾吗?都是服从于真心的吗?真心才是真正的君主吗?

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上面虽然没有把真心这个君主给点出,可是为了方便理解,在注解中也提及了。庄子可谓是一片苦心的。难道身体各部分这些臣妾不足以互相制衡吗?到底哪个该听从哪一个呢?难道是轮流来当君臣吗?今天我做主,明天你做主吗?到底有无真正的君主存在呢?这里有点像《楞严经》中的七处征心,到处找心在哪里。

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如果到处求得其实情,都找不到,到处找都找不到真正的主宰在哪里。这也没有什么关系,至于找得到找不到,都没有什么关系的。找到了不会增加一点,找不到也不会减少一点,可以说不增不减,对于这个真心。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我们每个人一受母胎而成形以后,虽然不亡,不失去性命,可是也是在等待失去性命罢了。这是不是很可悲呢?不管是长寿一点,还是短寿一点,总归还是要去该去的地方。佛家有讲:“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一日已经过去了,寿命也就随着减少了一日了,就好像是一个水缸里的鱼一样,每天水都在往下漏一点,总会有干涸的一天,这又有什么好乐的呢?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我们每个人与外物互相侵害互相消靡,物欲如同刀刃一样伤害自心自性的。前面有讲到等待生命消耗殆尽,可是这个进程行进得非常迅速,如同飞驰的车一样,无论如何都无法让它停止下来,如此看来难道不感到悲伤吗?我们在享受物欲的时候,还感觉到很惬意很快乐的,不知晓在加速消耗我们的生命。难道要等到我们老迈的时候,才能够反省吗?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我们不知晓自己真的主宰在何方,而终身都在为了这个身体而忙碌,做了这个身体的奴仆了。终身都不见有什么大的功德。即使是显赫一时又有什么用呢?这样又算是大的成功吗?过了五百年后,也许只是在史书上留了一笔的,可是这个名字也只是符号而已。也就是这样子了,终身奔波疲惫到了极点,而还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到底在何方。如此看来不是很悲哀吗?

人谓之不死,奚益!世人还想着长寿不死,又有什么益处呢?即使再长寿,一百岁,两百岁,甚至是五百岁又如何呢?也不过是在等待失去性命罢了。当然,庄子这样讲并不是让我们消极对待人生,而是要看到生命的这个实相,让我们更好地过好生活,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日复一日,自受形了以后,形态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被物欲所侵害,自己还以为在享受,不断地变衰老。心也在不断地变衰老了,上面落满了灰尘,这难道不是很大的悲哀吗?这是很可悲的。这是由于不知道真心是真正的主宰的,心可以不老的啊。如果不知道这一点,才是真正的悲哀。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人的生命,难道注定就是这么让人迷茫的吗?

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难道只有我自己感到迷茫吗?还是也有人不感到迷茫的呢?庄子是个明白人,可是这么反问来启发我们思考的。

P18-20

序言

庄子一书以许多寓言故事贯穿始终。在此尝试论鸡,把鸡的道理讲明白,正所谓格“鸡”致知,进而穷尽天地万物之理。2017年是丁酉鸡年,中国地图如同一只雄鸡。2017年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元年,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正当其时。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庄子如同一只雄鸡。雄鸡一唱天下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在全球弘扬。

有凤来仪。鸡本来是凤,由此可见,2017年有凤来仪。所谓“鸡”字,左边是“又”,右边是“鸟”。鸡本来是鸟,有翅膀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可是鸡却放弃自己的梦想,沦落为鸡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不管我们是读书多而把翅膀折断了,还是吃喝玩乐把翅膀折断了,飞不起来了,结果都是一样的。庄子里面有个典故,有两个仆人去放羊,不小心把羊弄丢了。主人问他们怎么回事,一个说专心看书搞丢了,一个说下棋玩游戏弄丢了。虽然丢羊各有各的原因,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庄子讲这个故事,是想让我们明白,我们每个人都要看好自己的羊,羊就代表自性本心,不要把自性本心给弄丢了。

关于鸡性。不管是鲁国的鸡还是越国的鸡,鸡性都是相同的。鸡的本性并不分南北。不管是鲁国的人还是越国的人,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自性本心都是相同的。人的自性并不分南北。对于古人而言,狗和犬并不相同,大一点的称之为犬,小一点的称之为狗。然而,不管是狗还是犬,本性都是相同的。

关于鸡脖子。鸡脖子不长,这是本然自性。如果鸡脖子变得比仙鹤还长,这就失去本性了。如果仙鹤的脖子比鸡的脖子还短,这也失去本性了。

关于鸡爪。庄子在书里讲,人长出第六个多余的手指头,这也是失去手指的天然本性了。仁义对于道德而言,就像多余的手指头。一只鸡脚有四个鸡爪,前面三个,后面一个。如果长出多一个爪子,就失去本性了。

关于鸡腿。公孙龙硬生生地把鸡说成有三条腿,而且辩论还赢了。虽然能够胜过别人,可是很难令人心服口服。我们去看那只鸡的一瞬间,看到有两只腿,鸡腿的形象一下子就在我们心里。我们不去看那只鸡的时候,鸡腿归于寂静,归于一,心也归于寂静。二加一就等于三,所以说鸡有三条腿。这有点类似于王阳明的山中之花,我们去看花的一瞬间,花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我们不看花,花和我们的心都归于孤寂。

鸡同鸭讲。鸡同鸭讲,因为不在一个频道,无法沟通。《庄子》中有个典故,把一把瑟放在堂上,另外一把瑟放在室内,弹奏堂上的瑟,室内的瑟就会发生共鸣。鸡和鸡有共鸣,鸭和鸭有共鸣。但是并不能说鸡对了,而鸭就错了。站在鸡的角度看,鸡没错。站在鸭的角度看,鸭也没有错。儒者和儒者有共鸣,墨者和墨者有共鸣,都可以说是一家之言罢了。我们用手去摸鸡蛋,能够感受到鸡蛋的椭圆和坚硬;我们用眼睛去看鸡蛋,能够看到鸡蛋的颜色。然而,如果一个人仅仅能去摸,另外一个人仅仅能去看,在不同的频道和维度上,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就如同鸡和鸭讲了。当代物理学中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核心瓶颈,也是由于频道或者维度不同造成的。物理学大多停留在现象时空层面,所以无法揭示终极真理。量子理论大多停留在频域空间,在现象时空打转,所以存在大量疑团。庄子《齐物论》足以统一物理学了。

关于鸡蛋壳。小鸡要破壳而出,需要在一个地方不断地啄,选择一个最适合小鸡的法门,一门深入长时间地啄,就可以打破蛋壳了。如果在这里啄一下,在那里啄一下,就很难打破蛋壳了。如果看到一丝亮光,这就看到了希望,小鸡不会再怀疑了。如果我们看到自性当中一丝亮光,这就是明心见性,不会再怀疑了。沿着这一丝亮光不断地努力,亮光会越来越亮,直至本心尽显无遗,如此可以称之为尽心。比如我们要爬山,如果只是在山脚下绕来绕去,不选择一条路不断地往上爬,如何能够到达顶峰呢?达芬奇画蛋,也是选择一门深入去修习。我们在笑蚕作茧自缚的同时,也许我们也在作茧自缚而不自知。我们如同小鸡一样,要打破束缚我们的蛋壳,获得重生,也要学习小鸡的精神。

关于鸡笼。鸡性本来如鸟,能够自由自在飞翔。被人关在鸡笼里,虽然一日三餐无忧,然而毕竟违背了鸡的本性,它是不会感到逍遥的。鸡笼是有形的牢笼,相对来说还容易打破。对于人而言,处于无形的牢笼当中而不自知。对于有形的绳索,相对来说容易解脱。对于无形的业丝,如同绳索,世人很难挣脱。业丝用现代科学来解释并不神秘,嘴巴所说,心里所想,行为所做,都存在我们的右脑当中。右脑是祖先脑,人脑早就实现大数据了。这些数据影响着我们的性格,性格进而决定命运。我们说蚕作茧自缚,不断吐出丝线,把自己给束缚住了。我们人何尝不是呢?

关于鸡毛。鸡的绒毛极其细小,如果不很仔细都很难拔除。在百步之外能够看到鸡绒毛的人,并非真正的目明。真正目明的人,是要看见自己自性本心的人。真正的耳聪,并不是听见千里之外鸡毛飘落的细微声音,而是能够听到自己心声的人。古人讲:四丽拨千斤。一根细小的鸡毛可以拨动千斤。念头比鸡毛还要细小和轻微,然而念念处于静定,足以改变心性,回归自性本心。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辩题已经争辩千年。然而,庄子的智慧可以破解。现在的鸡,不是以前的鸡;现在的蛋,也不是以前的蛋。鸡和蛋是同时并进进化的,两者如同知行合一并进。无鸡就无蛋,无蛋就无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鸡中有蛋,蛋中有鸡。有鸡的同时,就有蛋了。无大就无小,无善就无恶,无黑就无白。正是由于有大,就有小。

鸡的忧患。鸡有美味的鸡腿和翅膀,有美味的鸡肉而给自己带来伤害。狐狸因为有皮毛所以给自己带来伤害。桂树可以制作中药材,制成桂枝和肉桂,所以长不大就被人砍伐了。鸡能下蛋,能够打鸣,也许就不会被主人所杀;古代臣子也要对君主有所用处,才不会被君主所杀。养鸡的人一般会让鸡先放养一段时间,在杀之前就会把鸡关在笼子里,每天好菜好饭喂养,让它长得白白胖胖的。随着年关临近,鸡的好日子一天天就少了,可是鸡却一无所知。我们在笑鸡的时候,是否也是如此呢?百年也就只有三万多天,过一天就少一天,如同鱼缸里的鱼一样,每天水都会少一些,又有什么好享乐的呢?著名的理学家杨时曾经说过,鸡狗都知道回家,人难道连鸡狗都不如吗?我们此生最紧要的是要找到我们自性本心的家园,找到大道。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并非虚言。

鸡打鸣。东方的雄鸡,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正如《庄子》中所讲,有些树是五百年一开花,有些树是八百年一开花。每个鸡都有每个鸡的时空,有些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庄子如同东方雄鸡。西方人都在质疑东方文化诞生不了科学,然而,未来十年东方文化的土壤将培育出真正的科学思想,迎接真正科学的回归,将破解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迷雾。

天下一鸡。一物必有一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知一心可以知万心,知一世可以知万世,知一鸡可以知万鸡。如果能格物致知,知一鸡之理,就可以穷尽天地万物之理。

后记

本书的出版,首先感谢中山大学出版社徐劲社长的大力支持,感谢出版社的老师们,特别是钟永源老师。钟老师在出版行业勤勤恳恳几十年,对传统文化有精深的造诣。老庄、黄老之学,在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庄子如同东方的雄鸡,相隔两千多年以后,会再次一鸣惊人。有些树五百年一开花,东方雄鸡两千年一次呜叫。如何如实地传承庄子的正道正学心法,笔者在解析当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感觉责任重大。在反复的修改、请教和探讨中,本来有疑惑的问题,也慢慢豁然开朗了。钟老师的鼓励和启发给予我莫大的精神动力和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只要把我们的优秀文化传承好,核心价值观建设好,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实现复兴中华文明的中国梦,首要在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断层百年,不破不立。这是历史的选择,有利于吸纳西方优秀文化。此次传统文化的回归,将与西方优秀文化进行融合,形成新的中华文化,再次彰显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魅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传承正道正统,显得尤其重要。有利于唤醒更多的中华民族子孙心中的正学道统种子,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庄子在书中用了许多的寓言故事。因为此道用语言文字很难讲清楚,即使讲出来世人大多不信。庄子很有智慧,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和比方。为了让世人信服,还托黄帝、老子、列子和孔子等古圣先贤之口说出来,从而加重分量。《道德经》中讲,不笑不足以为道。庄子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古人重道。什么是道呢?道字里面是首,下面是走之旁,也就是走到路起始的地方,也就是不忘初心。回归初心,回归自性本心就是道。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把道看得比自己性命还要重要。韩愈讲,老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传道,就是要把道理给讲清楚。其次才是授业解惑。北宋理学家杨时在《此日不再得》这首诗中写道:“鸡犬犹知寻,自弃良可伤。欲为君子儒,勿谓予言狂。”杨时讲,即使是鸡犬尚且都知道去寻道,去找到良心的家,更何况是人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复兴正道正学正统。综观庄子全文,几乎把《道德经》中的要点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了。老子和庄子的学说代表着正学正道正统。正统正道回归了,正本清源,一切歪曲中华传统文化的学说就会烟消云散。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就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一书记录了黄帝、老子、孔子、列子、惠施、公孙龙、墨子和杨朱等古圣先贤的典故和故事。虽然是一家之言,实则是囊括了诸子百家的精华。孔子曾经拜老子为师,老子的《道德经》都是讲明大道。孔子之道、庄子之道和老子之道实则并无本质差别的。在古圣先贤那里,大道至简,圆融通达,三教本来是合一的。如此看来,庄子之道是中华文明的道统所在,这是龙的传人真正的血脉。

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师范大学杨蕊溢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此一并感谢。本书参考的版本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的《庄子通释》(作者陆永品)。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7: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