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巴黎圣母院/名家名译全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法国)维克多·雨果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名家名译全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从世界文学史中浩若繁星的著作中,遴选对人类发展进步尤其是对国人影响深远的数十部作品,本本经典。

它选取傅雷、朱生豪等知名翻译家、文学家的完整翻译版本,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既保留原汁原味,又让作品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巴黎圣母院》是其中一本,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诗人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小说以十五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通过一个纯洁无辜的波希米亚女郎惨遭迫害的故事,揭露了教士的阴险卑鄙、宗教法庭的野蛮残忍、贵族的荒淫无耻和国王的专横残暴。

内容推荐

《巴黎圣母院》由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故事围绕一名吉卜赛少女爱丝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养大的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展开。反叛者爱丝梅拉达和面容丑陋的卡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克洛德和贵族军人弗比斯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和罪恶。本书能使小读者深受启迪,对世界的美与丑、善与恶有崭新的理解与认识。

目录

Chapter 第一卷

 一 大厅

 二 彼埃尔·格兰古瓦

 三 红衣主教大人

 四 雅克·科珀诺尔老板

 五 卡西莫多

 六 爱斯美拉达

Chapter 第二卷

 一 从卡律布迪斯旋涡到锡拉礁

 二 河滩广场

 三 以吻还击

 四 夜晚街头尾随美女的麻烦

 五 麻烦后续

 六 摔碎的瓦罐

 七 新婚之夜

Chapter 第三卷

 一 圣母院

 二 俯瞰巴黎

Chapter 第四卷

 一 好心人

 二 克洛德·弗罗洛

 三 怪兽群的怪样守护者

 四 狗与主人

 五 克洛德·弗罗洛续篇

 六 不得人心

Chapter 第五卷

 一 圣马丁修道院院长

 二 这个将杀死那个

Chapter 第六卷

 一 对古代司法的公正审视

 二 老鼠洞

 三 与玉米饼有关的故事

 四 一滴泪报一滴水

 五 玉米饼故事的结尾

Chapter 第七卷

 一 将秘密委托给山羊的危险

 二 教士与哲学家不是一路人

 三 钟声  

 四 命运

 五 两个黑衣人

 六 公开咒骂七声的后果

 七 粗暴的教士

 八 临河窗户的用处

Chapter 第八卷

 一 银币变枯叶

 二 银币变枯叶后续

 三 银币变枯叶结局

 四 放弃所有的希望

 五 母亲

 六 三颗各不相同的心

Chapter 第九卷

 一 头脑发热

 二 驼背、独眼、跛脚

 三 耳聋

 四 陶罐和水晶瓶

 五 红门的钥匙

 六 红门的钥匙续篇

Chapter 第十卷

 一 格兰古瓦在街上妙计连生

 二 你去当乞丐吧

 三 欢乐万岁

 四 帮倒忙的朋友

 五 法王的祈祷室

 六 火焰剑闲逛

 七 夏多佩前来救援

Chapter 第十一卷

 一 小鞋子

 二 美丽的白衣女人

 三 浮比斯成婚

 四 卡西莫多成婚

试读章节

Chapter 1 大厅

距今三百四十八年零六个月十九天前,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清晨,巴黎教堂所有大钟齐鸣,钟声震天,响彻老城、大学城、新城三重城垣,惊醒了所有的巴黎市民。

其实,这一天并不是什么历史纪念日,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这一天既没有庇卡底人和勃艮第人来犯,也没有举行抬圣骨盒的宗教仪式;.既没有大学城的学生造反,也没有尊贵无比的国王陛下摆驾出行,甚至司法宫广场上也没有上演绞死扒手的热闹场面,而十五世纪常见的羽饰盛装的某国使臣也并未到访。不过,就在两天前,一支来自佛兰德的人马到达了这里,他们是奉奥地利大公之命来为玛格丽特公主与法国王子缔结婚约的使臣。波旁红衣主教非常不满这些人的到来,因为要讨好国王,他必须得对那些闹哄哄又土里土气的佛兰德官员们笑脸相迎,还要在自己的府邸款待他们,请他们观看‘‘许多精彩的寓意剧、滑稽剧和闹剧”。倒霉的是,天公偏偏不作美,下了一场滂沱大雨,把小波旁宫府邸门前装饰的奢华精美的帷幔全都淋湿了。

一月六日这一天,是主显节(2)和狂人节的双重节庆日,是令全巴黎市民欢腾的日子。  按照惯例,这一天人们要在河滩广场点燃篝火,在布拉克小教堂种植五月树,在司法宫里观看圣迹剧演出。一天之前,府尹大人就已经差遣衙役们发布了通告,这些衙役身穿胸前缀有白色十字的紫红色毛纺布短衣,在大街小巷高声吆喝着。

一大早,所有的店铺和住家都大门紧闭,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涌向指定的地点——去看篝火、种植五月树还是观看圣迹剧,完全随个人的兴趣而定。不过,爱看热闹的巴黎人似乎早已达成了共识,大多数都去看篝火,因为这符合时令,或是去看圣迹剧,因为是在有房顶和门窗抵御严寒的司法宫大厅里举办。于是,谁也不打算前往布拉克小教堂墓地去瞧那棵花枝稀疏的五月树,任由它孤零零地在一月的冷空气中瑟瑟发抖。

市民们大多涌进了司祛宫,因为他们知道,前几天奉旨前来为玛格丽特公主议婚的佛兰德使团要去看圣迹剧,并观看在同一个大厅里举行的选举丑大王的场面。

司法宫大厅虽然在当时号称世界之最,但在今天要想挤进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往司法宫广场的五六条街道犹如决堤的河口,不断涌出一股股人流,广场上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汹涌的人流拥来撞去,不断向广场注入,犹如瀑布泻入谷底。成千上万的人乱作一团,恣意笑乐,沸反盈天。不时地,这阵喧闹声还会愈演愈烈,更加鼎沸。涌向司法宫的人流受阻后,又退了回来.形成了旋涡。为了维持秩序,府尹大人派出一名弓箭手前来干涉。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真是值得称赞。  只片刻工夫,司法宫的大厅里、大台阶前、窗口,甚至屋顶上都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他们老实而安静地观望着广场,显得十分满足。而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仍在前呼后拥、跌跌撞撞地向这里涌来。原本十分宽敞的大厅,在今天却显得格外窄小。即使在今天,不少巴黎人仍然喜爱观看那种热闹的场面,只要看到人墙里面正发生着什么,对他们来说就足够有意思了。

如果身处1830年的我们有幸能够加入十五世纪的这些人当中,随他们一起挤挤挨挨、跌跌撞撞地走进原本宽敞的司法宫大厅,眼前的景象无一不使我们充满了好奇。那些古旧的物件,对我们来说却无比新鲜。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愿意,我们不妨来想象一番,当我们挤在这群穿着短衣短衫的老百姓之中跨进这座大厅的时候,会产生怎样的印象。

首先,我们只听见一阵嗡鸣声,接着感到眼花缭乱。我们头顶上是一道木雕的双合圆拱尖顶,被漆成了天蓝色,上面还装饰着金色的百合花图案;脚下是黑白两色的大理石地面。不远处立着一根大圆柱,接着又是一根,再一根,共有七根,沿直线纵向排列,支撑着拱顶的交合点。前四根柱子附近有几个杂货摊,闪烁着玻璃和金属的光芒;后三根柱子旁边有几把橡木椅子,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早已被诉讼人和代诉人的衣服磨得锃亮。沿着大厅四周高高的墙壁,在门窗与门窗、边柱与边柱之间,陈列着一排雕像,似乎多得望不到头,这些都是法国历代国王的肖像。每一扇尖拱长窗上都装着五光十色的彩绘玻璃,就连大厅的几个出入口的门扉都是精雕细刻,富丽堂皇。总之,包括拱顶、柱子、长窗、镶板等的一切,都被涂成了天蓝和金黄两色,看起来绚烂夺目。而等到我们看到的时候,大厅的色彩已经有几分暗淡了。据说,在一五四九年,杜·布厄尔还沿袭传统对它们进行了赞美,实际上,最初的色彩早已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厚厚的灰尘和密密的蛛网。

若是读者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在一月的某一天,这座长方形的宽敞大厅映照在淡淡的天光下,一群打扮得光鲜亮丽的人吵嚷着涌了进来,他们紧贴着墙根游走,徘徊在七根柱子附近,那么你对这里的景致就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了。

当然,要不是拉瓦亚克刺杀了亨利四世,凶手的卷宗就不会被安置在司法宫档案室里,他的同伙也就不会出于自身利害关系,冒险将卷宗销毁;而纵火犯更加不会出此下策,用一把火把整个档案室都烧了。为了烧毁档案室,就必须要烧司法宫。所以说,没有刺杀事件,就不会有一六一八年的火灾了。这样一来,古老的司法宫及其大厅,就会安然无恙,我便可以对读者说:“请您亲眼去看一看吧!”于是,我们都省事了:我不必多费口舌进行描述,读者也不必花时间阅读这段文字。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来讲述古老的司法宫那名不虚传的大厅吧。

这座宽敞的长方形大厅的两端各有其用场:一端安置着那著名的大理石台子,其长度、宽度、厚度都无与伦比,相当罕见,正如古老的土地赋税簿中所言——“真乃举世无双的最大块”;另一端是一座小教堂,里面的圣母像前面,还有一座路易十一命人雕塑的他的跪像,另外,他还命人把外面的查理大帝和圣路易的雕像挪到了这里,全然不顾那一长排历代法王雕像中间空出了两个凹槽。或许在他眼中,这两位君王算得上是最深得天宠的法兰西国王了。这座小教堂只有六年的历史,还很崭新,雕塑、镂刻可谓细致精湛,突显出高雅的建筑风格,这正是哥特时代末期的特征,其延续至十六世纪中叶,焕发出文艺复兴时期那种天马行空的奇想。门楣上那扇透光的玻璃窗,呈花瓣形状,纤巧优美,宛若一颗花边形状的星星,堪称杰作。

在大厅中央,正对着大门的方向,背靠墙壁,有一座铺垫了金线织锦的看台,其入口便是那间金装玉饰的房间的窗洞。这座看台正是用来招待那些前来观看圣迹剧的贵宾的。

按照惯例,圣迹剧将在那张大理石台子上演出。因此,司法宫书记们一大早就将其准备妥当了,还在上面留下了鞋跟划出的一道道痕迹。现在,台子上已经搭起了一个高高的木棚,棚顶充当舞台。整个大厅都可以看见。棚子四周悬挂着帷幔,里面就是演员的更衣室。一架梯子斜立在外面,连接着更衣室和舞台,以便演员们上下场。当然,一切出乎意料的角色、故事,一切巧妙的机关布景、戏剧冲突,都被安排从这架梯子上场。这样原始的戏剧艺术和舞台布置,是多么可爱又可敬呀!

……

P1-4

序言

维克多·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和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1802年2月26日,雨果出生于法国贝尚松省,他的父亲曾是拿破仑麾下的一名将军。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件,这在他的作品中多有体现。他写过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1827年,他发表了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及《<克伦威尔>序言》,后者成为当时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雨果也因此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更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和“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为他跻身法国乃至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认为《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当时最优秀的作品。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于1831年创作完成的。在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雨果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和书籍,考察了巴黎的一些历史遗迹,对15世纪的巴黎进行了深入研究,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这部不朽巨著的创作。

《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通过一个纯洁善良的吉卜赛姑娘爱斯美拉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教会人士的阴险卑鄙、宗教法庭的野蛮残忍、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和王权的专横暴虐,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和对人民群众的赞颂。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戏剧性,充满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张与怪诞,书中的一切,简直可以用“奇异”两个字来概括。落魄诗人格兰古瓦的摔罐成亲、聋子法官开庭制造冤案、卡西莫多劫法场及丐帮攻打圣母院等故事情节,彰显出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而书中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独特、非凡的人物形象,更是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爱斯美拉达青春美丽、纯真善良,不仅出手帮助陌生人逃脱厄运,还不计前嫌帮助曾经试图伤害自己的卡西莫多。可是,这样天使一样美丽的姑娘,等待她的命运却是被上流社会排斥和嘲弄,被玩弄,被抛弃,被诬陷,直到最后被绞死。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卡西莫多尽管外貌奇丑无比,但同样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他以圣洁得不掺一丝杂质的爱情守护着爱斯美拉达,试图使她远离一切伤害。然而,在强大的社会偏见和邪恶势力面前,强悍的卡西莫多最后也只有选择殉情这一悲剧结局。主教代理虽然也疯狂地爱上了爱斯美拉达,但他是以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时,他想到的就是毁灭,把心爱的人送上绞刑架。至于浮比斯,虽然有一副英俊的面孔、华丽的衣着、高贵的门第,却有着一个无比丑恶的灵魂。在作者笔下,这些人物形成了尖锐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对比,鲜明地展现了人物个性。

这部小说结构的宏大、情感的张力和对人性解析的深刻程度,让后人叹为观止。在作者浓墨重彩的描绘中,主教代理的阴险狠毒、教会的野蛮残酷、王权的专制黑暗,全似一张张黑网,一张张被称为“命运”的黑网,笼罩在爱斯美拉达这个弱小的生命头上。爱斯美拉达的被毁灭,是作者对封建专制残酷统治和教会邪恶势力的有力控诉,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一名诗人,他(指雨果)像暴风一样轰响在世界上,唤醒人们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他教导一切人爱生活、美、真理和法兰西。

——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 高尔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