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往事》为牛星丽与金雅琴之女牛响玲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同名专栏的集结,曾于2010年在黄山书社出版。分为第一章牛爸牛妈,第二章焦菊隐,第三章角儿们,第四章流金岁月,第五章幕后。除了牛星丽和金雅琴之外,还记述了焦菊隐、于是之、蓝天野、朱琳、李婉芬、英若诚、林兆华、濮存昕、杨立新、英达等人的逸事,读来颇有味道。虽文章短小,但以自己几十年人艺大院的浸淫,对这些艺术家有一肚子故事要说,常发人所未言,寥寥几笔,把人物刻画得非常到位。该书的特点,一来文笔京味儿十足,生活气息浓厚;二来对这些大艺术家的描写,避实捣虚,扬长避短。对人艺感兴趣的大众来说,是一本可以捧卷的读物。
牛响玲著的《人艺往事》以一个从小在人艺大院长大的人艺子弟的视角讲述了一群热爱话剧、热爱生活的人艺老艺术家们的故事,不但展示了人艺老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更揭示出人艺的风格以及其之所以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结婚的代价
我爸是个实诚人,干什么事都特执着。他是在1949年前就开始接触地下党的,特别要求进步,就连跟我妈谈恋爱都是组织上给介绍的。
当时,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革命的。当时我妈金雅琴虽然是从白区来的,但也是特别要求进步。她与党小组长胡宗温阿姨住在同一问宿舍里。宗温阿姨是从解放区来的,曾经是红小鬼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妈妈非常崇拜她,她们俩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
那时我妈已经快三十岁了,还没有成家。宗温阿姨很关心她1就问她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对象。妈妈毫不含糊地说:“只要是党员就成,别的条件都不重要。”宗温阿姨了解了我妈的条件,就给我妈介绍了正在党员预备期的牛星丽。
刚刚开始时,我爸并不同意,因为我妈是资产阶级出身,而且在1949年前就是响彻京津一带的大演员——白薇(艺名)。爸爸认为不合适,但是热心的介绍人说先相处一下再说合适不合适。结果在接触中,爸爸逐渐认识到妈妈这个人心很好,热情,诚恳。而且在《龙须沟》剧中,他们被分配饰演一对夫妇。虽然是群众戏,可是经过体验生活,共同创作角色,也使他们的感情逐渐升温。
但是到了感情成熟准备结婚的时候,上级组织却没有批准,理由是金雅琴的社会关系复杂。党组织找我爸严肃地谈话,在谈话中爸爸不太服气,他主要是想这个对象又不是自己找的,而是觉小组长给介绍的。现在俩人已经建立了感情,怎么能说断就断汀呢?领导不耐烦了,说:“你到底是要党还是要媳妇?”性情瞅直的老爸真是一语惊人:“要媳妇!”就这三个字,从此爸的党票没了,而且在许多年中爸的工作是受到了影响的。
这么多年风风雨雨都过去了,生活证明,爸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就在肃清了一批极“左”思潮之后,爸的党票被恢复了。准入党宣誓的会上,濮存昕拥抱了我爸。他说:“牛老师,我佩服您。”
其实大家佩服的是爸的真实。记得有一次电视台来家里做节目,记者问我爸:“牛老师,您因为娶了金老师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您后悔过吗?”爸爸坚决地说:“从来没有后悔过。金雅容是个好人,在家里她照顾着老老小小,在工作上认真恳干,在‘文革’中经得起考验。”爸爸说的是肺腑之言。
爸跟妈好像从没有浪漫过,因为爸性格内向,比较喜欢安静的生活,他总是陶醉在自己的琴棋书画中,而妈呢,大胆,热辣,从头到脚找不到温柔俩字儿。妈总是抱怨爸,从结婚到现在从没给自己买过礼物,因此耿耿于怀。爸听了这些抱怨也从不说什么,好像爸对妈的一切都是默默承受。
一次因《茶馆》剧目去加拿大演出,爸头一次给妈买了礼物。我还记得,爸还因此羞红了脸。他吞吞吐吐地说:“你不是总说我没给你买过礼物吗?这次我给你买了。”就当爸把一件葱蕊绿的旗袍展现在妈面前时,妈就像炸子儿一样地爆开了:“啊!这就是你给我买的礼物呀,大老远地跑到外国买了一件中国的旗袍!而且你看看这颜色,如果不是想跳楼,能穿得这么扎眼吗?”妈妈很生气,一点儿也不考虑爸爸的感受。这是爸第一次给妈买礼物,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了。
平日里全是妈不讲理,爸永远都让着她。有时我跟妈呛几句,爸也是说我。爸说:“别跟你妈较真儿,她小的时候让你姥爷给惯的。”简单的一句话,我能感受到爸有多爱妈。爸爸平日总是对我说:“你妈不容易,小时家境好,没吃过苦,可是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由于你姥爷的去世,家境一下子垮了下来,你妈就靠演戏一个人养活着老妈和四个弟弟。后来参加了革命,在剧院里一直要求进步,特别想入党,但是组织上从没考虑过她。因为她的性格比较直爽,领导说她常常是无组织、无纪律,不分时间、地点、场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嗨!这个脾气呀,吃了一辈子亏,爸爸很为妈不平。
妈妈虽然在小时候是被娇惯长大的,但是她自己一点儿也不娇气。妈跟爸结婚后,养了一大家子人,爷爷、奶奶、叔叔、姑姑。那时我爸因得了胃病,身体一直不好,家里的重担全是我妈一个人挑着,从没看到过她叫苦。爷爷夜间胃出血了,妈妈一个人推着自行车就往医院跑。我长大后听说什么婆媳关系不好相处,都觉得新鲜,因为我从小看着奶奶和妈妈的关系好,她们俩就像是亲妈跟女儿一样。在奶奶老年的时候,到了夏天就不爱吃东西,只想喝一口冰啤酒。我看到每天在吃饭时,妈妈都会亲自把奶奶抱在饭桌前,然后倒上一杯带气的冰啤酒说:“妈!您喝吧,再吃点儿菜。”其乐融融。所以爸爸说这一辈子娶了我妈一点儿也不后悔。
P2-4
在北京市的东城区有一条住过许多名人的胡同——那就是史家胡同。在那条幽静的胡同里,有一个装着大绿门的院子,那就是北京人艺的宿舍,当年是56号,现在是20号。
在那里住着像焦菊隐、叶子、舒绣文等那样的大艺术家,更是住着曾活跃在舞台与银幕上的、受老百姓爱戴的老演员们。大家所熟悉的《蔡文姬》扮演者朱琳,《茶馆》中老掌柜的扮演者于是之,电视剧《渴望》中的蓝天野,《四世同堂》中扮演大赤包的李婉芬,电影《变脸》中的朱旭,《老井》中的万水爷牛星丽,《我爱我家》中的街道主任余大妈的扮演者金雅琴,等等等等。当然了,最后那两位是我的爸爸妈妈。
我就是在那个院子里出生的、长大的,它是我生命的起点,更是我生活中的源泉,它带给我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使我幸福,也让我悲伤。
就是这些年,院子里那些曾经用自己一生去打造剧院的前辈们,都悄悄地慢慢地不知不觉地离开了。就是他们在新中国成立时,用自己高超的艺术修养、炽热的忠心,把中国的文化领域,带领到一种摆脱了贫穷落后帽子的精神世界,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做成了世界一流表演水平的剧院。
但是他们一个个相继离去了,那所院子也变得那么的寂寞、那么的悲凉。只是偶尔在梦中会与他们相遇,我是那么的不愿醒来。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它是东方的明珠,它是中国话剧的典范。像《龙须沟》《茶馆》《蔡文姬》《日出》《骆驼祥子》等这些经典剧目,一演到至今,仍然可以做到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这说明好的文艺作品是不朽的!我就更是对那些老人不愿忘怀!也不希望年轻的孩子们将他们遗忘。一本《人艺往事》对他们的怀念远远不够!我只是在奋力地表达,表达我对他们那份赤诚的“爱”!
我只希望将来哪怕是失败了,大家能明白,这一切的付出是为了中国的话剧事业,为了有一天中国的话剧能被世界承认,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反对我们的人,也不能不站起来为我们的演出鼓掌。
——焦菊隐
我们北京人艺,再出十个八个的影后也没问题。
——金雅琴
观众看了那么多好戏,喜欢那么多演员,而出好戏、造就好演员的地界儿,是人艺人的生活圈。
——濮存昕
响玲下笔,往往选主角人生中的两三横截面,或生活中一个动作,或舞台上一个眼神,勾其轮廓,少渲不染,戛然而止老艺术家的大半生经历及独特人格,晌玲或得之于父母,或得之于亲历,加以数十年酝酿,全积淀在心;从这三千弱水里边精取一瓢,与随便选一件逸事写写,自然是两码事——恐怕旁人亦难为。
——李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