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没有苟且哪有远方(新周刊2016年度佳作)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新周刊》,中国社会变迁最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

《新周刊》,读者眼中畅快淋漓的“观点供应商”。

《新周刊》,媒体同行和创意工作者眼中的“话题发源地”。

《新周刊》,商家及投资人眼中不可忽视的“智囊”和“思想库”。

阅读着《新周刊》成长的新锐青年,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

新周刊杂志社编著的《没有苟且哪有远方(新周刊2016年度佳作)》集结了一年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文章,图文并茂,给读者畅快淋漓的阅读体验。

内容推荐

《新周刊》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彰扬无情解构的犀利风格,并开创多种全新传媒报道模式,“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定位深入人心,是中国期刊市场上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同时,《新周刊》享有传媒界“话题发源地”的美誉。新周刊杂志社编著的《没有苟且哪有远方(新周刊2016年度佳作)》包括《不读书的人是可耻的》《有一种解药叫莎士比亚》等内容,记录着2016中国社会的脉动和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目录

2016生活趋势报告

关于2016年的50条预言

中国人的心理会越来越有韧性

怎样才能过好你的小日子?

世界观比世界大

世界都没观,哪来的世界观

缺了它们,旅行就少了点味道

东京文学之旅:和青春期迎头撞上,才是东京*文艺的事

中东欧之旅:旅行不是度假,别带伴侣和指南出发

城市规划之旅:用脚步才能丈量到活的城市

博物馆之旅:穿越时空,触摸神话与现实的边界

电影外景地之旅:去一个地方,和电影度一场蜜月

英伦推理小说之旅:追寻三个侦探,致敬老派风度

舌尖之旅:逛菜场,进厨房,去烹饪

旅行,可以让我成为他者

人,诗意地苟且着

没有苟且,哪有远方

侯玉波:中国人为何易精分?

中国式精分解读:中国苟且/诗意指数

中国人的远方史

不曾苟且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修行主义

被鸡汤党毁掉的修行主义

90后女道长钟嗣源:道在红尘中

生活美学家顾玉华:花道、茶道、香道,皆为修心之道

黎万强:越平静越有力量

现代生活修行指南

《红楼梦》的解脱之道:投身人世活一回

恋爱的年纪更该谈修行

巨婴传

我们时代对巨婴的误解和偏见

作为loser的巨婴,为何迷人?

巨婴列传

二次元群:冲破“次元墙”,勇敢做自己

爱玩具的成年人:玩具总能带给我许多安慰

你该懂些世故再老呀

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巨婴背后都有个“全能”妈

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不读书的人是可耻的

有点钱了,是时候读读书了!

阅读让你成为更高级的人

老六:读书是世界上*不坏的事情

李国庆:现在我有钱了,书可以随便画了

六神磊磊:看书治好了我的挑食病

读书读出的十股潮流

让我为你读一封旧信

读电子书让人失去耐性?

所有的热门IP,都是经典的冷饭

纯晒书的人是可耻的

有一种解药叫莎士比亚

今天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莎士比亚都写过

尼尔·麦克格雷格:莎翁洞悉动荡世界的人心

多米尼克·德罗古尔:莎士比亚塑造了我的一生

罗拉·贝茨:莎士比亚可以救人一命

威廉·莎士比亚:“别把不是我说的话安我头上”

现代莎剧,一部英式男神制造机

田沁鑫:莎剧到中国要有点麻辣味

倘若莎翁慢船来中国

我和我的九十年代

今天的一切,都可以在90年代找到源头

一代打工族的青春与爱情

陈彤:新浪如何成为新闻门户?

企业家张宝全:海南地产泡沫亲历记

百万股民“炒”深圳

“榜爷”胡润:发现中国大富豪

刘洋:一夜之间,中国男人变帅了

我的国:VR和它改变的世界

VR会让世界变好吗?

VR元年乱象批判:没有内容生态,一切VR都是耍流氓

VR影视:像玩游戏一样去看剧

VR生活:“购物教”有了新神器

VR医疗:杀死心中的魔鬼

VR情色:小心,会上瘾!

VR艺术:丢掉画布,进入立体梦境

刘慈欣:VR会引发一场人类生存“革命”

人类的六种虚拟世界观

人类可能是活在水缸中的金鱼

喂,醒醒,该上班了!

试读章节

2016生活趋势报告

未来的人们在回顾2016年时,会感慨道:啊,要是活在那时该有多好!

这是凯文·凯利在他的《必然》中的预言:今天,2016年,就是创业的最佳时机。纵观历史,从来没有哪个时代会比当前、当下、此时此刻更有机遇,更加开放,有更低的壁垒、更高的利益风险比、更多的回报和更积极的环境。

假如你没迟到,在2叭6年的中国,你将会赶上什么?

你可能和机器人共事,你可以和“马友”在全国40多场马拉松赛事上相聚。

你也许要开始交拥堵费。你可以选择宅在家,但你不想错过欧洲杯,还有里约奥运会。

你还在犹豫要不要生二胎,各种房产、旅游、童装、早教的电话已纷至沓来。

你依然是“蓝天综合征”患者,傻傻惊叹着每一个晴天。你可能一周只需工作4天半。你会被中产和其他1亿人一起迎接中国新中产消费元年。

你将被粉晶和静谧蓝这两种“舒压色”按摩眼睛。你的衣服、房子、汽车都可以交给3D打印。

你又要告别几种早已不看但还能记起的报刊。020将在广大农村开战。

你有若干个购物节要过。你想让城市更美好,于是骑上了为你量身定制的高端自行车。

你常去找投资人创业的咖啡馆即将倒闭。单身狗继续“光棍危机”,创业狗依然遍地。

你不再需要掏出钱包。你要慢慢“学会在一个碎片化、有更多距离感的世界里社交”。

1月1日,《新周刊》的生活趋势报告如约而来。

如凯文·凯利所说,这里提供的并不是我们将去往何方的预测,只是告诉各位,“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向哪些方向前行,必然而然”。

关于2016年的50条预言

文/谭山山

2016年将是艰难的一年,存在种种可能的变革,而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未来30年,整个云端都会被过滤,以便提升个性化的程度。

未来30年,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到2025年,地球上每个公民都将处在平台之中,或者说,人人都是平台。

到2050年,我们会把网络理解成一种场景。这种强化后的场景会释放出许多新的可能性。此时此刻,今天,2016年,就是创业的最佳时机。

凯文·凯利在新著《必然》中预言未来30年的发展趋势,称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预言2016年时,引用了里尔克的一首诗《预感》:“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我舒展开来又蜷缩回去/我挣脱自身,独自/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2016年将是艰难的一年,存在种种可能的变革,而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1.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央给“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定位是“中高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底线为6.5%。

2.各大券商、银行普遍认为2016年中国的GDP增速不会过7%。高盛、汇丰银行的预期分别是6.4%、6.7%,野村证券则将预期从6.7%下调至5.8%。

3.越来越多的地方会推行2.5天休假制,但前提是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执行,并且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以拼假、凑假的方式进行旅游。

4.要不要买股票?花旗集团的答案是:买!它的研报认为,2016年预期全球股市上涨20%,其中包括中国A股在内的亚洲新兴市场有望上涨30%。

5.2016年的投资机会,高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凯蒂·科克看好Nettfix、Nike、H&M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PChome online。理由是:即时信息、快速消费和健康生活,更能引起80后、90后及00后的共鸣。

6.要不要买房?路透社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房价还是会涨,不过由于库存偏高、需求透支,涨幅有限,约为2%。所以到底买不买,看你的刚需。

7.生不生二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预计2016年会出现再生育的高峰,但不少高龄妈妈未必能如愿生育,生育高峰将出现在2017年。

8.世界权威色彩机构潘通(Pantone)发布2016流行色为:粉晶色(RoseQuartz)和静谧蓝(Serenity)。理由是世界动荡,人们期待心灵的平静与秩序。这两个“舒压色”将会影响到全球家居、时装、文化艺术等的方方面面。

9.性别失衡带来的“光棍危机”,在2016年仍然严峻。这可不是某学者提出的“兄弟几个合娶一个老婆”这种馊主意可以解决的。

10.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6年,会有更多企业瞄准“银发经济”,在卫生健康服务、家政服务、保险业、金融理财、旅游娱乐、养老地产等方面发力。

11.员工福利将成为企业主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2016年起,我国女职工产假延长到98天;而在美国,微软女员工的带薪产假从12周延长至20周,Netflix则提供无限期产假。

12.2016年或将是中国新中产消费元年,财经作家吴晓波的理由是:当今具备成熟购买能力的8亿消费者中,1亿以上属于中产阶层——亿级消费阶层的出现不容忽视。

13.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如今我们将迎来社群经济——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吴晓波的“吴晓波频道”等,都是在做社群,只是变现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14.2016年中国员工的薪酬会有8%的名义增长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实际薪酬增长也只有6.3%—一这一判断来自合益集团(Kom Ferry Hay Group)咨询公司。

书评(媒体评论)

特别喜欢这本杂志的文字,它对时代的脉络把握得特别好,有的内容批判精神特别好,有的内容有前瞻性。

江苏卫视主持人 孟非

新周刊》之所以成为文青的阵地,是因为他有很强很坚定的立场、很鲜明的态度,对人文有很强烈的关怀。

著名演员、教师  黄磊

这是一本有态度的杂志。这是一本有温度的杂志。

这就是《新周刊》——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

《新周刊》创办人 封新城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5: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