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求生少年生存小说系列”是世界著名野外生存大师贝尔·格里尔斯专门为广大少年儿童,特别是为三个儿子创作的作品。贝尔将自己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融入精彩的少年历险小说,在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中,生动地描述了上百种简捷而实用的求生技巧,传递了野外求生的永恒的法则一一“永远保持微笑,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引领小读者在危险环境中,镇静从容,险境求生。
狂鲨出没的加勒比海域、怪鳄奔袭的澳大利亚河谷、猛虎藏身的印度尼西亚雨林……少年探险家贝克深陷绝境,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救援,面临着重重危机,他该如何只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顽强求生?
由贝尔·格里尔斯著。《狼獾冰原的疯狂追踪/荒野求生少年生存小说系列》为该丛书系列。
突然闯进来的那两名持枪者贝克和乔纳斯根本不认识!当时,他俩正在位于北极圈的“绿色力量”环保行动组织总部实习。转瞬间,他们被持枪者带到悬崖边,危难当头,千钧一发。
贝克和乔纳斯与持枪者殊死搏斗一一尽管持枪者意外身亡,可他们仍需在全无准备的情况下,越过长达50公里的北极冰原,到最近的小镇去报警。为了活下去,贝克和乔纳斯剥下驯鹿尸身上的皮毛御寒,收集浆果和松树根,从苔藓中汲取饮用水,制作陷阱捕抓野兔,利用手表在茫茫雪雾中辨別方向……
终于,贝克和乔纳斯连滚带爬,即将穿越茫茫冰原上的丛林、沼泽,到达小镇。可就在这时,一头凶恶的狼獾发现了他们,一路追踪而至的“绑匪同伙”也出现在他们面前,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们……
《狼獾冰原的疯狂追踪/荒野求生少年生存小说系列》由贝尔·格里尔斯著。
方圆数千米之内,能安身的地方只有一处隐藏在山脚的宾馆。春季和夏季,人们会到这里,沿着微微起伏的松林和湖泊徒步旅行,旅游旺季时该宾馆可接纳二百位客人。现在恰逢两季之间——秋季已经结束,而冬季还没有真正开始。没人会到大基特尔滑雪娱乐——山的一侧太陡峭,而另一侧则全被冰川垄断——所以,在来年春季之前,宾馆都没什么人,只有几个工作人员,还有贝克和乔纳斯——实习的“绿色力量”环保行动组织的办公室人员。
尽管乔纳斯和贝克一样,在数层便服之外,套着保暖的夹克衫和裤子,既防寒又防水,可他还是打了个冷战。除了厚厚的衣服,他还戴着一顶军队风格的大檐帽,帽檐往下拉得很低,盖住了耳朵。乔纳斯来自瑞典的第二大城市哥德堡,从这里要一直往南,距离很远,但他跟贝克说,每年夏季他都会来这里。无论对于瑞典的冬天还是瑞典的荒野,他都不陌生——然而,瑞典冬季的荒野却和悠闲的夏季全然不同。
“我想去的就是那儿,咱们要不要动身?”乔纳斯建议说。
“好呀。”贝克嘿嘿笑了,“走吧。”
他们离开主干道,用滑雪杆撑着,转身向森林滑去。
大雪将村庄埋在数米厚的雪堆下,一连数月不见晴天的日子还没有到来。他们身后的路面上排列着橙色的积雪标杆,高达2米,据此贝克可以判断出瑞典人对降雪量的测量方法。昨晚的那场雪不过是为即将到来的雪季探探路的,说不定过一天就停了;不过,对于想靠着滑雪板冲出雪地阻拦的贝克和乔纳斯而言,这个降雪量可不算少了。
他们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上下下前行,耳边是杉树发出的簌簌声。这种越野滑雪,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工作方式,而非运动项目。越野滑雪需要调动腿上的所有肌肉,但是,贝克非常喜欢,对他而言,这种运动和传统的沿山而下的滑雪一样刺激。他们的滑雪板下面绑着一条条毛发一样的防滑带,滑雪板向前的时候,防滑带不产生阻力,滑雪板就会自由滑动。如果需要向后运动,防滑带就会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竖起,插入雪面,滑雪板就会停止运动。有了防滑带,迈着大步沿坡而上就没问题了。爬上斜坡后,再顺着另一面的坡度一路滑下去即可。
即便路上没有积雪,比如大树下面,只有小团的积雪点缀在松针和泥沼之间,你也可以踩着滑雪板正常滑行,这种感觉再自然不过,贝克甚是怀念。小时候贝克就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时父母为“绿色力量”环保行动组织工作,他便随父母待在芬兰北部的萨米村。稍大以后,他就没什么机会再次前往了。
因此,阿尔伯伯提议他去“绿色力量”环保行动组织办公室实习时,他就选择了这里。贝克一直念叨,他想到“绿色力量”环保行动组织工作——如果可能,将来愿意做全职。现在,他迈㈩了第一步,来到了遥远荒芜的北极圈——然而,在这儿的经历将会陪伴他一生一世。
至于行走路线,两个男孩烂熟于心,因为他们已经走了好几遍。10分钟后,他们就到了针叶林当中的一片空地,空地上放着一个差不多和他们等高的三脚架,上面垛着一个旅行箱大小的木头箱子。侧面全是板条。
乔纳斯打开箱子一侧的闩,拉开箱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堆测量仪器,和当地环境有关的所有数据都被记录在此了。贝克从厚厚的防水外套中掏出一个U盘,然后塞进了箱子里面的数据端口。过了好一会儿,数据才从检测站那儿传过来——这只是“绿色力量”在环境易受破坏的北极圈设置的一个端点。除了获取现成的环境数据外,两个男孩还受过训练,要在笔记本上自行汜录:任何动物的迹象,听到的鸟大概有多少只,记录时的天气状况,还有其他他们注意到的一切。
乔纳斯闷头记录着,写下了当天的日期,然后,他环顾四周,故意表现出一副冷静的神态,好像在默默权衡所有的可能性。
“冷。”他一边说,一边认真写下了瑞典语kall。
“你每天都这么说。”贝克笑了。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