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五百年来一大千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邓贤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邓贤编著的《五百年来一大千》介绍了,平凡身走遍五湖四海,顷刻间挥散万贯贽财,天涯远画录十方世界,咫尺地心系故国不改。黄天才一笔文章,展尽大千遗风。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内容推荐

邓贤编著的《五百年来一大千》讲述了,徐悲鸿誉他“五百年来第一人”;傅雷说他“江湖义气,可慨可憎”。他面壁敦煌三载,毁誉参半;他造伪画,又自曝家丑;他与毕加索论画拍照;他曾献毛泽东“荷花”,亦为蒋介石绘“松下高士”;他当土匪,却乐做“雅贼”;他做和尚,却不肯受戒;他执教鞭,又拂袖而去……

本书分为三部分,通过少年生死劫、百日强盗、百日和尚、兄弟情深、青城悟道、东张西毕、人生绝唱等内容,介绍了张大千的传奇人生。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少年生死劫

 第二章 百日强盗

 第三章 扶桑东渡

 第四章 百日和尚

 第五章 拜师学艺

 第六章 英雄莫问来路

 第七章 天生我才

 第八章 迷途知返

 第九章 红颜知己

 第十章 京华烟云

 第十一章 莫使金樽空对月

 第十二章 长兄如父

 第十三章 崭露头角

 第十四章 天地吾师

中卷

 第十五章 身陷囹圄

 第十六章 虎口脱险

 第十七章 千里跋涉

 第十八章 兄弟情深

 第十九章 青城悟道

 第二十章 善子之死

 第二十一章 大漠探幽

 第二十二章 敦煌面壁

 第二十三章 大师归来

下卷

 第二十四章 乾坤巨变

 第二十五章 背井离乡

 第二十六章 东张西毕

 第二十七章 衰年变法

 第二十八章 故土难离

 第二十九章 艺坛主盟

 第三十章 人生绝唱

 第三十一章 尾声:“五百年来第一人”

后记 我为什么要写张大千

试读章节

第一章少年生死劫

1

民国五年(1916年)初夏的一天,艳阳普照满眼苍翠,重庆求精中学十七岁的天才少年张正权与同学行走在山川如画的返乡小道上,如同置身一座绵延百里的风景画廊。但是不久他们这种好心情就被子弹击碎了一~张正权,也就是未来的国画大师张大千怎么也想不到,一个连车船都雇不起的穷学生也会遭到绑票,而他这头可怜的“肥猪儿”(土匪黑话,有油水的人质之意)竟然还将被迫落草山寨,做了强盗的黑笔师爷。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人烟稠密的川中小镇邮亭铺突遭悍匪袭击,强盗劫掠财物绑架人质,直到天亮也未见城里军警赶来营救。人们叫天不应求救无门,只好沦为土匪刀下鱼肉。而重庆求精中学的返乡同学正好路过此地难免横祸,于是张正权和其他不幸的人质就被土匪反剪双臂赶押着,踉踉跄跄走向凶险莫测的大山深处。 这是命运第一次对他露出狰狞面目。 这起轰动四川的绑票大案只是民国初期内乱的一个缩影。导致天下大乱的直接原因是辛亥革命成功和清政府垮台,革命成功并未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致使群雄争霸战乱四溢。民国四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各省军阀打出“讨袁”旗号抢占地盘,南方滇、黔、桂各军纷纷开进四川,战火逼近重庆,学校被迫停课放假。高中生张正权的家乡远在几百里外的川中小城内江,传闻匪患猖獗路上不太平,胆小同学不敢回家只好转投城里亲戚。但是正权却坚持要回家,他的理由也很充分:穷学生有啥好抢的?未必棒老二(土匪)不是人?其实高中生急于返乡的秘密藏在心底,那就是他正在热恋,恋人就是家乡的表姐谢舜华。

上面一幕发生在距今一百年前的二十世纪初叶,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要等来第一辆烧汽油的现代交通工具还需十年时间,而铺设铁轨和迎来火车时代则要等将近半个世纪。对于许多异地求学的莘莘学子来说,假期返乡走几百里山路,昼行夜宿日晒雨淋都是家常便饭,不值得大惊小怪。

重庆求精中学始建于十九世纪末,为西方在四川开办最早的“洋学堂”之一,设置自然学课程,开现代教育先河。正权与十弟君绶来重庆念书完全是因了四哥张文修的缘故。文修受聘求精中学任教,这才将两个弟弟带来该校就读。中学时代的张正权并未显露出绘画天才的迹象来,在师生眼中,他只是个“才智平平”和“成绩一般”的乡下男生,精力旺盛并且贪玩,自然学科较差,数学成绩更是一塌糊涂,以至于画家晚年自述:“算学相当糟糕,考试从未及过格。”一个数学不及格的学生在偏重逻辑教育的西式学堂是难获好评的,即使该生国文成绩优良,书法获校际比赛第一名也于事无补。其实书法超群已经是个信号,只可惜求精中学未开设美术课,致使绘画天才的艺术潜质未得发掘,这对该生与校方都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损失。

纵观世界绘画史,天才往往都是上帝的宠儿,少年得意世人知,一朝成名天下扬。比如与张大干同时代的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八岁即完成油画处女作《斗牛士》,十三岁举办画展,十六岁获西班牙美术金牌奖,被誉为“最有前途的天才少年”。最早慧眼识珠的伯乐是他父亲,据说小毕加索三岁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才,他在画纸上涂抹出来的景物令人惊叹。其父是个职业美术老师,他发现自己的儿子是匹难得的千里马,就干脆把课堂搬回家里。

而东方大陆的天才少年张大千却没有那么幸运,他既未受过美术教育,也没有遇上一个懂艺术的父亲或者美术老师帮助其发掘绘画才能,因此他只能是一颗被历史与现实双重冻土所覆盖的种子,任其发展自生自灭。

当毕加索在欧洲画坛如日中天光芒四射之时,国画天才张大千却在社会战乱和剧烈动荡的黑暗时代踽踽而行。此时他尚未拿起画笔,天才的灵魂尚未苏醒,艺术的太阳尚未升起来照耀前程,因此他的人生小船驶向何方还是个未知数。

生不逢时当是天才的最大不幸。

然而“天生我材必有用”又是不朽的信念,这也是那棵“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黄山松为何唯我独尊的原因。P3-5

后记

后记 我为什么要写张大千

1968年岁末,姐姐初中毕业赶上最高指示发表,她与同班两位女生都因出身不好被发配到眉山县条件最艰苦的盘鳌山区当知青。我爷爷是大资本家,姐姐自然在劫难逃,另一位邱姐姐长辈是被镇压的地主分子,而张姐姐则有个“反动透顶的画家爷爷”,名字叫张大千,至今仍逍遥国外。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画家“张大千”大名。

张家小弟与我初中同校,加上邱弟弟,我们三个小小男子汉便相约假期去到山区打工,帮姐姐们干些粗重农活儿。两年时间,无论春种秋收,插秧割麦,晒场打谷,种菜碾米,大家一同挥洒汗水,播下辛劳的人生种子。

记得那年腊月三十,为了赶上县城末班火车,我们夜里两点钟就摸黑上路,每人手中高擎一把燃烧的向日葵秸秆。火把忽闪的亮光仅能照出面前几步之遥,在深沉如晦的暗夜中,流萤般的火把引导我们这群少年姐弟穿行在崎岖陡险的人生小道上……

后来得知,我母亲与大千女儿心庆也是同学,她们都曾在四十年代的成都华英女中和华美女中同窗就读。母亲还曾有幸见过画家本人。我从母亲口中陆续听到一些有关画家的传闻,知道他不仅名气很大,而且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又过了许多年,报纸上登出画家张大千在台去世的消息,那天母亲对我说,你有机会写写张大千吧,当年多少人崇拜他,他可是个很精彩的男人哦。

时间像流水,当岁月的河流冲刷堤岸,将历史的本来面目呈现于世时,一个偶然机会我走进张大千的世界,开始阅读画家这本充满传奇和饱受争议的人生大书。

我得承认,张大千的确是本很难读懂的书。

在当今资讯发达的信息社会,有关画家的海量资料、信息、书籍、报道和种种历史和现实的传说、故事、影视和民间演义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真假莫辨。大千非圣人,他的一生充满激情离经叛道,挑战传统我行我素,一生都处在社会舆论的漩涡风暴之中,一生遭人诟病争议不断,而他仿制的假画至今还在引起是非和风波。关于他的私生活更是市井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个天才大师仿佛具有某种魔幻品格,长期以来云遮雾罩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如果把画家的世界比作湖泊,那么这座湖泊就是有着谜一般性格的尼斯湖或者喀纳斯湖,水深莫测且时有水怪兴风作浪。如果你仅仅出于猎奇贸然前往,自以为勇者无畏作者无敌,那么你的下场只有两个,要么被湖水淹死,要么被水怪吞噬有去无回。

我倒认为画家的人生更像一座巧设布局的花园迷宫,到处布满假象的丛林与暗道机关,到处都有重重迷雾和断桥歧路。你一不当心就会迷途不知返,或者掉进陷阱走不出来,所以只好浅尝辄止地发出许多错误可笑的信息来。  也许这正是这座“交叉小径的花园(博尔赫斯语)”的诱人魅力之处。

写作是一种智力游戏,玩家就是写作者与他的写作对象。如果写作者以为仅凭一知半解就可任意打扮他的写作对象,以为“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那将大错特错。他肯定死得很惨,最终现出无知和自负的原形来。

写作者须与他的写作对象通力合作,以心使手,无所间隔。写作是双方的共同游戏,只有亲密无间灵魂相通的人才能将写作进行到底。

毫无疑问,张大千是个具有多重人格和复杂性格的人,他既平凡又杰出,既渺小又高大,既离经叛道又严谨执着,迷恋享乐又克己复礼,放荡形骸又无私奉献,惊世骇俗又墨守成规,这种高度对立的矛盾性被奇迹般地统一在画家身上,造就了他人生的巨大落差和复杂多变的人生轨迹。在他的人生舞台上,多重角色的出现并不鲜见;玩世不恭的浪子和天才造假者、孤注一掷的赌徒和及时行乐的登徒子、九死一生的冒险家和心怀虔诚的艺术圣徒、慈爱父亲和不知疲倦的情人、去国万里的天涯游子和从不言败的攀登者,以及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等等。人们往往对其迷惑不解不辨就里,不知道那一面才是画家的本来面目,其实他的所作所为都是真实的,每个角色都属于一个真实的张大千,但是只有将所有角色集合起来才能拼出一个完整的艺术大师,就像光谱复杂的钻石才是世界最稀有的品种一样。

张大千正是艺术世界中最具魅力的“这一个”,一个令人“说不尽”的典型人物。

惟其如此,我才对本书写作抱有浓厚兴趣。

任何天才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是天才的人生底色,张大千也不例外。这是我得以进入“大千世界”的秘密小径。

母亲说得对,张大千是个“精彩”的人。精彩无关乎好坏,只与生命状态有关。

我乐意将一个拥有精彩世界的张大千奉献给读者。我还将努力还原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张大千,一个多面人生的天才画家张大千,让读者得以窥见一条涓涓细流是如何百折不回最终成为大江大河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五百年来一大千》的理由。

是为后记。

邓贤

2016年5月5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