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写的这本《青山妩媚》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是全国解放前夕以老红军为骨干、长期战斗在后方的人民武装力量。作者围绕“红色乡愁”这一主题,以一个红色文化行者的身份,采访了众多原闽粤赣边纵在长汀战斗生活的高龄老战士,深入挖掘边纵在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详细经过,全方位再现其解放长汀、建设长汀、保卫长汀的历史征程。
| 书名 | 青山妩媚(原闽粤赣边纵队在汀老战士口述历史)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王坚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坚写的这本《青山妩媚》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是全国解放前夕以老红军为骨干、长期战斗在后方的人民武装力量。作者围绕“红色乡愁”这一主题,以一个红色文化行者的身份,采访了众多原闽粤赣边纵在长汀战斗生活的高龄老战士,深入挖掘边纵在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详细经过,全方位再现其解放长汀、建设长汀、保卫长汀的历史征程。 内容推荐 王坚著作的这本《青山妩媚》中同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是全国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战斗在闽粤赣边地区的人民军队。是一支植根于南方老苏区,以老红军为骨干、长期战斗在后方的人民武装力量。本书作者围绕“红色乡愁”这一主题,以一个红色文化行者的身份,采访了众多原闽粤赣边纵在长汀战斗生活的高龄老战士。深入挖掘边纵在汀老战士参与南方游击战争、迎接全国解放、民主建政、土地改革、山区剿匪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详细经过。通过亲历者(知情人)口述的主要形式,以严谨考据的视角、翔实丰富的史料、景情相融的笔触,全方位再现原闽粤赣边纵队解放长汀、建设长汀、保卫长汀的历史征程。该书图文并茂,史实性、可渎性强,大量珍贵历史照片为首次公开出版。为丰富福建区域党史文化内容,深入福建地方党史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字和图片依据。 目录 序吾 楔子:大风起兮云飞扬 闽粤纵横山花红 ——寻访原闽粤赣边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铁坚 铁骨铮铮斗岁寒 ——寻访原闽粤赣边纵独立第七团政委游荣长 赤胆忠心举红旗 ——寻访原闽粤赣边纵独立第七团团长钟德标 乱云飞渡仍从容 ——寻访原闽粤赣边纵独立第七团参谋长范云龙 出师未捷恨千古 ——寻访原闽粤赣边纵独立第七团副政委罗欣 男儿生当作人杰 ——寻访原闽粤赣边纵独立第七团文书 范杰烈士 峥嵘岁月酬壮志 ——访原闽粤赣边纵战士邓剑雄 赤子常怀报国心 ——访原闽粤赣边纵战士吴兴 铁流滚滚永向前 ——访原闽粤赣边纵第七支队第十五团战士 张进文 书生意气亦轩昂 ——访原闽粤赣边纵独立第七团政治处政工 队员涂蒸 风霜几度志更坚 ——访原闽粤赣边纵王涛支队战士谢志平 红心向党得胜利 ——访原闽粤赣边纵独立第七团战士戴德胜 岁月深情起波涛 ——访原闽粤赣边纵战士张涛 接力报国志不移 ——访原闽粤赣边纵独立第七团战士黄永珍 俯首甘为孺子牛 ——访原闽粤赣边纵独立第七团战士涂冠凤 热血丹心写华章 ——访原闽粤赣边纵战士李利 但求无愧报家国 ——访原闽粤赣边纵战士张元 长风破浪自有情 ——访原闽粤赣边纵战士胡航风 故土耕耘写丹青 ——访原闽粤赣边纵独立第三团通信员黄树生 无声岁月有情诗 ——访原闽粤赣边纵战士陈喜文 烈火雄心炼真金 ——访原闽粤赣边纵独立第七团战士杨烈 为国为民敢争先 ——访原闽粤赣边纵独立第七团战士李克先 两度征战马蹄急 ——寻访原闽粤赣边纵独立第七团战士范汉光 铁心跟党逞英豪 ——寻访原闽粤赣边纵战士李叔豪 铁汉柔肠留清风 ——寻访原闽粤赣边纵第十团班长王新任 后记一:凝望父辈的身影 后记二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苏区骁将 铁坚在中央苏区时期的战斗往事,在长汀民间多有流传。家乡的人们似乎更愿意在传说故事中表述一个血肉丰满、富于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原长汀县博物馆馆长康模生曾跟随铁坚一段时期,对铁坚的人生历程非常熟悉。他向我们介绍说—— “铁老原名傅藻春,又名傅胜三,乳名流明子。1914年生于福建长汀县一个贫寒家庭。早年父母双亡,由五叔公收养,只念几个月私塾就离家去裁缝店当学徒。11岁又到姑丈家放牛。1930年参加红军,在红十二军一○○团一营三连当传令兵,第二年加入共青团,半年后又转为中共党员,调任宣传员,后任宣传队长,不到15周岁竟然当上了连队指导员。从此以后,铁坚一边跟随部队东征西讨打仗,一边利用战斗间隙不断学习文化,成为一个有勇有谋的红军指挥员。” “1932年11月底,铁坚跟随一。一团政委连勋从驻地连城来到长汀县城,第二天在汀州试院内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在这次座谈会中,铁坚起初像个羞涩的大孩子,心情紧张。毛泽东主席面带笑容提问了一些新战士的教育管理和俘虏的处置问题,铁坚渐渐放松了紧张的心情。毛泽东主席对铁坚说:‘作为连队的政治指导员,事先就要了解今天行军要经过什么地方?连队有哪几个战士的家就在附近?路经的地方是白区还是苏区?如果是苏区,要主动让战士回家去看看……’毛泽东主席注重军队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注意宣传发动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指示深深地印在铁坚的心中。” “铁坚在中央苏区先后参加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斗,1933年底,在赣南东黄陂圆头山战斗中,铁坚被敌人的冷枪击中,子弹从后颈打人,从左耳旁穿出。战友们都以为他牺牲了,掩埋时没想到他又‘死而复生’。经过后方医院的短暂治疗,仅仅半个月,铁坚又回到了连队的工作岗位。在草台岗追歼陈诚部队的战斗中,他的左臂中弹负伤倒地,仍然坚持指挥部队冲锋,直到战斗胜利结束。" “1934年1月,铁坚所在部队红二十四师,奉命回闽西参加保卫连城战斗。连城地处汀州外围,保住连城就保住汀州,也就保住瑞金中央苏区。这次进攻连城的敌军有两个师,在强敌面前,24师决定转移另觅战机。时任七十团二营五连连长兼指导员的铁坚负责狙击敌人,掩护大部队撤退。他的任务是首先率部强占在制高点百鱼岭山头。百鱼岭山腰长山头秃,山下有道又宽又陡的山沟成为天然的堑壕。敌人先是用迫击炮向红军阵地猛轰,接着发起集团进攻,凭着人多势众拼命往上冲。红军利用山势陡峭的有利地形,用集束手榴弹往下炸,把敌人炸得昏头转向,还以为红军用上了新式武器,纷纷往后撤。就这样,铁坚带领连队一连打退了敌人7次冲锋。最后才乘昏暗夜色撤出重围,在山间僻野迂回,辗转6天5夜才找到部队。" “铁坚带领一个连,成功狙击敌人两个团兵力的围攻,顺利掩护红二十四师转移,最后自己带的一个连也全身而返归建,为此上级特地给他立功表彰。红军总部的《红星报》上登载了《胜利属于红五连》的报道,报道了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铁坚带领一个连队坚持7小时激战,打退敌人7次冲锋,冲出重围胜利归来的事迹。师政治部发表了《向模范指导员傅胜三学习》的文章。铁坚被提拔为二营营长,后又调师部任宣传科长兼宣传队长。1934年4月奉命到江西瑞金的中央红军大学学习。" 万水千山 铁坚的女儿铁华年近古稀,是原长汀一中的退休员工,回忆父亲的戎马生涯,她说:“父亲生前讲述的战斗故事,多得我们都记不过来。不过长征中的几次战斗,我至今还留有印象。”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红军大学被编人第一纵队干部团。第一纵队是总指挥部,集中了当时的中央和军委领导人。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干部团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保卫中央首脑机关。长征出发后,干部团配合红军主和兵团先后参加了许多著名的战斗。” “1935年2月下旬,红军出敌不意,二渡赤水,回师贵州,夺取天险娄山关。老鸦山位于遵义城西南,是控制全城的制高点,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敌吴奇伟部凭借飞机、大炮和优势兵力,占领老鸦山,居高临下威胁红军。关键时刻,为了重新夺回老鸦山,军委命令干部团出击。干部团在红三军十一团的配合下,经过激烈的争夺,迅速夺回了老鸦山阵地。干部团牢牢地掌握了老鸦山,拖住了疯狂进攻的敌人。随后,配合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向山下的敌人发起攻击,全歼了吴奇伟纵队的二个师、贵州军阀八个团。父亲说,这一战是红军长征以来在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直接指挥下歼敌最多、俘获最大、打得最漂亮的一仗。” “1935年4月下旬,中央红军决定渡过金沙江北上四川,摆脱敌军的包围圈。父亲所在的干部团奉命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迅速抢占皎平渡。父亲和战友们在金沙江岸边崎岖的山路上长途奔袭一个通宵,利用夜雾掩护,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皎平渡码头,搜集到7艘渡船,确保了中央纵队全部人马从皎平渡顺利渡江。红军干部团胜利完成巧渡金沙江的光荣使命,甩掉了长征以来一直尾追红军的国民党主力部队,为红军顺利北上脱离险境立下了大功。" “几天之后,父亲跟随干部团来到了四川宝兴县的夹金山。六月的大雪山气候异常恶劣,变化无常。时而飘大雪,时而下冰雹,随时可能遭遇雪崩。父亲说,面对大雪山,开始了一场人与大自然的生死搏斗。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靠着一点炒面和干辣椒,在天寒地冻、空气稀薄的大雪山上一步一个脚印,终于爬上了山顶。父亲胆子大,下山的时候,看准方向一屁股坐在冰面上,一下就能滑出二十多米远。下了大雪山,进入松潘毛儿盖纵横数百里的大草地,新的考验又开始了。草地到处是泥沼,人在上面走像踩在海绵上一样,稍不留神陷进泥沼就会有灭顶之灾。父亲说过草地他没打仗,主要是和泥沼、饥饿、风雨和寒冷搏斗。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父亲和战友们就遭遇了冰雹大雨。父亲头上被冰雹砸出了好几个大疙瘩。没有粮食,吃野菜、树根、草根;风吹雨淋,单薄的军装湿了干、干了又湿,很多同志因为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永远倒在了草地上。父亲说起这些心里就非常沉重。” “就这样,父亲跟随长征的大部队一路北上,先后参加过抢渡湘江、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越雪山、过草地等艰难重大军事行动,跋涉万水千山终于胜利抵达陕北。”P10-13 序言 历史总是沉默不语,历史又是如此鲜活,仿佛一直在时光深处静静等候人们的探索和挖掘。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有许许多多难忘的篇章,闽粤赣边区史就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页。 闽粤赣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创建并长期领导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是我们党为迎接全国解放精心部署的一个重要战略支撑点。194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命令,新华通讯社发布公告,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边区军民欢欣鼓舞。边区的党和人民高举红旗,广泛开展农村游击战争,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的38个县,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 口述历史是历史记录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获得历史信息的重要来源。抢救口述历史是明智之举,时不我待!感谢本书作者历时半年的辛勤劳动,采访撰写了这本回顾闽粤赣边纵非凡战斗历程、再现边纵老战士骄人风采的好书。如同浩瀚大海中的一朵朵浪花,书中的每一个边纵老战士都是边纵母体中密不可分的细胞。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是革命的信仰始终坚定不移。烽火岁月中生死与共,在战斗中百炼成钢,凝聚了高度的集体归属感和政治荣誉感;他们虽然有职务岗位的区别,但是奋斗的目标高度一致。风雨同舟,胼手胝足,不管战争风云如何变幻,生活工作环境如何艰苦,始终像钢钉一样铆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虽然平凡普通如高山丛林中的一棵小草,但是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铺就了胜利的道路。同时,他们都是新中国基层政权的创建者和参与者,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宁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历史应该为他们写下庄重的一笔。 本书图文并茂,以亲历者口述的形式行笔,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忠于史实。细览书中的篇目,书中的主人公都是我当年的老战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我倍觉亲切、倍感温暖。尤其是老战友们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边纵岁月的缅怀追念,对国家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平凡岗位的高度负责,令我敬佩,也令我为之自豪骄傲。当年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纵横驰骋在闽粤赣边的山山水水。而后转战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岗位,艰苦探索,呕心沥血,同样写下了合格的生命答卷。辛弃疾在其诗词中写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如今他们都已年届耄耋之年,站在今天回首往事,虽然生命旅程中的青山绿水已渐行渐远,但我们坚信,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早已留下我们坚实的奋斗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6年,我们迎来喜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青山妩媚——原闽粤赣边纵在汀老战士口述历史》一书出版,为古城汀州保存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参考借鉴的精神财富。本书的撰写出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是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的特别礼物。 作为一名闽粤赣边纵的老战士,我很乐意为本书写上几句话。借此机会,向所有在汀的边纵老战友和老战友家属表示诚挚的问候,向长汀县人大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郑重地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本书,希望大家在阅读中学习体会,得到更多的心灵感悟。 是为序。 郑霖 2016年6月 (作者系原闽粤赣边纵老战士、原中共龙岩地委书记) 后记 适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经过一年多的筹划部署、采访撰稿、审稿付印,《青山妩媚——原闽粤赣边纵在汀老战士口述历史》一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本书的编印出版,旨在以真实的笔触还原历史真相,记录在长汀战斗、工作、生活的原闽粤赣边纵队部分老战士的真实历史,为古城汀州留下一份可供后人阅读重温的历史史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战斗在闽粤赣边区的一支人民武装力量,在方方、刘永生、魏金水等人的领导下,闽粤赣边纵会同华南地区各兄弟部队并肩战斗,钳制着大量国民党军队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主战场的作战。1949年夏季,边纵在我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向全国进军的有利形势鼓舞下,猛烈出击,接连解放了31座县城。随后,边纵配合南下大军,相继解放了边区的7个县市,对福建、广东全境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本书的主人公,都是边纵所属各部队的成员,他们有的是高级领导干部,有的是基层团队指挥员,有的是普通战士,尽管职务不同。但都先后参与了边纵在各个时期的战斗,参加了长汀解放后人民政权的创建和巩固工作,在国家建设的各个岗位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可贵的业绩。他们中有的在解放前夕牺牲,有的在“文革”中殒身,有的年老后去世。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采访了部分健在的老战士,并采访了部分烈士和已去世的老领导后代,意在使本书的内容在涵盖面上更完整充实、更具有代表性。在确定出书后,本书编委会通过原闽粤赣边纵在汀老同志联谊会对全体在汀老战士全面告知。因部分老战士去世后,后人无法提供当事人的事迹;或当事人因个人身体自愿放弃接受采访,本书未予收录,敬请谅解!在撰稿过程中,因每个采访对象提供的素材多少差异,文稿的篇幅也有长短。但作者的出发点是尽可能给每个主人公多一些篇幅。如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也请理解海涵! 本书采访、撰写、出版的过程中,得到原中共龙岩地委书记、龙岩市原闽粤赣边纵老同志联谊会名誉会长郑霖同志的关心和支持。郑霖同志特地为本书撰写了《序言》。老红军、原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谢毕真同志担任本书编委会顾问,给予本书许多建议指导。中共长汀县委廖深洪书记、长汀县人民政府马水清县长、长汀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日源等领导对本书给予大力支持。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原闽粤赣边纵在汀老同志联谊会会长谢志平等众多边纵老战士和“边纵第二代"的鼎力支持,在此一一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本书一定存在粗疏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6年6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