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岚的成就和影响在散文。而她的散文最令读者叹为观止的是被她称为包括文化随笔、书评、读书杂记的“书话”。她说这些写作是“在别人的成果上做文章,通过复述、感受、分析,从个人角度出发,带着个人色彩,来扮演作者、读者之间的中间人,完成一种情感、见地、审美的传递”。在卢岚著阎纯德主编的《我写我在(精)/著名女作家散文经典》中,人们可以发现历史的智慧和文化的芬芳,“书情,世情,风情;文心,人心,慧心”,中外文坛的前世今生、往事近事,透过她的散文,都会引出一道道甘泉。
| 书名 | 我写我在(精)/著名女作家散文经典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法)卢岚 |
| 出版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卢岚的成就和影响在散文。而她的散文最令读者叹为观止的是被她称为包括文化随笔、书评、读书杂记的“书话”。她说这些写作是“在别人的成果上做文章,通过复述、感受、分析,从个人角度出发,带着个人色彩,来扮演作者、读者之间的中间人,完成一种情感、见地、审美的传递”。在卢岚著阎纯德主编的《我写我在(精)/著名女作家散文经典》中,人们可以发现历史的智慧和文化的芬芳,“书情,世情,风情;文心,人心,慧心”,中外文坛的前世今生、往事近事,透过她的散文,都会引出一道道甘泉。 内容推荐 卢岚著阎纯德主编的《我写我在(精)/著名女作家散文经典》主要收入了旅法作家卢岚多年的读书随笔、游记和文化随想,其中既追寻巴尔扎克、凡尔纳、普鲁斯特等文学大师的遗踪,又展现法国当代文坛的逸闻趣事,引领读者游弋于文学、艺术、自然和社会之间,颇多创见。知识性和可读性俱佳。 目录 第一辑 巨擘的脚印 是,或不是,不再是个问题 托尔斯泰夫人的说不尽 萨特的抗德逍遥游 请莫不带着欲望走进来 蒙田,一个文学化的哲人 最是匆匆流放夕 永远巅峰的索莱尔 白夜城的荡游人 从书斋走上月亮 谁是《情人》中的情人 第二辑 思想的声音 滕王阁心事 且吟白伫停绿水 龙旌凤羽的后面 召回流逝时光 没有笔杆子的文学时代 游女解佩 来去东西方 影像与真实 中国瓷器的西行 第三辑 永恒的传说 被困扰的俄罗斯灵魂 一束不灭的烟花 美人的神话 一朵艳葩的沉重与风流 普鲁斯特的守护神 靠墙独坐 中国访法作家印象记 认识梁宗岱的长路 作家的职业事故 第四辑 艺术的情思 凡·高:翻腾着的颜色 《碧姬典娜》,你在哪里? 现代的弥诺陶洛斯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之歌 第五辑 历史的光影 亦冰亦火,亦黑亦白 面具威尼斯 走不出青山 布尔热湖上的罗曼史 春去春来布拉格 二十一世纪的流浪灵魂 水城文波 青铜骑士之城 随风而播 试读章节 叶君知识丰富,莎翁长莎翁短,嘴巴跟开车一样快,一眨眼就过了牛津,两个多小时就到了英伦中部,进入到阿尔当以北的瓦尔维克伯爵的领地,汽车沿着埃文河(现名费尔登河)的南岸,在宽广的田野之间的公路上走了一段路,莎士比亚的故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就到了,街道宽阔,满眼古老建筑,老去的招牌,都是中世纪风格,而街道上,却是操着各种语言的二十一世纪游客。莎翁距离我们四百五十年,小镇面貌没有改变,街道名称也没有变,叶君如是说。你有理由相信。如果莎翁要回来走走,会熟门熟路,一眼就认出昂莱大街上的祖居,当年就读的“爱德华六世中学”,还会记得来自牛津的老师以拉丁文教他们演戏,念奧维德的诗。打开楼下的窗子,不时看到巡回表演的艺人队伍经过,这是冥冥中为他安排的时刻。当时他父亲是个时髦皮手套制造商,也从事羊毛买卖。生意成功后成了市政议员,直至市长,还向圣职社团申请绅士头衔和徽号;但风向突然神秘地转了,他负债累累,税务缠身,妻子玛丽带来的丰厚嫁妆也赔光了,最后宣告破产。 1757年,后人为重修祖居,在瓦顶的木条间发现他的六页纸的精神遗嘱,表示坚持天主教信仰,但当时新教才是国教。是因为宗教信仰分歧被迫害,从生意、税务上使他陷入困境?另一说法是,他私贩羊毛被揭发,导致庞大数字的罚款。小威廉因而辍学,在手套工场当学徒。 位于昂莱大街的故居,是他父母亲的居屋。威廉在那里出生,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直至结婚。跟着离家失踪十年。楼房的面积和布局,是富裕人家的标准,两层楼加上阁楼,面积不小。为保暖,天花板甚低。楼上楼下包括睡房、客厅、饭厅、厨房,安置在房屋一端的制造工场。家庭人口众多,兄弟姐妹五人,婚后同住一屋。为应付家庭人15的增加,主屋后面加建了两个小房间。工场内外,据说当时堆满小山羊皮、绵羊皮、狗皮、斑鹿皮。处理皮革的石灰坑、尿素等安置在后院。还饲养猪、羊、鸡,是活气腾腾奔日子的人家,唯空间的挤迫,气味的呛人可想而知。 这座都铎风格的房子,到十八世纪末还在莎翁旁系家族手中。经历了四百年历史,已经破烂。莎翁的妹妹的后人,于1846年准备把它出售,1847年刊登了广告,引起一批著名人士和作家,如狄更斯等的注意,他们多方奔走,设法将房子收购,以便建成莎士比亚故居博物馆。狄更斯先后在伦敦、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地组织演出,著名的文化界人士前来捧场,筹得三千英镑将房子买下,交给国家管理。1847年“莎士比亚出生地信托基金会”正式成立,1891年英国国会通过法例,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旨在更好管理莎翁故居.收集图书和档案资料,跟国际重要的莎士比亚博物馆交流,方便学者对莎翁的研究。 你从故居出来,在镇上转悠一圈,看到他的长女苏珊娜夫妇建于十七世纪的大宅,次女朱迪夫妇的住宅,外孙女伊丽莎白夫妇的房子。1614年,莎翁在伦敦的剧院失火,容纳一千五百名观众的剧院瞬息间付诸一炬。莎翁返回故乡,人住到他发迹后自置的有百多年历史的著名大宅“新场地”。1616年因伤寒病去世,逝世13期刚好是他的出生日期:4月23 13。 五十二年前,他出生后三个月,镇上闹黑死病,15%人口死于时疫,他母亲及时带他逃到十公里外的外祖家,奇迹般逃过了死亡。五十二年后没能逃脱另一种时疫。教堂为乡人敲响丧钟,下葬在三圣教堂的祭坛下。你现在去到教堂,可以在祭坛下看到莎翁和妻子安娜的墓地,女儿、女婿也安葬在一起。但十一岁夭折的双胞胎中的儿子哈姆内特没有安葬在一起,想来是在教堂外面。 P6-7 序言 散文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史上连绵起伏的山脉,属于最原始的文学形式之一。诸子散文算是散文成熟的起点,其后无论是唐宋散文、明清小品,还是“五四”散文,都是中国散文天空里灿烂的星座.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不平凡的风雨岁月,“文革”反思之后,作家的创作驶上了文学正道,跨越世纪,名家辈出,女作家则成为文学大军驰骋至今的一支劲旅,为中国文学的辉煌崛起贡献了智慧。因此,无论是中国文学的前世还是今生,说文学不可不说女陸文学,讲作家不能不讲女作家。 自秋瑾时代,女作家蜂起,她们的创作曾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同呼吸共命运;她们笔下除了小说、诗歌和戏剧,更有散文参与了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与发展。 当代散文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走出政治或准政治之门以后,解放之风将散文吹拂得花枝招展,尤其90年代出现的那股关注女性经验和生存状态的“身体写作”思潮,更为中国散文历史所难忘。“身体”从隐匿到发现,新的女性意识普遍进入女性创作视野是文学创作的一个进步。那些钟情于“身体写作”的女作家,笔下所呈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身体经验的书写,意味着对女性独立精神尊重的“时尚”,曾是女性创作风靡一时的潮流。女性“身体写作”是灵肉之写作,以独白或自语,用自己的肉体表达自己的思想,将爱情、婚姻、亲情、友情、温情、柔情、性具象化,但实际上是联系着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道德、法律的理性法则,所呈现的是属于女性的生命意义。“身体写作”所涉内容多为“青春的迷茫与痛楚,孕育的艰辛与幸福,死亡的残酷与升华,大胆地抵达了身体的本质,既关照自己,也关照他人”。这个讲述女性身体成长史的时间大约有十几年,与此同时,还有受到非议的所谓“小女人散文”盛行于世。那些书写“日常生活”的“小散文”并非没有意义,她们所写的日常生活和感受属于时代的投影,是那个时代历史的宝贵遗存。 之后,女性散文作者年轻化,开始了女性散文从“女性”到“新生代”和“网络写手”的过程,其作品的人格与精神也在迷茫中发生了一些嬗变。21世纪以降,在金钱的忽悠下,尽管文学比较疲软,但是作家依然以其忠勇驰骋疆场,那些走过“文革”,咀嚼了较多社会、历史、人生苦味的女作家,这时的创作更臻成熟、老道,更加深入历史和生活的肌理,文风也更为清丽、朴实而厚重。 天地岁月运行至今,仅就所观女性散文而言,不乏大家的经典之作。“大家”,当然不是从天而降,既不是别人所封,更不是自封,而是作家自己的创作百炼而成。一般说来,无论是沸腾喧嚣的生活,还是懒散平凡的生活,作家们只要无止境地追问社会、历史和人生。就可从生活、历史中寻找出思想和理想,并让真实、动人、温馨、睿智、冷峻、幽默变成文心,坚守住真善美,守望住文学的经典精神。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很重要。就我所知,大凡有成就的作家都很在意学习、研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女作家筱敏说:“文学就像一个人在牢房里唱歌,阅读它就像收到一封传说中装在漂流瓶里在大海上漂泊已久的信。写作是单个人的事。阅读也是单个人的事,这是个人内心生活的需要,与外面的热闹无关。”生活、阅读、写作,是作家生命的三部曲,作家只有在生活里沉下心来,作品才会获得文学应得的大气场。 现在,这些资深女作家,凭借与生俱来的文学天分和捕捉人情世故的文学敏感,加之丰富的生活经历及家国意识、人间情怀,在照亮黑暗世界的理想光芒陪伴下,走向书写命运万千气象及人生有幸与不幸的作品经典。 四 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著名女作家散文经典”书系,是“女人的文学”,属于女作家心灵铸就的作品。以小说起家的张抗抗,她的《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等长篇小说及其中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淡淡的晨雾》和《北极光》等在当代文学史和读者的阅读视野里是一道美丽幽深的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初雪》《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等篇什,其精妙、柔情和厚重曾赢得文坛许多名家的赞美。大作家管管说:“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大诗人余光中在为她的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所写的序言里,称她的散文有“亦秀亦豪” “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有人又说她的散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 张晓风曾说:“我的身体在台湾长大,可是我的心好像跟历史的中国衔接,不管是到南京或者是西安,我觉得都是我心灵的一个故乡。”在她的散文里,乡愁有时像春风,有时也似冷雨,流浪漂泊的命运,成为她以生命的诗性阐释生活与人生的基础,从描写生活琐事,到抒写社会世态和家国情怀,都是她作品的内容。 韩小蕙作为知名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著有《自嘲》《有话对你说》《悠悠心会》《体验自卑》《女人不会哭》《韩小蕙散文》《欢喜佛境界》《千克男女》《解读与被解读》等散文作品二三十部。 她是大记者,在她的眼睛里、感觉中和心坎上,所有所有的美,都在自己经过的路上,更在自己经历的人身上。在名家、大师面前,她以一棵小草的姿态,用崇拜或钦敬的眼光看着他们;对于百姓,她把自己当作一片温暖的阳光,“以善意,以明朗,以助力,以合作的心态待人以厚”;对于女性中的杰出人物,她倾心喝彩,打心底里热情赞美她们的天分、才华、成就、品质乃至美貌。她因为看清了世界与自己,厘清了与他人之间的绳墨,而“进人物我交感,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物我皆如行云流水的境界”;她以向日葵的品格,永远向着文学的太阳。她是个疾恶如仇的作家,又是个大爱无疆的作家,她整个的人生姿态,就是她的散文的姿态。从她的作品里,可以倾听到丰富的社会旋律和时代精神,以及对善的颂扬、对恶的鞭笞,社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女人、道德,都是她笔下寻常的散文话题。 卢岚在中山大学毕业后以笔名芦苇发表小说,开始了她的文学ALk。著有散文集《乡眺》《凡尔赛的喷泉》《山盟水约》《巴黎读书记》《塞纳书窗》《文街墨巷》《笔走皇林村》《与书偕隐》及小说集《古堡迷幻夜》《把水留给我》等。 爱读书的卢岚在巴黎长居40余年,涉猎了东西方许多古今作家,使她在精神和文学修养上得到熏陶,生发旺盛的写作欲望和创作动力,“我写过,我释然,写作成为释放情绪的方法,写作成为引渡自己的一根篙。”这根“篙”,使她从此岸到彼岸,在书海、人海完满最好的人生。 卢岚的成就和影响在散文。而她的散文最令读者叹为观止的是被她称为包括文化随笔、书评、读书杂记的“书话”。她说这些写作是“在别人的成果上做文章,通过复述、感受、分析,从个人角度出发,带着个人色彩,来扮演作者、读者之间的中间人,完成一种情感、见地、审美的传递”。在她的字里行间,人们可以发现历史的智慧和文化的芬芳,“书情,世情,风情;文心,人心,慧心”,中外文坛的前世今生、往事近事,透过她的散文,都会引出一道道甘泉。 走在法兰西的文街墨巷,就像翻检自己书房里的藏书,心知眼见,每一页展现的都是这片天空下亲切的风景、风物与人物。“用美丽的文体描写美丽的对象”,是卢岚最惬意的人生;“把瑰丽灿烂的、气派宏大的风景浓缩在咫尺之间,让读者了解人间美丽的历史,欣赏她永恒的魅力”,这,就是卢岚文学世界的宿命。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