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战风云(超值彩图版)(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张卉妍编著的《一战风云(超值彩图版)(精)》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1918年,主要战场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它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战,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劫难,是作为毁灭之神降临人世的。战争主要在同盟国与协约国这两大军事集团之间进行,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等则属协约国阵营,后来发展到共有33个国家、15亿人卷入这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之中。

回顾这次空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更深入地反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从而使人类更加珍惜生命、珍惜和平。

内容推荐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劫难。它是如何爆发的?战争如何蔓延成世界大战?德国人打胜了几乎所有战役,为什么却输掉了战争?战争中都用到了哪些杀伤力大的武器?张卉妍编著的《一战风云(超值彩图版)(精)》分为决策内幕、战火烽烟、碧海风波、特战疑踪、谍海秘影、武器大观等部分,不仅分析战争形势和战略战术,介绍战役经过、主要将领、武器装备,更论及历史谜团和一战逸闻等,还辅以上百幅珍贵照片,尽量还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来面目,生动述说这段血与泪、罪与罚、生与死交织的悲剧历史。

目录

第一章 决策内幕

 “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的枪声

 战争倒计时——奥匈帝国的最后通牒

 “塞壬女妖”的歌声响起——各国的抉择

 一个无法完成的神话——奇正结合的“施利芬计划”

 加利波利战场上的大撤军——英军不得已的“明智之举”

 协约国阵营最大的胜利——布鲁西洛夫突破

 “屠夫”引发的兵变——“尼韦尔攻势”

 美国参战的导火索——齐默尔曼电报事件

 “迈克尔行动”——功亏一篑的困兽之斗

 最后的战役——默兹一阿尔贡攻势

 胜利者的分赃——播种战争的“巴黎和会”

第二章 战火烽烟

 打开比利时的大门——毁于巨炮下的列日要塞

 保卫巴黎——老将加利埃尼当机立断

 扭转乾坤的会战——“马恩河奇迹”

 猎人变猎物——罗兹战役

 狮子博兔——戈尔利采突破

 俄土索契角海战——索罗钦以一敌五

 加利波利登陆行动——一场艰苦卓绝的拉锯战

 让法国人把血流尽——“凡尔登绞‘肉机”

 没有赢家的阵地战——索姆河战役

 战争史上最大的坑道爆破——梅西纳山脊之战

 俄国退出“一战”——“十月革命”爆发

 德军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击——第二次马恩河战役

第三章 碧海风波

 走向大洋——崛起中的德国海军

 “德国海军之父”——永远的提尔皮茨

 挑战“海上霸主”——阿加迪尔危机

 拉开“巨舰大炮”的序幕——费希尔打造英国海军

 “给的船越多,他的胆越大!”——有勇有谋的戴维·贝蒂

 印度洋上的“东方天鹅”——缔造传奇的“埃姆登”号

 科罗内尔海战——游击舰长冯·施佩

 冤家路窄——福克兰群岛海战

 多格尔沙洲伏击战——英军成信息战赢家

 地中海海战——维持或切断海上航线

 大炮巨舰的巅峰对决——日德兰海战

第四章 特战疑踪

 对俄冬季攻势——将俄国踢出战场

 挥舞的马刀——“哥萨克来了!”

 德军自投罗网——伊万哥罗德战役

 改写历史的战舰——传奇的“戈本”号

 雾中出击——赫尔戈兰湾海战

 “奔向大海”——埃讷堑壕战

 第二次伊普雷会战——德军首次投放毒气弹

 萨洛尼卡的军事行动——开辟新的战场

 严寒中的攻势——埃尔祖鲁姆战役

 第一次装甲集群突击——康布雷坦克战

 地雷战——堑壕战的有力补充

 代号“彩虹行动”——德国大洋舰队的归宿

第五章 谍海秘影

 德国间谍管理之王——瓦尔特·尼古拉少校

 “谍海女王”——玛塔·哈丽

 英国情报机关的“开山祖师”——军情六处

 传奇谍王——卡纳里斯

 展翅云雀——马尔塔·里舍

 近乎白纸——“一战”前的美国军事情报机构

 “翻云覆雨的灵掌”——恩尼格玛密码机

第六章 战争逸闻

 “一个人的战争”——德属东非战场上的沃尔贝克

 德军空战之王——“红男爵”冯·里希特霍芬

 大洋游侠——卢克纳尔伯爵的风帆战舰“海鹰”号

 “突击战车”——“雷诺”出世

 空中巡洋舰——齐柏林飞艇

 东普鲁士之战——可悲的冯·普里特维茨

 “拿着空头支票参战”——罗马尼亚战役

 化学武器登场——毒气弥漫的伊普雷

 壮观的“地下城”——阿拉斯之战

 横空出世——航空兵的诞生

 进攻达达尼尔海峡——协约国军队遭土耳其重炮挫败

第七章 揭秘档案

 初露锋芒——隆美尔在“一战”

 “一战”中的传令兵——下士希特勒

 协约国对土耳其的瓜分——《色佛尔条约》

 “我不能,但摩根先生可以”——被绑架的美国

 25万童子军开赴战场——掩盖八十多年的真相

 “一战”退伍老兵的遭遇——美国政府的血腥镇压

 为石油而进行的战争——法英瓜分中东

 苏俄内战——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魂断法兰西——在“一战”中牺牲的华工

 “一战”时期的国际红十字会——世界人道组织机构

 “十月革命”的标志——“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一战”结束的催化剂——基尔水兵起义

 城下之盟——苏德签订《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和约》

第八章 人物探幽

 德意志之剑——老毛奇

 “统帅是天生而不是任命的”——小毛奇

 “闪电战”理论的创始人——施利芬

 大器晚成——乔治·马歇尔

 狡猾的狐狸——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美军装甲部队创始人——“一战”中的乔治·巴顿

 “苏俄红军之父”——托洛茨基

 将“总体战”进行到底——永不认输的鲁登道夫

第九章 武器大观

 “陆地巡洋舰”——坦克

 昙花一现的“霸主”——“巴黎大炮”

 空中“铁翼”——在战争中催生的飞机

 “一战”时最不受欢迎的武器——法制绍沙轻机枪

 不列颠的杰作——李一恩菲尔德步枪

 堑壕战的克星——迫击炮

 水陆两栖的“新鲜玩意”——水上飞机和飞船

 大型战舰的保镖——驱逐舰

 军阶的象征——手枪

 海军必备品——巡洋舰

 第一艘现代化战舰——“无畏”舰

 马克沁——机关枪打出传奇一生

 “空中骑士”——从砖头、刀子互搏到歼击机

 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士兵保护神——钢盔

 开启“潘多拉魔盒”——随风飘荡的毒气

试读章节

战争倒计时——奥匈帝国的最后通牒

“我认为不会有大战,法国和俄国还没有准备好。”德皇威廉二世的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法国和俄国的确是没准备好,但被逼无奈,被形势拖入了战争。当德皇对国际环境忧心忡忡之时,奥匈帝国也陷入了绝望之中。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唯一不是建立在民族主义基础之上的政权,在国家内部,捷克人、波兰人和斯洛伐克人都在闹独立,甚至匈牙利人也不完全可靠,而在边疆的意大利人、塞尔维亚人和罗马尼亚人都在为生活在哈布斯堡王朝异族统治下的弟兄们要求自由。正如那句令人发冷的德国警句所言,“一个悲惨的结局胜于没有终止的恐惧”,如此四面树敌,战争岂非唯一的选择吗?

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后的第一天,有大量非塞尔维亚人群举着奥匈帝国的国旗和遇刺斐迪南大公夫妇的遗像在萨拉热窝的大街上游行。当地一些主要东正教教士家里的窗户也被砸坏。实际上,萨拉热窝的游行仅持续了几小时,维也纳政府也立刻承诺补偿受害者,维也纳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在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后一个多星期,奥地利外交部保持沉默,但许多报刊和其他机构却鼓动反塞尔维亚情绪,维也纳的广告牌宣称:“所有塞尔维亚人必定灭亡。”但这些似乎都是一时的爆发,在被杀害的皇位继承人和他的妻子埋葬两天之后,弗兰茨·约瑟夫皇帝没有参加葬礼就回到他的夏季别墅去了。7月份的绝大部分时间,奥地利人都在那儿沉默,因此失掉了欧洲的许多支持者,当他们终于采取行动时,这一刺杀事件已经被排在欧洲报纸的最后几版了。当斐迪南大公遇刺的消息传来时,德皇威廉二世正在挪威海边他的游艇上,威廉二世立刻结束在挪威的航海度假,返回国内。他这样做,更多的是因为斐迪南大公是他的好朋友,而不是因为他预见到了什么紧急情况,几周前,他和夫人还在斐迪南夫妇的乡村别墅里做客。

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后的一段日子中,维也纳很平静,世界其他地方也很平静,斐迪南大公遇刺产生的震动似乎已经消散了。事情的真相变得越来越清楚,刺客是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他们是在贝尔格莱德进行刺杀准备活动的。虽然奥匈帝国的领导层下决心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但是此时准备工作还没做好。领导层对于开战还是不开战意见很不统一。但是他们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必须先满足一些基本条件,然后才能采取行动。为此,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取消了例行的访问计划,他写了一封私人信件,于7月5日由帝国外交部特使转交给它的同盟国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威廉二世,他得先探寻一下德国的意向。对奥匈帝国而言,估计这次战争的限度是很重要的,俄国可能会介入支持塞尔维亚,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只有德国的支持可以让俄国保持中立,因此,约瑟夫给威廉二世发去了私人信函,力劝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摧毁塞尔维亚,使其不复为一个势力”的计划。  德皇威廉二世认为,只有坚决的行动,才能吓阻俄国的介入,7月初,威廉二世收到一份德国驻维也纳大使的电报,大使在电报中说,他本人已经要求奥地利不要过快地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德皇威廉暴跳如雷,他在评注中写道:“撒谎!胡说!谁给他权力那样做?塞尔维亚必须受到惩罚,立刻执行!”德皇威廉的这番话很快传开来,维也纳的官员也听到了。威廉二世在与奥地利特使的会面时说:“机不可失,我们必须永远把塞尔维亚消灭掉,如果奥匈帝国与俄国之间的战争果真爆发,德国会以其惯常的忠诚站在你们一边,奥地利尽可以放心。”后来,温斯顿·丘吉尔谈到此事时说,威廉的保证是“以整个德意志帝国资源为担保而随便填写的一张空白支票”。德皇威廉刚刚结束与奥地利特使的会面,法金汉便问威廉是否应该进行军事准备,威廉说不,随后,他马上动身返回挪威去玩游艇度假去了。他走前对他的海军上将们说:“我认为不会有大战。沙皇的注意力不在斐迪南大公遇刺上,此外,法国和俄国也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但当弗兰茨·约瑟夫收到德皇的空白支票时,他的和平感突然化为乌有,他喃喃自语地说:“现在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有一场可怕的战争。”

奥匈帝国政府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塞尔维亚政府事先知悉普林西普及其同伙的计划。最多也只能说,有些塞尔维亚的内阁成员与军官知道一些恐怖分子的秘密计划,而塞尔维亚政府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阻止他们的行动。无论如何,维也纳政府视这次的暗杀行动为“展现力量并一劳永逸地处理塞尔维亚问题”的时机。刺杀事件发生时,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他的游艇“史丹达”号上宣布为期三周的哀悼,此举是为了向被杀的大公表示敬意。除此之外,他没有兴趣做更多的安排,直到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那封类似于战书的最后通牒后,沙皇才开始有些担心起来。7月29日,沙皇尼古拉给德皇威廉发去一份电报,电文表达了“对一个弱国发动一场不光彩的战争”的愤慨。他质问德皇威廉:“能不能阻止他的盟友不要走得太远?”德皇威廉给沙皇尼古拉发去的回电中,表白了自己对和平的期待,并说:“我正在利用我的影响力促使奥地利人直接与你达成令人满意的谅解。”当然他所做的和他所说的并不是一回事。威廉对此说:“尼古拉承认自己懦弱,却又想把战争的责任放在我的肩膀上。”(P7-9)

序言

20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自从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现以来,各殖民大国及其利益集团,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力。老牌殖民帝国英、法、俄同德、日、美等新兴国家在争夺资源和殖民地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也使各国统治不稳,于是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1918年,主要战场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它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战,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劫难,是作为毁灭之神降临人世的。战争主要在同盟国与协约国这两大军事集团之间进行,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等则属协约国阵营,后来发展到共有33个国家、15亿人卷入这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之中。

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欧洲的火药桶,随着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欧洲列强纷纷全面动员,倾其全国之力,投入到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之中。绵延千里的铁丝网和壕沟阵地,成为列强厮杀拼搏的角力场。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在弹片四溅、血流成河的泥泞战场,试图打出一个世界新秩序。曾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丘吉尔这样评价本次大战:“政府和个人都按照这悲剧的韵律,摇摇晃晃地进入到无效的暴力之中,屠杀和破坏的规模日益增大,使人类社会所遭到的伤害,在一个世纪内都难以恢复。”本次战争的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其中以西线的战事最为惨烈,如著名的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

这场世界大战利用了人类文明从物理到化学全面的科技成果,使人深刻体会一到了文明的负能量。两个集团都疯狂扩军,并建立起发达的军事工业,许多新式武器被投入了战场,飞机、坦克、机枪和毒气的首次使用,完全改变了以往的战争形式,大大增加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客观上也促进了许多军事理论的产生。在海战方面,无畏级战列舰、潜水艇及航空母舰的初次使用,则拉开了大洋海战新形式的序幕。

德国依靠它先进的军事工业基础,率先发起了进攻,但双方都低估了对方的经济和军事潜力,因此基本上都只准备打一场速决战。没承想大战持续了一年又一年,其残酷性和持久性是各参战列强始料不及的。大炮喷吐着铁雨,地球浸泡在血泊之中,战壕如同一个粉碎人体的巨大磨盘,绞杀着无数的生灵,无数青年的鲜血喷涌而出,汇成了河。血腥、恐怖、凄惨,构成了一幅惨不忍睹的末日画卷。在为时四年零三个月的残酷战争中,有3000多万人死伤,欧洲几乎失去了整整一代的年轻人——仅就英国而言,战后就有200多万妇女无法再组建家庭。以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悲哀地表示:“全欧洲的明灯都熄灭了,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看到它们能够再次亮起。”

随着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人类在这次浩劫中蒙受的损失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仅经济损失就达1700亿美元(当时币值)。这次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受到削弱,元气大伤;只有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战后世界上的头号金融强国。战后列强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各当事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这场号称将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造成的结果,竟是下一场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但大战的影响绝不止于此,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分为决策内幕、战火烽烟、碧海风波、特战疑踪等九部分,不仅分析战争形势和战略战术,介绍战役经过、主要将领、武器装备,更论及历史谜团和一战逸闻等,还辅以上百幅珍贵照片,尽量还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来面目,生动述说这段血与泪、罪与罚、生与死交织的悲剧历史。回顾这次空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更深入地反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从而使人类更加珍惜生命、珍惜和平。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0: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