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时分,一名从帝丘来的使者迈入了青丘山。
青丘山,是《山海经》之《南山经》的世界,这里与侵淫文教风气的中冀不同,尚是一片弥漫着神幻迷雾的荒蛮世界。
这位尊贵的中冀使者,转山转水,转云转海,转天转地,因路途险远,被山里的猛兽追过,被水里的怪鱼咬过,身上挂着七八道彩,终于在橙红的晚霞铺满天宇时,摸到了青丘山下。
使者把帝丘诏令交到青丘山,迎接他下榻的是个中年胖妇,圆滚滚的脑门芯子,圆滚滚的下巴颌儿,圆滚滚的大肚腩儿,因为那圆润太有影响力,原本颇得人心的姿色被挤走了一大半,她自称青丘国的族长,这儿百事我做主。
使者把帝丘诏令交给她,吩咐她好生对待这浩荡圣恩。
族长殷勤受命,遂邀使者在青丘山小栖,说道我们这里比不得帝丘锦绣之地,只是风景好,人也美,都是一流水色。
使者果然满山转了一圈,确如族长所说,此地风景秀逸,花草婆娑,入目也尽是清一色的女人,姿色绝代,身形婀娜,说不得的风流蕴藉,方才知世人传说的青丘女子绝色,并非虚言。
这群狐狸还真销魂,使者如斯念想。
原来这青丘山中人说是人,本也不是人,真身乃是白狐。
身为白狐,却幻化为美人,世间奇异之事,在这神话与巫术遍布的南方世界,如繁花绚烂盛开。
当年黄帝为天下共主,会天下万国于昆仑共襄盛举,这青丘国的白狐为沾圣光,也派出了使者,献上青丘山的特产灌灌和赤鱬为贡品。黄帝为其诚心所动,感其千里献礼,特敕青丘山归附中冀,以山名为国名,是为青丘国。从此,这一群白狐居住的青丘山,成为中央王朝在籍的属国,获得了朝贡共主的方国资格。
和天下方国相比,青丘国虽是一国,但族群数量太少,疆域面积太窄,立国的又多为柔弱女子,倘遇到刀兵之事,于她们几乎灭顶之灾,幸而天下还算太平,即便有战事,也相隔悬远,因而青丘女子们徜徉在一方花团锦簇的乐园里,越发地不食人间烟火气。
在青丘山待了三日,使者和前山的少女在月光下吟诗,也与后山的姑娘淌水谈情,赚够了痴情的眼泪,方才满足离开,徒留下三五个肝肠寸断的思妇。
帝丘诏令传给族长后,这位自称百事我做主的一族之长,恭敬交给了老祖宗,称后辈子孙恭请老祖宗审看。
老祖宗,又称八尾狐,是青丘山资历最深年龄最老的白狐。
青丘山的白狐都身怀极深道行,以尾数定道行高低,尾数越多,修习最精深,命祚也更长,其中最强者是九尾,可获得通达天地的至高神力。 实际上,青丘山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九尾狐了,为了什么缘故,谣传甚多,因着九尾狐消失,倒是让这位八尾狐老祖宗,成了青丘山的一尊神。
老祖宗,是明面上的称呼,私下里倒有好事者称之为“老媒婆”,皆因这老狐专管保媒拉纤的营生,给屁股生翅膀的配个肚脐长眼睛的,给缺胳膊的配个少脚丫子的,给矮个子配个擎天柱,给蠢女人配个戆汉子,也算是门当户对,两下相应。
P4-5
那一年,大荒世界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战役。
对于大荒的人民来说,那年绝不是好年成,时令紊乱得像麻线团,撒去土里的种子结不出谷穗,圈在笼里的牛羊频繁生病死去,小伙儿扛不动锄头,姑娘们拿不起针黹,那滋润生命的家园变成折磨灵魂的地狱火海,两千年后关于当时的物候记载是“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
天欲哀,天欲怒,天欲战?
有懂天道的巫师出来故弄玄虚说,天有异象,必有血战发生,当年黄帝战蚩尤,就有风雨大作、雷霆震天,裂江河、堕山丘,生灵恐惧;后来颛顼战共工,也曾雾冥水涌,驱雷驰电,共工怒火烧心,把不周山生生撞缺了偌大的一角,以至星坠西南,水永东逝。每次战事将起,上天皆要降下警告,你瞧今年岁在鹑尾,大战不可避免。
果然不出一旬,华夏挟东夷等众多部属,派兵攻伐三苗。
出征的主帅是大禹,共主舜帝亲授他斧钺,又在玄宫接受大巫高阳氏的赐福,率联盟军队浩浩荡荡南下,与三苗军队在南阳盆地边缘的桐柏山刀锋相向。后来《山海经》把这场战役发生地写进了《中次十一经》。
在大禹的指挥下,联军与三苗鏖战了70天,血染征袍,白骨遍野,经过一次又一次艰苦竭蹶的战斗,联军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三苗是非常强大的一个势力,与华夏一族争天下已有千年之久。这一次大禹趁胜追击,将三苗全族一直赶到了洞庭湖之南。洞庭湖之南那时尚且是神幻迷雾的荒蛮世界,怪兽横行,瘴疠丛生,三苗自此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力量,直到披荆斩棘、休养生息千年后,后裔楚国才重新崛起,对他们祖先魂牵梦绕的中原再次发起冲锋,最后也还是被北方华夏后裔秦国灭了宗庙。
对这场战争,史书上只留下了简短的一句话:“七旬,三苗格”。
但这一战,却是改变了天下大势,华夏、东夷、三苗鼎足之势崩溃,华夏和东夷成为黄河流域稳固不迁的主人,虽然在以后长达千年的岁月里,华夏东夷还会经历无数次争斗,并在争斗中融合起来,在黄河两岸不懈耕耘,开创出璀璨文明。
战事才定,共主舜派出各路使者昭告天下,有腿很长的长股氏翻山越岭,长翅膀的羽民翱翔天际,游得快的飞鱼访问四海,好言辞的鹦母花言巧语,不惧虎的駮马奔驰原野,把胜利的消息传遍天下。
天下方国震撼了,无论是起初坚定站队的,还是观望携贰的,都向共主献上了贺礼,恭祝共主敉平乱世,从此天下富乐,北至肃慎、山戎、南至交趾、北发,东至鸟夷、薄姑,西至氐羌、析枝,无不恭命,无不服膺。 紧接着,又一个消息传来,那便是舜帝即将南巡。各方国纷纷猜测共主南巡目的,或是因为刚与三苗大战一场,准备乘胜追击,一劳永逸。。
即将踏入南山的共主又颁布帝令,由大禹留守国都帝丘,代行君权。这个举动传递了一个紧要的信息,大禹将会成为继任共主的嗣君。这个因为恭勉治水而赢得天下民心的伟男子,幼年时因父亲鲧“方命圮族”,被戮于羽山,不幸沦落下流,竟然靠着那不屈的意志,洗刷了父辈罪愆,登临了权力巅峰,该是何等样的传奇。
夏伯,是他的爵称,大禹,是老百姓对他的尊称,而华夏,是他为这片热土的人民开创的光辉称号。
其实那时的华夏族居住地称为中冀,所以大禹分九州,中原也称冀州,地在《山海经》之《中山经》。
故事就从华夏还称为中冀时开始。
在上古洪荒年代,中原大地尚是一片茺蛮的原野,毒虫猛兽横行,妖魔鬼怪遍地,神与人混居,时不时降下神威以求供奉,上古先民们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忽有一日,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争斗,一头撞倒了天地之间的支柱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淹没了整个大地,妖魔鬼怪、毒蛇猛兽也趁机出来吃人。这时,一个英雄站了出来……
本书为《大禹山海行(1)》,由若虚著。
若虚著的《大禹山海行(1)》讲述了一只小白狐,追随着大禹与夏启的脚步,奔走天下,游遍九州。在这途中,结识了《山海经》里所记载的种种奇珍异兽、神鬼精怪以及远国异人,并发生了一个个有趣、精彩的故事,将《山海经》所描述的神奇的大荒世界。在这过程中,伴随着禅让制向家天下转变时波澜壮阔的历史争锋。
知识性与趣味性,历史与神话,严肃与幽默,竟然同时兼具。
每一小节至少出现《山海经》里的一种奇兽,或一类植物。
禅让制向家天下转变时的大纷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里,也少不了侠骨柔情的凄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