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生吉祥的三十八个秘诀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四明智广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2.亲近诸智者

“智者”意指做好事、说好话、存善念的人。智者能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懂得什么样的行为能带来今生来世的利益,并且会给我们忠告、引领我们学习成长、帮助我们增上福德。亲近智者,我们就不会犯错误、造恶业;亲近智者,我们就会增长智慧、积累善业、趋向吉祥。

一段普通的木头顺着山间的河流来到了一片旃檀树林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旃檀树的气息熏染着这段枯木。若干年后,它的周身从里到外都散发着旃檀的香气,终于被人们发现,当作宝贝请出了山林。这个寓言故事似乎就在诉说《吉祥经》中所讲的第二种吉祥如意的方法——“亲近诸智者”。在佛教中,智者又称为善知识。

就像一个人生病一样,如果是水源污染造成的病因,那么首先要远离这个污染的水源,先要把病的原因去掉,这就是“远离众愚迷”。试想上面的那段木头,如果不凑巧来到的是粪坑,那它的结局又会是怎样?所以第一重要的是“远离众愚迷”。但仅仅是去除病因、离开不安全的环境还不够,要想身体恢复健康、保持健康,就必须找到另一股清净优质的水源,来滋养受伤的身体,这就是“亲近诸智者”。清净的水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身体,而真正的智者可以滋养我们的生命。

既然我们是心随境转的凡夫,要想吉祥,就要接受好的影响,我们要多多亲近善知识,常常和智慧超胜自己的良师益友在一起。印光大师在《德育启蒙》中说:“师严道尊,人伦表率,道德学问,是效是则。”在亲近善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养我蒙正,教我嘉谟”。在善知识的智慧熏陶下,我们也会渐渐成为有智慧、有德行的人。

“亲近诸智者”是我们人生非常重要的一课。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智者。

“智者”必须真正具足正见。正见有两种:一种是因果的正见。相信因果,遵循因果,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这是懂得取舍的智慧;第二种是能够洞达一切诸法的本质,了达空性的智慧。具足这两种正见的人,才可以叫做智者。

智者是有标准的,不是谁都可以称为智者。在这个世界上,学富五车的学者是不是一定是智者?不一定。要看他是不是相信因果、能不能了达空性。为人师表的教授是不是一定是智者呢?也不一定。如果没有取舍的智慧、空性的智慧,他的生活可能也是烦恼一大堆。

真正的智者,是能够通过闻思修行,洞达佛法的正见,了解因果的道理,了解空性的道理,而且能够去实践。这种人,就是智者。

当我们自己还不具足这两种智慧时,会有很多的迷茫和困惑,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样,很多的假象在眼前纷纷扰扰,很多条岔路不知去向何方。可能一糊涂、一失足,就会使我们的人生经历诸多坎坷和痛苦,甚至走上不归路。如果我们及时地去请教智者,借着智者的慧眼,就可以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跟随着智者的脚步,我们就可以走在人生正确的道路上,一直走向光明和吉祥。

《华严经》云:“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佛法如果没有人讲解的话,我们再有智慧也不可能真正了解。这就是为什么要“亲近诸智者”的原因。亲近智者可以帮助我们增长智慧,抉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帮助我们的人生趋吉避凶。

“亲近诸智者”是慈悲伟大的佛陀赐予我们的第二个吉祥如意的秘诀。

但是,要掌握这一秘诀,关键还在于“亲近”二字。怎么去亲近?这个问题大有学问。

很多人觉得自己和佛法有缘,对中华传统文化也有兴趣,但是却没有学习的主动陛。早就听说“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很多人因此走上幸福的通道,可自己却好像事不关己,只是在一旁观望。今天碰巧有高僧大德的讲法,“去,还是不去?”想想,“反正免费,我又无聊,听听也无妨。”这样的态度是不可能学到智慧的。古人有句话叫“求知若渴”,学习圣贤的智慧要像久早的大地渴求甘霖般,求道之心愈是迫切,愈是能够从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

中国古代很多的学子、很多的佛弟子,为了求学求法而踏上征程,千里迢迢、排除万难,留下了很多尊师重道、勤苦求学的千古美谈。唐之玄奘大师“西天取经”,宋之杨时“程门立雪”,禅门二祖慧可大师“断臂求法”,还有米拉日巴尊者依师苦行等数不胜数的真实公案,也都在诠释着“亲近诸智者”应有的态度。

所以,“亲近”是指我们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怀着恭敬渴求的心去亲近。

不要期望你闲坐在家里,佛会来敲门推销佛法,那是不可能的!佛法是要靠自己去求的。不是佛陀的姿态高,而是佛陀对人性的弱点非常洞悉。如果没有希求之心,就像房屋紧闭着门窗,即使真佛在你面前,光明也无法透进一丝。如同你不想要的时候,上门推销者常常会被你拒绝。

人们的通病就是这样:容易得到的,往往就不珍惜;失去时又追悔不已。这就是我们人性的弱点。

学习佛法,没有希求之心是无法得到真实利益的,所以,如果没有特殊的因缘,佛陀一般不会上门去推销佛法。佛陀会以各种方式引发我们的希求之心,当我们真正以希求之心去求法时,才把尊贵的佛法传授给我们。这时,我们才能够真正去领受、去珍惜,真正去落实、去修行。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效果就不好。

现在的很多孩子也是这样,他们不知道父母亲为了他的教育、他的前程,花了多少心血,特别是要进好的学校,要花更多的钱。做父母和老师的,一心就只想孩子好,可是如果孩子不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就不会去珍惜,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白白辜负了父母、老师的心血,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光,这都是没有智慧啊!如果有智慧,我们就会懂得感激父母亲和老师点点滴滴的恩德,就会非常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如果能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会好,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

P30-33

目录

《吉祥经》中英文对照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概要

什么是真正的吉祥

《吉祥经》的缘起

《吉祥经》的三十八个秘诀

 1.远离众愚迷

 2.亲近诸智者

 3.尊敬有德者

 4.居住适宜处

 5.往昔有德行

 6.置身于正道

 7.多闻

 8.工艺精

 9.严持诸禁戒

 10.言谈悦人心

 11.奉养父母亲

 12.爱护妻与子

 13.从业要无害

 14.如法行

 15.布施

 16.帮助众亲眷

 17.行为无瑕疵

 18.邪行须禁止

 19.克己

 20.不饮酒

 21.于法不放逸

 22.恭敬

 23.谦让

 24.知足

 25.感恩

 26.及时闻教法

 27.忍耐

 28.柔和

 29.得见众沙门

 30.适时论信仰

 31.自制

 32.净生活

 33.领悟于圣谛

 34.实证涅榘法

 35.八风不动心

 36.无忧

 37.无污染

 38.宁静无烦恼

综述

附录1:汉传《法句譬喻经·吉祥品》

附录2:《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序言

《吉祥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佛教经典,非常强有力,就像珍宝一样。

佛陀在经中讲述了三十八种生活中怎么样获得吉祥如意的方法,如果我们遵从,就可以没有忧虑、没有恐惧。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该做些什么?对于这个社会、人际关系、家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在此经中佛陀都作了明确的开示。

如果我们每天早晚在家都能唱诵一遍的话,所有的困难都会结束,所有的成功都会到来,所有的心愿都能实现。

实际上,如果我们遵从《吉祥经》所说的方式去做的话,不仅是这一生吉祥如意,而且对来世也是很有利益的。

——斯里兰卡阿斯羯利派大导师乌都伽玛长老

内容推荐

《吉祥经》是南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广泛流传于上座部佛法兴盛的东南亚一带。每逢重要的节日或活动,很多信众便会一起念诵《吉祥经》,以重温佛陀的智慧,获得三宝的加持,祈愿吉祥如意。经文的内容,就是佛陀对于人们,尤其是在家居士们关于吉祥如意的教导。《吉祥经》的篇幅虽然不长,文字平实,却从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获得人生吉祥如意的稳当方法。虽然这是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对于大众的教导,但对于现今时代,依然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四明智广先生,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于佛教经典也颇具心得。先生长期以来,深感当今社会,如果能辅以传统文化的倡导和学习,那么将极大地改善诸多社会现象和问题,所以一直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一生吉祥的三十八个秘诀》就是先生对于《吉祥经》而作的讲解。

书中首先解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吉祥,并依据佛经原文,归纳出三十八种获得吉祥如意的方法,并旁征博引,例举了儒释道三家经典关于吉祥的论说,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广泛地了解吉祥如意的内涵。读者若能仔细阅读本书,并实践这些方法,那么,从小而言,有助于获得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吉祥;从大而言,能对净化人心、和谐社会起到一定作用,顺应佛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教导。

编辑推荐

《一生吉祥的三十八个秘诀》作者四明智广归纳出三十八种获得吉祥如意的方法,诸如尊敬有德者、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行为端正、禁止邪行、恭敬谦让、知足感恩等,涵盖了生活、工作、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许多精华,并旁征博引,例举了关于吉祥的经典论说,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和广泛地了解吉祥如意的内涵。从小处而言,能净化心灵,有助于获得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吉祥;从大处而言,能促进社会和谐,个人和家庭都幸福的话,则这个国家也必定会幸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3: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