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法苑往事中的女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立新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法苑往事中的女人》是杨立新教授第一部小说,以生活中的法律人物为原型,反映出那个时代所有人的人生缩影,以此来纪念曾经为法治事业奋斗的人们,包括本书中的女性,并不是为了忘却,而是不忘却。不忘却这些曾经努力过的人,不忘却那个时代的那些难忘的事,更不忘却造就了这样的人和事的那些原因。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小说里的人物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内容推荐

杨立新著的《法苑往事中的女人》着力于刻画生活在法律中的女性,有女法官、女检察官,还有女当事人。她们都是女人,都与法律有关,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女,经历着过去那个年代法治状况的酸甜苦辣,经历着她们各自的人生。其实,她们的人生,就是过去的那个时代法律人的缩影。

目录

人母

 美才女,遭迫害,流落深山密林

 育义女,经磨砺,成就杰出法官

人妻

 离婚难,偶偷欢,酿成一段血案

 躲强暴,出红尘,古刹修炼名尼

人女

 父母殁,成孤女,检察长收养成才

 展才华,斗恶徒,检察官未竟雄途

跋:为了不忘却的纪念

试读章节

长白山区,两山环抱的盆地之间,一条江水蜿蜒而过,养育着两岸勤劳智慧的人们。

离江畔不远,有一座不大不小、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这座城市的中级法院。中级法院的“衙门口”冲南,是“伪满”时高等法院的旧址,绝对是江景房。建筑物外墙上,新刷的标语,是“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新的标语下面,斑斑的陈旧标语的痕迹隐约可见,细看起来,依稀可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旧标语字样。

1958年,我从吉林大学法律学系毕业,开始在H县法院工作,1973年被调到这个中级法院工作,前后已经21年了。

故事发生在1979年。不是搞法律的人不会理解1979年在中国的法治建设发展中具有何种重要的地位。这一年的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随后,中央印发了《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即64号文件,决定取消党委审批案件的制度,全国进入依法治国的重要时期。全国法院,不!不仅全国法院,全国的法律人都为此而振奋,为此而激动。

这时候,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恢复6年了。我们的这个中级人民法院在1966年被军管,1968年成立革命委员会时被并入革委会保卫部,作为审判组存在,行使审判权。1973年恢复法院建制,恢复了中级人民法院,同时,其下辖的十个县市的基层法院也都全部恢复,正常地担负起了审判职能。

刚被分配到中级法院工作的时候,我才23岁,先在H县法院工作,1973年调到中级法院工作。21年来,历经沧桑,一路走来,虽有坎坷,但是还算顺利。特别是能够挺过去“文革”和其他历次运动,仍然是好端端的,没有受到大的伤害,着实不易。现在做了中级法院人事处的处长,掌管人事大权,只是不管案件,业务不操心,一切还算顺风顺水。比起自己的同学,好的当上了院长,自然不如人家;但是比之曾经受苦受难,历经艰辛,被整死的、整残的,自然十分万幸。我很知足,真的是知足者常乐。

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法院工作,最典型的特点是人员少,任务重,再加上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其中不仅包括法院审判工作形成的冤假错案,还有法院干部的冤假错案,这都需要甄别、平反,压力太大。尤其是1979年,刑法、刑事诉讼法“两法”公布之后,人事处要组织人员学习、掌握,而且“两法”就要在1980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央的64号文件也要贯彻落实,必须在年底之前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两法”的正确实施。在改革的春风里,尽管我们的工作劲头十足,但是说心里话,真的是力不从心。

正是因为这些,上级法院给我们增加编制,要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优秀人才,补充法官员额的不足,为法院补充血液,也是为“两法”的实施做好人员的准备。

这项工作正由我负责。

考场设在中级法院的大法庭里。

我们法院的大法庭,还是陈旧的老法庭,比较大,但是不够气派,光线也不充分。将法庭旁听席的桌椅重新摆好,整理一下,就成了考场。

参加公开考试的218位考生,来自于全地区的十个市县,基本上是高中毕业生,也有的有过一段工作经历,甚至还有几位年纪比较大,以前学过法律,因为有各种问题没有在司法机关工作的。法庭比较大,二百多人参加考试,坐的也还比较散。这样不容易作弊,也便于监考官的监督。看起来座无虚席。

考场很肃静,只听到刷刷的写字的声音,轻微的呼吸声音甚至都能够听到,偶尔传来一声低沉的叹息。(P3-5)

后记

跋:为了不忘却的纪念

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

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有一个文学的梦,无奈后来钻进民法理论之中就出不来了。因此,曾经多次下决心,等到退休之后,就重温文学梦,开始写小说。

2017年3月,我退休了,虽然还在天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继续工作,但是毕竟已经退休了。暑假期间,我就试着开始写作。

前些年,在民法理论研究之余,也写了一些散文和杂文,出版过几本散文集,有一篇杂文还被评为当年最佳。不过写散文和杂文,总是比写小说要轻松一些,最起码篇幅短,不必用很长的时间来构思。但是,总还是觉得对自己的文学梦有所亏欠。

当我重新提起文学之笔,想要描写过去的人和事的时候,眼前都是过去那些活生生的人和活生生的事。他们一个一个地、一件一件地涌现在我的眼前,使我不得不用自己的笔,把他们一个一个地写出来。

这一次写的人物,都是生活在法律中的女性,有女法官、女检察官,还有女当事人。她们都是女人,都与法律有关,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女,经历着过去那个年代的酸甜苦辣,演绎着她们各自的人生。其实,她们的人生,就是过去那个时代所有人的人生的缩影。这些涉及法律的女人都与国家的法治有关。在法治的共同生活中,她们又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加强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回顾这些经历,似乎更有价值。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作《为了忘却的记念》,说的是“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不过,我今天写了这样三位法律女性,却是要纪念她们,是为了不忘却。中国的法治事业与其他事业一样,总是一波三折,充满了风风雨雨。沧桑的历史总是警醒着正在为祖国法治事业而努力的人们。

纪念曾经为祖国法治事业而奋斗的人们,包括本书中的女性,并不是为了忘却,而是不忘却。不忘却这些曾经努力过的人,不忘却那个时代的那些难忘的事,更不忘却造就了这样的人和事的那些原因。不忘却法治发展的过去,才会有法治发展的现在和未来。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我的小说里的人物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期待后辈比我们做得更好。

感谢我最信任的编辑中国法制出版社马金风女士,是她的努力,才把我的文学与法学跨界之作,呈现在热爱文学和法学的读者面前。感谢本书的后期编辑张海洋先生,由于他的用心,使本书的制作更为精致。还要感谢本书的插画作者李海女士、她的插画把本书的一些画面提供了形象的表达。

首次写作小说,不知道写出的东西读者是否喜欢,尽管想起小说中这些人和这些事的时候我依然泪流满面。因此期待读者的批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1: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