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丛书编辑组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读者丛书》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之一,于2017年7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丛书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关主题,从各种图书、报刊、网站上精选600余篇优美文章汇编成册,每册凸显一个主题,为读者奉上了一份精神佳肴和文化大餐。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让规则看守世界》,讲述了法治相关的优秀文章。
| 书名 | 让规则看守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读者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作者 | |
| 出版社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读者丛书编辑组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读者丛书》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之一,于2017年7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丛书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关主题,从各种图书、报刊、网站上精选600余篇优美文章汇编成册,每册凸显一个主题,为读者奉上了一份精神佳肴和文化大餐。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让规则看守世界》,讲述了法治相关的优秀文章。 内容推荐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读者丛书编辑组编的《让规则看守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紧紧围绕“法治”主题,选取了40余篇优秀文章结集成册,是一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俗读物。 目录 让规则看守世界 活在噪音的世界 “35岁,你就老啦?”——关注年龄歧视 民法教授眼中的2002年民法经典故事 在校学生权利状况报告 红绿灯下的法律思考 一个想讲给所有人听的故事 一个父亲的赎罪之路 梭罗入狱事件 功利性离婚 开会与吃饭 各国“醉驾”琐谈 黑钱洗白之谜 外国式过马路 货币流失之谜 谁管你姓甚名谁 世界各国的反腐新招 善行证据 把自己告上法庭 “晒黑族”: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稻草公民 让人啼笑皆非的指标 余额宝与存款利率市场化 房价究竟要涨到哪里去 老外劝我们别作弊 远离毒品,以科学的名义 尊重人性,制度才有意义 法律与道德 人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管制与腐败 我们为什么道歉 生命的计价 老百姓要交哪些税 什么是我的——《物权法》与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鼻烟壶的诱惑 在功利时代独善其身 褚橙的昭示 我带你去取红酒 感动美国法律的爱心 逃不了一世 我只是讨厌屈服 打赌 射象 车站上的小姑娘 让心灵复活 为官当如海瑞 吐痰史 在地震中重生 审判象鼻虫 永远在你身边 月亮上的蝴蝶 论浮躁与腐败 讼棍事件与法治精神 校园赃车现象与“囚徒困境” 规矩是怎样变软的 网络行动能改变世界吗 制度关不掉一盏灯 致谢 试读章节 让规则看守世界 世界上如果真有所谓的天堂和地狱,那么,天堂的规则应该比地狱的规则更详细。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绝籍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这场重大事故学校上下得知,有名学生,尤其面色凝重。 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做出选择。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优哉游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捐赠的250本书中的唯一珍本。怎么办?是神鬼不知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坦荡地承认错误?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惴惴不安的学生终于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房间,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学校。霍里厄克校长接下来的举动更令人吃惊,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又把他开除出校。 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与哈佛人相似,德国人也被看作是世界上最守规则的人之一。一位留学德国多年的中国学生说,他在德国所到之处,从未看到过一辆闯红灯的车,即使在深更半夜,空寂无声的街头,德国人依旧沿着横行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德国老人喜欢向别人炫耀的是,在他几十年的驾车历史中,违章记录栏内始终是一片空白。 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曾对美国邮局前的排队做过观察。他发现排在队伍前面的顾客,一般距离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至少一米远:一方面避免彼此靠得太近不舒服;一方面也是尊重别人的隐私空间,免遭嫌疑。如果服务窗口不止一个,也不是每个窗口前面都排一个队,而是只排一个队,前面的人依序到空出来的窗口去办事,以保证先来的人先接受服务。没有一个人会打破这种墨守的规则。小中窥大,茅于轼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在美国生活的一年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为什么美国如此富有?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对比之下,中国的银行服务窗口前都画有鲜明的警示线,而有些漠视“请在线外等候”字样的人们,仍然选择无序紧张地拥挤,同样也让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 当我把上面的事例说给周围人听时,我得到不同的意见版本:哈佛人是做作的,书交上来了,人家改过了,还计较什么;德国人是刻板的,能够趁机过马路为什么不过,浪费时间;美国人是固执的,来得早不如站得巧,能够早点把事办完为什么不挤。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缠住…… 到底是怎样的生活才更惬意?没有规则的自由是不是一种真的自由? 德国人的名言是,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才是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使人疲惫不堪。自由必须有所约束,不然,A的某种自由可能就要以B的另一种自由为代价。德国人把用规则看守的世界,称为“天堂”。在这个天堂里,规则首先是科学合理的,其次要有对规则的集体信任。或许有些人会将此视为“刻板固执”,嗤之以鼻。但实际上,德国人是聪明的,他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认真负责,他们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洁净美丽,他们在不争吵、不拥挤的环境里,不凭体力投机取巧或者其他伎俩,就可赢得平静安稳的幸福生活。规则不仅保证着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带给他们高效率,甚至保证着他们心灵的自由: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灵魂才在高处放声歌唱。 散文家张丽钧也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规则”的重要性时肯定地说:“世界上如果真有所谓的天堂和地狱,那么,天堂的规则应该比地狱的规则更详细。” 让规则看守的世界,是生命的圣洁花园,是人们向往的天堂。而生活在那里的人,也将规则时刻放于心中,心甘情愿接受约束,以获得更完满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对抗规则的人,必将受到规则的惩罚,甚至付出全部自由的代价。在好规则面前,懂得捍卫和赞美,才是人类崇高精神的体现。 心中有正义良善的规则,犹如灵魂有了信仰,人的生活才会享受更多的明媚阳光。 (摘自《中国青年》2003年第19期)P1-3 序言 法治:托起复兴之梦 如果说自由、平等是社会活力的“源头活水”,公正是社会活力的“阳光雨露”,那么,法治就是依靠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中华民族为此探索了几千年。《韩非子》中讲,“一民之轨,莫如法”,“法者,宪令著于官府,赏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自汉代以来,中国逐渐完成了以君权为主的律法建设,但“刑不上大夫”的特权思想丧失了基本的公平正义。“公生明,廉生威”成少数明君清官在人们心目中难免有些美化的形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国际公法,小到行为准则,法律处处存在着,法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社会秩序,从“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到“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充分体现了人类对法治的认识和追求,说明法治之路并不平坦。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与我国的法治实践相结合,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执政”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即法的统治,与人治、德治相对。法治主要包含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法治是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的统一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法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通过建立健全全社会学习、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遵法守法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觉的行为习惯,让人民群众在法治社会中享受到自由、平等和公正。 当前,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结构复杂化特征明显,国际国内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对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法治更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现实出发,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法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当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自然,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规则的正能量,公民的权利才能得到普遍尊重和维护。中国法治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张北辰执笔 读者丛书编辑组 2017年6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