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慢走哦小时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屹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慢走哦小时光》用稚拙的画笔、清浅灵动的文字描画出了作者张屹的童年时光,具有很强的怀旧意识。在作者笔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杭州是一座温婉的小城,邻里亲人苦中作乐,相亲相爱;小墙门里、巷子里都是有趣的记忆;院子的角角落落,草木砖瓦,都承载着童年的美妙。无论是儿时游戏、邻里往来、社区活动,还是学校生活,都让人感到历历如在眼前。

内容推荐

《慢走哦小时光》以84幅图画回忆作者张屹的童年时光。在作者笔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杭州是一座温婉的小城,邻里亲人苦中作乐,相亲相爱;小墙门里、巷子里都是有趣的记忆;院子的角角落落,草木砖瓦,都承载着童年的美妙。

图像大部分画在随手翻出来的空白明信片上,无意中以明信片遥寄旧时光,形式新颖;画笔稚拙,画出了杭州这个江南小城四五十年前的历史气息;文字灵动,展现了当年那个小孩儿眼中的温情世界。

目录

我的小像

向阳院

薛家伯伯、薛家姆妈

两棵茂盛的无花果树

老伯伯家的大娘舅

外婆叫“达令”

我的家

生煤炉打井水

奶粉黏在“天花板”上

出了很多大事

酸咪咪

“三剑刻”

打麻将

芭蕾舞鞋

图书馆

跟着老爸上幼儿园

画美女

一场火灾

绣花

全铜电扇

婚宴

讲鬼故事

血拼

谁的家

花疯子和门儿布

学跳舞

学工

学农

看电影

前进电影院

蒸晚饭

五个人

一种叫牛奶的液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油条猪油拌饭

火烛小心

“越越,回来!”

外婆去世

一块空地

剪头发

学校门口的瞎子

洋囡囡

捏面人儿

“马子 xiezei”唱的歌

吃宝塔糖

一只铅笔盒

去上海

亭子间

阉鸡

修缸补碗

做煤球

难懂杭州话

卖废品

脾气忒大

打冰水

淇淋果露

赤豆棒冰

蚂蚁搬家

买米

杭州话考试

做甜酒酿

回乡之“私家车”

回乡之奶奶家

美兰姨娘

小表弟

第一封信

讲故事

肥肉还是虾仁?

玩具

老爸被烫伤

惠华——烧饭去

老伯伯家的小娘舅

老封建

长睫毛

再忆外婆去世

大舅家

游园会

踩冬腌菜

买棉布

爆炒米胖

拔牙

金奶奶家

外婆的年夜饭

结束语

试读章节

我的小像

家里有多幅我小时候的画像,都是与老爸相熟的老一辈著名画家的早期作品,有赵延年老先生的,有吴山明老师的,有吴永良老师的,有方增先老师的……

但我最钟爱这一幅。

这是老爸画的,周昌谷老师题字。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挂在我的床头,直到我第一次搬家。

后来兜兜转转,前几年,我又重新把它挂起来了。

别看画中的我头发乌黑发亮,那是创作的需要,“黄毛丫头”四个字,说的就是我。可能那时确实长得乖巧可爱吧,老师们都喜欢抓我做“麻豆”,给我画像,现在说来有点王婆卖瓜的意思。

那时,我大概六七岁,爸妈带着我,与大姨一家出去郊游,累了,在平湖秋月旁边的一间茶室里休息。我穿着一件黑黄相间的小兔子花样的毛衣,一顶样式时新的草帽背在身后,再加上满头黄毛,非常洋气。旁边一个阿姨看到,还以为我是外国娃儿,特地跑到我面前来看个究竟。我被她看得不好意思,神情扭捏,老爸就抓拍下了这一刻。

照片洗出来,大家都非常喜欢。

老爸照着相片画下来后,特意去请教周昌谷老师。周老师与李震坚、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共同开创了“浙派人物画”,并创建了现代中国画人物画教学新体系,在全国都深有影响。周昌谷老师看了,说好,欣然题字。

可惜,前几年,周老师已作古。

我的小画,要在《杭州日报》刊出时,资深美女编辑说要一张小头像作栏目的LOGO,我挑了这一幅。她看后说:“满是爱意,别人是画不出的,那神态只有最亲的人才能抓得到。”

向阳院

写写画画这组东西,缘于我老妈。

2014年,我生了场大病,在家休养,年迈的老妈不顾自己多病的身体,忙前忙后地照顾我。

有日聊天,妈妈说,她前晚又做了同一个梦,梦见我们那时住的地方了——

推开院子的大门,走进去,向右拐弯,路过两棵茂盛的无花果树,继续向前,上左边三个台阶,向右,就是她的家。

她说,她停留在房门口,想进去又没有进去,向里张望,看见一个人坐在桌前,但不知道是谁。她拼命睁大眼,想看清楚那是谁,就这么看着,看着,看着,就醒了。

我说,既然你这么记挂,干脆,我给你画一本吧。

我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杭州。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浙江美术学院的宿舍里,一直住到我读初一,我们家才搬走。  那条巷子,一头在河坊街,一头在定安路。那个院子的角角落落,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童年的美妙回忆,直至现在都记忆深刻。

很奇怪,少年时期至青年时期,好像没有什么事还记得那么清晰,那么小的时候的事,反倒记得一清二楚。

有天恍然:童年无忧无虑,尽记得;后来有各色烦人恼事,潜意识中就不愿意去记了。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选择性失忆吧。

那条巷子,是南北方向的。人家的院门,都是老老实实东西向,就我们这座院子很奇怪,从巷子往里凹进一块,大门就变成朝南了。

一幢日式的小洋楼,住着三户人家,其中一户就是大名鼎鼎的版画家赵延年老先生。我叫他老伯伯。今年,应有91高龄了吧,祝福他。

(补记:写这篇小文的时候,老伯伯还健在,2014年10月,老伯伯竟去世了。唉……)

我有记忆的时候,应该是“文化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向阳院”仨字,以及对联,是老爸写的。他还帮47号也写了一副。

两个院子的后门是通的,共用一口井,两个院子的人,关系都很好。

在那时,“向阳院”是时髦、上进的标志,居委会要求每个居民小组都要成立类似的组织,以显示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决心。当时还有一部电影叫《向阳院的故事》。

记得写对联时,正好夏天,放暑假,47号的小组长拎来了油漆桶和笔,告诫道:“不能写坏喽!”

两个院子的孩子们那个激动啊!还有也来看新鲜的大人,热热闹闹的一大拨儿,围着小组长和我老爸两人。老爸踩着凳子,直接沾了油漆往上写,我们伸长脖子张大嘴,生怕他写坏了。

P1-7

后记

今日感恩节。

整理桌子,又翻出了一张空白的明信片,这应该是最后一张了,原来以为用光了,已拿了别的纸在用,不想又找出了一张,这应该是真正最后一张空白的明信片了,看来我的童年的回忆今天也是最后一篇了。数了数,算上今天的这篇,一共84篇,儿时的回忆太美好,真希望得阿尔茨海默症,永远只记得以前的事,真希望装满记忆的沙漏不要流失,午夜梦回里全是甜蜜。感谢愿意看、有耐心看的朋友们。

自从决定要写一些儿时的小事儿起,原本让生活逼得木讷的思维文艺起来,一件件、一桩桩事情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事儿虽然小,但那些回忆是那样地让自己感动。回忆让世界变得安静,让人放松,让人温暖,因为有了这些回忆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没有被房子、车子、工作……消耗掉,原来欢乐没有远去,只是尘封在内心深处。

儿时的太阳很暖,天很蓝,星星很亮。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4: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