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娇子"
周一早上九点刚过,上班时间无班可上的顾华在他租住的农民自建房楼下吃了一碗面,顺道给自己买了一包红色“娇子”牌香烟。
买烟的时候他自己都觉得奇怪:为什么今天买“红娇”而不是以前一直爱抽的玉溪香烟了呢?难道就因为能节约6块钱?是的,现在没同事了,也没经销商客户了,自己抽差一点的烟也不跌份了。
面,当然还是以前爱吃的那个红汤排骨手工面——在顾华看来,炭火大铁锅宽汤煮出的面就是要比天然气小铝锅煮出的面好吃,熟油海椒的干辣,裹挟着豌豆尖的清香,每每成为隆冬里自己起床上班的动力。
可烟,怎么就自动降档次了呢?失业害人啊!
回到自己在三楼的寝室,顾华重重地把自己坠入吱嘎作响的席梦思床上,眼睛不由自主地环视了一下这个不足二十平方米的房间:一张旧单人床,一张没有抽屉的旧长方形书桌兼饭桌,两把方头塑料板凳,这些都是房东提供的。还有一个自己购买的简易塑料帆布衣柜和几个脸盆。好像就这些了,不过还好,还有两件自己喜欢的家福泉六年陈酿酒。
脸色凝重,顾华重重地吐出一口浓烟:唉,我在这个房间都住了两年多了,真快啊!当初选这个犀浦镇的农民自建房,就是因为这里离家福泉公司近,每天骑电瓶车去紧挨郫县的成都高新西区上班只有十来分钟的路程。当然,这里每月550元的房租也还算便宜,尽管是公用厕所公用洗澡间,可对于像我这样一个老婆几乎从不来临幸的“单身汉”而言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方便啊——不就是上厕所时常要站在门口等一等吗?憋急了也只能楼上楼下上蹿下跳地找OPEN了的茅坑门吗?不就是冬天里房东安置的热水器偶尔坏了,几天没法洗澡吗?
顾华用力摁灭了烟蒂,莫名其妙地,他突然想起了老婆刘芳。
新郎顾华和新娘刘芳是今年元旦结婚的。结婚前顾华在成都南二环附近按揭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二手房作为婚房,不到80平方米。每月25日是顾华的惊蛰日。因为这天要扣每月2800元的月供房贷,自己必须高度重视卡上的钱是不够呢还是真的不够呢?因为婚前有约,还房贷的事老婆大人概不过目。
一想到自己在城里有房还要在城郊住农民的自建房,顾华顿然对自己身处的这个城市都有点儿反感了:它的疆域变得越来越辽阔了,加之成都日渐变“城堵”,自己即便城中有房,但为了节约上下班的时间——当然也为了节约油费或交通费——也不得不在“遥远”的西郊租廉价的农民自建房居住。家里倒是有一辆还不算太破的起亚千里马轿车,可那是老婆刘芳带过来的嫁妆,平时也只供嫁妆的主人上下班时使用。说起起亚千里马,算嫁妆吗?怎么我感觉我买的这个二手房才算是嫁妆呢?一份还没有结清尾款的嫁妆。
躺在床上,盯着空无一物的房顶,顾华冲被电线悬在空中的白炽灯泡高声问道:“喂,下一步怎么办呢?待会儿去哪儿呢?”
顾华又给自己点上一支烟,脑海里浮现出曾在杂志上看到过的所谓“蝴蝶效应”: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通过种种因素,就可能引起亚洲地区的一阵台风。一不小心我也遭遇了蝴蝶效应,只是这次的这只蝴蝶变成了几瓶致人死亡的YF注射液而已。
不由自主地,顾华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幕幕这些年来自己打工的职场片段:从四川大学机械系毕业后的这五年间,加上这一次已经是自己第三次失业了。这年头,失业和就业怎么就像空中的雾霾一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呢?这次在家福泉千得还算是时间长的,三年多了,本来还想利用年中述职会的机会竞聘家福泉成都市场的区域经理,可这万恶的YF注射液却让我的梦想变成了“无稽之谈”。人算不如天算啊!咦,前几天不是看到了一篇文章叫《丑陋的中国酒文化》吗,文童中说中国白酒有三大罪状——“恶劝”、 “浪费”和“伤身”,这篇文童的影响力还很大,难道中国未来的白酒市场不好做,我这次离开酒行业说不定还是好事……
突然,顾华的眼光定格在了饮水机上的桶装水桶上,没水了,对,昨天晚上就无水可喝了。还要水吗?既然不在家福泉上班了,这房子好像也已经没有租的必要了吧?
究竟是水桶撩起了口渴还是口渴憧憬了水桶?不知道。反正此刻嗓子像是要冒烟了,顾华猛地站立起来,走到饮水机旁,掏出手机,看着饮水机上贴的电话号码:“喂——给我送桶水——对——快点儿啊!”
电话那头是林老板开的剑南水站,就在顾华出租屋的街对面,顾华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这家水站。前几个月水站的管理也升级了,只要用户的电话打进水站,水站的电脑就会自动显示出用户的地址和曾经饮用的品种。节约了水站按编号找纸质客户卡的时间,减少了客户在电话中重复说自己的地址和所需品种及数量的麻烦。
……
P6-8
李永延 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
营销是一门人人都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得面对营销。每个人对营销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只不过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差一些。剑勇先生的书,相信会给读者许多不同层面的启发和收获。
彭宏 成都青年创业促进会会长
我是在公益项目中结识廖剑勇导师的。他既有“顾华”一样的营销实战经历,也是“李然”式的营销专家,还是我们的优秀创业导师和青年创业公益贡献奖获得者。自加入成都青年创业导师队伍以来,他平均每年奉献的志愿服务时间都在100小时以上,深受广大创业青年的爱戴。如今,有了《营销总监2》这样一部“嵌入式”营销宝典,相信并真心希望廖老师今后能“节约”更多的志愿服务时间,早日通过《营销总监》系列作品,让广大的创业企业随时“李然”在手!
吴克忠 优势资本创始合伙人 董事长
廖剑勇先生实战营销经验丰富。他的新作《营销总监2》试图在提高营销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他们在逆境中的情绪管理能力:不仅要在营销技巧方面做到“授人以渔”;还要在个人心灵成长和正能量打造方面做到“授人以力”,使其具有更强的抗挫折能力,并能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来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恼。作者的这种创作情怀十分值得称赞。
陈志强 《商界评论》杂志主编
这本书是小说,是心智历练的道场,也是现实的方法论。职场、情感、竞争、博弈、伤疤……它没有涵盖全部,它只是在映射营销人的坚硬与柔软。《营销总监2》这本书不只是在讲营销的理论与实践,也是在讲营销人的生活。从初入社会的营销新人,到已经成为中高层管理者的营销老手都值得一看。在书中,你会遇到各种似曾相似的经历,让你重燃心火,再启征程。
一
这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2014年6月9日,在房琯公园昏暗的灯光里,我听到了内心一个浑厚而坚定的声音: “经过了长达三年多的腹稿准备,从现在开始,我要开始创作《营销总监2》了!”
初稿的创作还算顺利,修改时却颇费功夫——由于本书的内容涉猎甚广,干货(知识点)太多,直到修改完第六稿后我才感觉基本满意了。好在作品现在已经呈现在各位面前了,有点晚,不过希望我的下一部作品不会让您再等七年。
从创作的动机来说,我试图帮助营销人有效处理职场中的业务难题并正确面对个人的情绪纠葛,即“传播实用的营销知识,塑造强大的心力模式”。在我看来,决定一个营销人职业发展轨迹的关键是他对营销本质的理解水平和对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因此营销技巧和心力培养也就构成了本书的重中之重。我想,我们不仅要重视对诸如接近客户的技巧、说服客户的技巧等“术”层面的营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更要重视对这些“术”背后所隐藏的人性、文化、思想、理论等“道”层面的内涵的挖掘和掌握,力争做到“道术结合,内外兼修”。是的,人性是一个高深莫测、深不见底的黑洞,不过我们在营销这个领域来拨一拨人性的面纱也是挺有价值的一件事:中国传统文化里存在一定的糟粕,言行不一的“卫道士”不在少数。竺可桢先生倡导的“求是”精神值得我们坚守和发扬光大。
如果说我在创作《营销总监2》时有什么“情怀”的话,那就是要在提高营销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在逆境中的情绪管理能力。不仅要在营销技巧方面做到“授人以渔”,还要在他们个人心灵成长或正能量打造方面做到“授人以力”——使之具有更强的抗挫折能力,并能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来应对工作与生活中的纠结和烦恼,少走我曾经走过的弯路,以期收获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美好生活。
《原力觉醒》曾被考虑过用来作为书名,因为本书中涉及许多个人心灵成长的内容。在笔者看来,一个优秀营销人的能力构成中,与具体的营销知识或技巧相比,内在心力的强弱才是决定其业绩和职业地位的关键。知识易学,习性难改——阻碍一个人成功的最大敌人其实就是他自己。
《心营销》也曾被考虑过用来作为书名,因为在笔者看来,营销的本质就是抓住并满足“客户的心”(客户的真实或潜在需求),营销人成长的关键就是塑造并拥有一颗强大的“自己的心”。而本书试图着重描写的就是这“两颗心”。只要这“两颗心”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将无往而不胜。“客户的心”也许还比较容易了解,最难了解和修炼的是我们体内的这颗“自己的心”。
二 整整七年,作为一个传播实用营销知识和思想的作者,我为什么会耗时这么久才完成一部作品呢?估计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的“贪”,二是因为我的“严”。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总想在有限的篇幅里尽可能多地传递对读者有用的东西,于是我的“贪”就演变成了这些妄想:我要系统解构营销的本质,特别是想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营销;我要探究优秀营销人员的基本特质;我还要让本书“花开八方,力聚五典”——即通过在“销售业务指南”“职场生存术”“创新方法论”“创业避错方略”“经营管理智慧”“内训教材”“培训师讲义”和“自我强心术”等八个方面内容的精彩创作而“花开八方”,并最终把本书打造成营销人的“职场胜典”、创业者的“避错法典”、创新者的“灵感源典”、经营者的“管理慧典”和普通读者的“心力宝典”等“五典”。
现在看来,我这个“贪”貌似基本实现了——当然需要完善的东西还不少。
我的“严”也许是我长期工作的习惯使然。作为一个曾经的理科高考状元,我对自己作品的要求一直(潜意识层面)很高。大白天里,一梦到“这本书可能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还会有人阅读”,我的小心脏就情不自禁地卷起浓烟滚滚的使命感和不请自来的压力。总之,在不少创作细节上,我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比我自己想象的要多得多,因为我想对读者、也想对我自己负责。
但愿我的“贪”与“严”符合“伐其上得其中,伐其中得其下”的所谓智慧吧。
三
在创作中,我越来越痛苦地发现用小说体来分享营销知识和职场智慧的确是一件非常“烧脑”的“智造”工程,没有足够的创新功力与毅力是很难驾驭和完成的。
本着“心中有读者”的创作理念,创作伊始,我就志存高远地为本书规划了各种高大上的宏伟目标: “传播实用的营销知识,塑造强大的心智模式”;“好看、好用、好MAN”;“多维度展现营销职场”;“看小说、学营销、强心力——看好看的故事,学有用的营销,塑强大的心力”;“本书具有治愈力”;“为营销人指明职业进步的坐标”;“让读者在故事中领捂营销的本质和职场生存技巧,在小说里寻觅改变自己的内在力量——收获你自我成长的价值人生”(此处省略99个字)。
目标定了一大堆,可阅读的流畅性如何保证?原创性又如何坚守?
好在我天生爱琢磨。记得读中学以前,每学期期末写个人总结的时候,我都会在“个人优点”一栏里毫不犹豫、眼皮不眨、厚颜无耻地亲笔写下“爱动脑筋”四个字,当然,老师随后的评语里面也往往会用红笔重复这四个字。 创作本书时,就在屁股快要被磨破的时候,我才似乎“爱动脑筋”地找到了不影响阅读流畅性的创作办法。
当然,在原创性方面我却无任何方便之门可选,我必须原创,这是我创作的底线。本书97%以上的内容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的。写作过程中我一直提醒自己“要轻松地写”,可最终没能得逞。手背敲疼了是常事儿,屁股也终因长时间的枯坐而欢天喜地地被磨破皮了——磨破皮期间我脑海里还不时冒出“可以暂时不用写了”的乌托邦式的空想。为夸张自己的悲情,在参加绵竹金秋诗会期间我曾脱下裤子让修元老弟“睹臀为证”。
我知道不少人都在“编著”,甚至把全部的“复制+粘贴”当成是“著”。这些“省事”的康庄大道还是留给别人去走吧。我只想走我自己的原创之路,人在做,天在看。
四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从事创新营销的实践、研究与培训,也经常参与创业项目的评审、指导和培训工作。因为有较长时间的工作经验积累,使得我对创新和创业这两个领域都有比较务实的认识和系统的总结。
是的,好的营销需要好的创新,好的创业也需要好的营销。因而在本书中我特意专门探讨了创新的方法论(见书中《蓝海圣剑法》)和如何避免步入创业的误区(见书中《创业的八大误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国家战略,作为一名优秀的创业导师,在我看来:创业需要营销来实现产品的价值,创新需要营销来实现创新的全面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本书客观上能对全国各地的“双创”工作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当下,成都正在着力打造“成都创业,创业都成”的城市名片,作为SYE(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成都创业导师委员会主席,欢迎大家来成都考察和创业。
五
最近我欣喜地注意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碎片化阅读的背景下,读小说的人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
本书是一部财经小说,只求能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启发与帮助。如果您只是想买一本拿来消遣或娱乐的书,我真心建议您不要购买此书。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家里的指甲剪或掏耳勺是你急用时经常找不到的小物件,但如果你购买了一个同时配有指甲剪小钢锉、胡须剪和掏耳朵勺等工具的小皮包或小工具盒,你就很不容易丢失指甲剪,也能很容易找到挖耳勺了。本书的确具有营销工具箱的功能,它是一个营销知识的系统套餐式组合,因而也就具备方便查找和不易遗忘的产品特点。
作为一个经验还算丰富的营销老人,创作完成后,我感觉本书的读者范围还是很广的,涵盖了对营销感兴趣的人、初级营销人员、希望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的中高端人群、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创意人群、专业培训人士、高校学生和营销学者等。同时,我还惊奇地发现了本书的另外一个差异化产品特性——一本非常适合企事业单位、政府和高校团购的书。
成都是一座人文气息浓郁的城市,赵雷的《成都》让玉林路的“小酒馆”狠狠地火了一把,玉林南路也曾飞出过《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但愿本书能让你体味到另一种玉林南路的风采。
最后,我要感谢《营销总监》的读者为本书创作提供的种种建议,感谢为这本书提供案例、资料并支持我创作的客户和朋友。当然,更要感谢读完本书后乐于向朋友推荐和分享的您——让批评或赞美之声来得更猛烈些吧! 握握手,好朋友!
廖剑勇
2017年4月
廖剑勇著的《营销总监(2畅销书营销总监姊妹篇)》以顾华、林复笙、李然等为代表讲述了现代营销人的生存之道,记录了普通业务员成长为营销总监的心路历程,系统阐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重要抓手。
小说以竞争惨烈的大客户销售为背景,关注了职场人无法幸免的经济窘迫、情感危机、失眠抑郁等问题,审视了营销人不得不面临的人际关系生冷、专业知识缺乏、客户资源稀缺、晋升意外受阻和企业文化难以融入等难题。作品聚焦商战谋略、客户博弈、团队打造、职场角力、情感试炼等内容,将竞争的丛林法则演绎成一幕幕守旧与创新、事业与情感、困局与突围的波澜起伏的生动场景。
营销总监是怎样炼成的?一切都取决于对营销本质的把握和自身心力的修炼,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
好看和实用是本书的最大特色。作为实战经验丰富的营销专家,作者通过一个个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准确而巧妙地揭示了“销售业务指南”“职场生存术”“创新方法论”“创业避错方略”“经营管理智慧”“企业内训教材”和“自我强心术”之精髓;换句话说,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当成是营销人的“职场胜典”、创业者的“避错法典”、创新者的“灵感源典”、经营者的“管理慧典”和普通读者的“心力宝典”。
廖剑勇著的《营销总监(2畅销书营销总监姊妹篇)》描写了一群以顾华和林复笙为代表的普通销售员的职场发展轨迹。二十七岁的顾华大学毕业后突然遭遇了第N次失业。新工作尚未落定,新婚不久的妻子就提出要装修房子,还计划马上要孩子。为了生存,顾华不得不转战一个自己之前从未涉足的新行业,生活的窘迫和新公司人际关系的生冷、专业技术知识的缺乏、客户资源的稀少、企业文化的难以融入等,顾华艰难地撑持着。收入低微、添丁压力、晋升失利、分居、离婚、失眠、抑郁等接踵而至;孤独、纠结、痛苦、失落、烦躁和绝望也像幽灵一样缠绕着他;一幕幕感性与理性,事业与情感,困局与突破的场景由此展开……命运之舟将是飘向何方?一切从心开始。历经七年的风雨洗礼,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顿悟和“革自己的命”,顾华内心深处那“不服输”、“不怨人”和“自我求变”的心灵原动力逐渐得以觉醒和发力,优秀营销人的成长之路也慢慢展现在了他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