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黔中要塞、自古兵家必争的息烽,历史上有“川黔锁钥,黔中咽喉”之称。
李福燕主编的《百年息烽》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尊重历史、薄古厚今、与时俱进,真实记录息烽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各行各业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成功经验,并作为对外宣传息烽的重要图书之一。
| 书名 | 百年息烽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
| 出版社 | 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地处黔中要塞、自古兵家必争的息烽,历史上有“川黔锁钥,黔中咽喉”之称。 李福燕主编的《百年息烽》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尊重历史、薄古厚今、与时俱进,真实记录息烽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各行各业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成功经验,并作为对外宣传息烽的重要图书之一。 内容推荐 1914年,贵筑县从修文县治中划出,独立建县,1915年移贵筑县治于息烽,改名息烽县。至2016年,息烽县已建县百余年。生存条件的艰辛、战火纷争的历练,磨砺出息烽人勤劳坚韧、乐观向上的文化精神。息烽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块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土地上开疆拓土、建设家园,在风云变幻的艰难岁月中生生不息,创造了很多人间奇迹。李福燕主编的《百年息烽》为中共息烽县委宣传部编写,记录了百余年来息烽县的沧桑巨变,尤其是红军长征南渡乌江过境息烽和息烽集中营在息烽设立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讴歌了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目录 百年息烽沧桑巨变 息息相关烽烟永靖——息烽建县前后漫谈 百年历史四十次变迁——息烽县版图及行政区划之演变 丛林深处有禅机——从石头书看西望山佛教文化 黔商在息烽的足迹 雾锁山城——军统驻息八年记 炼狱忠魂——记息烽集中营狱中地下党支部 红军南渡乌江始末 如缕国魂可唤回——记爱国志士阮则文 民国时期息烽工业 回忆息烽打土匪 息烽解放与征粮工作 翻身农民把歌唱——息烽土地改革及生产运动回眸 敢教日月换新天——解放初期息烽基础设施建设记忆 息烽解放前后建筑纪略 筑北天堑变通途——息烽交通发展百年历史素描 引得清泉润民生——息烽百年水利设施建设综述 陈窖一开香千里——息烽白酒产业发展回眸 “三线建设”在息烽 走出困境天地宽——息烽县20世纪90年代经济社会发展概述 忽如一夜春风来——息烽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纪略 喜看稻菽千层浪——息烽引种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始末 山乡处处美如画——息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素描 撑起县域经济“半壁河山”——息烽县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轨迹 一炉火点亮一片天——息烽回风炉产业发展始末 八载帮扶千秋功业——新华社定点帮扶息烽八年记 云霞辉映“半边天” 风起云涌看息烽——息烽建县百年发展素描 负重攀越铸辉煌——息烽县从贫困县迈进省经济强县建设行列纪实 一个节点城市的变迁——息烽县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纪实 回眸那片灿烂灯火 插上经济腾飞的翅膀——息烽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纪实 绿色工业崛起之梦——息烽循环经济磷煤精细化工工业区耦合发展纪实 产城互动 同生共荣——小寨坝镇创建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纪略 果蔬园变成“大观园”——息烽县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观察 利剑出鞘保平安——“平安息烽”建设工作概略 “法治花开”遍地香——息烽县强力推进依法治县工作 扬起科技的风帆——息烽县科技创新发展掠影 龙头舞动龙尾活——养龙司蔬菜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梦想,从山坳上起飞——看息烽县如何加快与贵阳市同步建成小康 万马奔腾战犹酣——息烽县16年对外招商引资历程 “红”与“绿”的交响——息烽县重点打造四张“旅游名片”掠影 山青水绿景更美——息烽县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小记 美丽乡村引客来——息烽县乡村旅游发展纪实 打造“绿色银行” 分享“生态红利”——息烽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探 西望灵山佛茶香 地企联手奔小康——息烽县实施“三良”工程助农增收记 搅动一池春水——“三化同步”之息烽实践 为有源头活水来——息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综述 舌尖上的一道盛宴——话说息烽阳朗辣子鸡 明珠闪烁耀黔中——息烽县精神文明建设纪略 息烽的红色文化 党恩浩荡惠民生——息烽县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侧记 夯基强本育英才——息烽教育的前世今生 打造教育发展升级版——息烽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略 春雨润物细无声——息烽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述 息烽县“阳光评审”“晒”出公平 咬紧党建不松口 扭住发展不撒手——息烽县从严治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漫话通讯网络 迈上加快发展快车道——息烽县2000—2013年经济发展综述 后记 试读章节 百年息烽 沧桑巨变 中共息烽县委书记 钮力卿 息烽县人民政府县长 卓飞 山海苍茫,岁月如流。 一百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匆匆一瞬。既不足以构成一段历史的断层,也不足以折射一个地域的光辉。 然而就是这一百年,已经是一个人追求梦想的全部,它足以反映一个区域几个时代的沧桑,足以塑造一方人的文化性格。 地处黔中要塞、自古兵家必争的息烽,历史上有“川黔锁钥,黔中咽喉”之称。在县城中心团圆山上发掘出的巨型肉食类恐龙化石,足以证明至少在一亿七千万年前这里就有了高等生命的存在。而从底寨车田河出土的石斧、石锛,也足以证明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居住。在封建社会漫长的朝代更迭中,息烽的行政建制不断被改变,但这里始终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部族与部族之间攻城略地的战争焦点。明崇祯三年(1630年),云贵总督朱燮元平定水西,拟在县境置诘戎守御千户所,崇祯皇帝御赐地名“息烽”,在今县境设息烽、于襄两千户所,又先后经历撤所建卫、裁卫置县,到民国初期,尚属修文县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从修文县治中划出,独立建县,1915年移贵筑县治于息烽城,改名息烽县。1949年11月17日息烽解放,23日息烽县人民政府成立。从那时起至今60多年问,息烽先后经历了贵阳专区一贵定专区一安顺专区一遵义专区一安顺专区管辖的行政区划变迁,于1996年1月1日划归贵阳市管辖。 生存条件的艰辛、战火纷争的历练,磨砺出息烽人勤劳坚韧、乐观向上的精神。息烽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块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土地上建设家园,在风云变幻的艰难岁月中生生不息,创造了很多人间奇迹。 百年息烽,始于建县,经历了封建社会末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至今,几经艰难困苦,实现沧桑巨变。 建县期间,息烽没有县城,实际治理地方的主要是乡绅势力,首任知事魏光荣为平衡曾、牟二姓势力,导演了一出“秤泥巴定城址”的历史闹剧。建县后,息烽才有了县城,并逐步完善了行政建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开始起步。1938年至1946年期间国民党军统等一批机构进驻息烽,一些优势资源开始向息烽汇集,使城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水电、造纸、温泉等经济产业都有了突破。县城大礼堂等一批建筑逐步建成;贵赤公路息烽段、养龙站至温泉的公路、县城至底寨的公路通车;底寨灌溉河道开通;以息烽中学、永靖小学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式学堂建成;县人民政府卫生院等一批医疗机构建成,并引进了西医;架设了通达各乡公所的电话线,邮政、电讯业从无到有;县城、乌鸦嘴、立碑发电厂,以及西望山、南望山纸厂投产;开发建成了息烽温泉。在长征时期,红军南渡乌江时过境息烽,这孕育了息烽人赤胆忠诚的精神品格。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村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养龙司乡堡子村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在全国率先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劳动妇女顶起半边天,成为新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典范。与此同时,农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一批小型水库、乡村公路的建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在城市,手工业改造成为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分散的手工业从业人员集中起来,成立了集体性质的铁器社、木业社、豆腐社、建筑社、搬运社、缝纫社、蔬菜队等集体经济组织,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雏形。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带活了农村多种经营。 “文化大革命”期间,息烽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总体仍然向前发展。川黔铁路、210国道、县乡公路的建设,改善了城乡交通条件;小桥河、红马等一批骨干水库的建设,为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这一时期也是息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核工业部国营二七六厂、贵州汽油机厂、贵州拖拉机电机厂、贵州拖拉机配件厂、贵州柴油机厂、贵州朝晖机械厂等一批“三线”企业的入驻,给息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活力,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息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方式有所改变,但基础设施差、经济实力弱、农村贫困面大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善。1994年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息烽被列入全国592个重点贫困县,从此便踏上八七扶贫攻坚的历史征程。新华社、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审计厅及市直部门、云岩区直部门等37家行政、企业、事业单位先后派出139名扶贫工作队员,分5批进驻息烽开展帮扶工作。息烽人发扬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精神,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和土地综合整治,下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确立了旅游、医药、绿色食品、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五大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创造性地提出了“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的招商引资工作“九字方针”,做大做强开磷集团息烽磷煤化工基地,建成了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贵州太和制药有限公司、息烽铝厂、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苗姑娘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县内骨干企业,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一二三”向“二一三”再到“二三一”的两次跨越。2002年,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宣布息烽县脱贫。息烽用10多年时间率先摘掉贫困县帽子,率先迈进全省经济强县建设的行列,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息烽速度”。 经济强县建设,使息烽提速发展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息烽通过实施科教兴县、工业强县、环境立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使一个贫困县“内核”接连发生裂变,将息烽拉进全面发展的快车道。以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G75兰海高速息烽段建成,国、省干道改造,县、乡公路油化,村组公路硬化,渝黔快铁、都江高速工程快速推进;鱼简河、上沟、板厂、枧槽沟等一批大中型水库骨干工程陆续建成,青沙河、廖九寨、两岔河等骨干水库动工,一批跨行政区域的引水工程、主要农产区的灌溉工程及乡镇水厂先后投用;乌江大电网覆盖全县,农村电网全面改造;有线和无线通讯网、互联网的触角延伸到乡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实施,为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围绕大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息烽县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开磷集团息烽磷煤化工基地规模迅速扩张、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永靖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新型工业企业不断兴起。县城虎城大道、永靖大道建成,龙泉大道、环团圆山大道动工,为城市的发展拓展出巨大空间。县城西门片区、东门小区、虎城大道、开磷新城、开磷城、希望城等一批楼盘建成入住,县城规模迅速扩大;小城镇建设战略全面推进,小寨坝、温泉、九庄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城镇、旅游城镇快速兴起。蔬菜、水果、肉鸡三大优势产业快速扩张,养龙司果蔬、红岩葡萄、石硐猕猴桃、九庄鹿窝肉鸡、西山供港澳蔬菜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逐步建成,阳朗辣子鸡、西山虫茶、纸房贡米、苗姑娘辣椒、味美调味油等一批地方特色食品走向市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突出成效,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乡村旅游迅速兴起。围绕红色、温泉、生态、乡村四大优势资源,实施全域旅游和公园城市战略,建成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国家4A级景区和南山驿站公园,实施息烽温泉提升,启动新萝温泉、林丰生态园建设,建成红岩葡萄沟、西山水岭沟、养龙司半边天、永靖黎阳片区、石硐镇清涛生态园等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百年息烽,沧桑巨变。截至2015年,息烽实现地方国内生产总值149.09亿元,财政总收入13.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2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6元。县城创建成为贵州省级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今,26万息烽人民正不断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赤胆忠诚,协力争先”的息烽精神,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奋力奔跑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P1-3 后记 到2014年,息烽建县100年。这是一个值得动情回首的日子! 2013年,部分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县委、县人民政府建言,希望开展纪念息烽建县百年系列活动,其中编撰《百年息烽》一书便是重头戏之一。 2013年底,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召开《百年息烽》编辑出版工作会,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策划方案。按照策划方案,该书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尊重历史、薄古厚今、与时俱进,真实记录息烽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各行各业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成功经验,并作为对外宣传息烽的重要图书之一,向息烽建县100周年献礼! 工作启动之初搭建写作班子,动员了20余位写作爱好者,对一些重要内容和关键细节进行了阐释,但“爬格子”是件苦差事,一些人不愿也没时间动笔,再加上时过境迁,县档案馆档案资料曾经被毁,许多事无据可查也无法回忆。历经几个月征稿,收到文章30余篇及资料10余篇,仅占规划篇目的三分之一,且文稿以新闻报道为主,缺少散文、回忆录和报告文学等体裁。有的内容重复单一,时间界限模糊,覆盖面不广,也少有能打动人、感染人的优秀作品。部分文稿还需“动大手术”,让编辑望而却步,编撰工作就此搁浅。 一晃两年过去了。2015年,此事再次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撰稿组和编辑组要克服困难,有始有终,抓紧完成此书编撰出版工作。 2015年6月,编辑组又召开专题会议,有针对性地收集所缺文稿、图片,并明确专人负责,对所有文稿和图片进行整理、修改、初编和校对,然后发给有关部门和个人征求意见。责任编辑查阅大量资料,一篇一篇地修改、润色,有的甚至打乱重写。图片虽然收了上百张,但可用的也不多,后来打电话、查档案也没有收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这本书几易其稿,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虽然没有达到当初策划的要求,内容所记载和反映的也仅是百年息烽的冰山一角,叙述和表现手法不多,有的地方可能与历史不符,存在概念不清、数据不准等疏漏,但也是所有参与者的心血,敬请有关专家、单位和社会各界多多谅解和包容! 回顾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不是为了寻找慰藉,也不是评功摆好,而是吸取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汲取前行的力量。若本书能勾勒出息烽百年发展的轨迹,为今后回顾息烽历史、查找资料线索提供一些帮助,那就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有的同志不遗余力撰写稿件和弥补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编委会 2016年10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